世界科技论文范文

2023-04-04

世界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今天在党支部会议上集中学习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主席在讲话中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为科技振兴而艰苦奋斗的历程,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指出: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主席立足当代科技革命前沿,以历史纵深和全球视野,深刻阐释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基本规律,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鲜明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方针,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

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科技思想和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科技布局和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当代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期望和要求。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们更要肩负起为建设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光荣使命。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精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都可能为世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发新的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

世界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 人民日报 》( 2016年 08月 10日 07 版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重大决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 梦的目标高度契合,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世界科技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科技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主要标志。科技创新既是“硬实力”,又是“软实力”;既是支撑当前市场竞争的“近实 力”,又是增强国家长远发展能力的“远实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强 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这些重要论述深刻表明,一个国家是否强大 很大程度上要看科技是否强大,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充分演绎了从科技强到经济强、国家强的基本路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改写了世界 经济版图和政治格局,一些欧美国家抓住机遇,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转移,其中一条清晰脉络就是科 技一直是支撑经济中心地位的强大力量。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 向哪里。

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三步走” 的战略目标:到 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到 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 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 契合,使科技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紧相连。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要在“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 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 主要考量因素,成为区域、行业、企业发展评价的关键衡量标准,成为参与全球范围竞争合作的关键内容。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随着我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跟踪仿制的路越走越窄,利用后发优势的空间日益缩 小,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打造先发优势。我国的经济体量到了现在这个块头,科技创新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外。只有把核心 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核心,制度创新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求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既要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形成持续 创新的系统能力;又要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 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强化科技创新重大部署的落实

优化重大科技布局,加快培育重要战略能力。培育战略能力,关键要有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要有 一批功能强大的创新基地, 抢占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 一方面, 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启动实施面向长远的 “科 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使两者形成相互衔接、梯次接续的格局。另一方面,优化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在重大创 新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形成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依托和 核心力量。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方向。基础前沿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我们要瞄准世界科 技发展趋势,超前部署基础前沿研究,力争在更多重要领域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并开辟新的发展方向。要在我国具 备优势的领域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科学难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 力量。

建立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全面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拥有先进适用、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是世界科技强 国的重要表现。要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 强化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等重点领域研发部署,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兴产 业培育。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统筹推进科技领域和其他领域改革,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 策体系。例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院所,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型企业,构建 协同高效的创新网络;健全高效的资源统筹配置机制,形成财政资金、企业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多元投入的创新 格局;等等。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加快培育集聚创新人才队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是要有强大的 人才队伍。要培育一批立足世界科技前沿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 作用,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世界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进入21世纪以来, 世界舆论对当代科技革命的认识出现多样化。其中, 也出现了焦急悲观的观点, 认为十几年科技创新没有太大作为, 甚至有的描述当今为科技革命“沉寂的春天”。也有期待论者, 认为正在孕育着一场大的科技革命。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自世纪之交至今, 我们已经身置于创新时代。科技创新和革命的发生、标志, 与上世纪前、特别是与18、19世纪大不相同。实质上, 从上世纪末到现在乃至今后若干年, 人类社会一直处在汹涌澎湃的新科技革命浪潮中。当今的科技革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某项重大科技突破为标志和某个领域的突起为代表, 而是众多学科、领域全面持续系统创新为特征。科技多领域、多学科、全方位的创新风起云涌, 百舸争流;重大发现和发明、重大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各类创新浪潮此起彼伏, 前浪推后浪, 汹涌澎湃;新技术、新产品加速更新换代, 为人们工作社会带来的变化日新月异……如果说19世纪之前一个科学发现和技术重大发明, 如荒漠的报春花或雪天的腊梅那样引人瞩目, 可当今的众多科技创新成果虽鲜艳绚丽, 但当你置身于姹紫嫣红、群芳争妍的大花园中,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在现代化初期, 人类社会如同乘木舟航行, 对每次科技革命浪潮都感到明显的颠簸冲击, 如今我们乘着现代化巨轮航行, 在浪潮激荡、波涛汹涌中快速前进, 反而习以为常。“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科技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加速发展。站在岸边的高峰, 我们才会体验到科技惊涛拍岸的壮观, 体验到科技创新浪潮的波澜壮阔, 体验到大浪淘沙的惊险。

1 当代科技创新主要特点

1.1 多学科、多领域竞先并进

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科技革命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以单独一个学科和技术领域的突破为标志, 二是众多学科和技术的全面突破。或许某一科技成果刚刚引起世界的轰动, 过不了多久, 另一学科的重大成果问世则成为热点。交替领跑, 竞相突破, 万花竞放, 争奇斗妍。信息革命浪潮方兴未艾之时,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大浪扑面而来, 纳米科技奔流浩荡, 新能源创新更是汹涌澎湃, 新材料科技成果接续不断, 还有空间科技、海洋科技等等创新接踵而至, 即便是所谓经典、传统学科、领域, 也青春焕发, 蓬勃发展。这就是知识社会、创新时代的特征。再以工业化社会初、中期的眼光, 以机械式、还原式的认识论来评判当代的科技创新已经过时。

1.2 学科间交叉融合互动

可以说, 当今各学科间没有不交叉融合的, 重大的科技突破都发生在交叉融合之中。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成为当今各个学科的基础, 新材料成为许多学科不可或缺的支撑, 纳米技术逐步成为众多学科的手段。没有先进的计算机、传感器技术、现代光学, 就没有基因组学、蛋白质学的现代重大突破, 也没有纳米技术的快速进展。没有生命科学的理论支持, 没有新材料的众多新成果支撑, 更没有信息技术的惊人进步……

1.3 发现发明持续深化演进

无可非议, 蒸汽机、内燃机、苯、发动机、电动机、电报、电话等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里程碑, 但是, 谁又能否定当今互联网络、作为现代网络终端的手机的不断创新普及其地位和意义要比以上成就逊色呢?与近代科学早期发现和工业化初期的发明不同的是, 当今每一项发现、发明其复杂程度、难度要比过去大得多。即便一些理论 (严格讲是想法) 是前几十年提出, 一些应用前几十年就开始, 可其功能的演进提升却似乎没看都尽头, 一直在持续、接力创新。同为计算机, 当今与上世纪40年代产品可谓天渊之别;同称为互联网, 今日的互联网与上世纪70年代的“互联网”发生了多大的质变啊!可是, 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创新在本世纪能达到顶峰而终结吗?回答肯定是否定的, 人类智力发展无止境, 信息技术发展也无止境, 在这漫长的征程上需要持续的创新。又有谁敢说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的价值比克里克、沃森发现DNA螺旋结构的价值小?但是到破解生命的全部密码, 掌握每个基因或蛋白质的功能并控制它在上百年的时间内能完成吗?光电转换原理发现和光伏电池、太阳能发电装置都发明出来了, 但是若要光伏发电比火力发电成本更低、更为便捷甚至多数取代之还需漫长的岁月……

所谓“革命”, 即为“突变”。社会革命, 多指靠武力暴动进行的权力更替。科技革命, 指科学发现和技术重大发明引起的人类生产力的飞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在科技多领域空白、学科很不健全、科研开发仅是极少数人的活动、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变化不显著的大背景下, 一个重大科技成果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里程碑标志十分明显, 人们称之为科技革命。而今在创新成为社会发展、文明前进的主动力的社会背景下, 科技进步表现为“持续系统创新”, 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科技革命”。

1.4 多技术集大成系统创新

如智能电网以先进的网络和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电网设备间的信息交互为手段, 以实现安全、可靠、经济、节能为目的的先进的现代化电力系统。这里基本包括了从电力、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软件、网络、通讯等在内的多学科的先进技术集成。是一个庞大的创新系统工程。

新一代网络, 融无线、光纤、移动接入等于一体, 通讯、计算机、图像交换、数据交换等多媒体功能和内容成一体, 各种终端设备于一体。虽然单项技术看并没有多耀眼的创新突破, 但集成起来, 却成为改变世界的大创新成果。

还有“物联网”、航天器、现代飞机和舰船等, 都是重大系统集成的创新成果。

1.5 全球网络型的创新组织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中国和日本等6个国家的16个基因组中心参与了这项计划, 投资30亿美元。

是迄今我国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ITER计划吸引了包括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等世界主要核国家和科技强国共同参与。投资上百亿美元。

大型软件的研制往往通过网络把工作在几十个国家的成千上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协同工作。如基于Linnux操作软件的开放式软件的开发, 许多互不相识的编程专家或爱好者在网络参与, 俨然是虚拟的科研组织。

1.6 贯穿研究链条纵向创新

理论创新成果还没等期刊登载出来, 就延伸成为新技术, 申请专利, 转化成产品或服务进入市场。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 甚至融汇一体。如, 功能基因的发现, 在较短时间内就注册为发明专利, 或进入市场交易, 或继续进入生物药物的开发。智能理论的突破, 很快演化成新的器件、软件或系统。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商品化呈现一体化模式。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表现出复合型、全能型的创新素质。

另一种模式是不同类型、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科研开发人才组成的创新团队, 形成了沿着创新链接续创新的组织或虚拟型团队。

2 人类文明进步对科技创新的8大需求

科技革命与人类文明进步相互促动。科技革命为加速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人类文明进步需求又对科技革命产生了强烈拉动力。

2.1 提高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科技进步推动着工业化, 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 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对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人类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出更高、更为迫切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今后科技创新首位的紧迫任务。比如, 清洁能源特别是新能源技术, 低碳经济关键技术, 自然资源的替代和节约利用技术, 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技术等, 上升为科技创新更加突出战略地位, 而相关技术的创新必须依赖于科学的重大突破作为支撑。

2.2 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

SARS、禽流感、H1N1甲型流感等各类突发全球性流行病, 艾滋病, 心脑血管、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 精神类疾病等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使人们的忧患意识日益增强, 对依靠科技创新战胜各种疾病、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的期待日益强烈。如何探明各类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 变化和传播规律, 早期快速检测诊断技术, 防治办法和相关新药的研制等, 都成为科技创新的优先目标和重大使命。

2.3 提高认知能力的需求

人类对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认识客观世界的强烈愿望是科学研究和发现的强大精神动力。随着先进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然而, 对一些科学家们长期致力而真理尚未真正揭示的一些基本问题, 如宇宙演化, 特别是宇宙中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的探秘, 地球演化规律, 生命起源和演变规律, 意识的本质, 物质结构调控等。虽经过多年探索取得可喜进展, 但认识还局限在较浅的层次。随着现代科研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探测和感知等技术的提升, 加之系统性创新、网络式的研究等模式的运用, 增强了科学家们在这些基本科学问题取得突破的信心和强烈兴趣。

2.4 提高精神文化水平的需求

不断提高精神和文化需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规律, 是比物质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如何有效缓解当代社会的快节奏变化和激烈竞争带给人们的心理压力, 提高人们精神健康水平,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结合创作出更多时代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产品和服务, 如何满足更多人们参与文化艺术创作、参与互动的愿望, 如何以更便捷、生动、强感染力的形式加快文化的传播, 满足人民用文化艺术形式的情感交流和社会交际等等, 这些知识社会的需求, 将加速该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新文化的繁荣。

2.5 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需求

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条件是人类文明进步永恒的主题。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就是要在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 更加节省体力和脑力, 使工作条件更加舒适。这包括工业、农业、办公、交通及其他服务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 安全性进一步增强, 机械和信息设备对体力和简单脑力劳动替代过多、更加广泛。同时, 家庭信息化、自动化的程度更高, 生活更加方便、舒适。

2.6 提高竞争能力的需求

无论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 还是一个区域乃至国家, 科技创新能力在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更加剧了竞争的激烈化, 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倒闭压力。经济的竞争前移到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 从产品和工艺技术开发的竞争进一步前移到应用乃至基础研究的竞争。企业与大学、独立科研机构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范围更加广泛。企业、政府、社会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强度不断增加, 对创新的支持和激励力度加大, 技术的变相垄断和壁垒更变本加厉, 这必然变压力为动力加快创新节奏。

2.7 提高安全保障的需求

国家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创新实力。当今信息化战争实质上在促进这军事高科技的竞赛。军事高科技的创新仍是当今科技发展最为前沿和活跃的领域, 覆盖了几乎所有当代科学和技术前沿。另外, 如何提高交通、生产、社会安全的保障度, 提高对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防和抵御能力而减少损失, 都对加速科技创新提出迫切需求。

2.8 拓展活动空间的需求

不断拓展活动空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直追求。特别是当科技进步带给人们的希望不断增大、地球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 拓展活动空间的欲望更加强烈。各种运载工具的性能将不断提升, 新的手段和工具将不断发明使用。人类在地球活动的空间将更加广阔、更加快捷便利, 向远空、远海、深海、其他星球逐步扩展。

3 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

3.1“4个替代”

3.1.1 新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

以先进核能、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将逐步取代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 在能源机构中所占比例快速增加。新能源除了具有清洁、永续利用等优点外, 今后科技创新方向主要聚焦在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其成本有望降低到低于化石能源, 而且使用更加便捷、安全。热核聚变的商业化应用的步伐将加快, 前景乐观。

3.1.2 新材料对自然矿石基材料的替代。

米科技的不断突破和快速进展, 为多种性能新材料的开发研制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和广阔途径。各种新材料对传统金属、非金属材料的替代越来越多。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 正在引发化工产业的革命, 可再生的生物原料替代化石原料, 生物催化取代高温高压的化学催化, 将制造出更多合成新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对金属材料的替代范围更广。信息技术将为新材料设计提供更先进手段。

3.1.3 集成化便捷式电子产品对各类专用电子产品替代。

信息化社会中电子信息产品在普通人生活中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的集成化和便捷化将是重要创新方向。有线网络与无线移动网络, 电视、广播、计算机信息网络等融合为综合的信息网络。多功能、多媒体的综合便捷的信息装置, 作为可移动、逐步人机一体化的网络终端, 将集成多数办公、家用电子信息产品功能, 融现代的电话、传真、电视、广播、DVD、电脑、GPS、信用卡和各种电子证件、其他智能工具的功能于一体。网络的传送速度、信息容量、安全可靠性、介入的便利性将大幅度提高。

3.1.4 生物类药物及治疗对化学合成药物主体地位的取代。

基因治疗和基因类的药物将更加普及临床应用, 所占比例逐步增大。现代生物技术将使传统植物药物的效能进一步提升, 中医药等传统医疗和药物将焕发新的生命, 化学合成药物所占比例逐步减少。

3.2 向“4深”拓展

3.2.1 向深度空间的拓展。

更多功能的空间站将得到发展, 并进入到实用阶段。对月球、火星及其他星球的探测取得更快进展, 开放利用空间资源将迈出新的步伐。远程、更大承载力的空间运载工具得到进一步发展。

3.2.2 向地球深层的拓展。

包括超深钻探、科研和资源的开采利用等。

3.2.3 向深海的拓展。

几千米甚至更深的深海海底及岩层资源、环境的探测研究, 可利用资源的开发等。如同现在太空中运行的空间站那样, 多种功能的“深海空间站”将得以发展等。

3.2.4 向物质深层结构拓展。

在进一步研究物质深层结构及分子、原子、电子间运动、相互作用规律的同时, 更加注重对深层微观机制, 特别是分子、原子、电子等的调控, 以对物质性能进一步发现和利用。

3.3 4个更加注重

3.3.1 更加注重技术的经济和普适。

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性能价格比和应用的普适性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导向。很多新产品一上市就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 吸引了大批用户群。如ipad电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以低价上市一下就吸引了各国大批用户。再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电动汽车为例, 目前研究开发的重点聚焦在如何将成本降低到与火力发电和燃油汽车一样低, 而且应用便利、可靠、安全。这不但是设计技术开发问题, 而且有赖于基础研究的突破。

3.3.2 更加注重功能的提升和便捷化。

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 电子信息产品、家用电器、汽车、机电一体化设备、办公和医疗设备等, 多功能性、智能性 (“傻瓜”性) 、可靠性等性能大幅提升, 多项技术和功能的集成化越来越高, 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对办公、家庭、医疗、娱乐等方面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各类产品更方便摆放、携带、操作。

3.3.3 更加注重绿色节能。

无论是生产设备、交通工具、各类工作设备、工艺装备, 还是家用电器等日用品等, 绿色、环保、节能将是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创新重点。无论是传统装备、产品的升级换代, 还是新产品的研发, 都将突出绿色、节能问题。更为重要的方向是系统化的绿色节能技术, 如一个家居、一栋楼房、一个小区乃至一个城市为单元的绿色系统工程等。

3.3.4 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多元化。

科技新产品越来越进入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 科技新产品的人性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将成为创新重点方向之一。特别是与工作生活直接相关的各类产品, 人性、个性化既是消费者的新需求, 也是开拓扩展市场的一个法宝。因此, 量身定做的研发、设计、快捷智能制造的需求将大大增加。

以上四点都是市场机制和人们需求共同作用的牵动, 技术的创新发展首先为了满足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精神和文化需求。然而, 解决这些问题, 仅就技术本身改进难以实现, 必须从科学理论创新、基础研究突破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4 创新对人类社会的主要影响

4.1 驱动人类从工业 (后工业) 社会向知识社会的重大跨越, 创新成为人类最具主导性的活动

以蒸汽机和纺织等机械发明和应用、钢铁冶炼等发明为代表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将人类从农业化社会带入工业社会, 而一次次科技革命浪潮, 特别是以网络为龙头的信息革命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着知识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与工业社会相比, 知识社会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主导要素都将发生革命性变化。知识和人才资源取代自然资源的主导地位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成为主导型产业, 知识成为资本构成中具有决定性的要素, 创新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导社会活动……社会结构呈现扁平化、网络化的特征, 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虽然从事创新的人才在总人口中占小比例, 但是他们主导的价值创造和社会进步, 掌握着竞争的主导权。

4.2 推动着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进步

知识社会是生态文明较为发达的社会。科技创新将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的矛盾提供有效手段。特别是清洁能源占据能源的主导地位, 节能、低排放、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产业结构整体更低碳化, 绿色发展不仅成为社会共识, 而且在技术和政策上形成了有效的实施机制。清洁汽车、绿色建筑等技术的普及更好地建立起绿色生活模式。污水处理、固体垃圾处理、碳捕捉和储存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生态环境有望明显改善, 困扰人类的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解决的技术可行性明显提升。我们生活环境质量将与经济水平同步提高。

4.3 加速主导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

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材料产业还是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技术都面临着大的技术更新换代。虽然如知识服务业、软件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物产业、研究开发和科技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将迅猛崛起并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扩大, 但任何传统产业都不会成为夕阳产业而会通过技术更新换代焕发生机活力。同时, 这将进一步加速产业的全球化转移。技术更新换代往往是发展的又一个分水岭, 有的国家抓住机遇跨越发展、迎头赶上、后来居上, 而有的差距会拉的更大。

4.4 加速人、物品、资金流动的信息化和全球综合信息网络的形成

全球信息化程度将大幅度提高, 并向几乎每个行业、人们工作和生活各个领域覆盖。生产、办公、社会服务、家庭等信息化更加普及。全球信息网络不再是目前狭义信息的交流和服务, 随着物联网的建立健全, 各种信息采集的包括遥感、摄像在内的传感器网络, 把物资流动、人员流动情况全部自动转化为可以处理、传输、控制的信息, 综合性的信息网络, 把现实世界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 综合网络成为知识社会最主要的基础设施, 整个社会都在网络上运行, 人和物都转换成网络上的“比特”, 世界不但是“平的”, 更是网络的。这将对整个社会结构、社会运行和管理、人际关系、人们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将带来重大冲击。

4.5 创新力的差距决定着发展的差距

未来社会从发展变化看实质是创新型社会。创新无时无处不再发生, 推动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世界变成动态的世界, 今天的先进和优势不一定说明未来仍然拥有。日益激烈的经济、军事、政治竞争, 战略制高点无疑是创新能力。各国之间的差距主要是创新能力的差距。知识产权及技术优势成为遏制发展、行使霸权的工具。国际事务的话语权、主导权主要被创新强国所控制。创新能力薄弱在国际竞争和重要事务中被动受气的局面难以改变, 甚至国家主权和安全面临威胁。

4.6 人类工作生活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特别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成为大多数人的必需品。网络除了遍及城市外逐步覆盖乡村, 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是普通人们更加注重科学生活和保健。汽车、高速列车、飞机成为大众化交通工具。信用卡等各种电子证件快速普及。人们的居住更加讲究生态环保,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人们食品安全和营养的意识不断提高。

4.7 研究开发正在成为独立的知识型产业

无论是制造类企业还是服务企业, 更加注重把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加强。更多的企业研发将向应用基础或基础研究前移, 投入到前端的研发经费逐步增多。随着知识社会到来, 研究开发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类产业迅速壮大, 作为营利性的企业, 许多与制造也分离, 有的从大学或政府资助的科研机构中脱离出来, 逐步成为知识产业的有生力量。从美国的数据看, 研究开发产业年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产业, 成为最朝阳的新兴产业。

4.8 研究开发的全球化快速推进

研究开发全球化呈现多元化的推进模式。除了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大科学工程国际合作外, 全球信息网络的发展和服务业外包的推进升级, 促进了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机构全球布局, 形成网络。充分吸纳本地人才资源, 又有利于适应当地市场的技术需求。这种水平化的技术转移, 成为科技全球化的普适模式, 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亮点。

5 当今科技创新的几个亮点

尽管科技创新全方位、多领域的突破, 但是对当今世界影响较大的主要集中在信息、新能源、生物、空天、纳米等科技领域。基础研究更加活跃, 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为技术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

5.1 覆盖信息化地球的网络世界正在形成

世界正在进入信息网络全民普及的时代。全球综合便捷信息网络的形成, 标志着信息技术发展达到又一新的高峰, 是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又一个新的重大里程碑。全球综合便捷信息网络作为信息领域科技创新的主线和纲领, 统领一系列重大创新的开展。

全球综合便捷信息网络建设是众多信息技术创新集大成的巨大系统, 它几乎把前几十年来所有信息技术的创新成果有机集成在一起, 又对若干重大技术的创新提出新要求、产生新推动。涵盖了超级计算机, 网络, 传感器及遥感, 软件, 人工智能, 现代无线和有线宽带通讯, 搜索引擎, 微电子, 物联网, 云计算等等。这是知识社会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与当今的互联网不同的最大特点是:无所不在, 人人可用, 无事不包, 可取所需。即:像手机一样便捷的终端, 新上市不久的ipad就是这类终端的一个雏形, 互通无线和有线网覆盖每个角落, 处处可使用;因为价格便宜, 比现在的手机普及率还高;网上运行的内容十分丰富, 除了现有的信息、通讯、娱乐、办公、商务等所有功能外, 地理信息、物流信息、人的动态信息、各种信用卡功能都包容进去, 就如现实物质世界基本数字信息化进入了网络中。就像一个随身便捷移动的办公室、居室, 让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个人所要的内容, 可以让你称心如意地方便使用。无疑, 这标志着人类真正进入信息社会的较高级阶段——称心如意便捷的网络社会。

一是网络的融合, 也可以说是人、计算机、物品三者的有机结合。除了目前的互联网、通信网、电视及广播网、各类业务网融合外, 还要与物联网融合。二是传输方式的融合, 即有线的光通讯、无线及移动传输的融合, 满足宽带、大容量、高速、移动传输和随处接入的要求, 特别是突破无线宽带大容量高速传输和接入技术, 保证随处可上顺畅的信息高速路网。三是各类媒体和内容的融合。包括数字、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的信息表达形式;适于得到各种需要的网络内容, 智能化程度高;方便并且保密的交互功能;甚至一些遥控的特殊功能。

5.2 清洁能源的创新形成新浪潮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发展低碳经济、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等新能源科技的创新摆上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战略的突出位置。能源技术正在经历着大的更新换代, 大步迈向清洁能源时代。清洁能源成为科技创新的热点。

能源科技创新聚焦四个重点方向, 一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清洁应用;二是新能源正在加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三是大幅降低新能源成本以大范围商业应用;四是节能和安全。未来几十年世界清洁能源将呈现三足鼎立的结构:1/3的清洁化石能源, 1/3的可再生能源, 1/3的核能。各国纷纷将发展新能源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发达国家为了占据新能源的技术优势及未来经济制高点, 围绕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展开了激烈竞争。

太阳能技术创新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太阳能利用技术主要有太阳能热电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三大技术。2009年世界光伏发电安装容量2000万千瓦 (2万兆瓦) 。创新的重点主要围绕实现太阳能发电的潜力和优势, 提高光伏材料的高转换效率, 把发电成本降到与火电持平。如果把多晶硅和单晶硅光伏电池作为第一代, 以薄膜电池为代表的第二代光伏太阳能电池正在加紧开发并逐步投入生产。薄膜光伏电池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玻璃衬底上的硅晶薄膜电池, 包括非晶、微晶、多晶的硅晶薄膜电池;二是硫族化合物类的薄膜电池, 包括铜铟硒、铜铟镓硒 (硫) 、碲化镉等薄膜电池;三是有机半导体的薄膜电池。第三代光伏电池的研究正紧锣密鼓的进行。

风能稳步发展。2009年世界风电新增装机为3000万千瓦左右, 总装机量达到1.5亿千瓦, 增速保持20%以上。海上风电逐渐成风电发展的热点领域, 尤其在欧洲, 4—10兆瓦风机将可能是未来海上风机的主流。

智能电网创新形成美欧中日等群雄逐鹿格局。智能电网已被提高到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整合的高度, 除了大大提升输变电技术外, 可以自动调解电力的峰谷, 节能功效甚为显著。再之, 智能电网可以大幅度提高电网的安全程度。其三发展智能电网的目的之一是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大规模并网的基础, 包括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中接入和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应用两方面。

电动汽车处于大规模、高速发展的前夜, 电动汽车时代快步来临。虽然世界各国在电动汽车研发和示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在技术路线选择上还是存有较大的分歧和争议。锂离子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竞争热点。燃料电池也在曲折中取得新进展。

先进核能发展进入新一轮热潮。第三代核能电站加紧建设, 以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堆为代表的第四代核能示范电站正在建设中。国际热核聚变研究取得新进展。随着新一轮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热潮的到来,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简称CCS) 成为了新能源技术中的热点, 正在加速商业化应用。

5.3 生物繁花正在变成产业硕果

以转基因、干细胞、动物克隆、人类基因组、合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等科技创新为标志,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如火如荼地在世界范围内开展, 生物技术产业化呈加速度之势推进, 超出科学家、经济学家的预料。尽管生物技术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但是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取代信息产业成为带动新经济增长的龙头, 远没有人们预测的乐观。

世界首个“人造生命”在美国诞生, 这是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成生物学的最新成果, 它将成为非常强大有用的生物学工具。通过转基因动物来生产的生物药物, 陆续进入市场。基因组学进入实用化阶段, 如今基因组测序技术更加便捷、准确、迅速、成本十分低廉。新一代测序仪作为普通科研和检测仪器已商业化应用, 基因组学测序的费用从几亿美元降低到10万美元, 甚至有望降低到千美元以下。在运用到治疗疑难疾病方面, 如癌症基因组学研究取得多项进展。2009年, 有多个新的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发现。生物克隆技术大量实际应用, 干细胞研究向市场化迈进, 生物制药公司进军干细胞治疗疾病领域。美国各生物制药公司开始通过与大学或研究机构合作, 抢占这干细胞治疗这一新市场的前沿阵地。生物芯片日益普及化。

5.4 空间技术成为创新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太空成为展示综合创新力的广阔舞台, 成为创新大国争夺的焦点。在信息化战争的条件下, 制太空能力成为军事势力和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太空成为夺取军事优势的战略制高点。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空间资源如地球资源一样, 变得愈来愈紧缺。向深空进军拓展、提升空间平台及其载荷的功能成为空间科技创新的重点和热点。

2010年4月, 美国研制的空天飞机X-37B成功发射升空。空天飞机是多种先进技术集大成的高科技产品, 是当代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其创新的奥妙之处在于它的动力装置。它具有许多其他航天器无法比拟的优点:它飞行速度快, 是现代高技术作战飞机飞行速度的6—12倍;重复使用率高。空天飞机可作为侦察监视与预警平台、空间武器发射平台, 还可用于反卫星或在轨服务。它的问世打破了世界军事平衡, 将加剧空间科技创新竞争。

深空星球探测再度升温, 火星、月球成为各大国探测热点。地球定位和导航卫星系统竞争激烈, 形成了美、欧、中、俄四个系统竞争格局。空间因特网路由技术成为目前发展重点, “宽带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各种卫星功能不断提升, 作为军民多种应用平台的作用更加增强。

5.5 纳米科技默默支撑其他创新

纳米材料多元化快速进展, 是目前世界纳米科技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和竞争的热点, 碳纳米管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基于纳米电子学的纳米器件成为各主要国家研究的重点。用纳米技术制造芯片, 可以突破场量子效应的限制, 使芯片的集成度再提高上千倍, 计算机运行速度和芯片效率可提高百万倍。纳米光电子器件可使光通讯速度、信息容量提高几个数量级。将会驱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医药热点纷呈。纳米制造学和微机电技术成果得到更广泛应用。

纳米科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越来越紧密, 加速了科技突破和创新的进程, 以其茂盛的绿叶滋养着花红果硕。

世界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诚信是企业的金字招牌,是给消费者的一封无形保证书,是给合作者的一颗特效定心丸。诚信,减少了猜疑和摩擦,增进了信任和合作。诚信,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同样是参与竞争的尖端武器。拥有诚信,才有回头客,才有源源不断的生存营养。诚信为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诚信之本,不是一两件小事,一两天功力就能成就的。诚信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程,体现在每位员工的言行举止之中,融入于企业的每次经营活动之内。 从保险的行业特性来看,保险离不开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社会的稳定器。保险经营的特征表现为:其一,保险费收取的分散性,保险运作的原理就是各个投保人通过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从而形成一定的保险基金,由保险人来承担被保险人可能出现的风险;投保人越多,收取的保险费越多,保险基金越大,保险经营越安全,保险分摊也就越合理,从而保险人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些要求保险人坚持最大诚信原则,以吸引更多的投保人投保;其二,保险经营的安全性。稳健经营是对保险行业的特别要求,中国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也有明确的限制,这也符合投保人的利益;其三保险资金的负债性。保险资金属于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负债,保险人不得将保险资金作为盈利分配,也不得作为利润上缴,只能充分利用确保增值,因此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最大诚信原则。因此,诚信的保险企业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企业,面向长远的企业,他们是要把企业当成百年老店来经营的,是要把品牌当作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追求的,是把信誉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的。反之,坑蒙拐骗,乃是急功近利者之所为,迟早要跌身下马,葬身于市场经济的沧海横流之中。

创新为魂。这是一个只有“变”是不变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在“十倍速”中剧变。在一个变速加快的时代墨守成规,其后果是不堪

世界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世博会展览展示的互动和创新, 科技研发以集成当前最新展示科技, 通过视觉感受及周边三维图像和多声道立体声, 诠释和演绎文化的、历史的和发展的各类主题。在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网上世博会, 展示科技集中体现绿色、便捷、安全理念, 提前勾勒出“后世博”时代的产业与生活。

世博会科技的展示, 如镶在世博场地中的璀璨钻石, 熠熠生辉。

科技和艺术展示的“嘉年华”

阳光下的世博园区尽显其恢宏大气的现代化结构, 而夜幕降临, 华灯映盛世, 光彩照夜空。以江面为载体, 综合“水、火、天、光、声、色”多种元素, 整个世博会园区将会光影交融:飘扬的五星红旗、飞驰的磁浮列车、曼妙夜景, 闪烁的点点繁星……在4200套LED彩灯的点缀下,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北、东、西三个外立面将变为一幅幅灵动的画卷;缤纷跳跃的灯光将建筑群变身为声光交织的表演舞台, 令上海的夜景愈加璀璨耀目……

“我希望上海世博会成为一次‘嘉年华’, 对科技成果真实的感受、无尽的憧憬, 都将在这里体现!”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表示, 世博会就是一个展示科技魅力的大舞台。

“东风夜放花千树”。在这个舞台, 各种创新科学技术将纷纷登台亮相。科技展示, 给世博披上了美丽的外衣。“创新世博”不仅体现在“硬件”上, 更渗透到设计、创意等“软件”建设的每一个“细胞”里。

数字多媒体向你敞开感受梦幻大门。里面, 仿佛一个神奇的“潘多拉星球”世界:走过的地方, 会“长”出绿树、鲜花;手指碰到的地方, 会飘落“灵树的种子”;目之所及, 是人类祖先正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孕育文明……视频图像、激光表演、数字激光全息影像、水幕灯光表演让人留恋痴迷。

流媒体, 带给你穿越时空的体验。在“城市生命馆”, 巨大的球幕影院将世界各大洲五大著名城市广场“搬”到上海, 由7块硕大环形屏幕和1块直径38米天幕组成的球幕影院, 用8分钟带领你开始一段奇妙的“穿越”。

LED光源是世博园区闪耀的“明星”, 世博园区80%夜景照明将使用LED照明技术, 本次世博会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ED集中示范区。“一轴四馆”区域将使用2.5万盏半导体照明灯具, 是国内外最大规模的半导体照明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5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 被放大至128米“铺”满整面墙壁, 画中众多人物将以鲜活的动感方式尽显眼前, 我国古代城市的繁华让你如痴如醉, 中国馆内《清明上河图》以虚拟数字科技展示着“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河南馆内《清明上河图》以大型木雕方式演绎着“国之中, 城之源”的主题, 她们以各自的风采演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向世人展示中国对理想城市的思考。

“为有世博多亮丽”

未雨绸缪, 为成功解决2010年上海世博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 突出“科技改变城市生活”的主题内涵, 科技部等九部委和上海世博局、上海市科委等单位合作推出世博科技专项, 55年来已陆续布局230余项, 取得约110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不仅应用于上海世博会, 还将在以后产生持续效应。

如何“点亮”世博园, 一直备受瞩目。“世博会园区景观光环境规划和新技术应用”世博科技专项课题的专家团队, 提出科学而艺术的夜景照明方法, 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方式, 还极具艺术创意。

用灯光营造梦幻世博园区。如何将上海人文景观的精彩与高新照明科技相结合, 使观众在夜晚的视觉感受中回味高新科技的魅力?

“我们不会单独去展示‘照明’, 而是把人类历史上所有人工照明的科技成就和手段经过集成设计, 成为城市照明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科技展示的一部分。我们展示的并非是某项技术, 而是这座城市。”同济大学郝洛西教授表示。

用灯光书写科技创新。郝洛西教授负责的《2010中国上海世博园区夜景照明总体规划》, 不仅从亮度上对园区进行了分区分级, 而且不同的区域, 光照的亮度、灯具的种类、光照环境的风格等都不相同, 聚光灯下、灯火阑珊处、明暗疏密总相宜是灯光规划的最高理念。

在世博文化中心西南的VIP入口和普通观众入口, 有两块以特殊方式制作的LED光电艺术屏。两块光电艺术屏是LED与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 其艺术效果美丽非凡。这两块艺术屏的研制, 经历了一年多的反复实验。郝教授说:“中间克服了很多困难。创新就意味着反复实验。无数次的失败才能铸就最后一次的成功。”

展示更要突出传统文化。城市未来馆中“中医四诊仪”将带你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一台通体洁白的半圆仪器呈现你的眼前, 体验者只要将脸置于“面象仪”中, 系统就会拍下你的面象与舌象特征;将手腕放在“脉象仪”中时, “脉象仪”中的传感器会自动搜索你的脉搏并自动完成传统中医的“把脉”和穴位诊断, 所有动作完成以后, 电子屏右边将即时打印出一份体能检测报告。

弘扬中华文化需要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如何将现代的科学与传统中医的医理相结合是项目技术上遇到的一大难题。”据上海中医药大学杨华元教授, 世博专项课题“中医四诊仪”负责人介绍, 中医四诊信息融合智能化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结合现代生物学技术, 建立中医四诊信息融合的智能化诊断系统, 包括舌象诊断、面色诊断、三部多路脉象检测诊断、智能化穴位诊断等子系统, “中医四诊智能化实现了中医诊断技术的第四次革命, 它采用的多学科发展研究中医的方法, 是传统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批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集中到一起, 齐心协力攻克技术难关。经过多番尝试和努力, 选取“标准化”作为突破口, 在传统中医的经验模式中寻找到一定的标准, 从而将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转为计算机可以辨别的一系列标准。他们跑遍了曙光、岳阳、普陀、华东等医院收集临床各科资料, 完成中医问诊资料的检索;筛选出约460个常见临床症状;并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 着手中医问诊症状、证候的规范化, 制定出了问诊的初步诊断标准。

世博会展示的手段和理念也在不停地创新。为让《清明上河图》“动”起来, 上海市科委专设“大尺寸屏幕人机互动”项目, 由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同样, 把世博会搬到网上, 这个听起来天方夜谭的奇想已然成真。而这个奇想的“践行者”, 也正是用一幅幅变幻莫测的“中国画卷”拉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大幕的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自今年1月开始, 水晶石世博专项副总经理李华敏和他的团队已进入了工作高速运转的高峰时间, “目前我们的世博项目组已经开始实行‘5+2、白+黑’的工作制了。”

李华敏坦言, 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沟通。20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与了网上世博, 人员广泛且地域文化、年龄差异专业背景差异巨大, 如何透彻地了解每个馆的文化, 解读每个国家想要展示的内容、主题让水晶石花了大量的工夫。

实验, 完善;再实验, 再完善。这些不辞辛苦的科研人, 将理想和设想渐渐拉近, 再拉近, 将“亮丽”带进世博会。

后世博时代的畅想

世博会上的科技发明, 在带来全新理念的同时, 也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

当前, 我国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于上海乃至全国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曾强调, 要充分利用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好时机, 充分展示科技创新成果, 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使世博会不仅仅是自主创新成果的“体验场”, 更要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孵化器”。

后世博时代, 将是创意科技产业大发展的时代。

在上海, 以创意产业集聚区作为发展创意产业的载体, 国际创意设计、研究、教学机构已经“生根开花”。上海已成为亚太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一方热土。2010年, 上海将形成100家以上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左右, 创意产业已开始走向普通消费者。

LED被称为21世纪绿色光源, 代表着未来新光源的方向, LED产业将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壮大。据预测, 我国在2005~2015年间, 半导体照明可累计节能4000亿度电, 为用户节约2600亿元的电费支出, 创造1500亿元产值, 解决100万人口的就业。目前, 为缩短与国外LED照明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方面的差距, 上海市科委还支持成立了上海半导体照明产业孵化器, 通过落实政府各项优惠政策, 提供项目对接、投融资等方面的优势服务。太阳能应用技术还将和半导体照明技术“强强联合”, 尝试“太阳能发电+LED照明”的一体化绿色能源技术。

网上世博会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 正在成为新的市场“金矿”。本届世博会象征着国内外数字多媒体技术服务商几乎全方位打开市场门户的一次经典攻略。由此将实现的超越将绝不仅仅是技术范畴, 而是关键性的市场地域的全面突破。

水晶石采用的B/S平台以NCity展示平台为基础建立, 运用了大量的“三维富媒体技术”以及一系列相关技术, 将常见的2D及3D的Video、Audio、Flash、Java效果组合应用, 实现原本单一技术无法实现的展示效果。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乃至于全球范围内首次大规模应用三维富媒体技术构建的基于互联网的展示系统, 在展示规模、展示模式、展示效果、受众范围等多个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网上世博会是一次集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网上世博会不仅将在世博会历史, 更将在新时代树立一个全新的标杆, 直接促成互联网时代由二维至三维的转变, 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这是一个基础性的突破, 将来许多大的展馆、展会可能都可以应用。”水晶石李华敏表示。

如今, 数字多媒体技术已经向房地产、工业、商业、医疗卫生、汽车等领域横向展开, 并在创意高度上不断完善和超越。数字展示已成为政府、企业进行品牌展示和推介的有效手段。

上一篇:科技技术论文下一篇:青年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