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教育论文范文

2024-01-24

传统美德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治校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扬以爱国、爱家乡、爱校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并把爱国主义教育细化为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从而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五爱”(爱自己、爱他人、爱家、爱校、爱国家)教育为基本内容,规范养成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及民主法制、国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和德育框架。

开展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发展新中国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主题班会教育方式主体,通过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立新中国的奋斗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增强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贡献的思想。

二、活动主题:规范行为、注重细节、彰显华夏精神

三、活动时间:2010年9月——2010年10月

四、活动安排第一阶段 启动阶段

1、结合学校办公室制定 “规范行为、注重细节、彰显华夏精神”活动总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1、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爱国主义知识教育利用晨会课进行革命先烈先进事迹教育。

3、组织学生观看生命教育主题班会(1)观看爱国主义教育之《让世界充满爱》、《科技中国》主题班会;(2)观看爱国主义教育之《爱的奉献》、《民族中国》主题班会;(3)观看爱国主义教育之《礼仪中国》、《政治、经济、军事中国》主题班会。

4、学生班会(1)开展“唱好心中的国歌”主题班会;(2)开展“祖国,我为你自豪”主题班会;(3)开展“新中国60年教育挂图”主题班会。

5、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6、社会实践教育(1)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向为祖国捐躯的烈士们默哀三分钟;(2)为父母洗一次脚捶一次背;(3)给老师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1)举办一次“华文经典”的朗诵活动;(1)举办一次“给身边关心我的人一封信”的书信活动比赛;(2)举办一次“我心中的优秀班集体”演讲比赛。

五、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职责,严格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发动。要根据全校的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做到层层有人牵头、事事有人落实、天天有人回报、处处有人指导的局面。

2、与时俱进,巧抓契机,加强体验。倡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

3、做好评价,积极推进。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学生行为表现情况和相关总结材料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4、树立典型,发挥辐射作用。要采取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传统美德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扬中华美德 做时代新人”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礼仪教育为切入点,以培育学生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为内容,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全方位,立体化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我校决定进一步推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工作。

二、实施原则:

1、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原则。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站在对人的生命负责的高度,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不是应付形式的走过场,而是感悟一场场波澜壮阔的生命历程,传承一部部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针对性,实效性的原则。

2、坚持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贴近高校学生的原则,为了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在活动中应尽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赋予传统美德以时代气息,体现时代

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我们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感知的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外显行为,要将这种认识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三、工作目标:

1、总目标:以典型的重大节日为切入点,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增强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道德判断能力,不断学美德、行美德、创美德;提高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推进德育内容系统化、科学化、特色化的建设。

2、培养目标

以“感恩节”为主题,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懂礼貌、精神 讲文明。

以“法制教育”为主题,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守诺言、知礼明礼。

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培养学生忠心爱国、无私奉献、懂礼行礼。

四、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一)加强领导和理论学习,形成共识

1、成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段守强

副组长:任刚 各班班主任

2、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起着骨干、主导和示范作用,是传统美德教育重要的保障机制。全体教师和辅导员都应参与其中来共同开发研究这一宏大的工程。

(二)立足主阵地找准突破口,扎实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必须找准切入点,形成以点带面,以面成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动态链。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突破口,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出发,循序渐进地去达到我们制定的培养目标。

1、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组长应组织全组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美德素材,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紧扣教材、自然进行、点滴渗透、细雨润物、潜移默化。

2、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发少先队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题,利用班会时间集体讨论学习。

3、开展有效实施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美德征文比赛。

4、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学生的一生提供营养。

5、各班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美德教育活。

(三)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化传统美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课堂,更应走出去,贴近生活,贵在践行,难在持久。

1、每学期深入德育基地开展活动。

2、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爱心捐助活动、安全教育日到街道发放交通常规宣传单等,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和礼仪常识。

梨丰乡中心学校

“扬中华美德 做时代新人”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施方案

传统美德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四年四班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即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教学过程:

一、 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

主持人:为什么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引出主题: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A、初步感受

1、让学生看图片,认识两个人:父亲,母亲。教师明确: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

B、深入认识

1、老师讲有关父母关心爱护儿女的真实故事。

①六旬老父捐肾救子: 2003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②年轻母亲舍身救儿: 2004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妈妈的全部。”

提问学生:从上面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讲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

3、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家长及在场所有人的父母。

4、心灵表白

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二、 如何孝敬父母?(学会做人)

就像前面歌曲里的歌词所说:①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 受了多少累,那么我们该怎么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教师讲一个古代儿子孝敬老母亲的感人故事:《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2、 请每个学生写几句简短的话概括:谈一谈怎样孝敬父母?

让同学读一读自己写下的话,请家长点评,谈关于孝敬的看法

3、父母很希望听到儿女祝福的话语,如果要写一句祝福的话在父母生日时送给父母,应该怎么写? 比一比谁写得好

3、下面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哪些是同学们做得最好的?请讲一讲让同学们学一学

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④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教师总结发言:

传统美德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一直激励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随之形成的传统道德文化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呈现独有的精华。以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为背景,主要讲述了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旨在使语文教学理念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提升学生的德育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情感。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传统美德;渗透原理;教学教育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各界人士越来越重视文化底蕴的培养,中国文学历来以传统文化的传播为基础,而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需要采取最先进的教学方式,以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内容,目的在于宣扬传统文化,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教育教学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高级阶段不仅是教书,而是以一种更高程度的课程要求,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语文课程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与汇聚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背景相符合,如果忽视了传统美德的渗透,就不利于学生开阔眼界,也会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当前,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逐渐升高,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作为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将这种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使学生深入地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更加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为中华的崛起不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的途径

(一)教师要结合“传美”教育和文言文内容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不仅是体现崇高民族精神的标志,也是高尚的民族美德的聚集地,有的文言文教育学生的是尊老爱幼,有的是宽以待人,有的是立志报国,有的是团结互助……文言文内容的丰富在于能够以历史情境展现当代人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精神文化,语文学科渗透传统美德的教育也是语文教材具有得天独厚魅力的表现。

(二)注重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入文言文中人物思维和精神的挖掘中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于传统美德的传扬至关重要,其宗旨就是借助文言文中對历史人物思维和精神的挖掘,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同时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最终实现文言文教学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比如,文言文教学中《孔雀东南飞》的讲解,教师应该利用歌颂和赞美焦仲卿和刘兰芝的优良忠贞美德以及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让学生受到纯洁高尚爱情观的熏陶。总之,传统美德的渗透要以文章中中心人物的思维和精神为基础,以此作为熏陶、激励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关键,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有感情的朗读是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关键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就是让学生首先懂得文章表达的意图,这时候就应该将有感情的朗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文言文中以写人叙事的故事为主,近几年的语文考卷以及教师平时对文言文的补充讲解,大部分也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和优良的德育情感。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体现出的主人公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以及舍生取义的传统美德,这些都能够通过大声的朗读使学生理解这些情感。

(四)注重文章思想内涵,培养学生传统美德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关于人的道德修养有着智慧性的总结,更是典范。如《师说》《屈原列传》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思想主张,将主人公提倡的民族性格表达给学生,如,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要是以治国持家、创业守成一类的传统美德。对于文章结构段落的安排也是有一定讲解顺序的,不仅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加深学生对千年文化的理解,古典诗歌也可以采取录音配乐的形式,将学生带进作品的意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感悟文章中的生活哲理,自然地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对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很重要,其基本宗旨就是教师以科学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理解文章中对思想文化的传播,目的在于以古文化的思想感染学生,领会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大有帮助,能够以前人的思想引导高中生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好地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文婧.语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08(8):20.

[2]陈静.浅议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J].成功(教育),2008(10):143.

[3]李文庆.将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到高中文言文教学中[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7):95.

[4]吕萍惠.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38.

[5]朱志刚.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 学周刊,2016(30):192-193.

传统美德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对高中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至关重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非常有效地途径。本文主要从教材与教学两方面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传统美德途径

在历史课程中对高中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应该能达到以下效果。在认知水平方面,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了较明晰的认识与掌握,对中华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道德素养方面,经过长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渗透与熏陶,学生的道德素养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学生更加富有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理想更加远大,抱负更加宏伟,并为此不断付诸努力。

1 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制约因素

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制约因素主要可以从教材与教学两个方面来探讨。

1.1 教材

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在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载体,其内容的选用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深受政治运动、政治观点的影响,很难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达成这样的共识:经济可以稳定发展,国家可以和平崛起,人类是可以和睦相处的……历史教科书应该多体现这方面的内容。历史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德育资源开发意识,应该把“教”教材,以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观念,转变为“用”教材教,把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转化为道德感化的力量,以使学生道德境界提升为使命才行。历史教师必须明确;抑恶扬善是历史教学的灵魂。

1.2 教学

目前高中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左右,高中历史教学也仍然受传统历史教学观念的影响,重知识传授和能力的硬性拔高,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引导,对德育的重视明显不够,并且德育又太过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对于基本的道德修养明显淡薄。历史学科因为突出的人文性特征而被赋予了德育功能优势的得天独厚,但是平时的教学因为教学进度、升学压力等种种原因所限,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明显不够。因为德育渗透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德育的有效性当然大打折扣。历史学科的教学太应该“加强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应该以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体验与感悟。

2 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途径与方法。

2.1 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2.1.1 根据教学目标课前挖掘

确定教学目标是备课的核心与方向,而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是目标之目标,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更具教育功能。教师要对课标中表述的学科整体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烂熟于心,吃透精神,把握精髓,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理解其中的深远意义,在备课中要据此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开发并整合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把传统美德教育资源淋漓尽致地提取出来,以备课上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1.2 使用教学情境课中生成

课堂教学并非只是教学任务的简单完成的过程,更是新的教学资源生长点的生成过程,是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师生共生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中,便会不断迸射出华美的生命光彩。教师可以通过见缝插针式、趁热打铁式、顺藤摸瓜式等等切实可行的路径及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把传统美德教育引向深入。而有的放矢,直击时弊,顺势点拨,切中要害,不失为增强实效的有效做法。如针对学生中讲攀比、摆阔气等现象,可讲述汉文帝、隋文帝提倡节俭的事例,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掉虚荣心理,继承勤俭美德。

2.1.3 结合教学内容课上渗透

课堂教学过程,并非只是知识授受过程,更是思维碰撞、心灵交融、文化传承的过程。教师应该将知识当作育人的管道,在教学时注意不能生搬硬套,简单地贴标签,而要潜移默化,感染熏陶,要通过对传统美德教育素材的自然引申,适当点拨,如细雨润物,渐渐地渗透,慢慢地滋润。正如杜威所言“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

2.2 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形式多样,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下三种。

2.2.1 介绍仁人

仁人介绍法是指通过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仁人志士的故事,张显主人公的精神境界以达到提升教育学生的目的。如在中国历史上,推崇气节的言论,可谓光耀史册、影响至深,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如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固守道义、大节不夺;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坚定、节概凛然。

2.2.2 归纳美德

历史课是讲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门功课,它再现了人类历史上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立体画卷:有形形色色的、让后人回顾起来能变得更睿智的人;有纷繁复杂的、让后人回想起来能变得更聪明的事。历史教学中可供开发的德育资源不仅门类丰富多彩,而且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通常可以从人、言、事、物四个方面进行归类。

2.2.3 诵读名言

名人名言常常作为人的座右铭,以起到激励、约束或鞭策的作用。名言诵读法就是通过我们熟知的至理名言,深入阐发其深刻内涵,达到真知的目的。如:中华民族的仁爱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表现形式和体现方式,其中名言名句就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为人熟知的有: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成人之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结语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时应该考虑到教材与教学两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更要选择有效地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修养,养成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主要途径有依据教学目标,教师课前挖掘;利用教学情境,师生课中生成;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课上渗透。有效地方法主要有:仁人介绍法、美德归纳法、名言诵读法。在实践中,历史教师们可以结合自身特点灵活选用有效地方法,在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是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2] 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

[3] 步秀荣.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10:15~17.

上一篇:案例分析法论文下一篇:美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