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阅读教学范文

2023-09-10

传统阅读教学范文第1篇

摘 要:语文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的未来成长是极为重要的,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还能够使学生拥有更为完善的语文表达能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利用语文知识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还能够利用文字抒发内心的真实想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相关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对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刻研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健全道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尤其需要重视阅读教学的质量,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小学课堂 语文教学 阅读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3.003

语文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学生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面对各种学习问题的时候要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点对其进行解答。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项考验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更加需要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一定要根据学情应用适合的授课技巧,带领学生真正进入到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中,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运用自己的力量,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能够对其中的传统文化产生更多元化的理解,通过阅读与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进行交流,让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真正融合到阅读环境中,学生也能够深切感知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每个学生都能夠在阅读的过程中,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教师也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体验也能够获得提升。本文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授课方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案,旨在帮助更多的教师能够积极运用新颖的阅读教学手段完善教学环境。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注重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执行任何教学任务的时候都应该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需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各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使用教学手段的时候获得更好的成效,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时候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对阅读各类文章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时候忽视了此种教学理念的重要价值,认为学生只需要对文章的核心要点进行记忆即可,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仅能够机械化地记忆其中的重点知识,并没有积极运用自己的智慧对其中的核心思想进行感悟,这就导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能够真正寻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语文学习技巧,学生只能够遵循教师单一化的思考路径进行语文阅读,学生的阅读水平会因此下降。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失去阅读文章的兴趣,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面对这种教学情况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多角度思考,切实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2.没有塑造趣味语文阅读环境

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其思维能力正处于不断提升的重要时期。但是,语文领域中的很多知识实际上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稍显不足,其生活阅历和经验较少,在独立学习和研究文章的时候会出现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此种教学问题不断完善以往的教学环境。但是,很多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为了能够在较少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会单一化地利用教材。在准备教案的时候依旧会采用较为传统的纸质教案,授课的过程中仅结合教材和纸质教案传授课程。这种课程在展现的过程中虽然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但是在这种崭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思维方式会因此变得僵化和禁锢,如果不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教学手段上的改革,学生的眼界就无法更加开阔。同时,陈旧的教学环境并不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多精彩活跃的教学氛围,学生阅读文章的趣味性会因此大打折扣,学生会逐渐失去深度研究阅读文章的兴趣。

3.没有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其在研究各种文化课知识的时候都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到各种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更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堂的气氛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活跃,所有学生在研究相关课程的时候都会集中更多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核心内涵你进行积极研究,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最为适合的教学互动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研究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乐趣,其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多元化。很多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利用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核心内涵,但是其在制定教学活动的时候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深度思考,这会导致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缺少兴趣。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每个成长阶段的特性控制好活动的难度,难度较高的活动内容会打消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难度较低的教学活动则并不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思考潜能,学生也容易失去深度思考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创设出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趣味性的阅读环境中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技巧。

4.没有传授科学合理的阅读技巧

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授人以渔”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学会应用自己的能力解决各种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能够获得激发,在独立阅读的时候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其精神世界也能够更好地与文章进行融合。这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将阅读技巧传授给学生,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自信心。但是,很多教师并不能够意识到这种教学理念的重要价值,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将很多结论直接展示给学生,而没有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思路去挖掘文章的核心思想。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忽视了带领学生探寻文章的行文风格,也没有研究其用词的精妙之处,以及文章精巧的结构特点,这就导致整个文章在学生的心目中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文字堆砌,并不能够从中真正感受到作者的巧思以及文字所具有的魅力。在面对这种教学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不断完善以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真正使用各种有效的阅读技巧感受文章的思想境界。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质量的主要途径

1.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塑造阅读环境

教师在塑造教学环境的时候应该积极运用展示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获得更高的阅读效率。比如,教师在讲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时候,就需要在授课前制作精良的电子课件,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播放给学生欣赏,让学生能够对中国国画文化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这样,教师在讲授文章的时候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精力集中于文章阅读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文字的神奇之处,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在这种精彩生动的环境中得到进一步挖掘。教师在准备任何一节课程之前都应该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搜集真正具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将其整合为电子课件,让学生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好地阅读学习。

2.运用分组教学模式提升阅读效率

分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根据学生擅长的领域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分析,确保每个小组之间的学习成绩相当,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在适合的组别中积极发言,让学生能够真正运用自己的思想解读文章内涵。比如,教师在讲授《慈母情深》这节课程的时候需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思索父母对自己倾注的情感和关爱,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将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分享出来,体会到多姿多彩的亲情。学生在思索和回忆的过程中也能够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更为强烈的感恩之情,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能够对其中的情感进行深刻体会,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到其中的情感价值。学生在后续的阅读环节中也能够注重分清其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德育。学生能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了解到更多孝道文化的精髓,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能够遵循传统文化的指引健康成长。

3.运用趣味教学活动活跃阅读氛围

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多地进行独立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可以更多地展开独立思考,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充分融合良好的阅读活动,从根本上提升阅读课程的趣味性,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也才会产生更多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讲授《小英雄雨来》的时候,不仅要将其中的深刻内涵讲授出来,让学生能够对雨来的形象和性格进行深刻理解,让学生的思想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升华,不仅佩服雨来的聪明才智,更会被其勇猛果敢和不畏牺牲的精神所震撼、感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能够得到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也会借此机会油然而生。学生也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智”“忠”“勇”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小学生在理解相关课程内容的时候依旧会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小型话剧排演的活动中。学生为了能够将雨来的形象生动刻画出来,会积极主动地对文章中的各种细节描写进行研究,旨在能够更加清楚地认知雨来的形象。不仅如此,学生也能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或者是使用网络对其中的背景知识进行研究,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能够借此机会获得提升。学生只有做好充足的阅读准备并对文字进行精细分析后才能够真正将雨来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其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种教学环境中被充分挖掘,这是每个教师都需要积极掌握的教学技巧,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文章所塑造的环境中。

4.合理运用教学策略,阐释传统美德

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应该将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传授给学生,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后续的文章阅读环节中找到阅读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寻找文章的核心价值,逐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后续的文章环境中更加快速地掌握文章的精髓,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字敏感度,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乃至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可以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到更多的思想精髓,形成獨有的写作风格,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运用文字,生动表述情感和观念。

比如,教师讲授《我不能失信》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主人公的行为举止以及品德修养等方面进行仔细研究,可以采用演讲比赛的模式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对文章中少女时期宋庆龄的行为进行评价,并让学生思索如果是自己遇到相同的事情会如何处理,引导学生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联想宋庆龄当时的心境。学生在组织构建演讲思路的时候会主动对主人公的情感进行深入理解,在学生经过多方面的思考后能够深刻理解到宋庆龄信守承诺的宝贵精神。在对文章进行研究后学生能够发现宋庆龄即便已经兴高采烈地准备去别人家做客,但想起和朋友的约定却毅然选择留在家中等待朋友的到来。学生在这样的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刻意识到信守承诺的重要价值,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也要养成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具有正确“三观”的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环境中也需要注重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挖掘,让学生能够对中华传统文明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对其中的传统思想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研究过程中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积极研究各类教学手段,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使用最为适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崭新的教学环境中深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魅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能够在更加活跃的教学氛围下获得洗礼,其精神世界能够更好地与语文阅读实现充分融合,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更为优质的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学生的心智也能够在更加完善的阅读教学环境中更为成熟。教师在后续的授课环境中应该注重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更加活跃的氛围中研究阅读内容,并且需要传授学生适合的阅读技巧,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根本性的提升,这是所有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都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研究难度更高的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阅读本领,学生能够在语文领域拥有更为长远的发展前景,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深刻感知到阅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徐爱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课外语文》2021年第28期。

[2] 吴臻斌《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27期。

[3] 张富宏《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读写算》2021年第20期。

[4] 张艳芳《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方式解读》,《名师在线》2021年第36期。

传统阅读教学范文第2篇

一、图书馆传统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一) 服务理念单一

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 图书馆传统服务的进行, 虽然在持续的时间上较长, 但是对于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的适应能力是非常低的, 而且存在服务理念单一的现象, 如果在未来的工作中, 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解决, 势必会影响到图书馆传统服务的科学进步。分析认为, 服务理念单一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图书馆的传统服务, 未能够在方案上做出良好的拟定。例如, 有些图书馆表现为连锁经营的特点, 可是在自身的服务过程中, 完全是按照上行下效的统一方式来完成, 即便是对于特殊的读者或者是时代的转变, 依然没有去灵活的调整, 这就导致传统服务, 遭遇到了很多的抨击和抵制现象, 而且难以在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的适应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造成的潜在性挑战较多[1]。第二, 图书馆的传统服务, 对于理念上的创新, 未按照集思广益的方法来完成, 大部分情况下, 还是停留在决策者的思维上, 以至于将来的挑战和图书馆经营, 出现了较大的隐患。

(二) 服务素质不高

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存在, 是长久积累的结果, 因此想要在问题的解决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调查过程中, 发现服务素质不高, 也是比较重要的工作对象, 而且不能表现出严重的疏忽。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 认为服务素质不高, 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开展过程中, 并没有按照主动性的服务模式来开展, 大部分情况下, 表现出被动服务的特点, 这种现象的发生, 导致很多读者都不是很适应, 而且对于图书馆的兴趣程度不断降低, 再加上网络上的冲击作用, 对图书馆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第二, 服务素质不高的现象, 虽然在社会上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媒体的报道也在不断的增加, 可是部分图书馆, 并没有选用正确的方式来应对和解决, 往往只是从表面上来落实, 这对于将来工作的进步, 势必会产生新的阻碍, 而且难以达到大家的需求标准。

二、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影响

新时代来临以后, 图书馆传统服务, 必须要按照新的标准和方法来革新, 尤其是在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的影响下, 很多工作不可能继续落实老旧的方式, 这样肯定会造成新的挑战, 而且产生的潜在性损失是非常多的。本文认为, 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影响, 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的出现, 意味着图书馆必须在自身的服务地位上有效的转变, 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要主动的了解读者的需求, 在不同层级的读者观念上, 做出良好的把控,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读者的综合习惯, 为将来的进步提供更多的支持与肯定, 在效益的创造上做出良好的提升[3]。第二, 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的出现, 意味着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体系被完全的打破, 必须在新的服务方式上有效的创造, 从而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 为今后的工作改进, 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三、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推动图书馆传统服务优化的对策

(一) 提高服务素质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 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 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想要在今后的图书馆服务上取得更好的成效, 必须坚持在服务素质上, 选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提升, 尤其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样能够在图书馆的经营过程中, 按照正确的体系来对待, 在不足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能够持续性的创造出更高的价值[4]。本文认为, 服务素质的提高, 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第一, 图书馆的所有服务人员, 都必须进行积极的培训, 促使他们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上, 能够拥有较多的依据。例如, 针对老年读者, 要观察他们对于书籍本身的需求, 尽量的进行陪读, 确保意外发生的情况下, 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应对;针对青年读者, 则可以进行主动的推荐, 一方面为读者习惯做出调研, 另一方面在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 能够找准具体的方向, 为将来的图书馆经营, 做出卓越的贡献。第二, 在服务素质的提高过程中, 还要坚持在不同的理念上做出培育。例如, 读者与图书馆出现矛盾、冲突以后, 应尽量的避免争吵, 要坚持在读者服务和矛盾的解决过程中, 按照正确的思路来完成。

(二) 完善服务理念

在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的影响下, 图书馆传统服务, 必须在日后的工作中, 针对自身的服务理念不断的完善, 尤其是在特色服务上不断的增加, 从而促使服务工作能够与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更好的匹配, 不再是按照单一的标准和方法来完成, 这对于将来的图书馆经营, 以及传统服务的变革等, 都可以提供较多的帮助和指引。首先, 图书馆服务变更的过程中, 必须不断的去吸收一些现代化的理念, 要对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做出深入的掌握[5]。例如, 很多读者并不习惯服务人员喋喋不休的推广, 他们拥有自己的判断和了解。新华图书馆在服务的过程中, 会对新的书籍或者是新的优惠做出展示, 并且只有在读者结账购买的时候, 才进行简单的推荐, 不占用读者的时间, 并且赢得了较好的口碑。这种服务理念, 能够切实从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的角度来出发, 在服务的效用上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其次, 完善服务理念的操作, 还必须对读者开展定期的调研, 要通过一定的优惠方式来吸引读者参加调研, 这样获得的调研成果更加的透彻, 而且对于图书馆服务的改善, 做出了更加卓越的贡献。

(三) 提高服务标准

图书馆传统服务的优化工作, 是一项长久的任务, 仅仅追求短期工作效果, 并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甚至会造成新的挑战。所以, 在提高服务标准的过程中, 必须对图书馆传统服务, 开展良好的完善。首先, 服务标准的提升, 应根据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的情况, 以及自身的服务定位来完成。例如, 小型的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基本上要锁定主要的服务群体, 在专业服务和具体对象服务上得到良好的成绩, 才能不断的拓展。

例如, 对于青年群体进行服务, 要加强自助设备的引进, 并且配合适当的引导和综合性的帮助, 这对于青年群体的习惯能够更好的满足, 并且在服务的质量上更加容易得到阶段性的提升。其次, 服务标准的提高工作, 必须最大限度的促使自身的转变力度良好的改进, 尤其是对媒体的报道和国家新提出的方式来良好的落实。

(四) 加强服务附加值

与既往的服务有所不同, 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的影响力度不断提升, 服务附加值的提升和进步, 也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 部分图书馆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同时, 会考虑到读者的长久逗留现象, 因此提供了就餐服务、饮品服务、私密空间阅读服务等, 这样的附加值提升, 促使很多群体对于图书馆拥有了新的认知, 在具体的服务效果上, 得到了更多的认可。除此之外, 电子阅览室的有效创建和管理, 能够在服务的提供过程中, 更加符合当代群体的需求, 对于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的满足, 以及图书馆的自身体系完善, 都可以做出较为卓越的贡献, 整体上的进步是非常显著的。

四、总结

从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的角度来分析, 图书馆的传统服务, 正不断的去转变和更新, 自身的服务内涵取得了良好的改进效果, 很多服务的落实, 都可以不断的创造出较高的价值。日后, 应继续在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方面, 不断的去做出深入研究, 坚持在图书馆服务手段上持续性的优化, 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的进步。

摘要:图书馆经营过程中, 传统服务占有的比例是非常大的, 想要在日后的服务效果上更好的提升, 应结合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 进行良好的革新, 最大限度的去适应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 在服务理念、服务方法、服务体系上不断的改进, 促使读者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 能够拥有一些附加的内容, 在阅读体验上更好的改进, 为将来的图书馆经营, 提供更多的保障。文章针对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影响展开讨论,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读者阅读,习惯,变化,图书馆,传统服务

参考文献

[1] 包鹏程.刍议变化中的读者阅读习惯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影响[J].中文信息, 2016 (4) :31.

[2] 刘彧.高校图书馆图书分类的专业特色——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4 (5) :1017-1020.

[3] 刘艳.社会化阅读:涵义、形态、功能、缺陷及其启示[J].图书馆建设, 2018 (9) :4-12.

[4] 倪学平, 纪菲, 金洁, 等.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危机及其成因分析[J].价值工程, 2018, 37 (9) :94-96.

传统阅读教学范文第3篇

在学生们眼中, 传统歌曲很落伍, 而戏曲比传统歌曲更落伍。似乎把只有老年人在闲暇之余挂在嘴边消遣的音调唱腔和他们具有现代气息的年轻人放在一起很不协调。的确, 戏曲离他们的生活很远, 有的学生称之“星球之外的音乐”, 偶尔听到一小段唱腔他们就会窃笑或嗤之以鼻或神情怪异, 视之为“异端”。音乐课上要学习的“京剧”似乎已经和不受学生们欢迎的“老掉牙”的音乐划上了等号。

仅仅是因为学生不喜欢, 就要放弃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来迎合他们的喜好吗?显然不行!“不喜欢落伍的、老掉牙的, 那你们认为哪种音乐时尚?”一次以京剧为主题的音乐课上我问学生, “流行歌曲”、“通俗歌曲”、“周杰伦”、“陶喆”、“超女”……学生们顿时热情高涨, 兴奋的喊叫声几乎把教室的屋顶给掀翻。看着他们一个个高兴得忘乎所以, 我立刻意识到自己说话不经大脑, 居然问了他们如此低级的问题, 简直就是惹火烧身!

对于流行歌曲我不太关注, 既不知道从昨天到今天的排行榜上换了哪些新歌, 也不熟悉有哪些歌星是一夜成名、大红大紫的“时鲜货”。当听到陶喆这两字时, 我灵机一动, 陶喆唱的《苏三说》中不就有京剧唱腔吗?原本我是按备课的内容播放一首京歌《说唱脸谱》作为导入新课的歌曲, 虽然有通俗歌曲的旋律, 但如此导入京剧比较老套, 学生们会觉得索然无味, 于是马上决定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案。“那就听一首陶喆唱的歌曲吧!”我话音刚落, 同学们兴奋的神情溢于言表, 顿时一片欢呼声!

我以最快的速度从网上下载好歌曲, 音乐刚开始, 我便细心观察着学生, 每个人都能静下心来听赏。要吸引学生投入到此曲中来, 我可不能面无表情木然地站着, 虽然我对这首歌不是很熟悉, 但也要作投入状来感染学生。到了京剧唱腔时, 我便夸张地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 为了突出这段唱腔, 引起学生们的重视, 我的动作张扬得近乎可笑。这一招真灵!学生们也渐渐放开了手脚模仿着我的样子, 唱着的、晃着的、打着节拍的, 各具形态, 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感受此曲。歌曲结束后, 我故意问道:“好听吗?”得到的是响亮而肯定的回答。

兴趣的魅力真是无穷大呀!但不管是“屋”还是“乌”, 学生开始爱了, 这无疑是好现象。上课就像音乐创作一样, 已经有了吸引人的“引子”, 怎样进行到京剧这一“主题”呢?我趁热打铁:“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京剧唱腔的运用, 它别具一格, 让人听来耳目一新, 还有一首类似的歌曲……”接着我向同学们隆重推出京歌《说唱脸谱》。教材里编排了这首歌曲非常巧妙, 明朗欢快的前奏一下吸引住了同学们, 前半部分将英语单词揉入其中, 听上去趣味幽默也有新意, 显然同学们对它产生了兴趣;后半部分京味十足的流水过门加上历史人物的唱词和大屏幕上相对应的生动形象的脸谱, 让整个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歌曲结束了, 我好不容易才让这个激动的群体平静下来, 于是不失时机地接过话题:“感觉怎样?”“好听!”异口同声的回答。“哪个地方好听?”“京剧部分!”我一听, 又乐了, 学生们终于被我“忽悠”到正题上来了!此时, 上课时间已经过去了不少, 但我觉得课题中这个环节的时间没有白费!

当屏幕上出现梅兰芳《贵妃醉酒》的剧照时, 教室里惊呼声不断:好一幅千古绝伦的美人图啊!我又并列出示了梅兰芳的生活照, 学生们大发感慨:太悬了!如此美艳的贵妃竟是由男儿之身的梅兰芳扮演的!看到他们对梅兰芳开始感兴趣, 我便顺水推舟, 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或请学生讲述他的故事, 以竞猜的方式问学生大师扮演的这种角色属哪种行当, 同时列出京剧“生旦净丑”的四大行当供学生选择。由此开始了京剧知识的介绍与学习, 同学们仍然保持很大的学习兴趣。在听赏、观看《贵妃醉酒》片段时, 学生们瞪大眼睛密切注视着屏幕上梅兰芳扮演贵妃的一举一动, 侧耳倾听他的每句唱词……接着顺理成章地让学生仔细体会“京味”的独特风格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想。同学们终于渐渐进入了状态, 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京剧唱段的特点理解有个性等等。学生听着、唱着、看着、论着, 他们的发言热烈而精彩, 有主见、有创意。短短的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 在学唱京剧片断时, 有些人“自由转调”, 听着怪异的音调实在想捧腹大笑, 但那样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 我依然鼓励着、表扬着, 毕竟他们能尝试着接近了京剧, 了解、感受和体会了京剧。虽然这节课我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 但学生们收获不小, 我感到非常满足……

看到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模仿屏幕上的动作, 得到认可后那种满足的神情与成就感, 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中:多少回, 我们高中音乐老师埋怨甚至痛骂编音乐课本的专家不负责任、不切实际、纸上谈兵;埋怨他们不深入了解一线老师的实际教学过程, 不了解现代学生的实际需要;埋怨他们思想落伍, 不与时俱进。多少次, 我们责备学生幼稚无知, 盲目崇拜, 狂乱痴迷;看到他们音乐课上打瞌睡, 火冒三丈地痛责他们不懂高雅艺术, 没有欣赏水平;一遍遍地告诫他们不能一味追求没有艺术价值可言的流行歌曲, 中国传统音乐是如何的好……但现在我明白那些曾经的说教之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细细想来, 并不是编书之人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一线老师, 而是一线老师不了解学生, 课堂应变能力欠缺, 没有找到恰当的导入口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传统音乐中京剧的学习, 几乎没有学生感兴趣, 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师怎样引导、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系到能否上好一节课。大部分情况下, 我们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或问题草草应付。事实上, 学生所问的基本上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这样做挫败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评价一节课的好坏, 并非以完成多少教学内容为依据。先“乐 (lè) 趣”后“乐 (yuè) 趣”, 即先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他们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 再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各种趣味, 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流行歌曲并非一无是处, 问题在于怎样巧妙地利用它。青年学生喜欢流行歌曲, 但他们并非排斥传统的、高雅的音乐,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信心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接触它, 研究它。有人说, 学生好比风筝, 想让它放飞, 须给它一个广阔的天空。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古板的听赏与讲解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扫而光。反思的应该是我们, 检讨的也应该是我们。如果在教学中悉心研究, 适时地投其所好, 灵活运用, 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所以, 收起我们的埋怨与斥责, 少一点说教和牢骚, 多动脑, 多思考, 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让学生尽情体味到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精华!

摘要:京剧是传统艺术中的精华, 在学生们眼中, 传统歌曲很落伍, 而戏曲比传统歌曲更落伍。

传统阅读教学范文第4篇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提高实效

定准课堂目标,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前提。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围绕课堂的教学目标去进行的,是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所以,定准了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反之,就可能走入歧途。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就容易迷失方向。

语文课里教什么,怎么教,这首先要问学生。课文里可教的东西是什么,哪些是学生不懂的,哪些是有价值的,这既要钻研教材,又要心中装着学生。

多尔在其《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中指出,课程目标不应预先确定,课程内容不应是绝对客观和稳定的知识体系,课程实施不应注重灌输和阐释,所有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

可以课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布置预习作业,根据学生的“初读感受、困惑与发现”形成本课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进而提高课堂实效性。想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能。

二、依照规律,优化过程,提高实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另外,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学生疑惑之上,教学环节应该有一个“写出已知、摆出未知”的过程。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可以变为:写出已知、摆出未知、合作获知、探究新知。而教学环节可以设计为:一、初读感受;二、再读质疑;三、三读探究;四、深度解读。这样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衔接学生知识体系,有助于提高课堂实效。

三、激发兴趣,问题驱动,提高实效

要提高课堂实效性,必须设计有思维驱动力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应立足文本,要么能够促进学生的言语智慧,要么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要么能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升。

在“交流探索”环节中,“交流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新的认识”问题过于笼统,大而无当。在学生理解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及“传统文化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这些核心问题之后,可以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相关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设置一个题目让学生去探讨研究,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课堂的实效性。

钻研教材,要钻进去把文本中的文字读到站起来与你对话,还要能够跳出来抓住其显著特点。语文教学该细的地方要纤毫不爽,该放的时候要毫不吝惜。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只有用有思维的驱动力的问题推动教学,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有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才能使语文课堂更有效。

四、突出主体,重视主导,提高实效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善于集中、总结问题,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实效。

我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课教学设计虽然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而在“交流探索”环节中,看似是为了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可试想,高一学生面对这样一篇较为抽象、枯燥的学术论文,在没有老师的必要引导下,又能交流探索出什么新意呢?教师应提供相关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

五、重视阅读,凸显写作,提高实效

实效课堂,也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就是课堂要弥漫读书声,墨香味。

美中不足的是,我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课教学课堂设计中似乎少了点语文味。那么,什么是语文味呢?于漪老师的经验是:一节好课,要增添感情浓度,形成余音缭绕。语文味就是这种“感情浓度”和“余音缭绕”,就是课堂要有朗朗的书声。而在我的教学设计中,阅读似乎都是为问题而设计,这样容易走上“重思轻读”之路。而真正的语文课堂,不仅要阅读,还要朗读;不仅要为问题而阅读,还要为朗读而阅读。

谈到读,自然就联系到写,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读写相成,才更显语文味。听、说、读、写,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课堂。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最好要给学生一个写作练笔的机会。

六、借助媒体,整合资源,提高实效

面对这样一篇较为抽象、较为枯燥的学术论文,课堂教学有必要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资源整合,将课内与课外对接、文本与现实碰撞,在学生疑难处、探究点,适时地链接相关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媒体资源,引领学生深度解读、迁移探究,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比如: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时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可以链接一些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的直观、可感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现实对话,并在交流、探索中得到启示,构建新知。这既在潜移默化中突破了重点、化解了难点,又丰富了课堂容量,形成了生动活泼、立体、开放的课堂教学,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总之,科学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围绕学习内容与生命成长,各种元素有机结合与协调运动,精心地设计每一个环节,做到步步精深、自主生成、层递发展。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同伴间互相激发、质疑探究、合作交流,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实现教育的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高级中学。

传统阅读教学范文第5篇

本篇运用“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基于自主梳理”的样式设计。该设计主要用于研究色彩浓厚的学术论文等文本。采用自主梳理、自主提炼的形式展开学习。自主梳理,笔者在此处界定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梳理学术论文类文本表达的内容和思想、特点和技巧,以及其中精辟的見解、精彩的语言,从中获得思想美的启迪和语言美的享受。

该教学设计的标志性环节是“四梳理”:一梳理内容和思想,说说自己的概括;二梳理特点和技巧,说说自己的理解;三梳理精辟的见解,说说自己的评价;四梳理精彩的语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如果某篇学术论文内容特别繁杂,则可将“四梳理”定为:一梳理论述的总话题,二梳理论述的分话题,三梳理论述的特点,四梳理论述的语言。本篇设计就属于这个样式。

该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步骤为:教师介绍学习方法;学生诵读感知;讨论学习内容;一梳理论述的总话题;二梳理论述的分话题;三梳理论述的特点;四梳理论述的语言。自由式补充梳理;积累性美读;总结学习收获或启示;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设计展开】

一、教师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位叫庞朴的学者写的学术论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准备采用自主梳理的学习方法,每人主动对课文进行梳理概括,然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堂课的学习质量如何,就看各位梳理和概括的质量了。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不现成讲解和单向灌输,而让学生打开书本,以各自习惯的方式自由诵读,不采取齐读的方式,可以是出声的朗读,也可以是不出声的默读。在诵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讨论学习内容

高中学生理性思维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加上又是初次接触学术论文,对其精深的内容和语言可能都有一定的陌生感甚至畏惧感。不妨让每人按照“两特一先”的原则(本文特有的、特别值得学习的、语言学习优先)来讨论和选择学习内容。每人先独立思考,在备用纸上写下四五个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努力形成基本共识;再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讨论。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如果前面没有形成基本共识,那教师介绍的过程就是征求意见和讨论共识的过程):这篇学术论文,表达的内容和形式都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两者都可以认为是本文特有的、特别值得学习的,其中的内容又可以分为论述的总话题和分话题,其中的形式又可以分为论述的特点和论述的语言;因此可以从四个方面来重点梳理:一梳理论述的总话题,二梳理论述的分话题,三梳理论述的特点,四梳理论述的语言。如果自己认为还有值得梳理的地方,课堂上再给出一个自由学习的时间,每人自主梳理。

教师的用词可能与学生的差异较大,但主要意思会逐渐形成共识;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讨论学习内容,意在体现“把人当人、自主成长”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要求:“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四梳理”

以下按四个方面来预先设计。课堂实施时可能会根据学生的意见随机做些调整。

1.梳理论述的总话题

每人先自主梳理。梳理前教师先引导,主动说明学习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梳理提炼本文论述的总话题,先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再把这个词展开,用一个句子(可包含多个短句)来概括;边概括边说说该词句在文中的位置(即使不是完全现成的),或内容对应的位置;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3分钟左右。

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然后由小组长领头,整合出全组的最佳答案,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梳理心得(根据课堂学习情况随机取舍)——

本文论述的总话题,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传统(在课文开头部分的第2段)。把“传统”这个词用一句话(包含多个短句)展开就是:什么是传统(在开头部分第2段),传统与文化是什么关系(在开头部分第3段),包含哪些内容(在第二部分“传统文化”和第三部分“文化传统”),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在第四部分“财富和包袱”)。

教师顺势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发表于1993年,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传统”的态度而写的。(以下内容引自苏教版教参)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根据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进行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针对这种种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自己的分析。

2.梳理论述的分话题

每人先自主梳理。梳理前教师先主动说明学习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梳理概括本文论述的分话题,对着总话题的那句话具体展开即可,让读者对本文的内容有更具体的了解;边展开边说课文相应的出处;梳理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10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长领头,按照要求(尤其是后者)整合出全组的最佳答案,向全班介绍,在介绍中自评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梳理心得(根据课堂学习情况随机取舍)——

前面提炼出来的总话题用四层意思具体展开来就是:第一层,什么是传统?传统是在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在开头部分第2段)第二层,传统与文化是什么关系?传统与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传统;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在开头部分第3段)第三层,传统与文化的关系包含哪些内容?一个是传统文化(在第二部分“传统文化”),它有自己的内容(第4段)、特点(第5段)、范围(第6段)和后人分析批判的任务(第7段)。另一个是文化传统(在第三部分“文化传统”),它有自己的本性(第9段),有形成的条件与过程(第10段),以及稳中有变的特点(第11—13段)。第四层,如何对待传统?传统既是财富(第14段),也是包袱(第15段),应该辩证地了解和掌握(第16段),而不是做得相反(第17—18段),要让传统与时俱进(第19段)。

教师顺势介绍学习方法:学习一篇学术论文,要从理清作者的要点入手,从繁杂丰富的内容中梳理提炼出主要的内容,并且要能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再用多句话表达。

3.三梳理论述的特点

每人先自主梳理。梳理前教师先主动说明学习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放眼全文,梳理本文在论述上的特点和技巧,有几条列几条,每条都先用一句话概括,再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明,然后说说其论述效果;要梳理得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边梳理边在备用纸上写下来;时间8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边交流边评判,形成本组的共性答案;然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共性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梳理心得,继续促进共识的形成(根据课堂学习情况随机取舍)——

本文论述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结构上总分总的布局。全文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总说,提出传统的话题,指出它与文化密不可分;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分说,先说“传统文化”,后说“文化传统”;第四板块总说,先将传统总括为既是财富又是包袱,再谈如何对待传统,并作深入的剖析。这种结构如同一个四合院,既严密精致,又秩序井然,读者阅读起来多而不乱,循序渐进。第二是加小标题的形式。如“传统文化”“文化传统”“财富和包袱”,这些小标题总领本节内容,纲举目张,使得全文条理清晰,表意清晰。第三是论证严密。全文总分总的结构就体现了论证的严密和规整,而文中的小节同样论证严密,比如“文化传统”这个小节(全文第8—13段),论述时一环扣一环,逐步推向问题的核心,从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文化传统的稳定性和变异性、导致变异的原因、文化传统的评价、民族文化传统与超民族超历史文化传统的关系等等,层层推进,缜密有序。

4.梳理论述的语言

每人先自主梳理。梳理前教师先主动说明学习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梳理本文的论述语言,找出理性严密类的和感性形象类的两类语句,每类都不少于两句,用心感受和欣赏,然后说说自己的欣赏心得;要求找得准确、典型,说得细致、深入;时间8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判;然后由每个小组推出一位找得准确、典型且说得细致、深入的代表,向全班介绍,细化、深化每人的学习。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梳理心得,与学生交流(根据课堂学习情况随机取舍)——

第一类,理性的严密的语句。如第2段:“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这句话讲的对象是“过去”,用了一大串词语来修饰、限定和说明。前面有“主要”“即”,后面有“精神及表现”,而中间用了三个整齐的短语“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用词准确,用语多样,体现了作者的思维严谨度和语言表达力。如第3段:“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这句话规整对称,表意严密准确。再如全文倒数第2段:“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这句话用对称的句式、否定的方式,把传统的财富和包袱的特点表述得准确严密。以上这些理性的严密的语言,都运用精准的词语和整齐的句式来表达,读来有绵绵不绝的气势和久久不去的回味。

第二类,感性的形象的语句。如第3段,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差别类比作蜜蜂与蜂蜜的差别,便于理解,风趣有味,虽然原句中的“相媲美”三字用得不太恰当。再如“传统文化”一节的第3段:“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这两句话在句式上两两相对,运用了六七个成语,句式整齐,词语雅致,把意思表达得充分而又鲜活。再如“文化传统”一节的末段:“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而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这句运用拟人化手法,对两种文化触碰的过程做了情景化的精彩描述,生动形象,并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再如全文倒数第2段:“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这两句话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把传统的特点表述得形象可感,通俗易懂。作者的語言表达力,令人敬佩。学术论文,需要深刻的思想,也需要智慧的语言。

五、自由式补充梳理

在前面统一梳理内容的基础上,再给出一个自由学习的时间,让每人个性化地补充梳理,根据自己的需要,就自己感兴趣的或有疑惑的内容自由梳理,让学生的心灵和智慧自由绽放。时间机动。

六、积累性美读

先聚焦新鲜字词,边读边积累,因人而异,不求统一。每人独立过关后,先在小组内相互检测,然后由教师现场检测。

再聚焦两个语段,美美地读,一是有学术色彩的语段(比如第10段);二是有文学色彩的语段(比如第17段、18段)。前者要读出理解和体会,后者要读出感受和享受。对其中的妙语佳句,则熟读成诵,生成积累,并现场展示。

七、总结学习收获或启示

下课前,每人说一句结束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启示。要求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先在备用纸上写下来。时间2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之后教师先随机抽点三四人,再自主发言三四人,边说边自评和互评。随机发言,能听到真实的;自主发言,能听到精彩的。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学习启示,继续提升学生的认识:这篇学术论文,既体现了学术的严密和严谨,也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智慧和语言素养,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八、推荐课文阅读篇目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同时“得益于课外”,需要课外阅读。请各位上学术期刊网查找两篇学术论文(篇名不定)自主阅读,体会学术论文的特点,并阅读丁帆的论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读札》,此文已粘贴在班级语文学习博客上,请直接打开阅读,并留下你的一句话感想或评论,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作者通联: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下一篇: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