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范文

2024-02-22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途径,就必须首先认识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其排放总量的80-90%。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创造了条件,但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节约能源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使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原料成分、能效、回收、废弃和处置等都能够符合环境标准,关系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外贸可持续发展。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的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 (1)生态系统全面退化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2)水土流失急剧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3)濒危物种增加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由于三峡工程实施和环境污染,长江上已难寻

觅白鳍豚的踪迹,科学家承认该物种已功能性灭绝。 (4)天然湿地大量消失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涝池”(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区过度开发黑河水,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2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数百处湖泊消失。湿地被誉“地球之肾”,“肾”萎缩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旱涝灾害。 (5)人工林树种单一几十年来,大量发展人工纯林的传统不但未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以杨树为例,原来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杨家将”,现已发展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是杨家兵”。如今,杨树已经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岭。整个大西北、华北平原,甚至江南一些地区,也以杨树为主。高密度、单一树种的人工纯林对国土生态贻害无穷,单一树种形成的种群实质上是一种生物多样性极端下降的“绿色荒漠”。 (6)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危及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基础。现代农业过分强调技术,用地而忽视养地。“化学化”尽管带来了产量的快速提高,但土地出现退化,食品安全受到冲击。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激素、添加剂、农膜,甚至反季节种植、转基因技术滥用,使得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病虫害加剧、产量下降。中国生态危机现状还包括生物入侵、全球变暖、海洋生产力下降等等。政府要像重视环境污染控制那样高度警惕生态危机带来的隐患,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这个难题,还中国一个真正的蓝天。只有生态退化遏制了,环境才能够从根本上得以改善。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力投入巨资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生态环境总体上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还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

1、进一步加强恢复生态系统工程。停止砍伐森林、全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木还草、恢复湿地、禁捕禁猎、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实现全处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是同等重要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是生态保护工作的必备群众基础。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途径,就必须首先认识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其排放总量的80-90%。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创造了条件,但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节约能源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使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原料成分、能效、回收、废弃和处置等都能够符合环境标准,关系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外贸可持续发展。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的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 (1)生态系统全面退化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2)水土流失急剧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3)濒危物种增加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由于三峡工程实施和环境污染,长江上已难寻

觅白鳍豚的踪迹,科学家承认该物种已功能性灭绝。 (4)天然湿地大量消失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涝池”(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区过度开发黑河水,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2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数百处湖泊消失。湿地被誉“地球之肾”,“肾”萎缩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旱涝灾害。 (5)人工林树种单一几十年来,大量发展人工纯林的传统不但未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以杨树为例,原来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杨家将”,现已发展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是杨家兵”。如今,杨树已经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岭。整个大西北、华北平原,甚至江南一些地区,也以杨树为主。高密度、单一树种的人工纯林对国土生态贻害无穷,单一树种形成的种群实质上是一种生物多样性极端下降的“绿色荒漠”。 (6)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危及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基础。现代农业过分强调技术,用地而忽视养地。“化学化”尽管带来了产量的快速提高,但土地出现退化,食品安全受到冲击。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激素、添加剂、农膜,甚至反季节种植、转基因技术滥用,使得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病虫害加剧、产量下降。中国生态危机现状还包括生物入侵、全球变暖、海洋生产力下降等等。政府要像重视环境污染控制那样高度警惕生态危机带来的隐患,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这个难题,还中国一个真正的蓝天。只有生态退化遏制了,环境才能够从根本上得以改善。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力投入巨资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生态环境总体上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还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

1、进一步加强恢复生态系统工程。停止砍伐森林、全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木还草、恢复湿地、禁捕禁猎、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实现全处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是同等重要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是生态保护工作的必备群众基础。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我们要加强保护水资源意识,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匮乏, 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 81万亿立方米, 居世界第六位, 人均水资源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是世界公认的13个水资源匮乏国家之一, 每年我国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21 世纪, 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 不仅工业用水增长幅度大, 而且城市地区也成为我国新增用水量的主要集中地区。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供需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缺水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水资源分布不均

在我国, 南方拥有的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 而北方, 仅占19%。专家指出, 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 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 这就更加加重了我国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这样的水资源分布格局导致南北方在发展经济和利用水资源方面不均衡, 进而产生利用和争夺水资源的矛盾。

3、地下水资源消耗严重

我国地下水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 /3, 但近20 年来, 开采的地下水平均以每年25 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在全国400多个城市中, 地下水的用量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占30%, 地下水的用量如此巨大, 且其水质也不容乐观。据国家环保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在69个城市中,类水质城市不存在,类水质城市仅有10个, 占4. 5%,类水质城市有22个, 占31. 9%。1类水质城市有22个, 占53. 6%, 即1 /2 以下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的过度耗用及质量过低不仅造成水资源匮乏, 还导致地表塌陷, 增加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4、水资源污染严重, 用水效率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工业、农业废水和社会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大, 年排放污水800 多亿立方米,城镇日排污水约为1. 37亿立方米, 水资源污染严重,污水的处理和利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污水处理效率仅为6% 。

2006年, 七大水系中,用水效率方面, 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全国平均只有0. 43, 城市供水未入户前就有1 /3漏损,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55%左右。从我

国水资源的现状可知, 我国人均水资源贫乏,水资源处于全面告急状态中。因此, 保护水资源是我国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尽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对水资源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分别就在一些国家立法和地方法规方面增加了对水资源的保护条款, 但力度不够, 保护水资源还有许多工作要开展。4. 5%,类水质城市有22个, 占31. 9%。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水资源问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水利部党组在总结历史治水经验,深入分析客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治水思路。为缓解我国21世纪初期水资源供需压力,应把水的问题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进行统筹考虑,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认真研究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慎重论证重大水资源工程的布局,建立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的保障体系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实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环境安全。

1、人与洪水协调共处,建立完善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

要确保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保证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干流及重要支流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特大城市能够防御百年以上洪水。要继续建设一批防洪控制性枢纽,初步完成重点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抓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基本消除隐患。在全国建立防洪保险、救灾及灾后重建机制。建立现代化的防洪减灾信息技术体系和防汛抢险专业队伍。

2、开源节流并举,建立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保障体系

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与经济结构,有限满足生活用水,基本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用水,逐步改善生态用水。要新增供水能力800亿m3,基本解决华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重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现有24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在积极开源的同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在保证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各种节水措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使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加强对城市工业和生活的节水管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工业万元产值取用水量下降到35m3以下,初步建设一个节水型社会。

3、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十五”期间尽早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矛盾,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将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联接,形成“四横三纵”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达到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目标。三条调水线路年调水总量约380亿~480亿m3,可基本改变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

水利部专门成立了由部长挂帅的南水北调领导小组,组建了南水北调管理

局。有关省(市)和流域机构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抓紧开展前期工作。本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朱总理提出的“三先三后”(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科学确定调水量、对工程配套、筹资方案、建设管理体制、水价政策、运营模式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以求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南水北调节水规划要点》、《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完成了东、中、西线规划的修订,正在抓紧水资源合理配置专题研究和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的编制工作。

4、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建立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

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采取措施切实保证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资源保护,搞好城市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为广大人民提供优美的水环境。

主要城市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江河湖库水质状况恶化的趋势要得到初步遏制。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重点河湖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控制。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万km2,其中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重点地区分别治理20万km2和13万km2,建立一批预防和监督区,划定一批重点预防保护区,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鉴于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国水资源保护现状, 本文对水资源的保护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立法, 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 我国对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多, 但关于中水回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现还未作规定, 如果能使工业企业的中水做到回用, 节约的水资源则是相当可观的。因此, 国家应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来对中水回用加以约束, 具体应包括: 新建项目凡是能够使用中水的应同步规划、审批、设计和施工工, 节水部门在核定用水指标时, 应扣除可用中水的替代水量, 以保证水工程的推广。已建中水设施的单位要确保其正常运行; 要对中水出水水质的监测定期化、制度化; 要求城市草地树木浇灌汽车冲洗等只允许使用中水等。此外, 政府还应对中水回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如对自筹资金建设中水设施的企业, 可优先提供一定的环保项目贷款, 减免重水生产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等。

2、统筹规划南北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因此, 要使水资源平衡, 就要统筹规划, 综合利用, 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跨流域的南水北调, 从而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减少南方的水害和长江的入海量, 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

3、加强水资源的污染防治

污染是影响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防止水资源污染是保护水资源的关键。要防止水资源污染首先要做到控制污染源, 做到 治污为本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迅猛发展, 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药、生活污水以及

各种固废弃物, 其中工业废水是最为严重的危害。近年来, 随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视, 不断强化对环境的综合治理, 使得污染物的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因此, 加强水资源的污染防治是保护水源水质、改善环境的必然要求。

4、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的开采, 应保持开采和补给平衡。对地下水的开采要做到: 优化开采布局, 划分可采区和禁采区, 严格控制允许开采量; 建立计算机管理模型, 重视地下水的人工补给;利用雨季的雨水、江河湖泊水、地表水和经过处理的废水作为补给源; 加强对地下水的资源统一配置、合理利用的科研工作。

5、建立合理的用水经济奖惩体系 我国多年来在水资源的管理上重开源、轻节流, 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的水价格相对较低, 使得公众对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水意识不强。因此,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合理的用水经济奖惩体系, 如对城市生活用水,按每户人口数制定每月标准用水量, 超量用水时, 超过用水的那部分应实行加价收费, 用水量未达到用水标准时, 不足用水的那部分实行奖励; 对农田灌溉用水,采取国家、地方和个人三方投资的形式建滴灌和喷灌系统, 并制定每亩用水标准和奖罚制度等。

结语

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 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除应当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外, 还应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采取其它的措施加以保护水资源, 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11年12月15日

中国地理课程论文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分析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一、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这种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且竞争对象也逐渐开始向人才靠拢,人才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核心,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

(一)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知识水平较高,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高端化,人才成为了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企业不注重对人才进行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那么就会导致人才的作用不能得到凸显,难以对人才进行均衡分配,从而会影响企业内部发展动力的提升,对于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带来不利影响。烟草企业也一样,通过对人才进行科学培养,能够更好地发挥人才的竞争力,使人才都能够在自身感兴趣的岗位中工作,提升人才的满意度和认同感,这就能够增强人才的工作主动性,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十分有利的作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影响企业的业绩

烟草企业人才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还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影响,比如在实际运行中,企业通过严格分析员工的需求和现实情况对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融入人文思想,那么往往能够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柔性,体会到企业的人性化,从而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就能够提升工作的动力,增强干劲。比如在业绩开展中,面临困难的时候,一些员工会存在消极心理、自暴自弃等,而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疏导、帮助等,员工能够走出困难,树立工作的信心,这样就有更大的热情来开展业务,从而提升业绩,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心理咨询与辅导也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应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这一内容,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带动企业业绩的提升。

二、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度低下

虽然对于烟草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当前依然有很多企业领导没有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业务以及绩效等方面,很少会关注人力资源方面的事情,因此也不注重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影响了人才的高效管理,无法推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另外,还有很多企业领导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了认识度,但是通常会认为只要将企业需要的人才引进来就行了,而忽视人才的管理和开发,不注重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也导致人才的作用无法全面发挥,甚至久而久之会导致引进来的先进人才流失,影响了企业的稳定运行。

(二)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配置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领导是否可以结合每一位员工的情况为其安排岗位和工作,能否使员工发挥自身的潜能,往往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且关系到员工的未来发展前景,但是当前依然有很多烟草企业领导对这一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做好人力资源的配置。比如,人力资源配置较为被动,无法合理对人才进行运用,无法对每一位员工的实际技能进行充分发挥等,导致员工从事自身不擅长的工作,出现大材小用的现象,最终会导致员工流失。另外,岗位设置不合理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烟草企业不注重内部岗位的设置,存在岗位重叠、交叉等现象,影响了人才工作积极性的提升,阻碍了企业良好发展。

(三)绩效考核落实不到位

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对员工进行全方位考核,帮助员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从而提升工作动力和积极性。不过多数烟草企业当前所运用的绩效考核体系都不科学,存在较大的漏洞,无法为员工带来强有力的激励作用,导致员工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影响了企业长远发展。比如,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过于简单,无法对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体现,且考核结果没有与薪酬挂钩等,无法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还有一些企业绩效考核形式化严重,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将领导的主观意识作为基础,虽然设定了绩效考核体系,但是与企业的发展不相符,难以发挥有利作用,导致员工评价存在较强的主观性,难以客观、科学地评价,亟待进行完善。

三、解决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度

烟草企业领导必须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度,并且还要加强企业内部宣传,使各个级别的领导和员工都能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公司开展这一工作。同时,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合理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并制定科学的招聘流程和制度,以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取得更好的效果。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使其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把好招聘关,对应聘者进行全面考核,使招聘过来的人员都能够具有较高的技能和素质。另外,还要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如各个部门应当每周组织一次培训会,培训与部门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员工不断提升技能。还要为不同的人才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成长之路,构建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准确用人,不仅是尊重人才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烟草企业应当优化自身的人力资源配置,结合每一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其分配岗位或者工作。这就要求各个部门领导要对员工进行深入了解与认识,明确每一位员工的优势和不足,善于发现员工的特长,并及时将其调到适合其工作的岗位中。详细而言,部门领导要构建适合本部门工作的考核制度,有效对各个员工开展考核,以考核来了解员工,还要将员工的日常表现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每一位员工的潜能和擅长的技能进行挖掘,避免在用人过程中出现大材小用的情况,更好地发挥每一位人才的作用。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业务情况等设置岗位,做好各个岗位职责的划分,避免出现岗位重叠、职责不清晰的现象,为人才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为了深入对员工进行了解和分析,企业领导还可以引入有关的新技术,比如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心理需求、心理特征等进行深入了解,做好各项数据的筛选和汇总等,也能够实现人才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人员的科学配置提供有利作用。

(三)科学构建绩效考核体系

由于烟草企业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所以其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滞后现象,所以企业应当及时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调整,使其更为符合企业现实发展。这就需要结合现实的情况对其内容进行完善,对各项指标进行科学设定,使指标更能够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同时,还要使绩效考核发挥激励作用,将其与薪酬挂钩,激发员工工作的动力,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这样才能够实现相互进步与发展,不管是对于员工自身而言,还是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具体来看,在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调整的时候要做好全面性分析,要结合不同的岗位科学进行考核指标的设定,避免出现各个岗位共用同一种考核指标的现象,体现出不同岗位考核指标的独特性,使其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相符合,且确保选用的指标能够体现岗位的实力、工作动力等,以此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提升人才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四)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规划的前瞻性

在烟草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规划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做好人才保障,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要尽量考虑企业的发展规划、战略计划等。具体来看,要将人力资源战略转化为中长期目标、根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来确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中长期目标,对人力资源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确定未来人员供需情况,做好人力资源预测,并积极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和引入,确保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中都能够有与之相匹配的人员。同时,还要结合企业的各个岗位情况来制定人力资源发展的细化目标,比如在企业的某个时期中将会从财务部门晋升一位主管,或者晋升一位主任等,那么提前应当对目标人选进行培训或者加强要求,还要做好空缺人员的招聘,结合具体岗位对人员进行教育等,确保在晋升之后部门人员依然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结束语:

当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竞争都不断激烈化,烟草企业在实际发展中也面临着各个方面的竞争,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生存,就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过当前虽然我国部分烟草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这方面工作做的还并不是十分科学,且依然有很多烟草企业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意义等没有深入认识,影响了这一工作的良好开展,本文提出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为他们更好地管理人才提供一些帮助。需要注意的是,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作,不同企业的现实情况不同,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措施,也并非完全适用于所有企业,各个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措施的详细制定。

摘要: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关系到企业综合竞争力,同时也影响着企业长远发展。不过当前我国很多烟草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都不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在实际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一系列完善策略,希望能够为烟草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有利作用。

关键词: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诸多问题,完善策略

参考文献

[1] 龙婷玉,赵银波.新形势下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提升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

[2] 马凌云.新形势下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提升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7(09).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市10个县 (市、区)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病防治单位。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统一下发“关于开展疾控系统慢性病和伤害预防控制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 全市10个县 (市、区) 按附表要求自行填写相应内容并搞好质控。

1.3 统计和分析方法

收集慢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调查相关内容, 手工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人员数量

全市10个县 (市、区) 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有547人, 其中专职从事慢病防治工作的有25人, 仅占总人数的4.57%。从事慢病防治工作的人员数量明显偏少。

注:*数据来源于全国调查数据结果[2]

2.2 性别构成 (表1)

从事慢病防治工作的人员性别比例男性略大于女性12%, 相差不大。

2.3 学历构成 (表2)

从事慢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学历以大专和中专及以下为主, 各占48%和44%。与全国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2.4 专业构成 (表3)

从事慢病防治工作的人员的专业以其他医学居多, 占56%。而预防医学只占8%, 显著低于全国水平16.3%。其他专业竟占32%学历构成极其不合理。

2.5 职称构成 (表4)

从事慢病防治工作的人员的职称以初级及以下和中级比例居多, 各占64%和32%。与全国调查类似。

3 建议

此项研究结果与齐小秋等的研究结果类似。齐小秋等的研究表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过多、素质不高和流失普遍。目前我市县级慢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投入不能满足工作规范化的需要。疾病预防控制被列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慢病预防控制工作又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很重要的一环。面对新的体制,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新体制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开展中的各方面问题, 其中资源配置是个很重要问题, 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合理的配置。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各级政府加大对县级慢病防治机构资金投入。 (2) 统筹兼顾, 科学配置县级慢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 (3) 重视预防医学教育, 加强县级慢病防治机构人力培养。

摘要:目的 了解廊坊市县级慢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为卫生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廊坊市县级慢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进行填表调查。结果 (1) 从事慢病防治工作的人员数量明显偏少。 (2) 从事慢病防治工作的人员性别比例相差不大。 (3) 从事慢病防治工作的人员的专业的学历构成极其不合理。 (4) 从事慢病防治工作的人员的职称以初级及以下和中级比例居多。建议: (1) 各级政府加大对县级慢病防治机构资金投入。 (2) 统筹兼顾, 科学配置县级慢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 (3) 重视预防医学教育, 加强县级慢病防治机构人力培养。

关键词:慢病防治,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 徐永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与预防[J].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 (1) :212~213.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范文第6篇

中国水资源分布呈现两极分化, 北方水少干旱, 南方水多洪灾多。黄河、淮河、海河三个流域供应的耕地面积占据全国耕地面积的35%, 人口总数是三分之一, 年GDP也占据三分之一, 但是人均水资源保有量却不到455m3。在夏季暴雨频发阶段, 南方充足的水资源会形成洪涝灾害。以2015年12月统计的数据来看, 就2015年主要江河流域周围发生80起大洪水。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生活、生产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平衡。在2015年12月份的调查报告中显示, 中国669个城市中就有405个城市出现供水不足, 187个城市严重缺水。在城市人口达到100万及以上的特大城市中, 民众日常饮用水品质较差的就占了35个城市。国内一线重点城市中, 14个沿海城市———上海、深圳、大连、天津水质和缺水情况显得尤为严重。虽然长江、黄河仍然在哺育中华儿女, 但从新中国建立以来, 在两条古老河流上共建设水库约8万座, 总得蓄水能力已经达到59 100亿m3。与此同时, 外用河流如南水北调工程造成部分流域断流, 地下水位下降, 甚至出现水污染, 如何防止水土流失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 调节国民可食用水资源措施

结合国内民众用水实际情况, 国家从宏观出发, 同时从五个方面改善居民生活用水质量。首先是明晰初始水权, 就是属于哪个地方的水资源, 其环境卫生则划分到此区域负责。然后是确定水资源宏观与微观上的总量, 并制定两套不同的管理指标体系。接着是采用综合性强涵盖面广的法律措施、工程建设方案及经济、行政管理、科技等方式加强用水指标的控制和实现。最后是构建完善、量化后透明、公开的水权交易市场。利用交易市场上的宏观规则逐渐将水权从无偿、混乱变为有偿、规范、统一的转让方式, 以此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益。在这个水权交易市场中, 管理方需要用户和政府同时参与。

在水利建设方面, 结合目前国内水利工程呈现问题, 可以从两个方面改进, 其一是节水。在农田灌溉阶段, 应该提高工业排放水的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性 (并非指直接采用无处理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目前国内水资源的利用率仅为2.5~3kg/m3。作为农业大国, 采用节水水利建设, 那么可以提高35%的有效灌溉率。并且, 国内工业排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 从2010年7月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401m3/万元, 还不到国际平均水平的1/4。其次是水利项目后期蓄水能力, 国内目前拥有8.78座水库, 其主要用途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为提高经济持续发展, 保持社会稳定度, 在建设时应采用新技术、设备提高水利项目蓄水的能力。

3 水利建设和运用中的矛盾点

国内多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较大, 比如三峡大坝的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资金, 并且在建设完成后需要长期维护, 以保证水利系统的长久运行。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无疑是巨大的, 但是在水利建设过程在, 也存在诸多负面性。比如由于水库的截流导致下游河流枯竭, 工程建设破坏河流周围生态环境, 从而导致泥沙淤积、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减少等危害。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提高, 水库生态环境也受到更多关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多在两山之间的河流处, 因此施工难度大, 耗资巨大, 受到水文、地址、施工条件、施工工艺等影响。

4 水利对策

为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建设低碳环保、改善生态环境, 顺利解决民众在生活、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供需不平衡矛盾, 尽量减少水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在水利项目建设当中 (包含大型、中型、小型水利设施) 的同时, 还要加强周围水土保护, 水库周围的森林、树木都是防止水土大量流失极好的工具。在水源处防止水土大量流失, 就是将水涝灾害降到最低。在水土保持工程当中, 技术人员需要善用周围地理优势, 尽可能不破坏周围生态平衡。一般而言, 水利工程周围的水土保持工程属于小流域的治理, 不管是在资金投入上还是在人力、物力的投入都比较小, 在建设成功后最多五年便会达到相应效果。

摘要:中国作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 人均保有量还不足国际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 改革开放以来, 政府加大对工业制造的扶持力度, 开始漫长的“先经济后环境”, 导致中国水资源被严重污染。本文针对中国水资源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浅谈水土保持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水土保持,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 杨润锋.矿山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创新, 2016, (04) :29-30.

上一篇:人力资源经理简介范文下一篇:人事岗位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