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2023-10-06

文化建设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正伴随以混合所有制为特征的新一轮改革和经济发展新常态而兴起新一波浪朝。作为企业集团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是:如何结合国企的股份制混合制改革,着力推进企业文化的深度整合,从而让集团文化在二、三级子公司有效落地,进而为企业集团公司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加大文化整合力度,

打造升级版集团企业文化

国企的股份制混合制改革,虽然从产权制度上解决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问题,但由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企业、不同区域人群、不同管理方式组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的新企业,难以避免地会出现观念上的碰撞、文化上的摩擦和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抓住机遇,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推进国企以及各类企业在转制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文化的有效整合与落地。

国企股份制混合制改革过程中的文化整合关键在于企业价值观的有效整合。由于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确立的、为企业员工普通接受并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价值观。因此,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和企业文化整合的核心,企业价值观不仅要回答一个企业追求什么、倡导什么、允许什么、反对什么,还要展示一个企业以什么为本,以什么为荣,并要通过文化的整合、兼容,将不同企业的价值观融合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并愿意共同遵循的新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构建起适应股份制混合制企业運作机制和管理要求的新的企业价值观。

必须以承优立新的原则,在继承的基础上确立新的企业价值观。文化整合既要继承好的传统,又要注入企业重组、市场竞争、转型升级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既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结合实践倡导集团文化、子公司企业文化;既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并敢于用新的企业价值观引导企业的舆论,又要通过以倡导和实践的实际成果进一步教育启迪职工,不断强化这种新的价值观导向。

必须善于倡导已经初步确立起来的新的企业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加以充实、发展和完善。想一劳永逸地实现企业价值观的承优立新和有效整合是不现实的。企业价值观的确立,应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鉴于重组企业的价值观正处于新旧交替、承前启后时期,因此格外需要将企业价值观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放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中去检验、充实和发展。由于社会变革、新旧交替的过程远未结束,探寻新的企业价值观、确立和完善新的企业价值观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因此,只有坚持承优立新,适应企业重组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价值观,才能牢固地确立起为重组企业和职工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

必须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打造升级版的集团企业文化。中国交建2005年实现强强联合重组及持续兼并吸纳国内外知名企业并实现整体上市以来的近10年中,始终坚持着眼于承优立新融合共创,形成了以中交集团和中交人为荣的团结协作奋力争先的可喜局面。今日的中国交建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建设企业,世界领先的公路、桥梁设计建设企业,世界第一的疏浚企业,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亚洲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中国最大的设计公司,业务拓展至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城市综合开发、房地产、基础设施综合投资、金融等新业务快速成长,已经成为公司发展新的增长点。2014年,中国交建位列世界500强第187位,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进入前200名的目标。

随着“五商中交”战略的实施,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产品的概念创意和市场竞争力、专业化的整合重组、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都越来越取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综合水平,文化要素已经成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素质已经成为领导者和员工的首要素质,文化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日益重要的软实力优势,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提升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成为企业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随着中国交建的战略升级,集团文化也需要不断充实其内容、丰富其内涵。集团文化建设也需要升级引领,从而使升级版的中交集团企业文化更具凝聚力和感召力、更具价值创造力、更加和谐统一。

构建“一体多元”集团文化

加快推进文化融合

注重理顺企业集团中母子文化关系。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连接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其中母公司是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控股企业,子公司是母公司对其拥有全部股权或者控股权的企业法人。正如母子公司产权关系必须清晰明了一样,企业集团中母子文化关系也需要理顺。只有这样,文化融合、文化落地才能有效实现。

新组建集团宜采用“一体多元”集团文化管理模式。即在坚持建立共同的集团文化、保持内部主体文化一致性的前提下,集团所属各成员单位可以保留独特的理念、习惯和规范,发展自身丰富多彩亚文化。集团公司可以将共性指导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坚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指导,要求集团所属各成员单位在核心文化上必须与集团公司保持高度统一。在此基础上,各成员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需求,培育形成自身独具个性的特色文化。

在一体多元型集团文化管理模式下,集团文化建设必须在几个关键方面要求统一,其他方面则由各成员单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主决定相应的内容。关于集团文化应统一的内容,通常可考虑能够覆盖全集团的核心理念,如集团使命、集团愿景、集团核心价值观、集团精神等;全集团共性适用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和视觉形象等。

根据集团所属成员单位的业务情况,集团文化的多元性通常又将呈现两种具体情形。第一,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业务相同或相近,集团公司与所属成员单位的文化在主体上要求一致,同时所属成员单位可根据地域、经营环境等情况具有一定的变动空间;第二,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业务差异较大,集团公司与所属成员单位的文化在主体上要求一致,同时允许各成员单位文化有较大差异,各成员单位根据所经营的业务以及地域环境等情况具有较大的变动空间,以形成共性一致、个性鲜明、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中交集团企业文化。

加快推进“一体多元”下的文化融合。在打造“五商中交”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强化“一体多元”的文化融合,形成一个既集中统一又包容开放的中交主体文化。这既需要强化集团母文化的主导地位、强化最大公约数,通过集团文化深度融合、母子公司文化深度融合,构建主流主体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又需要加快文化基因重组,在继承优秀工程师文化基因基础上,加快吸收现代商业文明基业长青的文化精髓,实现文化基因由工到商的重塑,最终构建起“工商相融”、具有当代普遍价值的商业文明。

加快文化融合,要按照“一体同心、多元多样”原则,坚持“主流引领”与“鼓励多样”相结合,既要强化集团母文化的主导地位,又要加强子文化建设,形成丰富多彩、高度契合各自行业特点和自身传统的个性子文化;既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以创新文化引领“中交创造”,增强实施自主创新的能力,又要加强跨文化管理,推进海外企业文化建设,建设适应国际发展潮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文化,实现由“中国”到“世界”的文化传播。总之,要通过集团文化和母子公司文化的深度融合、公司文化与社会先进文化的深度融合,强化全员集团意识、角色意识,努力形成一个既集中统一又包容开放的“一体多元”的中交集团企业文化。

采用多管齐下的有力举措,

确保集团文化落地生根

需要观念先行强势推进。推进集团文化落地生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自上而下持续不断地宣贯传导和实践推动,使中交文化体系内化于制度体系、外化于行为体系、贯穿于考核评价体系。要以“讓世界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为企业愿景,让“固基修道,履方致远”的企业使命、“交融天下,建者无疆”的企业精神和“诚信履约,用心浇注您的满意”的服务理念真正成为中交全体员工的共同信念和追求。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培育“公平、包容、务实、创新”的企业价值取向和“崇德崇学、向上向善”的员工价值准则,倡导公平公正、海纳百川、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让广大员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有机融合个人理想、企业发展与客户合作伙伴价值的过程中,打造共筑梦想、共创价值、共享成就的中交理想共同体。

需要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就是要凝聚对中交历史发展的认同,凝聚对当前改革发展升级战略的共识,凝聚对中交发展前景的期待,让11万中交人都成为践行中交文化核心理念的主体,使中交文化精神在每个员工心中扎根并随着他们的足迹不断传播。强化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构建充实的、富有张力的中交文化体系有信心,对集团文化必将成为“五商中交”战略实施的强大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有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交建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才能有效发挥作为提升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的价值。

需要规范统一层层推进。一是要进一步规范统一公司品牌形象。要修订并强力推行《视觉识别系统手册》,统一规范中交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视觉识别系统要素,全面推广应用企业标志视觉识别系统,打造统一规范的“中国交建”企业品牌形象,使之成为团结和凝聚中交员工的旗帜和方向。集团公司要在尊重和理解新加盟企业的行业特点、企业个性、文化差异的同时,积极推动新加盟企业单位导入和使用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要认真开展办公、会议、厂区和施工等场所的企业文化环境建设,严格执行统一的设计、制作和安装标准,组织开展检查验收,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传达给员工和社会公众规范一致的视觉形象,逐步赢得国内外利益相关各方对中交品牌形象的认同和信赖。二是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集团文化内涵。要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等核心理念的内涵和外延,挖掘更具包容力和生命力的价值观念,提升中交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感召力。三是要上下联动层层推进文化落地。必须使集团文化的战略、观念和标志等通过生动有效的宣贯而人人皆知,并层层加以推进落实,从而使集团文化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内化于心,渗透、融入、植根于员工的心中,不断为员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转化为企业凝聚力。

需要注重融入夯实基础。一是要融入贯彻集团战略的实践。中国交建新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只有融入“五商中交”,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二是要融入企业管理和班组建设。要努力将集团文化的价值导向和规范要求融入和体现于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之中,融入和体现于企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考核评价之中,融入和体现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实践之中,融入和体现于加强基层、基础管理和项目部及班组建设之中。三是要融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中交集团企业文化,最关键的因素是要做好人的工作,实现人的和谐。要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将建立完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作为推进文化落地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

需要抓住关键持之以恒。一是要紧紧抓住企业价值观建设这个核心与关键。在推进国企股份制混合制改革、实现企业重组与文化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大胆地破除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价值观,继承那些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属性的价值观,创立有利于国企改革改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价值观,使以价值观建设为核心的文化整合有较高的立意、广阔的视野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产生强烈的现实价值。

二是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分层性需要文化落地的多样化。按照建设层面的划分,企业领导者应为第一层面,构成价值观建设“重中之重”的对象,他们的言行对于树立企业正确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党员、干部作为第二层面,构成价值观建设的主体对象,也是价值观建设的一个重点,他们的精神状态会对上可以起到对企业领导者的“监督”作用,对下可以起到对一般群众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周围群众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可程度。对于作为第三层面的广大职工而言,价值观建设的主要载体应该是各种富有教育意义又为职工乐意接受的文化活动;应该是党员、干部的榜样示范教育;应该是团队式学习加大众传媒的正确舆论导向。

三是企业价值观建设的艰巨性需要文化落地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不同企业的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和“挑战”,价值观建设较之以往显得难度更大,收效更为不易,客观上更加需要文化落地的针对性。同时,企业价值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重组企业价值观的兼容与整合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文化落地方法载体的连续性与之相配套。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价值观建设的系统性、稳定性、递进性,才能使价值观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国企的改革改制和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罗志荣)

文化建设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从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结构方面,深刻全面阐述了组织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现代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关系到企业繁荣衰亡的重要一环。如何强化组织文化建设,让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认同组织文化,对组织产生认同感,忠诚感,搞好组织内部的沟通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强化组织文化建设,发挥组织文化建设的功能,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更高的效率为企业创造出效益,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 加强 组织文化 建设

现代企业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从企业规模、企业结构、企业运行制度来讲,企业管理是一个拥有很复杂内涵的文化体系。在现实的生活中,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家和员工来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管理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活动不是独立存在的,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变革,更多是由企业的组织文化决定的。组织文化是指控制组织内部行为,工作态度、价值体现以及关系设定的规范,简单地说,组织文化建设就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体系,是从最高管理层树立的典范发展而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

组织文化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物质层是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指的是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外观及包装建筑风格,纪念物等外显的标识,能够折射出组织的经营思想、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它们以精神的物化产品和精神性行为为表现方式,人们可以通过视听器官来感受。企业标志,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明显区分于其他企业,它有助于企业形象的塑造,有助于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企业员工自觉地维修企业的形象。

组织文化的制度层是组织文化的中间层,主要是指组织成员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集中体现在组织的各种行动准则和规章制度。并非所有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都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只有那些以激发员工积极性和自觉性为目的的行为和规章制度,才是组织文化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企业内部的民主管理制度。它指的是在企业中建立一套有利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沟通,有利于员工参与组织管理,鼓励员工创造民主的管理制度和其他有关制度。

组织文化的精神层是组织文化深层,主要是指组织全体人员共同遵守的信念,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在组织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它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它根源于人的观念之中,形成一种精神文化,企业员工能够认同组织的精神文化,就能从内心激发员工的潜能,发挥员工的长处和优点,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使组织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现代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化全球的浪潮席卷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组织文化建设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大庆”的铁人精神,山西煤炭行业的医院的抗“非典精神”,日立公司的“私诚,开拓精神”帮助企业走出创新发展的新的篇章。

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规划,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应从几方面入手:

①加快适应企业发展的体制改革,企业的类型和企业体制制约着组织文化发展形成。组织文化建设能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就应该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创立一种多角度,多开放的对外开展文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模式,让企业员工真正意识到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

②建立以企业法人为主的企业家群体,组织文化主要是靠组织的多层管理者建立倡导和培养的,其人格精神向组织文化精神逐渐演变形成的,与组织高层管理参与组织管理的人,也是以企业家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为榜样树立起来的,形成企业家群体,在员工中潜移默化影响员工的行为。

③培养造就一批有素质的员工是从事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他们技能水平的高低,敬业精神的高度和对企业的认同度,忠诚度,都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为企业的效率,高效益发挥作用,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逐渐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④加强组织文化的礼仪化建设。企业文化有了英雄模范的榜样劳动,还必须做到信念的内隐含义与外在形式取得统一,许多文化观念,就是通过各种文化积极活动才得以体现。洒尔“只有创业没有守业”的经营理念,康健电子公司“以人为本,员工至上”的企业精神,凝聚五湖四海的员工,通过企业组织文化的礼仪建设,可以使员工从抽象的概念或口号中感到具体的行为和准则。

⑤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树立企业的形象,企业的形象和社会声誉地位的高低,对企业技能发展和提升企业上新的台阶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格力空调“好空调、格力造”,“格力,核心创造科技”,给社会以崭新的面目让社会认可,不仅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更增强了企业在消费者的地位,让员工也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员工更能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忠诚度。

总之,通过组织文化建设,不仅能对员工的行为起导向,激励、自控、修炼、辐射、创新、规范的功能,而且能提高员工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对明辨善美、假恶丑和是非曲直的综合素质。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的功败垂成和企业的繁荣衰败。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树立文化观念,强调文化建设,提升现代企业管理的文化品位,强化企业的导向,规范、激励、创新、凝聚、辐射功能,使之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有声有色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章登庆.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2]董佳.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陈光.我国民营零售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文化建设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传统营销向现代营销的转变过程中,文化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理念被许多企业接受并采用,尤其是中医药企业,文章以中医药企业为背景,对文化营销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中医药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有必要开展文化营销并具有开展文化营销的优势,东阿阿胶是文化营销在中医药领域运用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但在文化营销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营销;中医药企业;竞争优势

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营销实践的迅速发展,使企业面临的情况愈发复杂,营销难度也日益加大,当企业面对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竞争企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顾客的忠诚度越来越低等问题时,文化营销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能够从整体、全局的高度解决这些问题,是重要的新型营销策略,是对营销理论的不断深入与创新。

一、文化营销的基本内涵

文化营销是在传统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营销理念,与传统营销理念相比,更注重人文内涵,顺应和创造目标市场所接受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整个营销过程传递给消费者,通过文化力进行营销,不仅能够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也能够实现某种程度的客户满意,进而提高顾客忠诚度,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文化营销在物化营销的基础上,不仅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也能满足其在精神上的深层需求,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营销渗透在整个营销过程中,表现为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和企业文化营销。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等各个方面都体现着文化,为产品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品牌中蕴含着的文化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同,也能够使产品区别于其他同质产品,使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文化也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联系起来,在两者之间形成认同感,有利于产生良性互动,对产品价值的理解达成共识,使产品交易上升到文化价值理念融合的高度,有利于形成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必要性和优势

1.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具有独特价值和深厚底蕴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国粹。中医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中医药企业作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还有《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了发展中医药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进中医药迈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这样的机遇,中医药企业应该立足自身,整理和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发挥优势,开展文化营销,让消费者感知并且认同凝聚在产品和品牌中的中医药文化,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面对市场上西药、生物药的竞争压力,消费者对中药的信任度降低等情况,中医药企业也需要大力开展文化营销,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优势

我国中医药企业在开展文化营销策略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首先,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消费者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度较高。中医药特有的文化内涵赋予了中医药产品在治疗方面的整体观,其独特的疗法使中医药产品毒副作用低,在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中医的养生文化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并推崇。其次,许多中医药“老字号”企业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在文化营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例如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企业在长期的营销活动中在产品和品牌中不断渗透着文化,使企业的文化感召力深入人心,在营销团队、渠道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有力的支撑企业进行文化营销。

三、文化营销在中医药领域的成功案例—东阿阿胶

山东东阿阿胶成功的开展文化营销已经从一个固定资产几万元的小作坊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阿胶及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以文化为利器从传统企业转变成文化型企业,向中华气血滋补国宝级企业迈进。东阿阿胶挖掘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了解阿胶的历史,申请并获得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的称号。阿胶属于滋补保健品,顺应当前消费者所追求的健康理念,符合国家倡导的“治未病”,通过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唤醒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知,弘扬中医药文化,进而提升东阿阿胶的品牌影响力。在品牌建设方面,东阿阿胶也植入文化战略,聘请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组成团队,搜集古代经典和民间验方,形成阿胶学术文化、美容文化和滋补文化三大体系,对品牌的文化内涵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在东阿阿胶的主要标识中也运用了文化因素,红色的图形体现了浓重的东方色彩,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并认可。在企业文化营销方面,东阿阿胶倡导“厚道”文化体系,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并通过兴建中国阿胶博物馆,举办阿胶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大力传承并创新中医药文化,增进消费者对阿胶的了解,带动阿胶行业健康发展并真正实现文化价值的引领。

四、开展文化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中医药企业在运用文化营销策略时,首先应该注意核心价值的提炼要符合企业目标消费者的文化诉求点,核心价值的提炼是整个文化营销的核心,只有顺应目标客户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与消费者达成共识并形成良性互动。东阿阿胶正是深入挖掘了阿胶的历史文化背景,契合了消费者对养生、保健的心理诉求,将阿胶与中医药文化密切结合起来进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次还应该注意要用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对待文化营销,不应该只顾其中的某个方面而忽视其他,导致文化营销片面化、不充分。中医药企业往往只注重产品的文化营销,而对品牌和整个企业的文化营销做得不到位,收效甚微。中医药企业开展文化营销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造企业的文化核心价值,唤醒消费者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把握战略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王志亮.新形势下中医药企业文化营销策略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6.

[2]徐水元.阿胶“少帅”的“文化经”[J].经理日报,2008,9.

[3]罗争玉.营销文化和文化营销[J].湖南社会科学,2006,1.

[4]葛星.东阿阿胶的品牌发展战略[J].商业营销,2012,5.

[5]关辉国.文化营销在白酒领域的研究[J].神州文化,2012.

作者简介:李昂(1984- ),女,哈尔滨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毕业于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文化建设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当前全国各地兴起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物流中心的情况下,丹东在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东北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方面具备的条件、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合理布局、发展重点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建议。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区域性物流中心;机遇与挑战;

丹东是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非常明显,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巨大潜力。基于此考虑,笔者认为丹东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把丹东建设成东北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

一、丹东作为东北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环境分析

1.自身具备的条件

丹东具有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历史。丹东历史上曾是东北地区物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纵贯大半个东北东部,直达黄海的鸭绿江黄金水道,连接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的鸭绿江大桥,将东北的物资向我国沿海、内陆地区、朝鲜半岛、日本群岛以及东南亚集散。从明朝开始,丹东就成为鸭绿江流域木材和粮食的集散地。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丹东物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江上商船和木排云集,岸上运输物资车水马龙,沿江木材行和粮行鳞次栉比,成为我国东北东部地区的水上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区位优势显现和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丹东地处我国东北东部经济带、辽东半岛经济带、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带和朝鲜半岛经济带交汇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点。“四带一圈”的区位优势加上朝鲜半岛形势的趋向缓和,有利于拓展丹东物流业发展的腹地。同时,近年丹东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公路货运量达到3047公里,客运量达到2828万人次。丹东港现拥有码头泊位26个,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107万吨。丹沈、丹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东北东部铁路即将开工建设。丹东机场进入国家4C级机场行列。

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注入了动力。一些港口运输、公路运输、集装箱运输、货代、快运、商品配送、仓储中转等传统物流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丹东交通物流中心、辽东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和裕华物流公司等已具备现代物流企业的雏形。在流通领域中,部分物流业务从经营主体中分离出来,实行了物流业务专业化运作。工业企业改革中生产经营实行了“主辅分离”,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2.当前面临的机遇

区域经济合作范围的扩大,有利于拓展丹东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中明确提出“建设纵贯东北东部地区的铁路工程,形成东北新的出海通道”。这条大通道北起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南到辽宁的丹东和大连,辐射东北东部13个城市,而丹东的大东港恰恰就是东北东部最近、最直接、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最近国务院发布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大东港被列入港口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这有利于丹东港口和临港物流业的发展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丹东高起点发展物流业。国家将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的位置,已经在产业政策、土地、信贷和投资等方面给予倾斜。丹东粮食物流基地、辽东集装箱等一批建设项目也已列入辽宁省“十一五”规划中,有的项目正在争取国家投资。这些项目起点、资金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都比较高,必将促进科技、人才、智力、信息、资金等向物流业集中,从而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起点发展。

临港产业园区的发展,有利于丹东物流体系的建设。丹东临港产业园区是辽宁省实施“五点一线”开放战略的重要一点,是未来一个时期省重点支持发展的地区。园区规划中已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用于物流园区建设,从而在土地使用上有了保障。临港产业园区道路、供水、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实行统一规划和集中建设,为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和口岸物流园区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3.需要应对的挑战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域物流规模的扩大。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丹东重化工业的建设发展缓慢,在工业结构中形成轻工过重和重工过轻的格局,工业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应达到的进程不对称,限制了物流业的发展。但这也促使丹东在“十一五”规划中,为了调整工业不合理的布局和结构,发挥沿海港口城市有利于重化工集聚的优势,安排了一些重化工项目。随着工业企业物流量的增长,特别是大型重化工、工矿、装备制造业等项目的推进和物流量的快速增长,必将推动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形成。

大连国际物流中心和沈阳区域物流中心地位的确定,对丹东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有所影响。国家已确定将大连和沈阳分别建成国际物流中心、区域物流中心。大连国际物流中心新增物流量中的一部分是瞄准东北东部地区,东北东部地区陆路运输畅通后,丹东大东港与大连港对东北东部地区新增物流量将在同一运输渠道上竞争,这对丹东发展区域物流构成了一定压力。未来朝鲜半岛和东北亚新增的物流有可能通过沈阳向国内外集疏运,对丹东建设东北亚物流集散地的目标又是一个挑战。

丹东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过程中,有利因素是潜在的,制约因素是现实的;机遇稍纵即逝,挑战无时无处不在,应该不失时机,抓住机遇,扬长避短,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促进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东北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丹东建设东北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空间布局、发展重点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1、空间布局

在对丹东进行详细的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我认为丹东建设东北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应该充分发挥“四带一圈”的区位优势和交通网络体系优势,结合生产和流通对物流业发展的需求,重点建设物流园区(一级节点)、专业物流中心(二级节点)、物流配送站点(三级节点)相配套的物流体系,逐步实现丹东物流资源由分散向相对集中、由城市中心向港口、口岸和城市外围调整,适度集中,合理分散。

2、发展重点

建设东北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应该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推进:一是推进物流体系建设。着重抓好“两个物流园区、六大物流基地、十处专业物流中心、一个配套”的建设。二是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推进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要加快建立丹东物流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扶持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四是推进物流供给和需求基地的建设。五是推进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要加快推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引进跨国物流集团提升丹东物流业发展水平。

3、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规划管理和协调。城市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等编制和修订,要充分考虑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结点等发展需要。

二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等行业企业的改革重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支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提高竞争力。

三是积极提供财政和金融扶持。应建立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重点物流发展企业、重大物流设施和重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四是改善政府服务,大力培育重点企业。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出台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五是积极培养和引进现代物流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现代物流知识,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专业人才。

六是实施物流生态工程,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物流项目布局和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并将企业物流标准化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选择条件,提高物流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和与国际接轨能力。

七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强化物流行业自律、市场监管和统计工作。要建立健全政府综合协调机构,适时组建物流行业协会,加大物流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研究制定科学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适时建立我市现代物流重点联系企业统计直报制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丹东市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05.

[2]丹东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2020年).丹东市规划局,2000.

[3]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丹东市发改委,2006.

[4]丹东市临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草案.丹东市人民政府,2007.

[5] 海峰著.区域物流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85-91,96-98.

[6]丹东地方史.丹东市史志办,1997.

[7]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国家振兴东北办,2007.

文化建设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现代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通过对企业文化作用的探讨,分析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对当今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用;发展趋势

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努力提高上,更多开始借鉴外国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尤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新的发展趋势——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既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又是一种管理思想,其对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有效的积极推动作用,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色。

1、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养出来、为广大员工所认同、能够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实践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传统、礼仪等意识形态和精神信条,是维系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它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又是企业素质水平的综合体现。

20世纪70年代,我国企业管理处于经验管理阶段。那时企业管理主要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意志,管理效果完全依靠管理者的素质、经验和努力,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管理策略和方法,建立本企业的特色文化。当今,我国企业管理进入文化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对象为知识化和学习型的劳动者,主要管理策略是企业全体职工建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提高职工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是影响和产生企业核心力的关键要素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生命力,代表着企业集体的灵魂,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也影响企业的思维方式,影响企业战略形成的全过程。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在企业文化的行程中,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先进的价值观使企业产生强大的规范力,成为企业成员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持久的推动力,促使员工积极地实现企业目标。崇高的企业价值观对内可激励员工,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真正感受成功的乐趣,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真正培养起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对外可在社会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企业的目标和绩效,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此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由于人力资源属于能动性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动性生产要素。企业的共同价值常决定企业的前进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常根据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探索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企业目标。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3、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3.1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推出了著名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著作,提出重要论断:企业文化队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它首先是凝聚力,其次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辐射力。企业文化这五种力量,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来。人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企业中最具竞争力而且使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不是有形资源而是企业文化,企业用心创造的这种资源会使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3.2国际化对中国企业的文化沟通和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上的交流必须以对文化理解为前提。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更多的应该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因为中国的企业将更加广泛的融入国际环境而与国外企业开展交流和合作。中国企业的对外交流在技术和物质层面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但中外文化的差异势必成为和国际接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贸易争端,一部分是经济体制构建上的差异造成,另外有些则在深度探究下能够发现,是在文化认知上存在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外国学习构建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化转轨:要求企业必须从任意型文化转向信誉型文化;从封闭型文化转向开放型文化;由管理意志文化转向法制文化;针对国际贸易企业规则,由经验型文化转向规范性文化;从非歧视角度要求从垄断文化观念转向平等文化挂念;从行政贸易型文化转向市场贸易型文化。

3.3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的扩张实质上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成功的企业常存在着有利于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而且他们的行为和企业文化之间能很好地融合。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时代,企业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学习内容和效果。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关键在于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解决传统企业固有的分工、竞争和反应性三个基本问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把企业分割成相互独立且相互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合作,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仅关注解决问题而不关注开发和创新。

学习性企业文化的关键是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重视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尊重职工的独立人格。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创造宽松的工作气氛,让职工畅所欲言,允许他们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一个信任和开放的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对于现有管理模式提出质疑和挑战并倡导他们去积极寻求改善的途径。学习型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学习和创新,使职工增加尝试的勇气而不是变得过分谨慎,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学习。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人的自主管理,自我创新。企业只有相信员工,激励员工,给他们指明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证,才能焕发职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因此,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和持续的发展生存,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3.4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性的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处于不拜之地。

创新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2)容忍不切实际。企业不抑制员工对某些问题作出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

的创新性解决。(3)外部控制少。企业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4)接受风险。企业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5)容忍冲突。企业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单位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6)注重结果重于手段,提出明确的目标以后,要鼓励员工积极探索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途径,可能存在若干种正确的解决方法。(7)强调开放系统。企业应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作出快速的反应。

根据调查,创新型企业文化可使企业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建立创新型文化必须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首先要重塑企业价值观。其次,重新调整企业的管理方式。最后,企业应创新沟通体系。根据调查,许多富于创新性的活动因为沟通不及时或无效而变得扭曲。因此,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1)将学习和创新作为企业的目标。(2)在日常工作中鼓励职工互相交流。(3)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建立信任。(4)推动团队工作,促进团队成员互相学习。(5)重视召开有关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会议。(6)高层管理者应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将知识看成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将持续学习作为新型组织的精神基础。通过学习,企业同社会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的交换,获得不断创造未来潜能,培养决策者和员工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为企业的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打好心理和智力基础,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

3.5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

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刚刚起步,任何企业是由生态链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明显,任何企业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会考虑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生态型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未来企业竞争将很大程度地体现在谁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环境,谁能最大限度地给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生态型企业文化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种生态企业文化的培育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 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历史的沉淀,是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领导风格影响企业员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经营的副产品,而非企业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反映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被历史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为力一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即企业组织的记忆。用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就是用过去的成功经验指导今天的行动,在信息量不大、知识更新速度较缓慢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是适用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量急剧增大,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文化的生产力性质大大加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拥有增强内聚力、提高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胜点。

企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其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也不断得到了印证,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发展都给了我们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榜样模范,同时我们要注意在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新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层出不穷,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推动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所认同,由此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我们坚信,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科学体系必将很快建成。

参考文献:

[1]徐沛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

[2]张仁德,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学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05

[4]王兰云,通过企业文化创造竞争优势的思考,现代管理科学,2006

文化建设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传统文化与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含义

要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 我们应该先要理解一下何谓文化。对于文化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在现代意义上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爱德华·泰勒提出的“所谓文化或文明, 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而言, 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1) 在我国“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之中, 易经中记载:“文明以止, 人文也。关乎天文, 以察时变;关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我国《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2)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相对于中国近、现代文化而言的, 主要是指辛亥革命以前的两千多年中, 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 以宗法家庭为背景, 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 (3) 。

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物质体现, 它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 凝结在企业的产品、服务以及环境中的、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 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 包括企业物质环境等, 这里我们所指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生产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三个方面 (4) 。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为目的而制定的、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的一系列政策法则、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 (5) 。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 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6) 。

2 和谐思想与我国现代企业物质文化管理

追求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一思想对于企业如何处理好其自身的物质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佛教、儒家的“天人合一”, “天地人, 万物之本。天生之, 地养之, 人成之”, 道家老子的“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这无不都告诉着我们, 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有着其本身运行的发展规律, 我们必须遵照客观规律, 以自然为法。也就是说, 一个企业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 必须要认识并遵守自然的规律, 而不能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强加给自然界。此外, 还需要把企业的环境、各个部门、人员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企业只有谋求了与自然的和谐, 达到“天人合一”, 才能拥有更好的生产环境与工作环境。

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再次体现在人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不只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且与社会环境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企业在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同时, 还要实现与社会、合作伙伴、员工的和谐发展。孔子主张“仁”、“爱人”, 企业作为一个主体也应怀有“仁爱”之心, 即:有社会责任感。儒家在“义”、“利”的问题上主张“先义后利”、“以义求利”, 企业在获取高额的利润及经济效益的同时, 要意识到社会对企业的帮助与支持, 能懂得回报社会, 把国家、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 实现自身、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是创造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前提与基础。

3 以人为本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文化管理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当今我国的现代企业在借鉴西方管理方式过程中, 都十分注重制度的建设, 但是, 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制度文化的有效着力点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 以人为目的, 注重人的生命与价值, 将人置于至尊至重的地位, 人类的一切活动与创造, 只有在为了人的时候才具有意义 (7) 。据查, “以人为本”最早是在《管子·霸言》中提出来的, “夫霸王之所使也, 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 本乱则国危。” (8) , 儒家认为“天生万物, 唯人为贵”;孟子更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可见我国自古就对人有着高度的重视, 尊重人的价值。对于当今我国的企业, 只有把关心人、尊重人真正的放在首位, 以员工为本, 才能更好的凝结团队的力量, 使员工领悟企业的精神, 自觉的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更好的发挥制度的作用, 进而建设更好的制度文化。

“以员工为本”是指企业要关心、尊重员工, 重视员工的价值与意义。首先要在生活上关爱员工, 不断满足和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 为员工解决实际的困难问题, 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其次, 要使得每位员工从事着与其能力与兴趣相符的岗位, 对于人才, 企业要做到任人唯贤, 充分的发挥员工们的才能与特长。再次, 要尊重、信任员工, 对员工适当的授权, 为员工创造能自由展现的平台, 充分的信任他们, 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

4 诚信、创新、自强不息与我国现代企业精神文化管理

诚信是企业能否经营成功的关键。孔子说:“民无信不立”, 孟子认为“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诚信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得以存在并发展的前提, 是企业能否经营成功的关键。企业需要对合作伙伴诚信, 需要对员工诚信, 需要对顾客诚信。一个企业的良好信誉, 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营绩效, 而且为企业增添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正确的人才观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兵家言:“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企业的竞争最终将要归于人才的竞争, 只有拥有人才这一强大的利器做后盾, 这个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 企业在为人才提供发展舞台的同时, 还要做到为人才服务, 满足人才的需求, 让人才无后顾之忧, 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力, 进而增进企业的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庄子言:“人皆知有用之用, 确不知无用之用也”, 对于我们的启示就是, 我们不仅要看到事情有用的一面, 同时也要看到其无用的一面, 不能因循守旧, 而应创新求变, 力求发展。易学中的“革”, 法家的“事异则治变”, 佛家的“诸行无常”, 都主张变革、创新的思想。世间的事情总是处在变化之中, 企业只有不断的变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而在变革中有着创新的思想才能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尖端。一个企业只有不断的进行思维、观念的创新, 那么这个企业才能持久不懈的向前发展。

5 结语

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发挥着不可质疑的作用, 但是由于文化是不同历史和时代的产物, 在关注其优点的同时也需看到其本身的局限性, 因此, 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 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特点, 正确的运用, 使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企业的发展。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其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管理哲学, 正确的对其运用将对我国现代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当今企业的竞争, 关键是管理的竞争、文化的竞争, 积极地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管理思想并结合企业本土的管理文化将会对丰富企业文化、进一步的推进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与企业的竞争力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现代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刚, 陈国生, 王志章.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9) .

[2] 陈春花, 曹洲涛, 曾昊, 等.企业文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6) .

[3] 郑质光, 林宏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及影响[J].现代财经, 1996 (5) :22~25.

[4] 李国英.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J].当代经济, 2007 (6) :46~47.

[5] 吕宛青, 赵书虹, 罗江波.旅游企业跨文化管理[M].天津: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0) .

[6] 华益梅, 陈跃.构建“以人为本”的旅游企业文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39~40.

[7] 黎敏.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5 (4) :97~98.

[8] 肖峰.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 (2) .

[9] 张廷伟.国学中的管理智慧[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8 (4) .

[10] 谭力文.文化建设[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1 (7) .

[11] 曾中, 李晓涛. (美) 约翰.科特, (美) 詹姆斯.赫斯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3) .

[12] 李宝山, 于秀慧.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继承和发扬[J].软科学, 2006 (3) :125~128.

上一篇: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