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27

社会公德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新时期我国的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总目标的实现。目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主流虽好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高大学生公德中应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互动教学理论探讨情景教学法、案例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中的切实应用,以期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在知情意行方面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关键词: 互动教学理论 大学生 社会公德教育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公德是维系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条件,还是展现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学生是我国社会成员中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养和公德行为直接影响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关注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素养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公德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互动教学理论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崭新课题。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

(一)社会公德。

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国当代的社会公德,其基本内涵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与相关法律规范相结合,成为社会公德在当代的突出特点。本文认为所谓大学生社会公德,就是指大学生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协调和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所依据的公共道德,是大学生言行举止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大学生公德建设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而这一切都需要从思想道德中最具有广泛性的社会公德教育起步。其次,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对全社会其他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有一个积极的带动作用,可以加快推进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再次,大学生社会公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需要。“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经济、科技,国防等方面的硬实力,而且更加需要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之一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和提高我国大学生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彼此尊重的观念,自觉遵守秩序的意识和公共伦理观念是社会公德教育和建设的应有之义。

(三)互动教学理论。

上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界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围绕提高教育实效性的目标,主要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个维度出发,开展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可资借鉴的三大基础理论。20世纪60年代,“互动”的概念被引入课堂。互动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运用。互动教学内蕴深刻的建构主义精神,强调“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2]。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同时要求教师不只是专业知识的提供者,而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与促进者,以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

互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灌输教学的沉闷景象,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多种途径的沟通、交流与共同探讨,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能促进师生的多维互动和共同进步[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实施高效多样的互动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公德现状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4]此番评价和预测是客观明智的,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究竟如何?我们对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做了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96.5%,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公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

首先,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方面。被问及“见到老师或者同学,你会主动打招呼吗”,85.5%的同学表示能够做主动问好;“上课时或自习时,你会把手机调成振动吗?”高达88.7%的同学会调成振动或关机。表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同时80.1%的同学愿意积极参加各种校园公益活动,还有90.7%的同学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这些数字揭示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其次,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方面。87.4%的同学表示会爱护公共设施,85.5%的同学表示不会随手乱扔垃圾,81%的同学对于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行为非常反感,这些比率说明,随着近几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国家在爱护公物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当代大学生的保护环境和爱护公物的意识得到了稳步提高,形成了较强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意识。

再次,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方面。当被问及“遇到交通路灯时,你会将如何做”,87.6%的同学选择了“遵守交通规则”;被问及“如何看待考试舞弊行为”,83.3%的同学都表示坚决反对。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都能讲究明礼诚信,恪守公德准则。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大学生的整体社会公德水平很高,但并不能代表每个大学生每时每刻在任何场所的社会公德素质都好。我们也不难看到部分大学生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不良表现主要体现在:

1.公德责任感缺失。

在调查中,当问及“如果发现有人考试作弊,你将如何”时,仅有19.7%的同学选择“立即举报”,38.2%的同学选择“装作没看见”,42.1%的同学选择“告诉其他人,但不会举报”。在被问及“在公共场如遇到小偷,你如何做”时,仅有12.8%的同学选择了“奋不顾身去抓小偷”。这些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明哲保身的做法,缺乏社会公德责任感和做人的正义感。众所周知,责任感和正义感是一个人应有的优秀道德品质,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十分担忧,一代没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大学生将来如何能够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2.法律规则意识欠缺。

法律规则意识欠缺在大学生公德调查中尤显突出。当被问到“在无人看守的十字路口,你遵守交通指示灯吗”,[5]48.7%的同学回答“一定会”,而51.3%的同学回答“没有车辆通过就会穿马路”。在被问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你会主动排队吗”,有59.8%的大学生回答“一定会”,而40.2%表示“别人不排队自己也不排队”。这些数据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的淡漠和法治观念的模糊。遵纪守法是依法治国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底线。当代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的高知识阶层,理应有更加过硬的法律道德意识,但是依然出现为一己方便而不遵守法律规则的现象。

3.社会公德知行脱节。

社会公德行为是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公德感情的外在表现,也是检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高低的外在标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认知与社会公德行为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即社会公德认知虽然有了一定积累,但是社会公德行为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舞弊情况时有出现。另外,诸如等公交车不排队、买饭加塞、自习时课桌上的“课桌文化”、宿舍内大声喧哗等现象,97.8%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类似现象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屡见不鲜[6]。可见,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与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原则相互矛盾。

三、互动教学在大学生公德建设中的探索与思考

面对当代大学生公德行为的缺失,我们必须放平心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不行,同时应认真思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场所,是推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和社会公德行为实践过程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西方学者关于提高教育实效性的理论探索,为我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活动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和吸收西方学者的相关理论成果,通过情景教学法、案例讨论法和任务驱动法等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活动,以期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观,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公德建设的实效性。

(一)通过情景教学法,培养大学生具有社会公德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类维系道德生活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人类道德行为的基本因素。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热烈、轻松的课堂氛围,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宽松的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当前社会公德状况设计情理交融的互动教学情境,使大学生接受此景此情的感染和熏陶。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当前公共生活中出现的社会公德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分析个中缘由,形成科学的正义观和道德感,抑制冷漠悲观等负面情绪。为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是精心制作课件。好的课件有助于互动教学顺利推进,可以在课件中穿插视频,通过文、图、声三位一体的方式再现当时情景,让学生感同身受;二是恰当选取互动话题。话题的选择要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思考;三是用心设计互动流程。教师备课中,对互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多加考虑,以期使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浑然一体。

(二)通过案例讨论法,磨砺大学生具有社会公德的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内在道德心理向外在道德行为转化的重要环节。案例讨论互动教学法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和评判案例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保障案例式互动教学的效果,教师选择案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互动在公德问题的热点上。社会公德中的热点问题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内容,教师结合社会公德基本内容要求,选取具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案例往往能引发学生共鸣。二是互动在公德问题的难点上。社会公德行为选择,往往会出现两难困境,通过组织学生对这些典型案例展开广泛讨论,教师根据大学生心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出必要总结和引导,往往能收到心悦诚服的效果。三是互动在公德建设中的疑点上。大学生对目前社会公德现状和自己公德行为等问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惑。通过精选典型案例,将抽象的社会公德规范要求与具体的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如小月月、老人摔倒时人们不轻易伸出援助之手等问题,让大学生在解读案例的基础上,充分讨论,深刻认识、领悟与内化社会公德的要求,实现“以理服人”,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当前我国社会公德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明辨是非、坚守道德底线的道德意志。

(三)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帮助大学生践行社会公德的道德行为。

目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存在最严重的问题是“知行相悖”。大学生通常都具有较丰富的社会公德知识,但一旦到了无人监管的陌生环境中,他们就会放松对自己行为的自控。究其原因是由于公德规范只有内化成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自觉意志,形成良好的公德素养,才能对公德行为产生控制作用,并逐步成为心理定势和公德行为习惯。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采用互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帮助大学生树立公德意识并努力投入公德实践。如在课程安排时,加入社会公德认识与实践的课程,教师可在这些课程中布置一些践行公德的“任务”,帮助同学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比如让学生在校内共同维持宿舍楼、教学楼的清洁,杜绝践踏校园草坪等不雅行为;然后到社会上参加实践活动,如举办尊老爱幼活动,帮助环卫工人维持市容整洁,协助交警指挥交通,等等。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就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再一起探讨,实现“以法育人”的良性互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公德培养方面做到知行统一,实现社会公德教育的目的。固然,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实践与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经过反复实践长期培养才能形成。

四、结语

大学生社会公德提升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时代要求,不断营造新的教育环境,拓展新的教育载体,创新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公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还是一项全体社会成员长期构建的系统工程,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升和公德行为的践行,依赖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依赖各种法规为其保驾护航,因而坚持德法合建、惩恶扬善并举,从而推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郑晓娟,张少山.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公德创新教育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4(25).

[2]黄河.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2).

[3]魏新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实施方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

[4]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Z].1995-11-23.

[5]韩英军,孙飞.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J].学理论,2014(7).

[6]任福全,素丽丽,张小飞.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对策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基金项目:2014年度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互动教学理论在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项目号:YGJ1479。

社会公德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学 院:电气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卓1301 姓 名:董城城 学 号:311308070722 指导老师:孙自俭

时 间:2015年8月3日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报告

调查时间:2015年7月20日——2015年8月3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个人谈心

指导老师:孙自俭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报告

摘要:

提升居民社会公德的文明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本次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公德面貌存在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公民对于社会公德的认知与行为存在脱节的现象,公民的社会公德水平存在问题的原因。为了提高公民整体公德水平,改善社会公德面貌,需要强化对公民社会公德的教育,完善和确实执行相关管理制度,以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根据调查的数据和个人谈心,我对社会公德的现状进行了总体描述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社会公德、存在问题、措施与方案

正文:

一、背景:

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当前社会公民的社会道德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意见,解决社会公德中的问题,提高全民社会公德意识,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牢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

调查时间:2015年7月20日——2015年8月3日

3 调查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个人谈心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我国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提起社会公德,大家都会想到要加强素质修养,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都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但当我们注意观察周边时,总能发现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例如:乘公交车时不给老弱病残让座、“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人们保护环境意识淡薄等等。

二、调查内容及其分析:

自7月20日开始,通过网上搜索及参考书籍调查有关社会公德的问题,决定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谈心的方式进行调查,并设计了调查问卷。一共发送了15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达74.7%。

调查问卷的内容及调查结果如下: Q1:您的性别

A 男 (59%) B 女(41%)

Q2:您认为社会公德有哪些方面(可多项选择)

A文明礼貌(100%) B助人为乐(100%) C爱护公物(100%) D保护环境 (89.28%) E遵纪守法(93.75%)

Q3:对待社会上举行的爱心募捐活动,你会怎么做?

A有钱就捐 (28.57%) B漠不关心(1.79%) C视情况而定 (69.64%) D坚决不捐(0%)

Q4:你会为了赶时间而闯红灯吗?

A偶尔会 (69.64%) B经常会(3.57%) C从来不(26.79%)

4

Q5:扶不扶倒地老人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果是你遇到老人倒地的情况,你会怎么选择?

A毫不犹豫的去扶 (21.43%) B在保证不被讹的情况下去扶(58.93%) C不去扶但会打120 (16.07%) D不理不睬(3.57%)

Q6:你在公共场所排队时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做?

A马上制止(25.00%) B心里抱怨(66.07%) C视而不见 (8.93%) D嘴里谩骂(0%)

Q7:对失信的人,你会怎么做?

A鄙视(19.64%) B不再信任 (44.64%) C以牙还牙 (1.79%) D其他(33.93%)

Q8:如果让您给自己的公德打个分,你会打?

A 满分 (5.36%) B优秀 (58.93%) C及格 (33.93%) D不及格 (1.79%) 通过问题2发现,绝大部分的人知道社会公德的内容,但是也存在将近10%的人对社会公德的内容不清楚,说明了当前社会国家有关机关及相关媒体对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这表明了学校及政府应该继续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与教育。

通过问题3和问题5,在助人为乐方面实际行动方面存在问题。关于爱心募捐有近70%的人要视情况而定,而老人倒地有近60%的人在保证不被讹的情况下扶。这些数据显示由于部分人的社会道德低下而使得人们对社会产生了怀疑。倒地老人被爱心人士扶起是一件温暖人心的事情,可是目前屡次发生人扶起来但是被讹诈的事件寒了多少人的心,以至于多少好心人慢慢的也收起了好心,慢慢的也小心起来被讹诈了。及时还存在21.43%的爱心人士存在,但是相对于全体公民来说只是小小的一部分。这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稳定人心。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人与人之间和谐 5 相互基本的诚信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失信于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的信誉问题!如果人品不端正,失信于人,那么给人别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为人不可靠,做事品德不端正,这样或许能影响人生以后的道路!因此在任何交往中,许诺不可轻率,否则,你就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闯红灯多用于形容机动车违反信号灯的行为或其他一些违反法律或道德规范的行为,比喻超越现有规则办事的行为。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6.79%的人从不闯红灯,其他人时而会违反法律法规。 闯红灯不仅是对他人的安全不负责,也是对他人安全的轻视。国家应加强对闯红灯的处罚。对于行人,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约束行人,进而使闯红灯现象不再发生。

通过问题8数据显示,98.21%的人对自己的社会公德比较满意,但只有5.36%的人给自己打了个满分,所以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社会公德认为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与调查对象的交谈,总结了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讲文明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

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损害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意识淡薄。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 产生问题的原因:

1、封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心态制约着人们公德意识的发展。被动“等待”公正、崇信“善恶相报”、安分守己、避祸自保、消极求生存的隐忍心态,导致了责任意识的缺乏。

2、市场经济的冲击。当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专项市场经济以后,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极大的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生产率快速提高,同时,从制度前提上松懈了传统的伦理实体,为社会公德公共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实践也证明了,市场经济对社会公德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3、社会公德建设自身存在的弊端。例如社会公德具有超功利性、弱监督性、从众性;公共领域的发育与社会公德发展的不同步性;社会公德形成机制的不健全,公民意识匮乏、社会公德教育缺失、社会公德监督缺失。

三、提高公民社会公德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通过个人交谈的方式,分析总结得到一些关于提高公民社会公德的措施:

1、培养公民意识,提高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当前,在进行社会公德建设的实践中要从平等意识、主人意识、权力与义务意识这三个方面着重培养公民的意识。

2、完善社会公德的教育机制,具体可有以下途径:一是通过各种媒体、座谈会等凡事集中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二是通过在公共秩序方面培养公民自觉遵守法规意识、在公共交往方面培养尊重、关爱、宽容他人的意识等突出重点领域的公共文明礼仪教育;三是通过开展公德进村镇,进学校、进家庭等活动构建文明礼仪教育体系。

3、培养公德精神,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这注重内在的自觉性培养,树立道德信念,培养公民坚定地道德操守和较强的自律能力,确立现代慎独观。

4、加强法制化建设,促进社会公道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运用立法的形式讲公德要求固定下来,使某些社会公德成为可操作的规范,并明确奖励与惩罚措施。

5、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正确的社会公德示例,为大家指明一个正确的道路。

6、加强中小学教育,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了解并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知识、基本规范和必要礼仪,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掌握科学文化只是的同时,遵守法律法规。为此,可通过学校积极举办公德素质宣传,进行道德素质演讲,父母以身作则为小孩做好榜样,个人不断加强学习,丰富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感悟与收获:

这次“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圆满完成。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状,是对我的一次磨练。活动过程中,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积极的配合我进行活动的开展,给予了一些意见与建议。但也有一些人对这活动不予理睬。这次活动前后独自由我一人完成,虽然辛苦,但是收到的是满满的满足感和充实感,让我面对面的了解社会现状,

7 感受社会,为更好的融入社会,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小结:

社会公德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特别是一个现实问题,它的好快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持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存在问题,本次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2]《社会公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

社会公德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社会公德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亲爱的同学们:你好!本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请按自己的真实现象填写问卷,做出最真实的选择,谢谢您诚挚的合作!希望您能做个有社会公德心的人,让我们生活的地方更加和谐、美好!

1.离开教室时,你会随手带走自己留下的垃圾吗?

A是B否

2.你对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有何看法?

A.蛮不错的,有品味B.视而不见

C.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D.自己从来没做过

3.您对公共卫生间中长流水、长明灯的看法是什么?

A.主动去关掉B.视而不见,谁爱管谁管

C.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做过

4.在阅读一本图书馆的书时,遇到一段喜欢的文字,你会在书上做标记吗?

A.不会,我会马上把这段文字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B.会,但是我会用铅笔标记,还书之前会把字迹擦掉

C.随手用笔标记,反正别人也会这样做的

5.在过马路时,你怎样对待交通灯?

A.无论什么时候,严格按照交通灯的指示

B.随大流,大家都走时我就走,不管交通灯的指示

C.时间充裕时不会闯红灯,时间来不及了会闯红灯

6.上课时有人打你的电话了,你会怎么做?

A.无论是谁,立刻挂断

B.如果能够判断是很要紧的事情,便弯下腰去接听

C.如果能够确定是很要紧的事情,且情况允许,便走出教室接听

7.你对学生在公众场合搂抱等亲昵行为怎么看?

A.反对,这是不得体行为,学校应从严管理,从严处理,维护大学生形象

B.反对,这是不得体行为,学校应加强教育引导,从轻处理

C.赞成,这是个人自由D.无所谓

8.你认为影响一个人社会公德意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可多选)

A.社会环境B.家庭陶冶C.学校教育

D.成人表率E.舆论导向F.影视作品

9.你脑中的“社会公德”是什么概念?

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善行

B.心理上对社会的热爱从而希望它变得更好,偶尔用行动支持

C.心理上对社会的热爱从而希望它变得更好,尽全力用行动支持

D.不理解“社会公德”这个概念

10.你认为中国现在的社会公德水平怎么样?

A.高B.一般C.低D.很低

11.你觉得该用什么方式提高社会公德水平?(多选)

A.从小灌溉B.加大社会公德宣传,实行公德考核

C.严查严惩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怎么看待社会公德心很强烈的人?

A.觉得他们很棒,支持他们,使他们为学习对象

B.不怎么喜欢,但也不讨厌

C.没事找事干,浪费社会生产力

13.你认为什么使一些人丧失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心呢?

A.自私自利B.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憎恶这个社会D.别人不干,我也不干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会选择以下哪种方式来赡养父母?

A.定期回去看父母B.定期给父母汇钱C.觉得父母有自理能力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的人生中这些行为,你有过么?(在墙上乱画、攀爬树枝、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用脚踹门)

A.偶尔有过一项B.从来没有其中任何一项C.有过一项或多项

16.看见有人破坏公共设施时,你会阻止吗?

A.偶尔会阻止B.心里指责,但不阻止C.没什么,与我无关

17.你吃饭需要排长队,此时有人插队,且前面有你认识的熟人时,

A.找熟人买B.无论如何自觉排队等候C.阻止插队的

18.公交车上,遇到老人、小孩、孕妇时,你会:

A.装作没看见B.主动让座C.没人让时,我才让

19.有人请求你帮助时,比如推车、抬东西等,你会:

A.毫不拒绝,尽力相助B.婉言谢绝,不去理会

C.看具体情况而定

20.遇到售货员多找你钱时,你会:

A.告知并退还B.若没发现,就不退还

C.不承认多找钱,径直走开

21.你是否乐于参加社区服务或公益活动

A.非常乐意,很有意义B.不乐意,占据自由时间C.视情况而定

22.你觉得有必要通过法律手段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心吗?

A.可以尝试B.很有必要C.没必要

本次调查着重在于发现中学生在社会公德和价值观念上的变化,总结现状,发现问题,从而反映出社会现状。

在收回的份问卷中,女生为人,男生人。(皆为高三学生) 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在公共场合或者生活中的行为基本上是很文明的。例如,会主动带走自己的垃圾,会主动关掉没有关的水龙头,也基本不会在图书馆的书或者课桌这些公共财物上乱写乱画。这反映出在生活的细节上,同学们的道德素养还是比较高的,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但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特别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有许多同学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

遵守交通规则不但是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而调查显示,不能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数比例高达60%。从小我们就接受了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然而当我们已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却仍未成为我们最自觉的道德意识,受到主观上的从众心理和客观上的时间紧迫等因素的影响。从实际观察来看,从众心理的影响尤其大。若有一两个人在红灯时停下来等待绿灯,则绝大部分的人也会停下来。停下来或者出于对规则的遵守,或者出于害怕别人耻笑的心理,但实际的效果都是好的。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其实道德准则应该是长存于心的,不受环境影响的。每一个人在面对交通灯时都应该对自己多一分严格,对内心的准则多一份坚守。

在课堂上接听手机,是对课堂对老师非常不尊重的行为。而做出这种行为的同学在接受调查者中的比例高达85%。通过实际观察,调查结果和实际情况是比较吻合的。据调查者观察,在课堂上老师极少接听手机。一般情况下老师的手机是不会响起的,即使有来电老师们也是立即挂断或者接听说一句“我在上课”后马上挂断,然后还会向同学们道歉。由此可见,老师对自己的职业,对我们同学都是非常尊重的,而我们却没有做到尊重师长尊重课堂。这种对比同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大部分在课堂上接电话的同学抱着这种心理:教室里人这么多,老师不会看到我接电话的,不会对课堂产生什么影响的。这种心理反映出部分同学的道德观念在紧急情况到来时会发生动摇,不够牢固。

同时,部分同学(22%)会在图书馆的书上做标记。这反映出部分同学在“慎独”这个方面还有待提高。“慎独”,指在独自一人没有他人眼光注视的情况下,仍能严格地以道德规范自律。借了图书馆的书,在上面做了标记再归还,下一个借阅此书的人发现书上的标记,不会知道到底是谁做的,谴责就失去了具体对象。做标记的人抱着这样的想法,感觉不到自己受到了他人的批评,内心也就安稳许多,觉得在图书馆的书上写画没有什么大不了。这种心理反映出部分同学在独处没有公众眼光监督的情况下,不能做到自觉遵守道德规范。部分同学遵守道

德规范并非出于内心长期以来培养的道德自觉,而是

为了面子而不是为了内心。 对他人谴责的害怕,是

社会公德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你在公共场所排队此时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办()

A马上制止B 心里抱怨C 视而不见D口里谩骂 2你对公物上的“涂鸦文化”有何看法 ()

A好,它展现个人风采,并且可以自由宣泄感情C随便,管住自己就行了

B 不好, 它破坏了公物,造成了不良影响D 想办法杜绝此现象

3.乘坐公交车,当你也很累想坐着休息时,你还会为长者或儿童让座吗?()

A.会B.不会C.看情况

4.你遇到红灯时,将怎么做()

A经常闯红灯B警察在时遵守交通法规,警察不在时不遵守C赶时间的时候不遵守D一贯遵守交通法规

5.面对乞讨人群,你的态度()

A回避B给予帮助C鄙视D看对象而定

6.你对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有何看法()

A为了考高分,可以理解B 总比补考好吧

C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D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

7.你如何看待公共场合说脏话()

A不好,既不文明也不好听B还行,风气带动的C一般般,它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作为语言武器D较差,形象问题

8.目睹公共场合下一对恋人的亲热行为,你的看法()

A赞同,自己也曾经有过B 反感,认为有伤大雅C 无所谓

9.在逛街时,你捡到了一个价值不菲的钱包,你会()

A.占为己有B. 在见到钱包的位置耐心等待回来寻找的失主C. 有人认领,什么都不问就给他 D. 仔细询问,确认失主后再归还

10.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你会怎么办()

A.找到垃圾箱后再丢B. 随手丢掉C.找个角落再丢

11.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而言,您是否认为思想品德比知识更重要?() A是B不是C知识和思想品德一样重要D不知道

12.相比过去,您认为我国现如今的社会道德水平怎样变化?()

A 提高了B降低了C 没什么变化D 没有在意

13.您认为社会可以用哪些方式来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

社会公德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调查时间:4月29日——5月1日

调查对象:社会所有人员

调查类型:问卷调查形式

调查地点:

社会公德 (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 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我们小组就这5个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并作出以下报告: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我们第五小组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计算,我们对数字进行处理并进行以下书面说明。

在文明礼貌方面,被接受调查的民众中,认为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众认为自己平时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但是当问及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和粗话时,8.74%的民众表示会说,33%的民众表示不会说,58.3%的民众表示偶尔会说。另外就平时见到师长会不会主动问好方面,81.6%的民众都表示会主动问好。在文明礼貌方面相对做的不好的就是脏话和粗话方面,其他方面也还带进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为乐方面,被调查人群中,79.6%的民众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只有少部分民众表示没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在公交车上,68%的民众表示愿意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还有29.1%的民众会看情况而决定为不为别人让座,只有2.9%的民众表示不愿为弱势群体让座。在当问及马路上有人学要帮助,你会不会伸出援手时,只有31.1%的民众表示会伸出援手,6.8%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是不会伸出援手,看情况来定的民众占63.1%,就这个问题,当继续追问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时的理由时,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世界太复杂,好心办坏事的事件太多了。结果表明,在助人为乐方面,最严重的主要是当今的诚信问题缺失,导致许多人需要帮助,但没人敢去帮。要解决这类问题还得从诚信方面做起。

在爱护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不会去阻止时,34%的民众表示会上前阻止,在这方面,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员更为主动一些。看情况再决定的民众占了51.5%,他们表示当时情况下能阻止尽量阻止,不在能力范围就算了。还有14.6%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自己不会去阻止。当碰倒标语牌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会把它捡起来放好,面对生活中的公共财产物品,73.8%的民众表示会好好珍惜,23.3%的民众表示有时会珍惜,低于2.9%的民众不会珍惜公共物品。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在爱护公物方面还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众的公共财产意识不强,还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保护环境方面,只有22.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强,75.7%的民众表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是一般,甚至还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意识。在公共场合,还有6.8%的民众表示会乱扔垃圾,偶尔会会乱扔的民众也还高达38.8%,只有54.4%的民众在公共场合是不会乱扔垃圾的。民众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普遍都认为不好,其中,69.9%的民众认为做得一般,24.3%民众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处理问题上,68%的民众表示都是直接就倾倒了,会分类在处理的民众只占1/3。就当今我国的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个人的努力会汇成全人类的努力,凭借着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来还自然环境一份清白。

在遵纪守法方面,调查显示,仅有41.7%民众做到从来不闯红灯,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不同程度的闯红灯。在提到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时,只有33%的民众认为道德规范对民众的制约作用很大,绝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应该是很大的,但是在当今谁会,它的作用不大,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认为道德对公民没有作用。在公共场合,61.2%的民众表示不会插队,6.8%的民众有时会插队,4.9%的民众经常插队,27.2%的民众表示会偶尔插队。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众仅占17.5%,绝大部分民众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表示自己完全没做到。就遵纪守法方面而言,从调查数据上来看,我们这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今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今民众大部分都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社会公德的五个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民众都还不能够意识到加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能够主动指出并制止的为数甚少,大多数民众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实际行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礼”即公德,《论语》中孔子告诉世人“不学礼,无以立”简简单单几个字,足以说明公德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社会公德问题,拥有一颗公德心,亲身力行成为社会公德的实践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德教育与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正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贫乏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目前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是,社会公德总体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的精神财富也能像物质财富一样不断丰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充分说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其中,每位公民不仅是参与者和享受者,更应是示范者和监督者。“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一系列十八大报告中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中国梦的话题热议之后,社会公德更与它更是密不可分,在去年12月18日到今年2月10日展开的“中国梦,中华情大型征文活动”中,许多学者就提出中国梦离不开社会道德的支撑的论述。到后来“中国梦,XX梦”,无数的人都提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公德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亦或是某个地区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这需要全体民众共同投身于社会公德的建设中去,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巨大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创造这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附件一:

社会公德问卷调查表

u 请在您所选问题答案的“□”内打“√”。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 男 □ 女

2.您的年龄? □ 18岁以下 □ 18-40岁 □ 41-60岁 □ 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 本科以上 □ 大专 □ 高中 □ 初中 □ 小学及以下

4.您的职业?

□ 学生 □ 教师,医务,科研人员 □ 公司职员 □ 个体经营者

□ 自由职业者 □ 其他

二、选择题:

1. 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重要? □ 是 □ 否

2.您平时是否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 □ 是 □ 否

3.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粗话? □ 会 □ 不会 □ 偶尔会

4.您平时遇到老师或长辈,会不会主动问好? □ 会 □不会 □ 偶尔会

5.您有助人为乐的经历吗? □ 有 □ 没有

6.在马路上,如果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您会伸出援手吗?

□ 会 □ 不会 □ 看情况

7. 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理由是?

□ 赶时间 □ 没必要 □ 这与我无关 □ 其他:

8.在公交车上,您会主动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让座吗?

□ 会 □不会 □ 看情况

9.看到有人破坏公物时,您会不会上去阻止? □ 会 □不会 □ 看情况

10.当您碰倒公共标语牌时,您会怎么做?

□ 捡起放好 □ 视而不见 □ 看情况

11.公共财产物品,您会好好珍惜吗? □ 会 □不会 □ 有时会

12.有爱护公物的志愿活动您会参加吗? □ 会 □ 不会 □ 看情况

13.您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怎样? □ 强 □ 一般 □ 基本没有

14.在公共场所,您会乱扔垃圾吗? □ 会 □ 不会 □ 偶尔会

15.您认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样? □ 好 □ 一般 □ 很差

16.您平时怎么处理生活垃圾? □ 分类后再倒 □ 直接就倒

17.您平时会闯红灯吗? □ 会 □ 不会 □ 经常 □ 偶尔

18.您认为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如何?

□ 作用很大 □ 作用不大 □ 没有作用

19.在公共场合,您会插队吗? □ 会 □ 不会 □ 经常 □ 偶尔

20.您在生活中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了吗?

□ 完全做到 □ 不完全做到 □ 完全没做到

合作愉快,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附件二:

数据分析表

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表

问题序号

选项及比例(%)

1

是 99.02

否 0.97

2

是 98.1

否 1.9

3

会 8.74

不会 33

偶尔会 58.3

4

会 81.6

不会 2.9

偶尔会 15.5

5

有 79.6

没有 20.4

6

会 30.1

不会 6.8

看情况 63.1

7

赶时间 32

没必要 15.5

与我无关 12.6

其他 39.8

8

会 68

不会 2.9

看情况 29.1

9

会 34

不会 14.6

看情况 51.5

10

捡起放好 60.2

视而不见 7.8

看情况 32

11

会 73.8

不会 2.9

有时会 23.3

12

会 36.9

不会 25.2

看情况 37.9

13

强 22.3

一般 75.7

基本没有 1.9

14

会 6.8

不会 54.4

偶尔会 38.8

15

好 5.8

一般 69.9

很差 24.3

16

分类倒 32

直接倒 68

17

会 14.6

不会 41.7

经常 3.9

偶尔 39.8

18

很大 33

不大 66

没有 0.97

19

会 6.8

不会 61.2

经常 4.9

偶尔 27.2

20

完全 17.5

不完全 81.6

社会公德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社会的公共道德。

社会公共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等。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师生对广西隆安县古潭乡中学的对口扶贫行动,资助贫困的同龄人完成学业,这不正是良好的社会公德的体现么?

再看一个外国的例子。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社会公德的体现么?

我这里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道德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道德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道德,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清朝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历史教训。

公共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吗?不会!个人道德修养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 第 1 页 共 4 页 养。

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道德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道德。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地冲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要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也是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社会公德。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公共道德,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 2 页 共 4 页 文明道德演讲稿范文:道德一论

自夸也好,属实也好。中国向来称作礼仪之邦,也更因其浓厚的道德氛围而闻名于世。不论从远古的大禹治水,舜受天下,到如今的打开国门,面向世界,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是以一个道德者的身份在国际的惊涛骇浪中发展着,传统而优秀的道德观念深刻的影响而改变着国民。道德文化因而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但至于道德的定和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诠释,可道德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时代改变了,道德的观念重点迁移了,这决不会意味着好会变成坏,善会变成恶,正会变成邪,美会变成丑,精华会成为糟粕。道德的变迁,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符合人的思想的。

追忆古时,传统的道德观念中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就是封建时代的不道德,同时被认为是大罪。可时至今日,无后不会在被和不孝挂在一起。现在的无后只会让人感到可惜,已经和道德毫无联系。这是一例。从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时代道德观念会有明显的差异。

但这些没有触及到道德的本质,同样一种事情,不同的时代观念有土同的评价。但当一些事触及到人们心中最根本的道德观念时,制造事件的“英雄们”会留下千古罪名。不论人们的道德观念怎样转变,千古罪名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淡化。如秦会者,骂浪千年不朽。

同时违背道德和触犯法律有着本质的不同,两者相互补充而同时又相互排斥。法律的缺漏可由道德来填充,同时法律的缺漏会受到道德的冲击。法律是对人有形的惩罚,而道德是对人们思想上的约束。对于一个良心为抿的人来说,道德的攻击似狂风暴雨,沉痛之后却是灵魂的惊醒。可对于丧失良知的人来说道德已经似有实无,对于作恶的人来说已经象蜘蛛丝一样无力。

上一篇:工会企业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渔民工伤保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