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模式与电视剧论文范文

2023-10-29

供给模式与电视剧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如懿传》是众多宫斗剧中较为成功的一部电视剧,该剧改编自《后宫·如懿传》小说。由新丽传媒出品,剧中有着我们熟悉的演员。该剧在2018年8月在腾讯视频上播出,12月在江苏卫视与东方卫视播出,2019年1月在金骨朵网络影视盛典上获得年度品质网络剧奖。该剧讲述了乌拉那拉氏·如懿与乾隆皇帝在从相爱到婚姻破灭的经历故事,我们深度理解人物在这个过程中视听语言的转变,我们从传播者、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五个方面深层分析《如懿传》的视听语言的特别之处,从小细节中分析内容的视聽语言。最后论述《如懿传》在价值观方面的传播策略,更好的去深度了解《如懿传》脱颖而出的原因。

关键词:5W模式;视听语言符号;价值观

《如懿传》在宫斗剧中是观众们看的较为特别的的一部电视剧,剧中的人物在经历过事情后在视听语言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电视剧也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从5W模式中的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的五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如懿传》在宫斗剧中视听语言符号的特别之处与价值观的体现。5W模式也被称为拉斯威尔模式,《如懿传》由五个点相互联系去深度解读。

一、《如懿传》视听语言概述

《如懿传》从众多宫斗剧中脱颖而出,最有体现的还是剧中的视听语言符号的出现。在剧中有许多视听语言,从人物的寝宫等我们能看到的东西来展现让我们深度解读它,感知人物的转变。

二、《如懿传》5W模式分析

(一)《如懿传》视听语言的传播者分析

《如懿传》的制作团队集结了强大的团队。在美术方面有着香港电影殿堂级的指导,在服装方面也有着强大的团队指导。由于电视剧的人数众多,时间跨度大,在视觉上要符合时代要求。在服装上要有满文化,也要有与汉文化相结合的服装改良。《如懿传》追求着艺术上的精致,在拍摄过程中力求真实还原乾隆时期的盛世,再创古装精美制作。

(二)《如懿传》视听语言的内容分析

《如懿传》主要讲述的是弘历与如懿从相识恋爱到最后对婚姻的失望与破灭。与《如懿传》不同的《甄嬛传》来说,它主要体现了女性在封建时代的共性与差异性。《如懿传》体现了女性在后宫婚姻的悲惨结局。在内容方面,小细节是不可缺少的。剧中的不同时段都有钟报时这一视听语言细节的出现。

《如懿传》在视觉语言内容上也有所体现。在如懿从冷宫中出来时有一幅对联出现,上面写着:“一室之中观四海,千秋以上验平生”深层次的说明了如懿虽然被打入冷宫,但是她还是会知道冷宫外的一切事情,自己的未来指日可待。而牌匾上的“终而复始”也预示着如懿走向悲剧的开始,最终还是一场空。

《如懿传》整部电视剧采用了较多的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出现使电视剧呈现出一种电影的质感。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镜头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如懿传》中也有着比较经典的镜头语言。在电视剧的终极预告中琅嬅与玉妍的走位很具代表性,两位演员从左右不同的位置走到镜头前,人物的“动”将固定镜头带出了高级感,加上演员传神的演技,使气氛更上一层次。

(三)《如懿传》视听语言的媒介分析

传播媒介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与手段,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如懿传》这部大制作电视剧在网络上播出,在播出之前《如懿传》是奔着在电视上播出并大火的。虽然它是一部网剧,但是也毫不影响它的热度。在全球范围内这部剧还是很受欢迎的,团队们通过网络的方式将《如懿传》扩大名声。

(四)《如懿传》视听语言的受众分析

《如懿传》的播出受到了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喜爱。最初,《如懿传》的受众群体是成年人,随着电视剧的不断播出,许多观众也更加关注它。与《如懿传》不同的《甄嬛传》在受众方面更偏向于女孩方向发展,剧中有一些女孩的甜甜的爱情。

(五)《如懿传》视听语言的效果分析

《如懿传》视听语言的出现使整部剧都有了电影的质感,其中的镜头语言、听觉语言等细节使整部剧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视觉语言方面,《如懿传》中的瓷器上的纹样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于学设计的人来说,《如懿传》中的设计美学很值得探讨。在听觉语言方面,《如懿传》中有许多由纯音乐组成的背景音乐。纯音乐的出现渲染了整部剧的氛围,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引起观众的思想共鸣。

三、《如懿传》价值观的传播策略分析

每部剧展现的内容不同,所体现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如懿传》与其他清代宫斗剧不同的是,它所展现的是主角在前期所受到的经历铺垫了主角的解脱。剧中的价值观有着正面与反面,使读者在深度探究《如懿传》时有更多的内容来思考。

结语

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中,观众们对影视剧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如懿传》中视听语言符号的出现使整部剧的质感提高,通过5W模式中的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等5个方面深度去了解《如懿传》。其中的钟声与对联的特写镜头的视听语言,将整部剧的氛围营造了出来。分析视听语言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如懿传》正反两面的价值观的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1]鲁婉莹,《传播媒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A],河南大学,2011

[2]蔡小华,《网络自制剧热播的传播学解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

[3]张媛,《论影视传媒视听语言符号及符号意指》[J]辽师大影视学院,《中国报行》,2016.16.

注 指导教师:章萌。

供给模式与电视剧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大学生自杀与暴力事件频发,给社会和校园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重点高校大学生作为公众眼中的社会精英和学习楷模,其自杀与校园暴力违法行为也逐年上升,对社会危害极大,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几个典型名校大学生自杀与暴力事件的案例,着重分析我国重点名校大学生自杀与暴力行为的成因,并试图提出相关对策与防范措施。

[关键词]名校大学生;暴力行为;自杀;成因;防范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293

大学生一直被公认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精英。然而,近来关于青少年学生的自杀和暴力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大学生犯罪案件在呈上升趋势的同时,其暴力程度也有所发展。这既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又对高校优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大学生暴力犯罪已然成为一个突出的焦点问题。在大量关于大学生暴力事件的报道中,有不少自杀与暴力行为事件都事关我国的重点高校大学生。

1问题的提出

案例一:2008年10月16日下午4时21分,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大连某知名海事官司律师事务所年轻律师梁素素从单位21楼飞身而下,当场身亡。在她留下的遗书《妈妈,我去天堂了》一文中表明,她完全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无法承受的压力使她选择了死亡这条路。她的一切都被父母安排,完全无法自己选择,父母的期望和严格的要求最终使她选择自杀来结束年轻的生命。

案例二: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到舍友林森浩投毒致死。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2015年1月8日,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我们看到,仅仅因为宿舍的摩擦与不和,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血案。

案例三:2015年7月11日,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22岁学生吴谢宇将其母谢天琴杀害,计划周密并且手段残忍。在其后至2016年年初,吴谢宇利用其母手机多次向亲戚借钱一百余万元。半年后,2016年2月14日,其母谢天琴尸体被警方找到。

以上三个案例,不同点在于,他们的行为有的是自我伤害,有的是对他人生命构成威胁与伤害;其相同点在于,其犯罪嫌疑人都是我国重点高校大学生,这种暴力行为无论对自己、对他人或是对社会都是巨大的灾难。对于名校大学生这样一个优秀的群体,发生自杀及暴力犯罪行为的现象看似偶然,其实隐藏着必然的因素。

2名校大学生自杀及暴力行为的原因分析

名校大学生自杀行为与暴力行为,是指大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其发生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暴力行为。这种事件的产生,主要包括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以及其自身原因。

2.1家庭影响原因

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行为方式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其中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父母的行为方式。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耳濡目染的示范作用。有调查显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九成以上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救助,七成和父母走上相同的犯罪道路。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课题组的《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中显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其父亲或母亲入狱后的辍学率大幅攀升。未成年子女在父(母)入狱后辍学的占8243%。②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与多种价值观念的冲突致使离婚率逐年上升,单亲子女日益增多。家庭的不健全使大多数单亲孩子在心理上和人格上容易出现缺陷,而这些缺陷极易诱发一些孩子犯罪。一方面,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极易出现自卑、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关注容易出现逆反心理。③错误的教育方式。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主要可分为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类型。专制型的家教会完全抹杀孩子的天性,一味地强压式的要求,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放任型的家教方式,任其放任发展的孩子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在社会中极易被负面的社会事件所影响,甚至出现犯罪行为。在溺爱型的家教方式教育下,很多90后的一代成长在父母双亲以及加上祖辈一代的共同呵护之下,即“4-2-1”模式的家庭环境中,孩子被视为珍宝一般,他们会形成更加自私、自负、孤僻等性格。这三种教育态度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2学校方面的原因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校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会锻炼其交往能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中学就会住在学校集体宿舍中,因此学校对其的影响更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学校教育不到位。首先,学校思政工作教育不到位。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律和道德主义教育也相对不足。其次,安全教育不到位。学校缺乏对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得其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尤其名校出现一些所谓的“书呆子”,他们缺乏安全防护知识,遇见危险状况时,不会独立处理,最终受到伤害。最后,心理疏导不及时。对于某些有思想问题的学生,学校只是有这样的心理疏导部门,但是需要学生主动咨询。因而,学校相关心理疏导部门的被动干预不能及时发现制止学生们的心理障碍,以至于悲剧的发生。②校园管理不到位。高校都有安保部门承担着校园的安保工作。但是,针对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安保部门无法事先预料自杀及暴力事件的发生,因而不能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有效的预测与管理。③应急处置与信息管理不到位。高校发生暴力事件后,学校不能及时进行信息公开等方式使得学生快速掌握事情真相。很多高校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隐瞒,信息被不断地进行了负面加工,师生间以讹传讹后,对很多学生会产生负面情绪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校园的稳定。

2.3社会方面的影响

生存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个体都是“社会人”,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之余,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而其行为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①高度发达的信息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点之一。高校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接触到信息,如电视、网络、报纸等途径。然而,互联网上的信息极为复杂,有些如暴力或色情信息都会对学生们的心理与行为起到负面作用。电视剧和影视剧中的暴力镜头、武打场面,会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电影中充斥的色情镜头,使得缺乏足够的意志力的大学生们,不能抵御各种诱惑,强烈的好奇心来模仿电影中的行为会发生各种犯罪行为。②校园周边环境差。在某些高校附近,充斥着各种“诱惑”,容易促进大学生们的冲动。校园周边,随处可见电子游戏场所、网吧、录像厅等,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陷入虚拟世界的大学生们往往无法自拔,把现实世界仍然当作虚拟世界,从而出现暴力行为。同时,学校周边小旅馆密集,也成了很多高校学生性犯罪的“温床”。③社会就业环境差。“毕业就是失业”对于很多高校大学生而言,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压力,在学校习惯了悠闲地生活,毕业后立即投身社会有着诸多的不适应,实际的收入与理想的差距往往会使得大学生们产生浮躁焦虑的情绪,进而可能会转化为暴力行为。

2.4个人原因

有着较高个人能力与知识水平的他们是社会的精英。然而,某些名校学生却未必有着健全的人格和性格,这也是导致其暴力行为的重要原因。①个人性格。对于很多名校的学生,在中学时期是学校的“天之骄子”,享受万千的宠爱,这就造就了其骄傲自满的性格,然而在其上大学后,身边不乏更加优秀的同学,从而使得曾经集中在身上的光环消失了,这种地位与心理上的落差使得很多大学生所谓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种扭曲的自尊心使他们形成了错误的竞争观,最终导致了校园悲剧。②自我调节能力差。高校大学生还未形成稳定而成熟的心智,他们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当遇到诸如学业、感情、就业方面的问题时,过大的心理压力无处释放,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自杀或者施暴行为作为其压力宣泄的途径。③法律与道德观念的缺失。对于很多学生,学习文化课知识是其最为主要的任务,道德与法制教育显得尤为薄弱。因此高校学生守法意识不强,这种法治观和道德观的缺失使他们在遇到一些事情后容易发生冲动的暴力行为。

3名校大学生自杀与暴力行为的防范对策

校园暴力的发生,对社会、学校、学生都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治校园暴力迫在眉睫。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此,鉴于以上分析,为使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得到有效矫正,减少大学生暴力行为和校园暴力犯罪的产生。从家庭角度上讲,可采取以下对策。

3.1家庭层面

①优化家庭环境,改善家长教育方式。轻松而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们应该与子女平等交流,增进沟通,了解子女们在处理各种事件时的态度和方法,了解其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减少心理压力。②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家长应定期与学校联系,通过与学校的沟通交流,家长可以掌握其子女在校园活动中的生理与心理行为,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③借助政府力量积极开展培训,减少家长与子女间的代沟,提高沟通效率与成功率。

3.2学校层面

①完善校园心理辅导组织,加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抗压与受挫能力。起到真正地了解学生,帮助其减少心理压力,恢复健康的心理的目的。②加强法制及道德教育。学校定期开展全员培训,通过课程,甚至考试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大学生。③整治并健全校园文化,丰富文体活动。学校及各个学院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文化活动,提高同学们的视野,开阔眼界,能够培养其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与精神活力。④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的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与正义感。积极培养高校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正义感。⑤及时化解矛盾。学校与学院可以建立心理疏导小组,通过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沟通疏导的方式,及时排除大学生暴力的源头,提高暴力思想与行为的预见性。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

3.3社会层面

①净化社会空气,加强道德教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对高校学生起着积极而正面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会自发的向一些道德高尚的人看齐,逐渐形成自觉抵制非法行为的意识。②建立健全法律与制度建设,加大惩罚力度。进一步健全法律与制度建设,纠正大学生行为规范。同时,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惩处有力。③进一步加强社会先进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高先进文化的教育,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健全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进一步净化校园,提高大学校园文明程度。④净化网络。大力整治网络环境,切断大学生不良信息与暴力违法信息的获取渠道。增强健康信息的覆盖面,使大学生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上网环境。⑤健全社区管理。加强社会对大学生的监督,建立与高校合作教育监督的机制,形成全方位对大学生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其暴力行为。

3.4政府及媒体层面

政府应该积极搭建好校园与社会的桥梁,搭建高校就业平台,帮助大学毕业生积极顺利地找到工作,减缓其生活压力。政府应在学校的基础上定期进行心理疏导与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帮助学生快速实现从“校园派”向“社会人”的转变。作为媒体机构,应该大力进行先进文明的大学生行为的报道。通过榜样力量的宣传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正能量和对生活的积极心态。也要着力对大学生违法行为进行报道,提高其对非法行为的重视程度,树立大学生行为道德规范的“底线思维”,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4结论

名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其暴力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必须协同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和媒体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个人信仰。加强对名校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和公共服务的良好心态,使这些名校大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

参考文献:

[1]侯双霞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探析及其矫正[J].淄博师专学报,2009(1):25-28

[2]丁丹我国当代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和性格因素探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0-82

[3]胡江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分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4):15-22

[4]范艳香,田甲乐新时期大学生暴力事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1(14):30-31

[5]杨佶欣论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5(10):166-168

[6]服刑人员子女境况凄惨 7成走上父母犯罪道路[EB/OL].http://newsqqcom/a/20150213/029494htm

[7]北京晚报单亲孩子困境:名校不收 孤单无助 犯罪率上升[EB/OL].http://edupeoplecomcn/n/2013/0603/c1053-21718958html.

[8]张晓慧离婚率上升导致单亲儿童增多 犯罪比例远超正常家庭[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xfly/2014-07-14/content_12005840html

[9]陶遵臣,刘金光单亲家庭子女违法犯罪预防对策[EB/OL].http://wwwrmfzorgcn/fzxw/2016-04-05/21271html.

供给模式与电视剧论文范文第3篇

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先进生产里全部投入到供给侧。在供给侧改革的四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几点当中, 唯劳动力是需要对生产者改革, 因为生产力的决定权在于劳动力。

2 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实施道路上的问题

2.1 农民生产的产品无法适应消费者需求

2.1.1 在农产品供给方面现有农产品层次不高。

在农产品的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低、依靠施用化肥、农药, 各类添加剂在加工环节被大量使用, 已遭到各界曝光, 使消费者对农产品及食品的质量甚是担忧。当前社会大形势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品质在不断提升, 人们对产品的品质、安全、是否纯天然绿色有机等都倍加关注。现有农业人生产的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 造成大量产品滞销, 阶段性供过于求。

2.1.2 制作农产品的农民群体的先进文化与技术的更新换代的速度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想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文化程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根据相关文件显示,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仍旧是个严峻的问题, 将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处于小学及小学一下文化程度。其次, 就职业培训情况来看, 针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农业技术培训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不高和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即便在系统的经营模式下, 企业对农民的培训主要只在意前期技术的培训上面, 而后期的技术保障达不到效果, 企业不能使其达到需求标准。

2.2 农产品生产成本呈极速上升趋势

农业生产成本在急速的上升, 尤其是生产性服务费用的支出, 年均增幅达到8%到9%, 以这样一种速度增长, 当然对农产品成本的上涨推动力很大。生产成本增加、消费者需求提高两重压力, 相当于天花板在往下坠, 地板在往上升, 于是中间的空间就越来越小, 这是我们现如今以及今后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3 寻找真正具有农业工匠精神的农业人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一流的匠人, 人品比技术重要”, 在当前大环境下, 农业领域尤其需要工匠精神来树立信心。农产品品质是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而农产品品质的保障是源自于农业人的品质, 提高农业人的品质需要政府层面上予以引导和支持。

3.1 政府通过与各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农业工匠精神的人才

现代农业要发展, 必然需要培养出真正拥有耐心并专注于农业事业的具有专业精神的农业人。农业想要发展将要面临的风险有很多, 自然界的风险、销售市场的风险等诸多风险。要想要解决这些风险就需要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政府应通过与各高校联合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与时俱进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毕业后直接从事农业工作。

3.1.1 在高校增设农业人力资源定向专业。

在高校单独增设专门针对农业的人力资源专业, 积累农业人力资源资本。在课程设置中应主要学习一些在传统农业中所缺乏的更专业、更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的专业知识。

3.1.2在校学生学习期间政府大力支持为学生提供实操实习基地。

给在校学生提供真正的农田进行实习。让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将所学投入到生产中, 能提高效率并取得最好的产品品质。

3.2 坚定不移的打造农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工业制造业经济时代的一种产物, 它是一种对精致化生产的要求, 但它对农业生产也同样适用。对于农业生产来讲, 实际上就是从源头保证食品的安全, 从种植开始, 种苗、化肥、土地等多方面都要保证安全, 还有就是它的品质和质量, 这里也需要工匠精神。我们更要坚定不移的人打造具有农业工匠精神的农业人, 不为别的, 是为了保证人民的食品安全, 满足人们需求。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是农民, 先解决好“农民”的问题, 使之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抓住了新型经营主体, 就牵住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牛鼻子”。在农业供给改革的主体条件达到一定标准后, 不断改革和升级供给, 将逐步把中国农业引领到正确的道路上。

摘要:匠人匠心是中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优良品质。“工匠精神”一词是由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第一个提出的, 他认为“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 就可以过度到“中国精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和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提出, 要坚定改革信心, 突出问题导向, 注重精神施策, 发扬钉子精神和工匠精神。农业工匠培养对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供给侧,需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业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41.

供给模式与电视剧论文范文第4篇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呈高速增长的势态, 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但仍有很多问题亟须解决。主要表现在供需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与结构滞后、“农村、农业、农民”等。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着力增加有效供给”的概念被国务院首次提出, 2015年, 为响应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并于2017年将其作为工作主线。就目标而言, 一方面,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 促进结构性优化与升级;另一方面, 攻克农业供给存在的问题, 切实提升农民收入。

三年间, 我国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也取得初步成绩, 如进一步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 缓解高强度劳作导致的资源过度利用现象;进一步提高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预计达到75%;向各个省市安排生态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促进农业绿色健康发展。目前, 当前, 我国农业面临着农产品质量低下、库存过高等问题。我国已经处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阶段,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如何把握机遇、解决当下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成了各界关注的热点。

2 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存在不平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对于消费品的需求已经由最初的满足基本生活条件的必需品转变为了追求多元化体验感的消费品。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意味着对于产品内容、质量、品牌等内涵的重视。传统的农业产品农产品的供给方面, 主要位于中低端层次。一方面, 农业基础设施、技术条件落后常常导致农产品质量不佳, 此外, 为追求更高效益, 在生产环节, 农民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 进一步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 我国农产品主要是初级农产品, 弄缺乏高级加工与处理, 也没有形成品牌产业体系, 忽视与市场、消费者的衔接融合, 农产品供给方式单一, 因而难以满足当下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大部分的农产品销售还是集中在农贸市场、超市等, 方式单一且缺乏效率, 由于农产品的保鲜问题, 农业电商仍位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新型的经营主体规模小, 发展缓慢, 与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矛盾加剧。

2.2 农业发展缺乏科技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撑

相较于农业发展强国, 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与人才流失三方面。第一, 诚然我国对于科技的投入力度很大, 但是现阶段取得科技成果很难真正运用于农业的实践, 科技的转化率偏低;第二, 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 导致生产出的农产品高科技含量不高;第三, 为获取更好的就业条件、提升生活质量, 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乡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涌入, 导致了乡村的劳动力严重缺失, 此外, 留守农村的大多是劳动力较弱的老年人, 素质较低, 这也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收益情况。

2.3 土地流转困难, 提升农业生产成本

土地价格的上升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导致, 首先, 由于土地承包政策的不稳定性和自身知识的局限性, 农民往往对土地流转的过程没有深刻的认知, 同时他们习惯于采取保守的行动措施, 对持续经营缺乏信心, 此外, 国家对于土地的保护政策, 进一步加剧了土地流转的问题。农业土地分布的细碎化导致了农业生产规模受限, 因此也难以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益处。

2.4 资源与环境的制约

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是追求产量的最大化, 进而满足国内、国外的粮食需求。盲目追求收成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土地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自然资粮大量被消耗、使得环境质量下降, 此外城镇化引发的工业污染加剧也进一步使环境质量遭到恶化。这也给我国农业的发展, 尤其是渔业、畜牧业等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 对策研究

3.1 完善制度, 提供保障

首先, 政府应该健全农业发展的保护政策, 优化金融、财政政策;接着, 完善现有的土地制度。一方面, 通过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工作, 增加农民的预期, 解决农户承包确权预期不明, 持续经营信心不足等问题, 进而加快农地流转速度, 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 对农村宅基地制度、土地征收制度进行改革。健全严格的惩罚机制和制度, 缓解农业土地转为非农业土地的现象, 促进土地集约化。此外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金融服务网络, 提升对特色农业产业的信贷力度, 降低农业农村融资成本, 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最后, 完善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制度体系, 通过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 定期、不定期对产品进行监督检验, 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此外, 平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更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减少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干预。

3.2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融合

以市场为导向,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遵循经济规律, 引导农业生产,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农业资源有效配置。根根地域资源、文化禀赋的不同, 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农作物进行耕作, 大力发掘当地资源禀赋优势, 结合产业需求特点, 制定发展战略, 形成特色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标准化农田机械化生产, 鼓励初级农产品精准加工, 提供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 同时加强农产品电商的建设, 搭建农民与电商的桥梁, 发挥其在物流配送、仓储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增强农产品多元化的发展特征,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 还需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各相关部门应把农村信息化工作目标纳入发展新规划中, 通过吸收各界力量与资源, 搭建一个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平台, 增强农业供给侧的信息应用能力, 延长农业产业链。此外, 还需要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的边界模糊化, 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将旅游业、农业、文化产业等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

3.3 提高教育水平, 增强科技含量

一方面, 通过宣讲等活动, 普及互联网知识, 主动吸引农民进行专业化学习, 包括对高端机械的操作使用等;另一方面, 定期举办培训活动,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并发放相关职业证书, 提升专业素养, 包括如何对农作物进行高效合理化的种植等。重点培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骨干, 着重发挥新型农业龙头企业主体的作用, 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此外, 改革农业运行机制, 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创新机制。首先是加大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 提高科研成果转为为实际可控科技产品的转化率, 接着, 完善科研专利制度, 吸纳更多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参与科研。最后是改善农村经营环境, 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解决人们就医难病、养老难等问题, 补齐农业供给侧的短板, 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农村的建设中来。

3.4 加强环境环保, 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坚决贯彻顺应自然, 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政府应当建立检测预警系统, 加强有关环境污染的立法, 健全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检测保护, 定期检测土壤、水质成分, 鼓励绿色环保, 使用低污染农药、肥料等, 禁止掠夺式的开发与生产, 崇尚循环经济。倡导节能节水技术, 提升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开展生态农场、生态农庄等生态技术示范点, 增加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的供给发展绿色种植新模式。

摘要:目前, 我国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阶段, 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业供给侧改革已取得初步成绩, 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农业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存在不平衡;农业发展缺乏科技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土地流转困难, 农业生产成本高;资源与环境的制约等,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农业,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姜超峰.我国供给侧的问题与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 2016 (18) .

[2] 彭建涛, 杜俊涛.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7) .

[3] 邢韵龄.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压力、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经济, 2018 (2) .

供给模式与电视剧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Red5是开源的flash流媒体服务器,基于Red5可以实现具有直播、点播、定时广播等功能的网络教育电视台。首先,对网络教育电视台进行系统分析和功能设计;其次,用与Tomcat集成的方式搭建Red5流媒体服务器,Flash视频播放器的选取与参数设定,基于Red5实现网络教育电视台直播和定时广播;最后,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基于Red5的网络教育电视台能高清流畅地对校内外直播、点播和定时广播。

【关键词】Red5流媒体服务器;直播;点播;定时广播;网络摄像机

上一篇:村镇银行发展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个人所得税制思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