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范文

2023-12-14

供给侧范文第1篇

一是制定了《社旗县农业特色种植业产业扶贫专项规划(2017-2020年)》(讨论稿),明确指出, 全县以培育壮大特色种植业为支撑,以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为重点,使贫困地区特色种植业产业体系更加明晰,标准化生产全面普及,“三品一标”认证率大幅提升,区域性公共品牌逐步形成,产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至2020年,贫困户从事特色种植业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

二是围绕重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发展优质粮食、油料、中药材、蔬菜、林果等农业特色种植业,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奠定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产业扶贫和吸纳贫困户就业脱贫的坚实基础。粮食、油料产业。以盛康农场、景丰马铃薯合作社等为龙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广优质粮食订单生产,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构建优势突出的优质粮产业链和产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郑麦769

8、郑麦37

供给侧范文第2篇

(征求意见稿)

各运输站段、地区集团公司、合资铁路公司: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推进铁路供给侧改革深化现代物流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铁总运电【2016】54号)精神,经研究提出以下贯彻意见,请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全力促进货运整体上量

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立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迅速将通知精神传达到位。要深刻领会文件内容,以“规范操作,稳步推进”为原则,以“主攻上量、量质并举”为行动方针,以“大宗物资、大项目、大客户”为重点目标,继续推行“稳黑、增白、提质”战略,按价格市场化、物流全程化原则调整应用相关价格策略,全力以赴实现“铁路运输市场份额提升、铁路整体运量上升、货运收入同比增长”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充分利用铁路局运价自主权调整政策,逐一梳理项目,实现项目增量。各单位要重点对接梳理前期因政策不到位的潜在和流失货源,在总公司文件规定的铁路局价格自主权限范围内重新设计物流方案,对比分析市场价格,按相关程序流程快速上报项目,路局将启动项目应急审批预案,自各单位提报之

1 日起,一周内相关政策到位。

2.抓住铁路煤炭运输价格可下浮契机,全力促进煤炭运量上升。各相关单位要立即对接局管内八大矿、五大港,对客户的所有销售渠道、运输方式和流量去向进行逐一梳理,对比公路、水路物流市场价格,紧盯相邻局煤炭价格政策,与下游电厂、钢厂、水泥厂等进行物资采购价格联动,开展与公路、水路运输的合理竞争。各单位以2015年铁路运量实绩为基本目标,及时提出价格应用方案。

3.利用港口矿石统一到站物流费用契机,大力提升港口冶炼物资运量。各相关单位要以客户公路运量全部回归铁路、水路货源部分回归铁路、切断单向物流链条为指导思想,坚决执行“总体物流费用低于公路运输、适当高于水路”策略,大幅提升铁路运输比重,对能承诺货源全部回归铁路的客户、能实现增量增收的项目,要在总公司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最大优惠政策。

4.利用焦炭、钢材实重计费政策,实现单项品类运量提升。各单位要认真细致分析铁路原有按车计费装载吨位与按车辆体积实重计费所装吨位的差距,以公路市场价格为参考,以增量保收为原则,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立即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项目组,对管内主要焦化企业和钢厂的物资流向、流量、运输方式、运输价格进行逐一排摸,建立项目档案,形成可以落地的物流和价格方案及时上报路

2 局。各单位要按总公司《关于做好焦炭、钢材类货物装运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优化货物装载条件、切实做好承运人确定重量工作,防止瞒报重量等问题发生,确保货运安全与经济效益。

5.抓住批量零散新政策,实现批量零散货物上量。在提升静载重、用足车(箱)容积和提高车(箱)收入的前提下,向客户大力宣传批量混装政策。要充分利用社会物流企业的市场揽货能力,不断延伸营销触角,加大特需班列的开行范围和力度,强化与物流公司合作。各单位要立即排定计划,组织开展对专用线能力和市场覆盖范围的调查分析,提出专用线开展批量零散快运业务的方案,尽快组织实施,快速提升批量零散运量。

6.优化快速班列批量运输方案,实现快速班列满轴开行。按总公司文件要求,全面放开快速货物班列批量运输政策,以满轴开行为指导原则,以优质优价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快速货物班列最低起步吨位、最低容积利用率标准和产品加价空间,同步签订相关运量协议,确保政策应用前后运量提升、收入不减。

7.加快推进35吨敞口箱运用。充分利用政策,继续做大局管内块煤入箱项目,实现效益提升;优化干熄焦装载方案,确保5月中旬上线运输;全力开展35吨箱全品类营销,充分利用35吨自备敞顶箱免费回空政策,鼓励企业自购自

3 备箱上路,全力拓展货场内的大宗物资进箱业务。

8.加强专用线收费管理和建设应用。路局明确相关处室,对管内专用线进行逐一排摸,按总公司要求,清理一切不合理收费,明确应收费用依据和标准。要加快进港、进厂专用线建设,降低专用线铁路运输成本,大力提升专用线铁路运量。主动对接有修建铁路专用线需求的企业、园区、港口,共同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

9.统一合资铁路与国铁直通运价。路局成立工作小组,立即对接合资铁路公司,协调合资公司及时调整运价政策,按总公司要求,统一合资铁路与国铁的直通运价。

10.建立到达端营销责任制度。各货运中心要高度重视到达营销,立即成立专业团队,对管内大宗物资到达企业原材料来源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分析,掌握供货企业运输方式、运输流量和价格水平,综合利用各项政策,将铁路运输植入到达企业供应链。

11.协同地方地方政府,共同提升铁路骨干运输地位。各单位要立即将铁路最新政策向所在地方政府汇报,强调铁路新政策对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作用,取得地方政府支持,要联合地方政府、物流协会,共同开展营销推介活动,扩大铁路运输在当地的影响力。

二、 制订精准营销方案,强化项目管理,全面开展营销宣传活动

4 各单位要根据总公司文件精神,按板块化营销、项目制管理思路,制订精准营销方案,全面开展营销活动。在大宗物资上立足“稳”,重点对煤炭、焦炭、钢铁、矿石四大类开展精准营销;在零散白货立足“增”,围绕价格、产品、服务三大要素,扎实开展“三进活动”,主攻批量、零散和集装箱上量。

1.组建板块项目团队,梳理项目,落实责任。各单位要对照最新政策,对辖区内所有品类、客户进行梳理,逐一安排项目团队和客户代表上门对接宣传铁路政策,逐一建立客户档案,逐一制订增量策略,逐一落实营销责任,量化增量目标,强化日常项目推进。要建立日常动态盯控机制,指定客户代表盯控企业运输方式变化情况,发现铁路运输有转变其它运输方式的,要立即汇报,及时跟进处理。

2.落实“三进”工作要求。各单位要组织营销团队,明确任务目标,按“进园区、进企业、进政府”营销工作要求,通过“三进”活动实现“五个到位”,即将价格政策宣传到位,将产品线条推介到位,将服务内容承诺到位,将营销激励机制使用到位,辖区内的目标市场全部覆盖到位。

3.全力开展“总对总”战略合作。一是对总公司确定的17家总对总项目,路局和各单位成立两级项目团队,分工负责,确保总对总战略合作项目落实到位,实现运量、品牌同步增长;二是要扩大总对总战略合作企业范围。在总公司确

5 定的17家总对总合作企业基础上,对局管内有跨区域、跨局运输需求的知名白货企业逐一建立档案,制订总对总谈判策略,上半年要新建立不少于20家的总对总战略合作对象,并在路局、货运中心两个层面落实营销责任,落实总对总谈判合作方案。三是筹备召开总对总营销推介会。邀请局管内20-30家大型白货品牌生产企业、知名物流企业、地方合作单位高层,组织召开“总对总”营销推介会,重点宣传铁路货运新政策、新产品(特需、快速、中亚、中欧班列等),介绍“总对总”战略合作的意义,并与部分企业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4.拓展物流总包业务。各单位要坚持以更加市场化的理念实施物流项目制管理,坚持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对管内物流总承包项目推行专业团队上门、优化物流方案设计、全成本核算、全程服务质量监控等一系列服务标准,要实现全局年度签约物流总包项目不低于200个、日均装车不少于1000辆的目标。

三、 传递压力责任,全力以赴实现增量保收目标 为实现“大宗物资增量保收、白货增量增收”的目标,按照总运量不低于2015年实绩的原则,对各货运中心2016年年度货发预期值进行相应调整。

1.明确指标调整原则

(1)按2015年完成实绩进行分劈,综合考虑煤矿、港口

6 需求变化及物流项目开展情况同步调整。

(2)冶炼物资中涉及厂矿搬迁停产的,运量同步核减。煤炭项目参照2015年运量实绩全部做实,白货既有项目及拟开展的新增项目运量全部做实,考虑到散改集和批量政策放开,重点做大集装箱和批量运量。

(3)按2016年年度预期值货发18050万吨,要实现2015年完成实绩还有850万吨缺口,按大宗物资增运750万吨、白货增运100万吨分劈。

(4)因冶炼物资和管内煤炭政策下浮幅度均高于20%,对既有煤炭项目及冶炼物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大宗物资以调整目前一口价外煤炭为主。

2.确定任务目标

2016年货发预期值调整至18900万吨,其中大宗物资14985万吨、白货3915万吨。具体调整变化如下:

(1)煤炭发送量9700万吨,比年度预期值增加700万吨,与2015年货发实绩持平。

(2)金矿、钢铁、非矿发送量保持年度预期值不变。 (3)焦炭发运量455万吨,同比增加84万吨。 (4)集装箱发送量1350万吨,同比增加342万吨,比年度预期值增加50万吨。

(5)零担发送量150万吨,同比增加92万吨,比年度预期值增加20万吨。

7 (6)批量发送量950万吨,同比增加250万吨,比年度预期值增加200万吨。

各品类详细变化情况见附件一。

任务指标调整参考现有大宗物资和白货装车结构,将煤炭及白货项目运量分劈至各货运中心,其中徐州、蚌埠、淮南货运中心以大宗物资增量为主,其余货运中心以白货增量为主,详见附件二。

3、建立相关激励措施

(1)对货运中心领导班子进行增量激励。对完成目标计划数的货运中心领导班子,在路局年度经营考核考评中进行加减分,以调整后的任务指标为目标值,货物发送量较目标值增(减)1%加(减)1分。

(2)对货运中心进行增量奖励。货运中心完成目标值以上部分,大宗物资按2元/吨、白货按5元/吨奖励到货运中心。

具体考核激励办法另行发文公布。

四、 适应改革需要,强化装备能力建设,全力提供改革保障能力

一是上半年开通运营新安江南、杭州北二期、金华南货场、北郊、闵行、芜湖西等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新建尧化门、义乌西二期、长兴物流园区、青龙山等货场和改扩建新沂、瓦窑、亳州、合肥北货场等短平快项目的建设,

8 争取三季度开通运营义乌西二期、长兴物流园区、青龙山、瓦窑、新沂、合肥北等项目,推进湖州西、陆家浜、金华南二期、镇江东货场搬迁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二是推进河南闽源钢厂、芜湖宝特、安徽中志轨道、徐州港双楼作业区、龙潭港等专用线建设;三是年内计划更新或改造5台36吨门吊、64台电瓶和内燃叉车,并针对新增新安江南、马鞍山、宿州、六安等28集装箱办理站,采用新建门吊、改造既有门吊、管内调拨,配置简易移动吊、正面吊等多途径满足办理集装箱需要;四是做好敞顶箱的购置计划,按需逐步购买投放使用。五是最大限度运用好总公司保价投资补助政策,加大科技、数字货运的投入,新建货运中心物流调度生产指挥中心,整合货运信息系统资源,研发综合应用系统软件,实现货运安全的全方位、全过程、信息化、智能化监控与管理。

五、 相关工作要求

1.坚定目标和信心,确保总体运量增加,铁路运输份额提升。各单位要按路局下达的各项指标,规范操作,合理利用各项政策,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做好运输组织保障,保证客户不流失、份额不减少、项目有增量,确保完成各项经营任务指标。

2.形成合力,齐抓共干,提升整体物流服务水平。各单位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发挥各级组织作用,党政工团协

9 同推进,深入宣传铁路货运经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结合“转观念、闯市场、增效益”主题教育活动,探索形成促进市场开发、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长效机制。

3.统筹资源,立即行动,细化工作措施。各单位要按本贯彻意见,细化工作措施,制订工作展开表,明确工作标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量化各项任务目标,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路局相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专业管理,不断增强执行力和操作力;各级党委部门要跟踪掌握各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抓好各级管理人员履职行为的督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九日

10 附件一:

品类别运量预期值分劈表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品类煤石油焦炭金矿钢铁非金矿磷矿石矿建水泥木材粮食棉花化肥农药盐化工品金属制品工业机械电子电器农业机械鲜活货物农副产品饮食烟草纺织品文教用品医药其他零担集装箱合计2014年107555584223806.875635004294373461903552424734851.50.38.847141.58.555248322.6868205502015年97135093713686650259038630296330275142115484100649150105324075210081890311

原计划90004204753300580220034524010650027520220558525066018010604380130130018050现计划9700420455330058022003452401065002952022060903001570200207010380150135018900比较7000-2000000000020005550910201010602050850 附件2:

单位别运量预期值分劈表

总货发(万吨)单位原计划现计划比较原计划现计划比较原计划现计划比较原计划现计划比较路局徐州蚌埠淮南合肥芜湖南京上海杭州金华金温1805036504350450034563092060020505055001890038004445487038064596063520905305458501509537035154035402545130044555.030.030.0130.0100.0215.0210.080.05.01350462573131135104223218836501721154883113026181075241013125150292012862812151462032211422219006520203636163152193158579506921213838172160204167605041122981193集装箱货发(万吨)零散(万吨)152类(万吨)

供给侧范文第3篇

一、当前旅游业供给侧现状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发展的基础要素和保障, 尽管近年来一些旅游高档设施和旅游配套得到了大力发展, 但国内整体的旅游设施发展还存在问题, 如旅游交通、旅游集散地和旅游便民设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尤其在西部地区,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 满足游客停车、零购、公厕、导游、自行车租赁、加油加气、咨询等基本旅游需求难以保障。

2、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我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各种景观和文化相互交融。但在实施旅游开发和规划的过程中, 大部分游客普遍感受全国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导致游客的新鲜体验感不强, 此外, 据统计, 目前90%以上的国内游和65%以上的出境游都是自助游, 散客旅游、自驾游等比重在增加, 但当前的旅行社在推介业务时依然以团队游的方式推介, 旅游餐饮和旅游住宿等无新鲜感, 游客感受最深的就是全国的旅游团队餐都是一样的难吃。地方政府在旅游发展中严重依赖门票经济, 收取景区门票和各种旅游保护费成为了增加地方旅游收入的重要渠道。此外市场上销售的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尤其在相近区域的旅游商品销售更是如此, 如在云南旅游发展中的滇西北旅游线上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个旅游地, 披巾成为了三个地方旅游销售中的最热销商品, 这也导致低价竞争的恶化和游客体验感的下降。

3、旅游服务质量低

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近些年来, 我国旅游市场呈现的最大问题就是低价游充斥整个市场, 低价游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旅游投诉不断增加, 旅游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一些零负团费的运作给旅行社的运作带来巨大压力, 旅行社和导游为了获取利润不得不采取强制购物、强制消费、缩减旅游行程等方面做文章, 从而造成大量游客投诉的产生。

二、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措施

1、塑造品牌, 增强竞争力

各精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各旅游产品的集合构成了了区域品牌, 品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约束恶性竞争, 重复建设和模仿开发变成不可能。得益于各级政府、旅游企业的共同开发和宣传, 区域旅游品牌的建立可以通过全域旅游的实施开展, 通过发挥规模效应, 提高区域的旅游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引领其他产业的融合化发展, 增强整体凝聚力, 最终提高区域全域旅游竞争力。在政府的科学引导下, 营造旅游品牌, 深挖特色旅游资源, 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生命线, 要从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旅游产品, 要重视品牌定位, 避免产品的同质化。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在各地政府加强协调, 统一协构建区域旅游形象, 利用多种媒体和宣传方式展开品牌营销, 建立区域旅游信息库, 结成旅游信息联盟, 以整体形象在国内外客源市场上进行宣传推广。从而增强旅游吸引力。

2、推动旅游管理创新

旅游产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 对于这个综合性与系统性很强的复杂大市场进行有效监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近些年出现的旅游天价消费事件中, 就折射出我国相关部门对旅游市场的监管能力不足。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业态融合的加剧, 旅游管理的难度也在增加。推进综合整治和联合执法, 形成监管合力, 才能维护这个旅游大市场的有序发展。

3、加快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全国景区旅游的同质化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推动当前的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进一步打破以景区旅游为本的固有模式。要优化要素配置, 抛弃传统的“景点旅游”发展方式, 以全域旅游为依托, 优化景区配套结构和产品结构, 充分满足当前游客的旅游消费升级需求;积极开发景区及周边资源, 提升景区的综合效益, 真正转化成有效供给, 将整个旅游地变成样样可旅游, 处处是风景的全域旅游格局。

4、促进旅游产业的供给转型和要素创新

要从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企业培育等方面展开, 形成完善的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 提升相关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尤其要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功能, 以旅游城市和中心城镇为依托, 以信息化旅游为契机, 不仅仅满足基本的服务功能, 还要强调便利性与体验感受。旅游基础设施方面建立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立体交通的无缝对接, 实现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机场、码头等的“零距离换乘, 将高铁、飞机、自驾车等各种交通方式合理融合。同时, 注重加快培育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从要素创新来说, 在满足基础旅游服务需求之外, 进一步拓展“商养学闲情奇”新业态旅游要素, 构建面向多样化旅游消费者的全域旅游产业链[2]。以旅游为核心节点, 融合新兴旅游业态, 与传统的农业产业链、工业产业链、交通客运业产业链、乡村旅游产业链, 实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产出、销售、一体化服务。通过以上创新, 才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当前我国旅游发展中的重要议题。结合当前对我国旅游供给侧出现的问题分析, 认为必须通过塑造品牌增强竞争力, 推动旅游管理创新, 向全域旅游转变和促进供给转型和要素创新等进行改革。

关键词:旅游供给侧,旅游服务质量,结构改革

参考文献

[1] 罗良文, 梁圣蓉.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制的优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16 (1) :28-36.

供给侧范文第4篇

——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

本报记者 龚 雯 许志峰 王 珂

2016年01月04日03: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近日,权威人士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解读和阐释。

一问

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权威人士: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有各种解读。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恰恰相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为此,要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些没效益的“僵尸企业”,有些地方非要硬撑着给贷款、给补贴。

当然,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都在吸引我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国的外资多了!

二问

当前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不论主观上怎么想,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

“四降一升”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

权威人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2013年,中央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明确了我们对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2014年,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此作了系统性理论论述,既进一步深化了“怎么看”,又为“怎么干”指明了方向。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深化了“怎么看”和“怎么干”的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链条部署。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这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客观要求。我们不论主观上怎么想,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这一点,一定要认识到位。要发挥我国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更高水平发展,这是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经的阶段。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但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破除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问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比如,如果产能过剩这个结构性矛盾得不到解决,工业品价格就会持续下降,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升,经济增长也就难以持续。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产能是在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面向外需以及国内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一些产能又有所扩大,在国际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刺激国内需求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这就相当于准备了两桌饭,就来了一桌客人,使劲吃也吃不完。这个问题不仅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也遇到了。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要看到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致力于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解决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这是我们不得不采取的重大举措。

三问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各项工作重点应该怎样转变?

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创造性地干。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

权威人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工作重点的转变。这就是: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在工作实践中,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比如,放水漫灌强刺激、盲目扩建新城区以及强化行政对资源配置的干预等事情不能再干了,投资没回报、产品没市场、环境没改善等项目不能再上了。相反,有利于引导社会心理、化解产能过剩、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人口城镇化、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扶贫精准度等事情要使劲地干,创造性地干,拙劲加巧劲地干,努力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

四问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

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权威人士:前面说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的具体内容已经公布并得到各方面广泛认可,但如何更加准确地加以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旨在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重点和力度有所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对企业实行减税,并用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办法弥补收支缺口。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主要体现在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既要防止顺周期紧缩,也绝不要随便放水,而是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按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通过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加以引导,而不是政府去确定具体项目,或选择把钱投向哪一家企业,具体的投资机会还要由企业家来摸索和把握。实践证明,市场的选择是最有效益的。现在成功的民营企业有哪一家是政府扶持的?都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闯出来的。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把企业真正当作经济发展的主体,“放水养鱼”,让企业去创造有效供给和开拓消费市场。

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一项一项出台、一项一项督导,让各项具体改革举措落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的落实。

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从思想、资金、物资等方面有充分准备,切实守住民生底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

做好“加减乘除”。长期看各项任务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短期看不同任务之间有“对冲”作用,必须全面推进,并把握好“度”。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

病根都是体制问题,都要依靠改革创新来化解

权威人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上我们要着眼于打好持久战,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我们要抓住关键点,致力于打好歼灭战,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完成这“五大重点任务”,既需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需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确保2016年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库存减少,企业成本上涨和工业品价格下跌势头得到遏制,有效供给能力有所提高,财政金融风险有所释放。

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要做好“加减乘除”。“五大重点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要着力在“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上下功夫。从长期看,各项任务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从短期看,不同任务之间又具有“对冲”作用。比如,化解房地产库存对增长是明显的“加法”,可以减缓去产能带来的“减法”效应。而去产能又会调整供求关系,防止出现宏观经济通缩效应。因此,“五大重点任务”必须全面推进。当然,落实到一个地区,又会有所侧重,关键在于把握好“度”。当前,做“加法”相对容易理解,做“减法”困难会大一些,但必须做下去。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僵尸企业”本来已“死”在那里,就不要再维持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事物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性原则的要求,要敢于和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性创新”。

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要全面深化改革。“五大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非常多,但病根都是体制问题。无论是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解决的根本办法都得依靠改革创新。比如,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资金成本,必须减少行政审批,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必须改革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才能解决“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问题。同时要看到,完成这些重点任务,本质上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只有进行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地进行技术创新,才可能有效推动这次重大的结构性改革。

六问

有人担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冲击,社会能否承受?

阵痛不可避免,但也是值得的。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退够,才能向前

只要处理得当,阵痛不会很大,可以承受。但对于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击,切不可大意,具体政策要有序配套、稳妥实施

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否则“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权威人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必然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很可能会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对此,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把握:

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值得的。我国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出现明显分化,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能皆大欢喜,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特别是眼下一些发愁的企业可能会更愁,甚至关门倒闭,引发职工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但这种阵痛是一朝分娩的阵痛,是新的生命诞生和充满希望的阵痛,是新陈代谢、是凤凰涅槃,这是值得的!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退够,才能向前。正如老子所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拿“僵尸企业”来说,是等着这类企业把行业中的优质企业拖垮,最后一起死,还是快刀斩乱麻,处置这类企业从而腾出必要的市场资源和空间?显然,必须尽快处置“僵尸企业”,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阵痛是可以承受的,但切不可大意。相比上世纪90年代,现在我国的实力相当雄厚,经济发展基本面好,新动力正在强化,新业态不断出现,前景是光明的,经济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社会就业形势、财力规模、保障制度有了很大进步,抗风险能力强,只要处理得当,虽有阵痛,但不会很大,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下岗失业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对我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效益是理解的、支持的,对我们改善发展质量、产品质量、空气质量是充满期待的,这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同时,对于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击,切不可大意。具体推进的政策要有序配套、稳妥实施。比如,处置“僵尸企业”,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要高度重视、全力做好职工安置工作,防范引发社会风险。更加细致地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比如,个别产能过剩严重的地区会出现职工集中下岗和财政支出困难,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实施配套措施,认真拿出因应之策。

需要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今天不以“壮士断腕”的改革促发展,明天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痛苦。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得不迈过的坎,是不得不闯过的关,这项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必须加快步伐、加紧推进,避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七问

如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目前对于新常态的认识有三种情况,大家都要照照镜子,认识不到位的要尽快抓提高,思想不适应的要尽快换脑筋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把包袱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

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牢牢把握几个重大原则,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合力

权威人士:毫无疑问,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要避免投机取巧。我们只有深化认识、下定决心,硬碰硬地干下去,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目前情况看,对这个大逻辑的认识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已经开始。这种情况在不断增加,这是好的。

第二种是认识还不到位,一知半解,适应不太主动,引领基本无为,流于口号化。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

第三种是很不适应,没有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结果行动上自觉不自觉逆向而行。

大家都要照照镜子,往第一种靠拢,认识不到位的要尽快抓提高,思想不适应的要尽快换脑筋。提高认识后,还要靠扎实的工作和顽强的毅力来完成这个历史责任。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在推进过程中,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结果延误了窗口期,把包袱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1998年我们也面临外需低迷、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困境,当时顶住压力,纺织业实行大规模限产压锭,才有了后来经济的强劲增长,才有了今天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排除干扰,心无旁骛,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大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背离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必须坚决反对。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主动研究发展规律,不断推进科学发展,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生产力能否解放好、发展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原则性问题。对于政府作用,强调“更好发挥”,不是“更多发挥”,要集中精力抓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

三是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经验。当前,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企业家营造宽松环境,用透明的法治环境稳定预期,给他们吃定心丸。要为创新人才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对各级干部,要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既坚持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也要重视正面激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给那些呕心沥血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总之,我们要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合力。

供给侧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推动落实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我处高度重视,以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为指引,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研究部署各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为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落实单位,抓出成效,我处成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科室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项目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的方式,深入贯彻学习中央、省、市等上级单位和领导有关供给侧改革的会议精神、重要讲话、重要批示和意见,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每一个干部职工内心,树立主动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当中,从源头上开始为企业减负出主意、想方法。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1、在项目建设中,我处鼓励施工单位采用新工业、新技术,提高材料的使用率,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积极开展去库存工作,如在质量、价格相同的同等条件下,协调施工单位优先使用本地生成钢材、水泥、砂石等材料,一方面减轻了施工单位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为原材料生产企业扩宽了销售渠道。

2、积采取措施切实减轻施工企业负担,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一方面督促业主单位收取的投标、履约和质量保证金等要严格控制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并按相关规定时限内及时返还施工单位,及时拨付施工进度款,尽可能减轻施工单位资金建设压力,另一方面,积极为施工单位想办法、出注意,积极协调施工单位就近使用附近的砂石等材料,降低施工单位的运输成本,积极做好征地拆迁等协调服务工作,确保施工单位顺利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杜绝因堵工而造成工期延后间接增加施工单位的管理成本。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处在项目实施中主要是开展征地拆迁等协调服务工作,而不是具体管理项目的业主单位,因此在协调项目施工单位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及降低能耗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四、下一步打算

上一篇:供给侧改革下一篇: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