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2023-09-21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摘要】声乐教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之一,音乐对于幼儿教育来说也有重要作用。如何加强声乐教学质量是当前声乐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教学质量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可以传递许多内容,在幼儿教育中音乐也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幼儿园甚至专门开设了音乐课程,音乐有自己的内涵,幼儿受到较好音乐的熏陶对他们良好性格的养成、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好处,可见音乐对幼儿的重要性,那么要想幼儿能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首先音乐教师就需要有音乐素质,而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除了自身具备的,更多的来源于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更是如此,中职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对音乐的理解比较浅显,因此要想提升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并能有效地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就需要中职声乐教师在教学时有良好的教学质量。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进行分层教学

歌唱并不是每个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歌唱会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歌唱能力较强,对音乐的理解也到位,有的学生歌唱能力较弱甚至音调把握的都不够准确,并且也没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但是教师们在教学时往往将所有学生放到一起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会让层次高的学生发展得较慢,也会让层次低的学生理解得较差。

(二)声乐教材、教学方法陈旧

现在许多中职院校的声乐教材依然沿用传统的教材,我们不能否定传统音乐的价值,但是有一些音乐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幼儿的需求了,因此现在许多教材中的内容已经不适用了。除了教材方面教学方法上也有一些问题,因为教师们使用的是传统的教材,因此他们还是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们做发声练习、唱谱、唱词,就结束了声乐课,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觉很枯燥,失去了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有一些中职院校虽然改进了教材,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改变,这样的问题也不在少数。

二、提升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这里所说的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因为学生的声乐基础不一,并且现在许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人数较多,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有积极意义的。教师在学生第一节声乐课时,先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参加过音乐特长的学习。如果大部分没参加过专业的学习,可以选择一首学生们熟悉的歌曲,让每名学生演唱几句,教师在听学生演唱时就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学生的层次,那么教师就可以通過这样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对这两个部分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从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学起,再一点点渗透声乐相关的技巧和理论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就可以加深一点难度,让他们在了解幼儿声乐教学的要求和审美的同时,加强自身声乐演唱的艺术修养,这样学生们在进行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能够清楚自己现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在声乐学习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不会盲目,也不会有过大的压力,还能在幼儿声乐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师提升自身的声乐教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因为现在幼儿教育发展得较快,因此,只有提升教师的声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出声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较高的学生。声乐教学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提升,更要在实践中揣摩和总结。审美能力的提升是教师内化的过程,只有对更科学和先进的理念深入地进行了解和消化,才能促使自身技术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中职声乐教师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教研,了解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声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自身的水平提高了,才能将最先进的理念传授给学生,在教学时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新规划教材、更新教材内容

声乐教材是声乐教学的关键,学校、教师往往都是根据教材来设计教学目标的,因此教材内容不符合现在社会的需求,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形式过于简单,对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是没有意义的,现在许多中职院校可以自己选择教材,那么在进行教材的选择时,要选择适合现在幼儿教育的声乐教材,让学生从教材中就能体验到音乐的魅力,那么学生自己进行教学时就更轻松了,也更明白音乐对孩子的意义了。针对那些不进行自主选教材和编写教材的中职院校,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平时要搜集一些比较符合现代理念的声乐内容,在教学环节和形式的把握上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将这些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形式与环节统一起来,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声乐技术,而是音乐的综合素养通过声乐这一形式的诠释。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声乐艺术,感受到声乐艺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也从总体上助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四)借助教学设备辅助声乐教学

多媒体的应运已经成为常态,在很多学科都有作用。多媒体辅助学前教育声乐课,不仅让教学内容丰富化、多样化,还能大大提高效率,可以更好地推进教学。比如在教学中,收集更多的资料,了解更多的学前专业声乐课的内容,跟着专业人士进行声乐学习,对提高幼师的自身音乐素养也大有裨益。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更能促进声乐方面的进步。

三、总结

幼儿是我国发展最基础的力量,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会影响着国家的发展,音乐教学又是幼儿教育中不能脱离的,声乐演唱是幼儿音乐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就要被重视起来,声乐教师们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在学前教育声乐专业方面多研讨、多实践,让学生不但在自身演唱能力上有专业性,而且在幼儿教学上也具有较高的水准。中职学校对其也要加强重视并进行支撑,逐渐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超群.发展性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4(07).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形态,为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音乐教学亦是如此。该文从信息化环境下音乐学科教学面临的挑战出发,引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体验式学习,并从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主动应用四个步骤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以“研究与合作演奏”为例进行了体验式教学设计的阐述,最后通过与传统接受学习的对比进行了体验式教学的实证研究,肯定了体验式学习在促进学习者知识、技能掌握与观念态度转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TPACK;音乐学科教学;体验式学习

一、信息化环境下音乐学科教学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普及之前,音乐被以静态的形式储存在诸如乐谱、卡带和碟片上。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尤其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静态、实体化的音乐呈现方式在网络上被虚拟化。英尼斯最早提出:“一种媒介经过长期使用以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它传播的知识的特征。”信息技术带来了多种现代媒体传播形式,深刻地影响了音乐学科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触及了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它不仅改变了传统音乐教育的表征方式,拓展了音乐的内涵与外延,丰富了人们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而且改变了人们接触和欣赏音乐的方式,打破了传统音乐教育中教师对音乐的主导地位,用更为开放的媒介丰富和发展了音乐的消费方式与话语体制。事实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音乐教学的主要呈现方式,并呈智能化趋势。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信息技术由数字化走向智能化,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重要动因之一。可以说,信息技术不仅仅作为辅助手段“介入”了传统的音乐学科教学,还作为一种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融入了音乐学科教学当中来,改变着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与形式,催生着音乐学科教学新常态的形成。

二、信息环境下的音乐学科体验式教学模式与方法

大卫·库伯曾指出,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源于对外界的体验,学习则是一个转换体验与创造知识的过程。如图1所示,库伯所描述的体验式学习包括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归纳和主动应用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四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螺旋式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首先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获得对相关内容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交流和思考,并通过进一步的概念化和抽象化对思考和交流的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假设或结论,最后通过实践应用进行假设或结论的验证与知识的迁移。

1 具体体验

学习者的知识获取不是靠简单的记忆和存储完成的,它是社会知识向个人知识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体验式学习可以让他们实现社会知识向个体经验的转变,进而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库伯的体验式学习首先强调的就是学习者的具体体验,即让学习者通过亲身的参与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具体体验作为体验式学习的最初阶段,它是指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亲身经历来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2 反思观察

在库伯看来,体验式学习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知识的具体体验,还需要学习者对体验进行反思和观察。也就是说,在具体体验的基础之上,学习者要对自己的活动参与过程进行分析与思考,并尝试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或涉及的原理进行反思与总结并给出因果解释,以确定自己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所发现的问题、学到的知识以及特定情境于自身知识学习所产生的有益影响,从而形成新的见解。

3 抽象概括

体验式学习注重亲身参与基础上的具体体验与直接经验,但同时也并没有忽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因此,库伯也强调通过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相互转换来达到直观与理性的统一。抽象概括就是对前两个阶段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积累进行概括以形成抽象化的概念、结论或理论,实现知识的内化。

4 主动应用

体验式学习主张的是一种整体的过程观,强调学习者在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实现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共同参与,而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主动应用就是在具体体验、反思观察和抽象概括之后进行的知、情、意、行的深度整合过程,即将所学到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进行应用和检验,并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效迁移。从主动应用的阶段层面说,体验式学习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知识需要学习者在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的相互作用和转换的过程中得到内化与发展。

三、信息环境下的音乐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

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实际上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具体体验的综合性学习模式。但是,体验式学习圈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一般模式,它适用于所有的学习活动,而不是针对某一类型的学生或某一特定的课程类型。对于以审美教育和艺术熏陶为主要特点的音乐学科来说,音乐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应该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达到感染、启迪和陶冶学习者的目的。因此,在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提供特定的情境来促进他们将音乐知识掌握与教学技能的提升进行有机整合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在接受式学习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提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音乐师范生接受式学习绩效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然而,事实上接受式学习只发挥了计算机、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极小部分的功能,且大多停留在信息呈现的功能上,它并没有真正结合音乐师范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和整合教学内容。而在体验式学习中,这些数字化教学设备却在情境创设与模拟、资源整合与利用、协作交流与互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各种音乐制作软件的应用,为促进音乐师范生的切身体验和感悟反思提供了方便的技术支持。本文在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圈的基础之上,根据音乐学科及当前信息化环境的特点,通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两大板块对信息化环境下音乐专业学体验式学习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1 课前准备

首先,明晰课题内容(即研究与合作演奏)和教学环境(配有计算机、电子双板等多种媒体设备的音乐教室,建有此门课程的云盘学习空间、资源共享平台和经验交流社区,计算机都有安装音频处理软件Adobe Audition、音乐制作软件Sonar等教学支持工具)。其次,认真做好学情分析:学生对一些比较常见的室内乐合奏之构成要素已经有所了解,而且能够熟练地应用某一种或几种演奏乐器,但他们对各种合奏组合的音响效果及合作演奏的注意事项还缺乏准确、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也缺乏现场合奏的经验。第三,明确教学目标:即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够达到如下目标:(1)能够复述各种室内乐合奏的构成要素;(2)知道各种合奏组合的音响效果;(3)了解合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和细节。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实现以下效果:(1)利用音频处理软件创设不同的合奏组合情境,引导音乐师范生正确理解不同合奏组合的音响效果;(2)利用电子双板、音乐制作软件等技术模拟真实的现场演奏场景,启发音乐师范生思考合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增进音乐师范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4)布置课后任务,让音乐师范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掌握教学设计的相关理念与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达到以下目标:(1)积极参与合作演奏活动及小组协作学习项目,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及协作学习能力;(2)能够对任何一段合作演奏进行鉴赏并给出自己的评价;(3)在体验式学习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培养自己反思性实践的能力。(4)明晰教学重点与难点:即认识室内乐合奏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了解合作演奏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和掌握不同乐器合奏的音响效果,理解合作演奏过程中常发生的问题故障及其解决办法。

2 教学过程

在以上课前准备充分完成的前提下,在体验式学习圈的基础之上,围绕“研究与合作演奏”这一内容,初步形成图2所示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图。

(1)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两段室内乐合奏视频,其中一段来自专家,另一段来自业余爱好者,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欣赏——两段合奏哪个好。学生欣赏并比较两段视频的合奏质量;表示主观感觉的两段视频差异较大,但是无法从节奏、音色、音准等客观指标明确判断区别。

(2)明确任务

教师结合合奏视频说明本专题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明确本专题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

(3)具体体验与观察反思

教师通过再现室内乐合奏视频以及呈现各种室内乐合奏的相关图片,向学生提问:室内乐合奏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而学生通过再次观看视频,并仔细观察不同的室内乐合奏图片,说出各种室内乐合奏的构成要素。之后教师可通过利用Adobe Audition软件打开一段室内乐合奏音乐,让学生观看Adobe Audition音频轨道上不同器乐的音轨、波形。在播放一遍完整的合奏音乐之后,隐藏其中一部分音轨,例如去掉贝斯、吉他等音轨,让学生感受前后两种音乐有什么差异。通过重复上述操作,创设出不同器乐缺失时的合奏情境;另外,教师还可将某一音轨打开,其他音轨全部隐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不同器乐缺失时合奏音乐的区别;观察并分析音轨的波形变化,了解各种器乐对合奏的贡献。最后,通过改变某些器乐的节奏、某些音轨的音量以及进行变调、变速、通道过滤等操作,引导学生领会合作演奏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如节奏、音量、音色、音准等。

(4)分享经验

教师协助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并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具体体验和观察反思之后的学习成果或相关经验;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分好组,并共同为本组起个名字、制定组规、分配角色等;先进行组内交流,再进行组间交流。

(5)抽象概括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抽象概括各室内乐合奏的构成要素、各种合奏组合的音响效果、合作中必须注意的基本事项等;同时,教师对学生分享的经验进行简单点评,与学生一起共同对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尤其是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小结和归纳。

(6)实际检验

教师布置课堂学习任务:一是自主分析各种合奏组合的音响效果;二是自制一段室内乐合奏音乐。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学生通过使用AdobeAudition软件分析各种合奏组合的音响效果,并通过使用Sonar软件创作一段室内乐合奏音乐。

(7)讨论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室内乐合奏作品,并鼓励大家一起参与到作品的讨论和评价中来;引导学生回忆本专题学习的过程,启发他们思考体验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流程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创作的室内乐合奏作品,并积极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回忆本专题学习的主要过程,反思并画出体验式学习之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和设计框架。

四、信息环境下的音乐学科体验式教学实证

基于了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体验式学习对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之习得效果的影响的需要,并进一步掌握该学习方式的改进方向,以更好地提高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学习绩效,笔者选择了某师范院校音乐学院中两个男女比例一致、知识基础相当的班级(以下称为A班和B班),对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传统接受式学习和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新型体验式学习分别进行了实践应用,其中A班学生采用的是接受式学习方式,B班学生采用的是体验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为音乐课程教学设计——以《管乐合奏及室内乐教学》中第二章(即“研究与合作演奏”)为例。需要强调的是,在本专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

立足于信息技术支持环境下的音乐师范生教学活动,上述从接受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角度展开的设计,其效果如何是本部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一方面对这两种教学设计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课后调查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性研究发掘体验式学习所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主要优势。前者主要是通过知识技能测试的方式开展的,在音乐理论知识及教学设计知识习得效果的分析上,笔者采用的是专题知识试卷考试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的:一是通过统计不同分数段的人数来判断哪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二是通过计算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来判断哪种学习方式更适合大多数人专业知识的获取。在音乐专业技能和教学设计技能掌握情况的分析上,笔者采用的是作品设计评级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的,并通过统计不同等级的作品数量来判断哪种学习方式更适合音乐师范生专业技能的掌握。除此之外,笔者还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与统计的方法对采用不同学习方式的音乐师范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对比。

而为了获取体验式学习存在的关键问题及主要优势的相关数据,笔者对体验式学习者(即B班学生)关于本次体验式学习的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音乐师范生的学习方式偏好、接受式学习偏好者不喜欢体验式学习的原因、体验式学习偏好者喜欢体验式学习的原因、继续参与体验式学习的意愿等;二是影响音乐师范生体验式学习绩效的主要原因,如缺少教师的引导、提供的学习资源不够、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小组协作学习的气氛不够浓厚、自制能力不行等;三是体验式学习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包括教师讲授环节、实践体验环节、成果分享环节、学习评价环节和自我反思环节)最受音乐师范生喜欢及其原因。

问卷调查所搜集的数据及知识技能的测验考核结果表明,与传统接受式学习相比,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体验式学习不仅更有助于音乐师范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还有助于其音乐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提升,以及教学法知识技能的迁移与应用。很明显的是,信息技术支持的体验式学习具有与信息技术支持的接受式学习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激发和维持音乐学科学生学习热情

在了解信息化环境下体验式学习对激发音乐学科学生学习热情的影响上,笔者主要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统计师生之间的互动次数来分析的,虽然这种方法并不能够全面、准确地测出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但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反映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调查结果显示: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的音乐专业师范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总体次数都要远远高于采用接受式学习方法的音乐专业师范生(如图3所示)。除此之外,笔者还观察到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的音乐专业师范生的课堂注意力要比采用接受式学习方法的音乐专业师范生集中。种种现象说明,与接受式学习相比,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为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更为高涨,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

2 有助于音乐学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深化

为了了解不同学习方式对音乐学科学生理论知识理解的影响,笔者在课后分别就本授课专题的学习内容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知识测验,并按照统一标准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页图4所示。首先,我们从两个班级的总体平均分来看,实施体验式学习的班级平均分要比实施接受式学习的班级平均分高出整整7分,这说明信息化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在促进音乐学科学生概念知识的理解上还是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的。其次,从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来看,实施体验式学习的班级中位于高分数段的人数明显多于实施接受式学习的班级中的高分数段人数(在“81-90”和“91—100”这两个分数段中分别高出了4和3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信息化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还是一条提高自身专业成绩的有效路径。另外,在笔者的后期访谈过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体验式学习有助于他们对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的领悟,尤其是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对于消除不同学习者心中的不同疑问具有重要作用,而真实情境中的相关体验也通过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方式加深了学习者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

统计显示,信息化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除了能够在帮助音乐学科学生概念知识的理解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能够在促进音乐专业师范生演奏技能的提升上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为此,笔者特对两个班音乐学科学生的演奏技能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主要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演奏表现和评价学生的作品完成质量来进行的。从学生的课堂演奏表现来看,实施体验式学习的班级明显要比实施接受式学习的班级表现得更为投入、标准和细腻,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对不同乐器演奏技巧的把握上,还体现在学生对不同音乐情感的理解上,以及团队在合作演奏的默契和配合上。从学生的作品完成质量来看,实施体验式学习的班级比实施接受式学习的班级也要更加高质量,尤其是在“优秀”这一评价等级上,前者要比后者高出23%,而在“良好”这一评价等级上也要高出3%,具体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整体来看,体验式学习班的现场演奏技能、后期音乐处理技能等要比接受式学习班要熟练的多,且多数优秀、完整且具有创新价值的演奏作品都是出自体验式学习班。而学生自己也反映,体验式学习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实践操作和模拟训练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技能不是很牢固的学生来说,更多的动手机会将更有利于他们正确掌握相关技能。

3 有助于音乐学科学生教学法知识技能的掌握

笔者除了对音乐学科学生本次课结束之后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行了测试,还对其所学的教学法知识(在这里主要是指与教学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从该图中我们可发现:实施体验式学习的班级中处于高分数段的人数要明显多于实施接受式学习的班级中处于高分段的人数,如在“81-90”分数段上多出了5人,在“91-100”分数段上多出了2人;从不及格人数上来看,实施接受式学习的班级要比实施体验式学习的班级多出2人;从班级平均分来看,实施体验式学习的班级要比实施接受式学习的班级整整高出6分,这个分差让我们相信信息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有助于音乐专业师范生教学法知识的理解,至少对大多数人来说,采用体验式学习的方法获取教学法知识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因此,综合看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对音乐学科学生快速获取和真正内化教学法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虽然教学法知识对音乐学科学生而言是其职业素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使用这些教学法知识,即如何根据现有教学条件和音乐学科特点将自身所学的教学法相关知识灵活应用于具体实践。为此,笔者特对学生教学设计的技能进行了单独考察,让每位学生对下一章节的内容(即“在演奏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作曲家作品时所要把握的音乐风格”)做一个教学设计,并按照统一标准对每个教学设计作品评定一个等级。调查结果显示,在“良好”和“优秀”两个等级中,实施体验式学习的班级要比实施接受式学习的班级作品数更多,共多出14%(具体如图7所示)。进一步对比笔者发现,参与体验式学习的学生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一学生主体”这一特点,尤其是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上,设有多样化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环节;另一方面,参与体验式学习的学生的作品更多地结合了人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以及数字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整合,这不仅体现在教师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过程的引导上,还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协作团队的组建、学习作品的创造上。从这几点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更有助于音乐学科学生教学实践技能的掌握。

五、结束语

伴随着当前教育改革对传统音乐教育中曾盛极一时的“能力本位”“理想主义”和“训练模式”的突破,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机整合,主张将音乐教育置于多样化的活动情境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教师的体验式学习,以促进他们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知识的发展和信息化环境下音乐教学技能的提升。信息环境下音乐学科体验式学习的提出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改变当前音乐教师教育中关注理论、技术、软件等操作性知识而忽视技术与学科教学法知识融合的现状,并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的效果。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1) 掌握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身边一切人、事、物的感知能力。情感体验重在体验感知音乐家们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不断体会分析和推敲的过程中学生的感知能力会自然而然的提高。而这种感知能力的提高, 其外在表现是感受、懂得和理解, 而这正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以及事与事之间关系的关键环节, 因而通过掌握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作为一种教育引导方式, 使学生掌握恰当处理万事万物关系的核心, 其实就是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情商, 而情商教育恰恰是我们当下的教育体制下所欠缺的重要一环。

2) 掌握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可以使音乐变成学生们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身心调节器。通过情感体验感受音乐世界中或欢快、或明亮、或平和的情感, 以及其蕴藏的丰富的精神内涵, 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进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这也正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音乐疗法的内核。

3)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真正经典传世的高雅音乐传递的是真善美, 而音乐欣赏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就是将音乐中的真善美润物细无声的传递给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品味。艺术中的情感体验是相通的, 而音乐是其中受众最为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 不论是什么样的阶层、什么样的受教育水平。它比语言更有力量。而掌握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的核心, 实际上是掌握了艺术情感体验的通法, 进而提升了艺术素养。

二、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的一般方法

情感体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基于客观的有基于主观的, 每一种方法的侧重不同。不同的体验者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情感体验的结果也会不同, 这种情况下, 就要求我们综合运用多重方法对音乐进行情感体验, 求同存异。

1) 通过了解音乐家创作音乐的时代背景, 音乐家进行创作时的生活经历等等客观分析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这种方法是基于客观进行分析的, 其原理是人的经历会作用于人的实践。

2) 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强弱音等技巧的运用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在音乐中强音的运用通常表达振奋、呐喊的情绪, 而弱音则一般表现的是阴郁、哀凉的情绪。节奏的快与慢、急促与舒缓则表现的是或明快或细致的情感。这样的情感体验是基于音乐创作的技术层面来看的。

3) 运用联想与想象即听众可以根据所听到的音乐在脑海里所展现的情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这样的想象可以不加限制, 体会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的无线的可能, 这样的情感体验方式偏向于感性的理想主义, 侧重于主管感受。

4) 情景代入法, 这种情感体验的方法可以与第一种方法相结合, 即在了解音乐家创作的种种背景之后, 将自己至于音乐家的处境当中进行情感体验。但这种方式也具有主观性且不一定准确, 因为虽然通过情景代入是环境相同, 但由于体验者与作者的性格和学识等等方面的不同, 因此会使结果有所差异。

三、在情感体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思考解决的问题

1) 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活动, 而非被动压迫。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的教学需要一个吸引点, 结合当下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对音乐的喜好, 流行音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时下流行的、经典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流行音乐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步, 因材进行引导, 课上教师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一个简单的基本介绍, 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重点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欣赏不同的音乐。第三步, 让学生基于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进行情感体验, 并鼓励学生相互分享交流, 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音乐欣赏不是一时的, 教师应该明确我们进行音乐欣赏教育的目的是使欣赏音乐成为学生终生的爱好, 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精神源泉。因此我们教授的情感体验应是瞄准这一目的而进行的。

四、总结

当下的社会现状是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教育的更倾向于培养人才。忽视了艺术素养的培养, 然而艺术素养的培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洗涤净化人的心灵, 培育高尚的情操。更能给人以情怀于无形之中。音乐是最普世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可以跨越语言、种族、国家、性别、阶级。通过教育使人懂得欣赏音乐, 通过情感体验使人感知精神力量, 提高人的精神修养, 赋予人即使深处浮躁的社会环境也能淡然处之的力量, 才是教育的深度发展。而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深明白音乐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递情感, 因而教会学生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音乐中体验情感。因此要重视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引导。

摘要:音乐是最高雅的艺术形式之一, 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音乐其实更像一种语言它传递、表达着其中丰富的精神力量, 人们也可以运用音乐去表达情感、进行情感交流。而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则是让人了解、感知音乐的精神力量的最好方法。因而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更应侧重于使学生充分认识情感体验的意义、掌握情感体验的方法。接下来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体验,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曼.浅谈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S3) :7-8.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 走遍全天下”, 而学好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三大部分, 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根据建构主义有关教学情境功能的理论, 教师创设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生各方面感官, 引发学生各种积极体验。由此看来, 情境教学能有效促使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1]。

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应用到“体验性学习”这一理论, 促进学生学习呢?

一、识字与写字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自控能力差, 但是, 他们思维活跃, 配合性较强, 表现欲强。让孩子们从游戏中学到的知识, 要比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更记忆深刻。

比如“碧”字, 可以编成一个小口诀: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洗衣服。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会觉得既简单, 又有趣, 很快就能记住这个字。也可以变个小故事, 如“国”字:有个人盖了一间房, 偷偷藏了块玉, 又害怕被别人偷了, 于是又盖了一堵墙。这样, 学生既明白了“国”字的笔顺, 又记住了这个字。从而激发学习学习的求知欲, 爱上识字写字。还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表现欲, 制作一些小谜语 (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 打一字。“告”) , 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 让孩子们抢答式的猜一猜, 对猜对的孩子给予适当的奖励。

同时, 可以在班级角落开辟语文学习天地, 将学生分组, 每周由一个组的学生独立布置, 制定主题, 内容可以是好词好句、名言名句、小谜语等等。

二、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有写人写事的、写物写景的、说明类的、寓言类的。阅读教学天然就是体验性的, 缺乏体验的阅读教学, 阅读根本没有发生, 教学也就无从谈起[2]。我们经常会看到“感悟课文”, 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 我们要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 分析课文。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 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让学生身临其境, 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解决心中的疑惑。这种阅读式的体验过程不但可以改变传统说教式教学的枯燥性, 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中开动大脑, 活跃思维, 摩擦出智慧的火花[3]。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体验性朗读, 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之后进行交流讨论, 分享自己的所读所感, 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感受阅读的魅力。同时, 对于一些学生难以想象或者从未见过的画面,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课件, 还原阅读中的画面, 这样学生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 从而理解文章。对于寓言类的文章,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去亲身经历故事中的情节, 这种表演方式更受学生们的喜爱,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写作

作文同样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 是遣词造句的融合体, 是语文表达能力的体现。开始写作文之前, 我们学会的是写日记、周记, 用二三百字记录自己一天或一周内有意思的事情, 这就是语文来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作文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擅长挖掘学生见过的美, 让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让每个孩子都能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除此之外, 教师可以时不时举办一些小活动, 如“护蛋行动”, 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下笔如有神”。只有充满孩子们的真实情感的作文, 才是好作文!

同时, 教师要注意通过让学生课外阅读等方式, 拓展学生的视野。比如童话类作文, 需要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上,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创造天马行空的故事, 把作文写“活”。让学生不再恐惧写作文, 而是乐于写作、爱上写作, 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当然, 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都有自己的思想,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如写作时的态度是否认真, 写作的内容是否具有想象力等等) ,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 要将语文教学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在以往的语文教学, 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主要是在教课本, 而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设计与展开教学活动, 致使语文教学难以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渠道, 反而成了学生生活中的一种负担。“语文学习, 只有密切联系生活, 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语文教师要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将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转化为语文教学中的因素,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思想与生活体验相联系, 获得独特的感悟。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科学知识, 还得到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体验性学习给语文课堂教学, 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诸多变化。在体验性学习中, 学生与文本、教者、教科书编者进行着有效的体验互动, 知识结构、情感积累、素养体系得以建构, 彰显了高效语文课堂的应然表达[4]。

因此, 我们要将体验性学习这一理论应用到语文中去, 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创设出开放而有活力的、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像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生活即教育”, 让孩子们从生活出发, 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

摘要: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著名教育家--大卫·库伯 (David Kolb, 1984) 提出了“体验性学习”, 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 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这二者不谋而合, 都是注重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帮助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验性学习,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华.体验性学习:让语文课堂更具生命力[J].文教资料, 2015, (17) :25-26.

[2] 李欣荣.体验性学习与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 (中学教育教学) , 2017, (10) :11-16.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1 用心感悟系列主题班会

说起班会, 很多同学会觉得没什么新意, 老师主讲一些大道理, 再点几名同学发言, 典型的形式主义, 没什么收获, 带不来什么震撼。面对这种状况, 我做了大量的分析, 努力营造新的班会, 并成功开展了多次“用心感悟”的主题班会。

某年某月某日, 我班举办了主题班会, 我让每位学生在纸上画三颗心, 分别代表爸爸、妈妈和自己, 然后在代表父母的心里用阴影来表示父母对子女的付出与期盼;再在代表自己的心里用阴影表示出学习的用功程度和训练的刻苦程度。结果和我想象的一样, 学生在代表父母的心里画成了90%~100%, 而在自己的心里多数同学表示的不到50%。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却经常被学生忽略, 这就需要我用心去让他们明白:学习和持久的训练存在很多问题。要一切从心开始去认识, 用心理解父母的期盼, 用心珍惜父母的付出, 用心感恩父母的不易。

“我在学校衣食无忧, 谁在田园挥汗如雨”这是“用心感悟”系列主题班会后, 同学的收获, 他们开始反省自己的不努力, 开始心疼父母的付出, 他们觉得必须以100%努力才能对得起父母100%的付出。这次班会也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2 用心打造教室文化

整齐的桌椅, 雪白的墙皮, 历来被认为是最优美的教室布置, 但觉得它似乎缺少新的沟通。于是我呼吁同学们充分利用教室南墙, 我们把它涂鸦成了心房, 用记事贴在中心放一颗大心, 周围46颗五颜六色的小心代表46名学生, 让学生发挥想象, 在代表自己的心里写下“心的寓意”, 我们得到的部分答案:

(1) 父母之心:我们在父母心中占有重要分量, 他们无条件的为我们付出, 我们也必然全力以赴的学习。

(2) 老师之心:老师一直在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 不求得失, 他们任劳任怨, 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 来为我们辅导, 像对待子女一样关心我们。

(3) 团结之心:大家要始终以班主任为核心, 全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集体是大家的, 只有大家齐努力, 我们才会学的很好。

(4) 友爱之心: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的准则, 以友爱之心来面对班里每一位同学, 大家要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

……

大家写下了心的寓意, 立下了心的誓言, 每天“面壁冠心”, 以此来激励自己。

3 打开心扉板报主题

板报通常情况下是被设计成静态的信息交流地带, 我觉得这没有充分利用板报这块资源, 缺乏动态性, 于是我重新设计了我班的板报——打开心扉。

画出每一个心的形状, 通过一条小路飞出打开的窗户, 用这样一种板报的形式, 来鼓励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沟通和交流, 和同学、老师说出心里的话。

以“打开心扉”板报为契机, 我班同学掀起了新一轮的沟通热, 一改往日缄默不语死抠死学的状态, 出现了下课后老是被同学们团团围住问问题, 课后同学们到办公室向老师请教问题, 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出现新风气, 他们课下经常三五成群的讨论问题, 大家相互为对方讲解难题,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些不仅为班级创造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更让同学们心情舒畅, 消除不安, 互帮互助, 同学们在友好的状态中相互学习。

打开心扉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四字成语, 但真正做到心灵交汇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我班的“打开心扉”开展之初遇到了很多阻力, 主要有:同学们沟通消极;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老师们一时不能及时适应这种沟通等等。我通过走访学生宿舍和任课老师交流, 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们多数习惯了自己抠、自己学;学生们怕自己问的问题简单让老师同学笑话;学生们怕耽误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时间等。于是我针对这些问题, 在班里和同学们进行讨论, 请任课老师走进班会和他们交心, 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4 用心策划活动

我班大部分同学都是住校生, 为了让这些离家求学的孩子感到家一样的温暖, 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感到温馨, 我们班级的活动增加了关心主题, 从细微处入手, 以小见大, 温暖大家。

每周一第七节我会和同学们一起打扫教室, 和同学拉一起享受劳动的快乐, 一起营造窗明几净的学习环境, 让每一位同学建立家的意识, 一起来维护班集这个小家的温暖。同时我班启动了关心困难同学的活动, 利用班费给他们购置坐垫, 热水杯等生活用品, 让我他们感觉自己并不孤独, 他和大家一样可享受关心和爱。在任班主任以来, 我用自己的收入为班集购买了香皂、暖瓶、毛巾、拖把等各种物品, 让他们有家的温暖, 虽然自己付出了千元资金但收获却是百万感动。同学们以身作责, 来共同维护我们的集体。

“十年育树, 百年育人”, 教育是用心打造的事业, 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 我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因此, 必须认真做好学生工作, 虽然我只有一年半的班主任经验, 但我已深深爱上她, 她带为我了无数的感动, 也净化了我的心灵。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 我将会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

摘要:本文主要从心开始, 从心做起, 通过一系列的精心准备的活动, 如班会、板报、教师文化等, 深入人心, 从心中去把握学生, 感触到学生内心, 以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 促进教学。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6篇

体验直接指向个性的和谐发展。强调体验, 即意味着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 在教师的指导下, 把知识对象化, 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 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没有任何教师可以规划哪个学生的认知过程, 生活是自己的, 认知过程是自己的。于是, 体验向自我开放, 通过体验, 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实现融合, 情感与理性直接对话。只有这样, 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 才能实现其精神建构和个性形成。

社会发展已经向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总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教给学生能反映他们未来需求的教学内容;二是要特别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对于后者, 要求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而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和主体活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让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参与实践的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知识和创造能力, 而且实现人的发展一定要通过主体自身的体验, 没有体验, 环境与发展主体之间就没有相互作用, 也就谈不上发展了。可见, 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式, 而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进行体验, 实施体验式教学, 正是适应目前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1 体验式教学的价值

1.1 体验式教学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的体验, 是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发展变化的过程, 与主体生命的整体相关联。因此, 学生在体验中, 首先必须是自我的融入与感悟, 主体的角色在感悟中得到完全认同。体验个人的亲历行为, 他人无法代替, 否则就失去了体验的特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去探索知识, 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 任何一个学生, 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 按照自己的方式、适应自己的特点去体察、去感悟, 获得与其他人不同的感受和见解。由此可见, 体验式教学实际上就是强化学生对教学的主动参与和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把握, 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1.2 体验式教学有利于促进情感的生成

数学教学中有太多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久而久之, 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导致数学成绩急剧下降。因此,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应从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体验强调亲历性, 只有亲历, 才能触动到心灵深处, 才能产生情感, 生成意义。体验式教学将长期被忽略的情感因素放在它应有的位置上, 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学过程, 强调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和升华, 为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情感态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回归情感的、真实有效的教学方式。

1.3 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本质, 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体验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产生的中介。体验是相当个性化的心智活动, 它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情感态度密切相关。在积极的体验中, 个体可以充分摆脱外界的束缚, 不断产生新的联想和想像。也就是说, 体验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和创造的习惯。没有体验, 学生就容易失去自我:没有体验, 感知就不会深刻;没有体验, 就不会有自我的建构:没有体验, 就不会有创造的发生。

2 初中数学课堂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可行性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由以“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转变到以“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时, 由于其角度、特点以及抽象程度都有显著的变化, 而初中的学生年龄大都是13至16岁,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是具有好动、好奇、喜欢异想天开等年龄和心理特征, 心理发展不稳定, 形象思维正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自我控制的意志力较薄弱。初中学生的学习依赖性还比较强, 遇到挫折时往往很难坚持, 情绪也不够稳定, 需要教师的不断鼓励和引导, 因此和谐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情感有利于逐步培养、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体验式教学方法探讨

3.1 引入生活实例体验数学, 激发情感

学生的体验往往不是自发的, 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营造一种愉悦的情境, 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召唤他们主动而乐意地接受知识的熏陶。情境实质上是一种铺垫, 一种背景设置, 是一种为思维与情感的激发所作的准备, 目的是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 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 把实际问题的解决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求解,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本章或本节知识的目的性与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寻找可以数学化的问题, 把大量的数学题材置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教材非常注重联系实际, 在每一章前都有一个图文并茂的序言, 在序言中都结合实际生活创设了问题情境, 教师若能利用好, 作为一节内容的导入, 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比和比例的序言中, 问题是小明的妈妈将3000元钱存入银行, 存期为3年, 你知道3000元钱到时候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呢?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入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上海南站, 地铁1号线每隔3分钟发车, 轨道交通3号线每隔4分钟发车, 那么至少再过多少时间它们又同时发车了呢?在数的整除中, 教材通过家里铺设地砖时该选择什么尺寸来引入。

比如, 在学习角平分线定理时, 可以设置以下情境。

例1:如图, 三条马路两两交叉, 现在要建一加油站, 使该加油站到这三条马路的距离都相等.加油站应该建在哪里呢?

学生立刻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引发了学习动机。其实, 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都可以引入, 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2 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体验数学, 激活情感

课堂中的生命其实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真正呈现出课堂的返朴归真。在数学课堂中要捕捉数学的真理, 更需要一种真诚的互动、真实的交流。交流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 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交往、对话、沟通与合作中, 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 思维的灵感受到激发、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这个过程对教师而言其实并非传授的过程, 而是分享的过程。课堂交流、讨论是进行师生、生生多向交流的很好的平台。让学生敞开心扉、各抒己见, 将自己真实的解题思路以及思想说出来, 形成一个充满对话交流及争辩的开放性场景, 能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2:以下是本学期笔者开设的一次函数课例中的一段交流实录。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

这三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生:都多出来一个常数项。

生:我觉得它们既不是正比例, 也不是反比例。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式子:y=3x2-2x, 你觉得它们的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

生: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 (应该是自变量, 学生说成了未知数)

师:正因为这类函数有这种特征, 因此称它们为一次函数, 请大家思考, 这里可以用什么样的解析式来描述函数的这种特征呢?

生:y=dx+c。

生:y=k1+k2。

师:很好, 大家都已经意识到这里需要用两个字母来表示这两个常数, 我们统一用来表示。请同学们讨论一下k, b需满足的条件。

生:k可以为任何实数。

生:不对, k不能为0, 为0会变成常值函数的。

生:b也不能为0

师:为什么呢?

生:b为0就成了正比例函数了。

生:不对, 我觉得b可以为0的……

师:前面我们讨论特征时认为其本质特征是函数用自变量的一次式来表示的, 因此的取值不影响。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在对k, b的讨论中同学们感悟到了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以及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同学们真实的想法, 问题的发现、解决都是在这种真实的交流、互动中所实现的。

3在实践与反思中体验数学, 升华情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知识在身边的应用, 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及其价值。比如可以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来支撑的支架大多是三角形形状的?为什么家里的地砖大多是正方形、正六边形, 而没有正五边形?为什么五星红旗中的五角星看起来这么美观?为什么照相的时候人物一般不站在正中间?通过这样一些例子, 让学生感受到原来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改变学生“感受不到生活中数学有什么用”的看法。

另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 架起一座通往实际应用的桥梁。

例3:在学习了一次函数之后, 我给出了如下应用题。

某市出租车的前后两种计费标准为:

原来:3千米以内收费10元, 超过3千米的每超过1千米收费2元。

现在:3千米以内收费11元, 超过3千米的每超过1千米收费2.1元。

(1) 你能否分别写出两种情况下搭乘出租车所需费用 (元) 关于行驶的路程 (千米) (>3) 的函数关系式?

(2) 从A到B大约是10千米, 若搭乘出租车从学校出发, 在两种计费标准下分别需付多少钱?

(3) 若按现在标准某同学搭乘出租车到目的地时付费17.3元, 他大约走了多少路程?

对出租车的情况学生都比较熟悉, 也比较感兴趣, 课后同学们在分析从A到B的出租收费计算时再次形成了讨论、交流的浓厚气氛, 意识到了原来身边的很多问题中都能抽象出函数关系并用函数知识进行分析并解决。

4 体验式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体验式教学”注重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 切合了初中学生爱表现、好动、具有丰富的想像力等年龄和心理特征,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和谐浓厚, 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 也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情感。当然, 在实践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困难, 下面两点较为典型。

体验式的教学注重创设情境, 而数学是基础学科, 抽象和逻辑性强是其特点, 有些教学内容很难找到与之教吻合的数学情境。

尽管现在的中小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已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但是升学压力、竞争依然很严峻, 导致很多教师、学生只对与中考有关的内容、试题有兴趣, 疲于完成各种各样的试题, 对试题、分数以外的都提不起兴致, 很难获得数学情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这给体验式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摘要:笔者从事数学教学工作20余年,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目的应该是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能力, 关注全面发展, 只有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 亲自体验求知的快乐, 才能真正激发其学习兴趣。本文笔者首先从自身实践出发探讨了体验式教学的价值和可行性, 而后, 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方法, 全文以情感为主线, 既有笔者来自实践的理论升华, 同时也贯穿了笔者长期的教学案例,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及实践借鉴意义。

上一篇:银行柜员年度总结范文下一篇:员工转正入职前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