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机制范文

2023-09-17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机制范文第1篇

目前, 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尚无明确界定。在了解其产业链之后, 简单来说, 它只是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文化形式, 并且通过技术和工业化手段, 对知识产权进行开发和营销的产业。

本文所描述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主要参照《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该分类标准规定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造, 创造和创新为基本手段, 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 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 为公众提供内在联系的文化体验产业集群。而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指将一系列文化相关的经济企业集中在一定的地理区位内, 以创造力为核心, 以文化为载体, 共同致力于生产出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产品。

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概况分析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起步较晚, 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近年来, 在政府的积极倡导下产业园建设发展迅速, 文创产业集聚趋势日益凸显。目前, 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六个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截至2018年12月, 北京市文化及相关工业企业总收入10703亿元, 同比增长11.9%, 文创从业人员约为59万人。文化产业园区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 多数文化产业园区是由空置老厂房改造而来, 且绝大多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均集中在北京市朝阳区。

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PEST分析

(一) 政治法律环境

近年来,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利好的政策环境。从中央到各地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正在积极倡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而言, 2016年,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 《纲要》提出要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一体化,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新格局的形成以及与科技、旅游等相关文化服务产业的融合。

(二) 经济环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2018年北京市文化消费综合指数和文化消费能力在全国所有省市中排名第一。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不断扩大, 其市场需求也迫使相关企业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标准, 这对促进文化创意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 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而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 800多年的建都史, 数千年的文化沉淀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基础和创作源泉, 有利于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的品牌力和竞争力。

其次, 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密不可分, 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和文化中心, 集聚了各类科技研发及创意人才, 这些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四) 科技环境

北京市的文化发展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不仅拥有“中国硅谷”中关村, 而且爱奇艺、腾讯、优酷等大型互联网传媒文化公司的总部也都坐落在北京。“互联网+”使得北京市的科技和文化的结合更为紧密, 同时也增强了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

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SWOT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 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

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且不断提升, 2018年北京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320亿元, 同比增长6.6%。其中第三产业全年生产总值为24553.6亿元, 同比增长7.3%, 占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80.9%。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促进了对文化消费品的需求。

2. 人才优势

北京市拥有强有力的人才优势。2016年有两院院士700多名, 占全国总数的1/2, 已有“千人计划”学者1337人, 占全国总数的1/3。丰富的人才资源和雄的人才储备为北京市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 文化科技优势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不断推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其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丰富, 众多重点高校吸收了全国各地的优秀生源, 培养和集聚了各类科技研发及创意人才, 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也位于北京。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大学以及科研机构集聚, 这些都为北京市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基础。

(二) 劣势分析

当前国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管理并没有出台统一的章程标准, 北京市许多文创产业园都是由老工业厂房改造而来,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运作与旧工业企业不同, 一般工厂租赁不同。随着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 工业园区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对工业园区配套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业园区正逐步面临管理和运营升级的两大挑战和挑战。如何更好的实现产业聚集、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延伸文化创意产业链都是在园区管理规划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 机会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是优化经济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 北京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此外, 北京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朝阳区的大大小小区域集聚了有上百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其中以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传媒影视类文化企业占比最多。

(四) 威胁分析

1.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相关标准、法规落后

由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 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尚未建立,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没有统一的标准评价体系。

2. 产业园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是由老工业企业厂房改造而成, 各个产业园区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进驻, 降低产业园房屋空置率, 出台了许多关于租赁的优惠条件, 导致各产业园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环境。

3. 入驻企业与产业园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依附关系

在北京市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内, 虽然文化类企业占据大部分比重, 但这些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只是地理位置集中在同一个产业园中, 产业集聚效应的优势并未凸显出来, 这样的聚集只是企业地理区位上的聚集, 并没有达到产业集聚的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采用PEST模型和SWOT模型, 从宏观到微观分析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一方面, PEST模型用于分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基础, 具有较强的环境优势;另一方面, SWOT模型分析用于研究北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时将面临的优势, 劣势, 机遇和威胁。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优势和潜在的问题。出台文化产业园相关管理章程标准、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园经济结构布局、增加产业园区内部的集聚效应是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未来发展的三大方向, 这也为未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和意见, 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持续蓬勃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并阐述了当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运用PEST分析和SWOT分析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齐发展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并基于分析得出目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市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参考文献

[1] 朱雯.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江南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为例[D].苏州大学;2015.

[2]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 产业发展部, 2013.11.28.

[3] 吴开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以西湖区为例[D].浙江大学;2012.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机制范文第2篇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要载体和依托,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各城市纷纷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的发展模式可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呈现出速度快、数量多,投资主体多元化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为园区主体的发展特点。同时,园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字]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

发展模式

特点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自北京、上海率先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其他城市纷纷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加快园区建设,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尽管园区规模和发展模式大相径庭,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确实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有必要对国内文化创意 1

产业园区的发展做出宏观的扫描,总结其中的利弊得失,为今后的园区建设提供一些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提出。创意产业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即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目前,我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各地根据其产业优势和发展需要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分类。北京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82个行业小类和6个行业中类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上海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划分为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资讯策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五大重点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统计中的38个中类行业,

2

55个小类行业。杭州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划分为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8个行业,涉及92个国民经济代码小类。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影视文化类、电信软件类、工艺时尚类、设计服务类、展演出版类、咨询策划类和科研教育类八大类,21中类,涉及80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 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较大成就。2008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稳步增长,涌现出一批增长速度快、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应对有力的创意企业,这些创意产业的骨干企业在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平均达到79.23%,平均利润率达到31%,成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坚力量。2009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率达到17%,远高于7.1%的GDP增长水平。 就文化创意产业的某些行业来说,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42.15亿元,同比增长8.88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10名;出版物印刷业销售产值976.9亿元,企业利润总额已达50.2亿元;网游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3.8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76.6%,同时还为电信、IT等行业带来高达478.4亿元的直接收入。

3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发展特征之一是产业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构成包括文化创意方面的企业、提供高新技术支持的企业、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以及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公司等。这些相互接驳的企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集群发展,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条,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地方根植性网络,一个关键性特征就是内部个体、企业、供应商、顾客以及其他机构间的互动、互补,通过给予产业区内个体和企业广泛的尝试机会、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增强集体学习机制、扶持企业衍生,赋予产业区创新活力,最终形成地方化知识和能力体系,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 自上海、北京两地最早发展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多样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综述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着,各地依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纷纷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创意企业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本文选取了文化创意产业发

4

展基础较好、具有明显资源特色优势,并且政府明确提出要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10座城市为例,分析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这10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天津、青岛 ,它们也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10座城市。

(一)园区发展总体概况

自2005年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起步增长步入稳定快速增长的新阶段。2007年9月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标志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10.1%增长到2008年的11%。2009年1至9月份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值91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11.8%,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同比增长37.2%。 北京在‚十一五‛规划中拟定了35个文化创意集聚区。截至目前,北京市已通过认定挂牌的集聚区有21个,代表性园区有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这些园区汇集了近万家文化企业,所形成的收入和税收以及带动的就业占据全市文化产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并呈现出向周边辐射的态势,从主城区拓展到了13个区县,吸引一大批龙头企业相继入驻。从

5

产业规模看,据初步统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以上近800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3.7%。2006年首批认定的10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驻企业4687家。2006年园区企业营业收入为478.5亿元,利润为48.8亿元,上缴税金18.5亿元。

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最早的上海市,已经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最迅速、总体实力最强、产业形态相对成熟的城市之一。2006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纲领性文件。200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逆市上扬‛,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为3413.55亿元,总增加值为1048.75亿元,比2007年增长18.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66%。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上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城市创新活力的新增长点。上海的文化创意园区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产业领域涉及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时尚消费创意等几大类。从2006年起,上海市政府共认定4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截至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达81个,代表性园区有田子坊、8号桥、创意仓库、M50等,总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左右,入驻企业超过4000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累计吸引了近7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

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它4个国家网络

6

游戏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之一,已初步形成了以网络游戏、动漫、手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为保持文化创意产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截止2008年底,广东全省已建、在建和规划待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7个,入驻企业4000多家,园区数量和入驻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其中广州市占据了34个,如滨水创意产业带、荔湾广州设计港、天河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从化动漫产业园等。这些园区大致可分创意设计(含动漫设计)、展示交易、旅游休闲和工艺制造四大类,其中,创意设计类(含动漫设计)占主导地位。

深圳市很早就提出了‚文化立市‛、‚创意深圳‛的口号,积极构建‚创意设计之都‛,在巩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源地‛地位的基础上,加大对影视动漫制作、印刷、传媒、文化旅游业的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正逐步走向高端化。截至2008年9月,深圳市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个,其中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汉玉立体艺术创意园等4个园区位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二批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深圳市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经营主体以企业为主,仅3家由政府管理,其他均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营运管理,民营企业已成为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

7

和基地建设的主导力量。

杭州市在2007年党代会上提出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并于2009年5月颁布实施《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这标志着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8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高于全市GDP增速6.6%,对GDP增加的贡献率为13.2%。其中八大重点行业实现增加值351.05%亿元,同比增长19.39%,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0.5%,比2007年提高0.6%。杭州市目前已创建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9家,正在规划建设15家,总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有11家被列入浙江省集聚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这些园区的建成使用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集聚企业500多家,合同引进资金10多亿元。。其中杭州市政府重点规划建设了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西溪创意产业园等10个园区。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2006年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发展建筑设计、广播影视、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设计、动漫游戏、广告设计、时尚设计、表演艺术、出版发行、工业设计十大行业。仅200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大口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9.88亿,占GDP的9%;小口径

8

文化产业增加值61.66亿元,占GDP的3.5%。四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全市目前已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41个,拥有数个国家级的动漫基地和园区,已连续两年扶持文化产业项目53个共约1891.8万元。代表性园区有创意东八区、南京186

5、南京石城现代艺术创意园、南京高新动漫等,其中创意东8区荣获2007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

2009年成都市正式印发实施《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并提出到2012年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立之城‛。成都市重点发展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七大行业。从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两大产业之一。目前成都市已建成或在建主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13个,代表性园区有画意村、红星路35号、蓝顶艺术中心、浓村国际艺术村等。

天津市从2007年起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规划和发展。经过两年的努力,天津市创意产业已进入全速发展时期。截至目前,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共有注册单位1.1万家,从业人员23万人,资产总额达1100亿元。

9

全市已建设了近20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代表性园区有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6号院创意产业园、河北区大悲院创意产业集群、华轮创意工场等。这些园区吸引了国内外数百家知名企业入驻,部分园区的企业进驻率已达100%,一批代表着国际一流水平、极具核心竞争力的创意产品问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青岛市已有文化创意企业1.2万余家,2008年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19.4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19%,占全市服务业生产总值的19.48%,成为青岛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截至2009年一季度,青岛市共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9个,总投资额119.7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了150万平方米。重点建设了中联创意广场、1919创意园、中联2.5产业园、青岛国际工艺品城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涵盖了创意设计、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影视动漫、休闲娱乐等重点文化行业,初步形成了青岛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

除上述10个城市外,重庆、西安、长沙、苏州、昆明、大连、石家庄、沈阳、济南等城市近年来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二)园区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从形成的原动

10

力及其功能方面来看,主要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1.政策导向型园区

政策导向型园区是指政府规划建设或大力推动并进行统一管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重要方式。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会通过政策调控、城市规划、关系协调等措施,营造有利于集群化的生态环境、经营氛围和产业链条。政府导向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策支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定的园区发展方向。政府利用中心城区闲臵的旧厂房或旧仓库加以改造,或新建一块区域进行规划,集中发展某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大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实行招商引资特殊优惠政策,吸引行业内重点龙头企业人驻,最终形成集聚区。但这类园区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劣势,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园区会导致市场的调节作用较难发挥,管理者与企业缺少对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都相继规划和建造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北京市规划了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杭州市政府规划建设了‚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昆明市也着力打造14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艺术家主导型园区

11

艺术家主导型园区是指艺术家自动聚集和自动孵化后形成某个产业集聚后由政府或开放商统一管理,政府对已经形成的园区进行合理和有效的指导管理,把握好艺术生产社会标准效益,引导园区有效发展。这是创意产业园区最早的开发方式,得益于艺术家们专业知识的储备,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开发中被深度挖掘并凸显出来。艺术家开发力度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房地产开发和市场运作的相关知识,同样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实际运作中的帮助。但这类园区的弊端在于政府或开发商介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原有的生态平衡,高涨的房租等导致一些入驻企业的退出,或与创意产业无关企业的进入。北京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上海M50、成都蓝顶艺术中心、深圳大芬村等都是此类园区。北京的798艺术区是由民间艺术家自发形成的。1995年-2001年期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授租用了798工厂的闲臵车间作为大型雕塑创作的场所,798艺术区由此揭开序幕。随后,798艺术区渐渐吸引了大批艺术家。2002年前后是艺术家进驻798艺术区的高峰时段,许多著名艺术家纷纷在此创建艺术工作室,使艺术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798艺术区作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象征,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形象。 3.开发商导向型园区

开发商导向型园区是指由开发商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

12

业园区,一般由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操作方便、适用面广,而且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调节作用,比起艺术家主导型的更易产生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开发模式往往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很少考虑社会效果和文化效果。开发商迫于资金压力会引进一些非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政府的规划和专家的指导。南京1912街区、创意东8区、上海8号桥、杭州乐富•智汇园等都是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杭州乐富•智汇园是由一家房地产商将标准厂房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整体形象包装,吸引创意设计类企业入驻,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 4.资源依赖型园区

资源依赖型园区是指根据资源富集情况来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其中一类是依赖周边高校的学术、科研、人才资源,依托高校建立文化创意和产业园区,借助高校的学术、科研资源,将其迅速转化为创意产业资源。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园、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深圳大学3号艺栈等都是依托周边高校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内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园中园,积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转化。另一类是依赖附近业已形成

13

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享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利用公共技术和孵化服务平台。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及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园等,都是通过在原有高新科技产业园的基础上中加入一种新的要素或依托原有资源拓展新的产业领域,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打造新的产业链条,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效应。 5.成本导向型园区

成本导向型园区是指创意企业或个人最初基于节约成本或资源共享而自发汇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者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为核心主导,集聚一批中小企业发挥规模效应。这类园区一般集中在距离城市中心较为偏远的地区,既有适合创意产业创作的空间,也有低廉的房租。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一般是基于成本导向的考虑:共享基础设施以节约成本,贴近客户以节约交易成本,互相交流以节约研发成本,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也会带来成本的下降。但是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质化程度较高,易造成重复建设,形成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成都的浓园国际艺术村、北村艺术村、苏州的动漫产业园区都是成本导向型园区。以杭州的LOFT49为例,2002年美国DI设计库中国公司最先发现并租住,吸引其入驻的重要原因是其低廉的租金,此后这里吸引了大批设计类企业,自发形成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14

6.环境导向型园区

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配套设施,悠久的历史文化,交通便利的地理位臵及宽松、自由、活跃的环境,这些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条件。一些被遗忘的老厂房和旧仓库也是城市文脉的一部分,曾经创造过辉煌,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生力量‛,改造旧的厂房和仓库能够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是目前我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创意人才一般追求自由、宽松的环境。美国经济学家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认为,一个能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地区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即城市环境开放的、多样化的、有活力的地区在建构、吸引创意人才方面更具优势。 当然,上述六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当条件成熟时可能会发生模式转换和混合。例如艺术家由于创作灵感形成的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被政府或开发商接管,由于租金上涨和创作环境改变,艺术家们出于成本的考虑或环境因素被迫离开原有园区,寻找成本导向型或环境导向型园区。但是,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弊端,政府、开发商或艺术家主导的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应当探索建立新型的官产学结合的

15

‚铁三角‛模式,努力搭建互利共赢的、具有良性循环功能的和园区自身特点的‚食物链‛和‚生态环‛。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科技大学(QUT)的创意产业园区(Creative Industries Precinct - CIP)是一个典范。CIP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由政府与教育界共同为发展创意产业而合作的项目,投资六千万澳币(其中一千五百万澳币由昆士兰省政府资助),耗时三年建造,于2004年五月正式启用。这是一个由产官学共同合作而形成的园区,不仅试图培育澳洲的创意产业人才,同时运用其学术资源与官方关系影响着澳洲在创意产业发展上的走向。

(三)园区发展特点

纵观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几年来的发展,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不少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总体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园区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自2005年以来,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迅猛发展,数量不断增加。仅上述10座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300家,而达到这一数字不过用了四五年时间。全国各地大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风,这一方面说明全国各地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下大力气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在短时间内形成群体竞争优势和集群效应。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不少地方政府过于重视有形的园区建设,可能忽视了文化创意产

16

业发展所需要的无形支持。

二是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政府给予直接和间接的投资外,各种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等纷纷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杭州市政府规划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其中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西溪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园产权性质为国有,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为集体投资,创意良渚基地为民营资本投资,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及下沙大学科技园为国有、民营合资型。

三是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居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资金和资源能力有限,往往被产业园区低廉的租金和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所吸引进而入驻园区。据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对上海市首批挂牌的75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1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34家,占总数的30.91%,私营企业47家,占总数的42.73%,而国有企业仅4家,占总数的3.64%。 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活力和创意,在创意企业中占据很小的比例,而民企和私企规模小、灵活性好,聚集了较多的创意类人才。可以说,中小型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17

三、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提供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信息、人才、发明和市场需求,由此把相关的各种企业、研发机构、大众传媒、工作室、艺术家俱乐部、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组合在同一个空间。这样不但降低了开发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形成许多新的生产力组合,有力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应当指出的是,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各地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集群发展的唯一模式。产业园区只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之一,但目前其他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创意创意产业的发展,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它在促进园区内部产生集群效应,具有外部竞争性。但相对来说,这是一种静态的竞争力。它们与园区外部及其他行业的互动性较差,促进效果有限,而且很难与周围社区居民产生交互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范畴是极为丰富的,产业内各行业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单一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很难适应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多种模式共存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选择。

其次,不少产业园区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严重。大多数产业园区遵循政府导向的模式,盲目跟风建设,

18

缺乏领军式的企业,缺乏特色。纵观各地已建或将建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形态相似,势必造成集群的资源分散和产业的恶性竞争,最终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的现状是只要一谈到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动漫和数字娱乐,各地的动漫产业园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划的各类动漫基地多达42个 ,而真正产生集聚效果的不多。

最后,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内集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局限于地理空间意义上的集聚,而非产业集聚,没有形成完整地产业链。同时,不少开发商主导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迫于盈利的压力,放宽园区的进入门槛,允许一些非创意类企业进驻,这将导致园区内文化创意生态环境被破坏,起不到产业集聚发展的效果。

针对上述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我们从两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从宏观政策层面上来讲,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植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园区建设和准入制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通过政府授权挂牌的形式可以有效保证真正的创意企业入驻,而淘汰那些非创意企业,维护产业园区内的生态平衡。其次,政府应当完善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我国的创意

19

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政府应当在税收、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适当优惠和扶持。

从微观操作层面来讲,第一是要坚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园区,必须对园区的功能和特色有明确的定位。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往往集聚了数十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的定位必须坚持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这样才能有利于各园区的健康发展。第二是加强园区内中介机构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绝非单纯地理和空间意义上的集合,而应的是互相联系、竞争合作的网络,中介机构是园区内企业之间形成竞合网络的纽带。通过中介组织可以使企业之间交流合作增多,从而形成良好的竞合网络,吸引更过企业的入驻,推动园区不断发展。第三是构筑园区内完整的产业链。园区内部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中介组织最大限度的整合共享资源,形成创新能力和创新网络,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并产业链条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和合作,实现园区整体外部竞争力和产业实力的提高。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机制范文第3篇

3.9个百分点。

一、园区招商引资能力持续提升

一季度,全省园区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0个,同比增长2.6%,实际到位外资金额14.13亿美元,增长56.4%,占全省利用外资的56.7%,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实施省外境内合作项目797个,增长30.0%,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359.21亿元,增长24.8%,占全省利用内资的32.8%,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二、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一季度,全省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77.16亿元,同比增长24.5%;R&D经费支出总额82.93亿元,增长21.0%。其中12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1.78亿元,增长13.0%,占全省园区比重的36.4%;其他各项经济指标总量在全省园区中所占比重均超过20%,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75.01亿元,占比27.0%;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943.10亿元,占比24.2%;实际到位外资3.52亿美元,占比24.9%;上交税金48.82亿元,占比26.2%。

三、园区经济效益增势平稳

一季度,全省园区实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715.71亿元,同比增长25.2%;利润总额250.66亿元,增长13.1%;上交税金总额186.51亿元,增长25.0%,其中上交税金过亿元的开发区有38家,

比上年增加10家。

四、国家级开发区主体地位突出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机制范文第4篇

与此同时,伴随国内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应用的普及,以罐式集装箱为载体的危化品“多式联运”、依托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的集聚化、联盟化、一体化智慧物流建设也迎来发展良机,为促进我国危化品物流安全提升、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打开了新思路。

化工园区“集群化”势头渐盛

“十二五”期间,化工园区成为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亮点之一。尤其自国家发改委2014年发布《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后,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化工园区成为化工项目建设与搬迁改造的主战场。

工信部编制的《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方案》提出,2020年城镇人口密集区内高风险危化品生产企业原则上全部启动搬迁改造工作,到2025年前搬迁改造项目全部进入安全环保设施齐全的园区。据悉,目前各相关方已就方案内容达成共识,正在上报国务院。

工信部已将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项目列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方向,并于2015年下半年筛选了三批238个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专项建设基金项目,总投资2750亿元。

据中国石化联合会园区委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和以石化、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达到502家,其中国家级47家、省级262家、地市级193家。产值超千亿的超大型园区有8家、产值500亿—1000亿元的大型园区有35家,100亿—500亿元的园区有129家。全国化工园区内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业约为1.5万家,企业入园率达到约51%。

“在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物流信息传输一体化、公用工程环保一体化、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管理服务金融一体化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当前化工园区显示出了集群化的发展优势,是今后我国石化工业的一个战略发展方向。”中国石化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寿生日前在“2016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上说。

中国石化联合会编制的《石化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南》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10个左右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世界级化工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被公认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月起施行。在环保部环境规划院董战峰博士看来,新环保法将促进化工行业加快洗牌,化工园区将加速向减量、循环、再生、低碳和生态工业园区转变,同时加快向环境管理转型。

2015年底,工信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从科学布局、加强项目管理、强化安全管理、强化绿色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完善配套服务、加强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提出了要求。记者获悉,工信部将与中国石化联合会一起建立化工园区综合评价体系,定期对化工园区规范化水平进行评价。

智慧物流协同发展

我国已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危化品生产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5000余种常用化工原料产销分布不均,95%以上需要异地运输。而大宗化学品中有80%是危化品,对仓储和运输要求极为苛刻,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石化化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由水路、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同时形成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港口群三大石化化工物流基地。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危化品运输企业达上万户,运输车辆30多万辆,从业人员80多万人。我国每年仅通过公路运输的危化品就有2—3亿吨,占年货运总量的30%。同时,85%以上的外贸化工品通过水路运输。危险化学品运输因此被戏称为“流动炸药库”。

石化产业基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使得我国危化品生产储存装置、设施大型化成为新常态。专家指出,随着化工企业“进园入区”,化工园区数量激增,园区将成为危化品储运、交易的重要载体,大量企业在化工园区内集中连片,更容易引发事故的“多米诺”效应。

伴随国内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应用的普及,以罐式集装箱为载体的危化品“多式联运”、依托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的集聚化、联盟化、一体化智慧物流建设迎来发展良机。

在业内专家看来,石化物流园区和石化产业园区可紧密配合,协同发展。“石化园区的集约化发展可为石化物流的发展提供便捷条件。借助园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实施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全面提升物流和园区发展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而石化物流配套建设的码头、港口也可以为其后方建设大型石化园区提供支撑、为发展助力。”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主任魏乃新说。

也正因此,近年来,国内石化产业基地和港口纷纷兴建石化物流园区。其中,浙江巨化集团就在衢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其投资建设的衢州工业新城物流园区,试水了“互联网+危化品运输全过程管理”。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机制范文第5篇

一、基于公共艺术特性分析“与城市互动”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 公共艺术的场域性、公共性和互动性是实现其“与城市互动”的主要来源和依据。这里的场域性强调公共艺术对于人的行为环境的营造, 带来的不止是物理层面更是心理层面的影响。公共性强调的是受众的广泛, 呼应公众诉求。互动性更加强调公共艺术的“媒介作用”, 集中体现在公共艺术作品、人、环境 (城市) 三者间的互动。作品与环境的互动:一方面, 公共艺术是环境中的艺术, 要受环境的自然因素文化因素等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 它也会影响环境, 提高环境的现有品质。人与作品的互动:人与作品的互动一方面是始于人的实用需求和审美需求, 另一方面是始于作品的功能特征和审美特征对于人的吸引。人在欣赏作品时会产生与作品在认知、情感、心理层面上的“对话”, 进一步还可能有行为上的接触、参与。人与环境的互动:一方面, 特定环境中人群的生活习性、心理行为等因素必然对于环境提出相应要求, 城市环境中的公共艺术恰好往往能满足人们在实用的、审美等方面的需求, 间接地架起人与城市“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 公共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城市景观, 在其作用下的城市环境还具有很好的文化传播性, 不仅能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 还能塑造城市形象, 传达时代精神[1]。

二、公共艺术介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基于前文分析的公共艺术与人、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们不难引申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公共艺术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公共艺术与城市的互动, 实际上是在公共艺术的媒介作用下, 实现城市中各人群、空间、文化、社会这些元素内部以及元素之间的良好促进。公共艺术介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空间环境, 使得园区具有了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互动性等特性。

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公共艺术对于“与城市互动”的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方面承载了城市的文化产业, 一方面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文化生活空间, 无论是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还是环境风貌、文化品位等层面上来看,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所在城市都是交融互动的关系。在当下热议的“旧城更新”和“创意城市”背景下, 由历史遗留产业 (如工业) 建筑环境改造形成的“产业景观”为主的公共艺术更是发挥了抒写城市集体记忆、展示城市形象、吸引创意人才、娱乐和教化大众等巨大作用。因而可以说“艺术让城市更美好”。城市也以其自然地理的物质环境、历史人文的精神理念, 提供给公共艺术最适宜的创作材料与创作灵感。因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公共艺术能够很好地“与城市互动”。

2、园区内“互动式”公共艺术的形式与互动体验感

“互动式”公共艺术范畴的景观以三维立体形态的艺术作品为主要形式, 如雕塑、装置和人工造景, 也包含一些感染力极强的二维平面形式的艺术作品, 如壁画、广告和标语, 另外还有结合新媒体的表演互动等形式。现今“互动式”景观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造型视觉艺术, 而越来越趋向全方位感官的、整体空间环境的设计, 综合运用各种艺术的技术的方法, 提供公众最人性化的环境和体验感。创意园区的“互动式”景观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与园区内的建筑、产业设施结合得尤为紧密, 极具产业特色。总结起来, 创意园区的“互动式”公共艺术主要是以壁画、雕塑、装置艺术、景观建筑构筑物、景观小品、标识和导视等形式呈现。因为公共艺术的介入, 创意园区空间环境便具备了鲜明的互动体验感, 体现为以下方面:良好的互动体验, 公共艺术的互动性体现, 比如生活化、平民化、通俗化、亲和性;良好的审美体验, 公共艺术的艺术性体现, 比如全方位的感官体验、美的构成形式;良好的实用功能, 公共艺术的人性化体现, 比如休憩娱乐、共享交流、舒适便利;良好的精神享受, 公共艺术的人文关怀体现, 比如环境生态、人文历史、生活时尚;良好的趣味情景, 公共艺术的当代性体现, 比如个性化、时尚性、创新性等等[2]。

三、实现文化创意园区的鲜明互动体验感的景观设计策略

凭借景观的互动性和艺术性以吸引、聚集、留住公众, 可为创意园区营造热烈的人气氛围, 但也要注意适度, 有原则地设计。

1、文化创意园区景观设计实现互动性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 我们要把握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文创”特性、“文教”功能, 它不同于纯粹的商业性质空间。另外在注重“互动”的同时还是要对适宜创意人员进行思考创作的安静舒适型空间和适宜游人参与互动体验的气氛热烈型空间做到统筹协调, 等等。总结为以下原则:以生态为根本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公众为本的人性化原则;以作品为主体的多样性原则;以互动为目的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原则;以创意为特色的文化性原则。

2、实现园区景观良好互动性的相关要素分析

1) 表现题材。基于公共艺术作品、人、环境三者的互动关系, 创意园区景观的表现题材应考虑到在其特定的环境的适应性协调性。比如利用历史遗留设施和场地创作出的艺术品就能够很好地再现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景象, 让陈旧的岁月变得鲜活可感, 当你观赏和参与其中时便犹如穿越了时空。总之越贴近群众生活的题材就越能引起共鸣, 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另外超乎寻常而新奇有趣的表现题材也能激发公众想要一探究竟、亲身体验的好奇心[3]。2) 形体塑造。形体是艺术作品的语言核心。创意园区景观往往就地取材、因材设计, 通过“拆分”、“解构”、“重组”等手段将原材料更新呈现。另外也可以通过全新的形体塑造来再现客观事物的形态, 可具象呈也可抽象表现。具象生动、单纯易懂的艺术效果更易于公众的参与。而抽象形态具有一定的向征寓意和形式美感, 富有启发性和多意性, 受众面可以更广。3) 尺度适配。尺度影响着人的心理舒适度。包括被观赏物 (公共艺术作品) 的体量大小、空间环境尺度、人际距离等。在适宜的尺度环境中, 人可以更好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注意的是, 公共艺术与传统的雕塑不同, 它更多要求人的近距离交流接触, 而非远望、瞻仰, 因此在位置的选定或空间的设置上, 要让作品尽量地处于“开敞”状态, 让人们容易到达和触及, 和作品无阻碍地交流, 也要提供适宜人与人交流的空间[4]。4) 材料选用。创意园区景观的材料选用范围非常宽广, 而就地取材最能表现该区特色, 比如老旧的机器零件、机床、水塔、货物箱, 很具历史感和工业感。材料选用得好能带给人不同寻常的新鲜感和愉悦感。5) 色彩运用。色彩能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明艳的色彩给人轻松活泼的感受, 适宜吸引年轻人群, 营造欢快热烈的空间氛围。而灰暗的色调能够营造岑静凝重的氛围, 适宜表现历史、教训等严肃题材, 引人思索。因而特别要注意利用好色彩对人情绪的影响作用。6) 动态要素的结合。艺术的魅力在于其生动优美的形式。具有艺术性的动态感的景观设计, 就如同美轮美奂的表演、悠扬婉转的音乐, 带给人美的享受, 表现为动态化律动式形体和空间, 结合声音、光影变换等动态要素, 通过游戏式的角色设定让人积极地成为参与者而非单纯的欣赏者。7) 新技术的结合。在科技发展多元化的时代, 通过使用新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新型科技技术能进一步加强景观的交流互动形式, 成为今后创意园区景观设计发展中的新趋势。8) 完整性的注重。公用艺术设计只是文化创意园区设计的一方面, 它应该被纳入完整的园区设计之中做到统筹规划化。要注重功能的完整和环境的完整, 要让园区内景观、建筑、交通、生活设施等形成统一有序的功能整体和审美客体, 同时也要与城市空间相协调和融通。

四、结语

公共艺术、景观设计进入文化创意园区空间让园区的环境、氛围、品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展现和提升, 给公众带来良好的互动体验感。然而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以创意、理念为核心影响力的场所, 同时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机体, 除了塑造好环境景观这一“表皮”, 还必须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业规划等各方面发挥创意产业的作用, 让创意产业由外到内都能很好地“与城市互动”。

摘要:公共艺术美化着城市环境并且活化着城市形象, 城市也为公共艺术设计的文脉理念和创意精神提供了物质与文化空间, 两者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本文重在探讨研究公共艺术 (侧重景观) 如何介入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而很好地实现公共艺术与城市的互动。“互动”是本文研究的核心, 通过分析“互动”的相关因素, 提出设计策略。

关键词:公共艺术,景观设计,互动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参考文献

[1] (法) 卡特琳·格鲁 (Catherine Grout) , 《艺术介入空间:都会里的艺术创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

[2] 赵志红, 《当代公共艺术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15.10.

[3] 李建盛,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机制范文第6篇

1.1 产业经济现状

农机配件产业是保定市高阳县庞口镇的特色产业, 产业特征表现为“小规模、大群体”。全县9个乡镇中, 90%以上的农机配件企业集中在庞口镇。高阳县的农机配件产业最早始于庞口镇, 自1974年庞口第一个村办集体企业压塑厂, 至80年代开放初期, “村村办企业, 户户搞压塑”的配件萌芽产业在庞口镇兴起。2006年5月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命名庞口市场为“中国农机配件之都”。

庞口农机配件交易市场现有商业门店1600个, 经营品种达2万余种, 已形成辐射全国各地并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 2015年市场交易额达到230亿元人民币, 市场交易呈现稳中有增态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杠杆作用下, 市场商品的平均利润率逐年走低, 营销利润逐渐收窄。为延长利润链, 追求工贸综合利润, 一些完成资本积累的商家开始投资办厂, 向价值链的上游发展, 依托市场搞研发、拓销路、扩规模、创品牌, 群体效应日益凸显。

1.2 园区发展现状

高阳县政府目前正在依托四川昊昇集团“中国·庞口机械装备产业城项目”建设庞口汽车农机配件产业园区, 规划建成后将达到2平方公里;庞佐电器电料园区规划占地122.4公顷, 目前园区占地280亩, 已有京阳线缆、同兴电气等7家企业入驻, 总投资11.8亿元的京阳线缆项目正在建设当中;龙化工装产业园完成土地调规工作。这些园区的建设, 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入驻搭建了优质平台载体, 全县一区多园格局日益完善。

2 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产业规模化水平和层次不够

一是庞口镇农机配件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的层次仍然较低, 成规模、上水平的龙头企业不多, 小规模、大群体的问题比较突出, 大多为家族式企业或作坊式生产, 企业的盈利水平相对较低, 缺乏产品竞争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之间缺乏分工协作, 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二是从产品结构看, 虽然部分产品有一定市场占有率, 但多为粗放型地产件或中间配套型产品, 终端产品缺乏, 产品附加值不高, 全县进行商标注册的农机配件生产企业仅占13.1%, 省级知名商标仅“江辉”一个, 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从区域层面来看, 区域产业结构雷同、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比较突出。汽车农机配件产业主要散落在庞口周边村和其相邻的任丘、河间等地。所以, 庞口镇亟须通过创建再制造产业基地, 在已有的基础上, 实现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层次的突破。

2.2 信息化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资源共享渠道不畅通。制造农机零部件的销售是产业链重要的环节, 需要企业共享相关信息。二是创新主要依托企业, 力量有限。在标准检测、工业设计、设备共享、人力资源、信息咨询等方面, 产业不能得到公共服务平台支撑, 呈现“各扫门前雪”的局面, 产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将影响整体经济效益。信息支持体系不完善, 未能有效地对物质流、能量流进行监控和管理,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政策与措施。

2.3 市场功能和基础设施与产业规模不匹配

庞口市场历经20余年的运行, 在管理体制、基础设施、交易模式、商务服务、品牌形象等方面严重滞后, 与市场的发展极不适应, 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对落后, 无法在人员的配置和使用、资金的筹措和运作、政策的落地和执行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二是市场规划缺乏前瞻性, 导致市场呈自由散发状态, 道路、给排水、房屋建筑等基础设施滞后,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 市场传统的店铺式交易方式相对落后, 且市场没有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大型物流企业, 现有物流企业规模小、分布散, 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系数低, 业主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3 产业园区优化升级发展规划思路

3.1 以产业为主导, 打造庞口农机配件工业园区

一是要加快庞口汽车农机配件工业园区建设, 做到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在科学布局, 打造特色的同时, 充分考虑园区的生活、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 科学安排水、电、路、线、气、管网等分布, 做到商业网点、生活设施齐备, 逐步健全完善工业园区的服务功能。二是要创新园区管理运行模式, 实行园区管理的市场化运作, 把园区建成产业升级的聚集区, 规模企业的孵化区。

3.2 以园区为聚合力, 推动产品优化升级

一是要坚持把生产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标志, 打好“产品牌”。二是要鼓励企业加强与知名品牌的配套协作, 积极主动地向上中游产品靠拢。三是要协调有关部门, 尝试成立庞口汽车农机配件检验、认证中心, 实行对地产件和贴牌产品的检验和认证, 为产品创牌提供便利。

3.3 加强公共服务, 建设电子商务和市场信息平台项目

依托和整合庞口物流资源, 谋划建设电子商务中心, 引进有实力的网络科技公司和电商企业, 加快推进专业化电商平台的建设和运营, 整合线上线下交易。电子商务运营公司可与行业协会对接,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和再制造信息平台, 主要建立覆盖资源分布、生产、管理、销售、服务全过程的信息体系, 向国内外农机制造企业开放, 让农机配件产业制造企业、客户、供应商共享生产、服务、技术和贸易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和服务外包, 推动园区内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

摘要:本文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 基于保定市高阳县庞口镇农业机械配件产业园区发展的经济基础、配套设施现状, 分析了庞口农机配件产业园区当前发展中的问题, 提出产业园区优化升级发展规划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产业园区,优化升级规划,庞口镇

参考文献

[1] 陈天宇.产城一体化理念下的工贸型小城镇规划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 2016.

上一篇: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范文下一篇:温泉度假村可行性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