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论文

2023-03-03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者吸收语言知识和文化、完成各项学习活动的主要途径, 是运用英语获取信息的基本渠道, 因此,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也成了高校英语专业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 笔者在教学和研究中发现, 无论是完成两年基础阶段学习的英语本科生还是为英语毕业论文忙碌的准毕业生, 其英语阅读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阅读速度较慢, 阅读量较少, 阅读理解不够准确, 阅读习惯不太好 (普遍存在逐字阅读、心读等习惯) 。尽管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问题, 也是研究领域的焦点话题, 并已在长期实践中取得很大进步, 但鉴于这类问题依然存在, 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和反思也就不能止步。本文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 结合笔者近几年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和前人的研究成果, 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教学和阅读能力的新看法。

1 上好第一堂阅读课

俗话说,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阅读课至关重要, 它将成为奠基石, 为全学年的阅读教学确立总体方向和具体目标,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而, 上好第一堂课并非易事, 教师不能简单照搬传统教学模式 (打开书本, 上第一单元) , 而是要动用心思, 充分准备, 周全设计, 精心组织, 让第一堂课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 启发性强, 旨在让学生正确认识阅读的相关问题, 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为避免第一堂课讲解过多、抽象乏味, 教师可考虑以下策略:

选几篇题材、体裁、篇幅、阅读目的和语言难度各不相同的阅读材料;然后根据各篇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问题和任务, 最好能考虑到不同阅读技巧的运用;然后依照从易到难、趣味话题到严肃话题顺序呈现阅读材料, 限定阅读时间,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篇材料的阅读任务。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 及时给与反馈, 可以是每完成一篇或者全部完成后一起反馈。通过提问、讨论、反思等活动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例如, 每篇材料都有特定的阅读目的;不同阅读目的的材料需要不同的阅读技巧和速度;阅读的第一要务就是获取文字所表达的信息, 而不是理解每一个词和句, 语言学习只是阅读的一个副产品;阅读理解有不同层次,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也不只是语言水平。

有了对阅读的正确认识, 制定阅读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便水到渠成。尽管阅读教学目标因教学材料和教授对象而有所不同, 但总体上可以概述为“使学生有能力享受外语原文阅读, 即以适当的速度独立无声地阅完一篇全新的原文材料并达到足够的理解” (Nuttall, 2002) 。分解这一概述将加强对其含义的理解, 加深我们对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的认识。

“使学生有能力”:学生才是掌握阅读能力的主体,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享受”:为学习、考试或其它职责所做的阅读必然是痛苦的, 但良好的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独立”、“全新的”、“原文”:真实的阅读往往是个人独自阅读以前没见过的材料。

“适当的速度”:有效的阅读需根据不同材料和阅读目的而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

“无声”:通常所说的阅读能力就是有别于朗读的默读技能。

“足够的理解”:并不是任何情况下的阅读都需要精读和完全理解, 很多时候局部理解或大致理解就足以达到阅读目的。

由此可见, 阅读课程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课上学到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人文知识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 而是阅读的“副产品”, 一种额外收获。阅读课虽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 但不是为了教语言;也不是为了教西方文化或专业知识, 尽管语言学习者需要掌握这些并能从阅读课上收获很多。总体来说, 阅读课应是技能训练课。围绕这一目标, 阅读课可以制定更具体的目标, 如培养阅读兴趣, 训练阅读技巧, 养成阅读好习惯, 扩大阅读量, 扩充语言知识, 结合其它语言技能提高英语综合水平。

2 注意阅读教学的选材

选材不仅为上好第一堂课所做, 而应贯穿于整学期的阅读教学, 因为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实现阅读课目标的第一步。阅读英文材料往往让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感到头疼、紧张、焦虑, 长期下去极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以恰当的方法组织教学, 让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 学生就会逐步降低对阅读的紧张焦虑, 收获更多的成就和自信, 从而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和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材料才是合适的呢?这就涉及到选材的标准。根据H a r m e r (1995) , 人们在生活中的阅读动机无外乎两大类:有趣或有用。人们阅读有趣的东西消遣娱乐, 或阅读有用的东西获取某种信息, 或者既有趣又有用。真实生活的阅读动机为我们选择课堂教学阅读材料提供了依据。许多研究者如舒白梅 (2005) , Nuttall (2002) , Hedge (2002) 纷纷谈到了选材所要考虑的六大因素。

首先是趣味性。它直接引发读者的热情和动力。现在很多教材编写都考虑到这一要素。泛读教师还可以灵活取材于报纸、杂志、网络、书籍等, 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教材的辅助或替代。而精读课要求“以书为本”, 有自己的可用教材, 但教师还是有发挥的余地, 可以在原有材料的阅读任务和目的上加以创造, 使原本乏味的东西读起来也有兴趣可言。所以阅读教师有责任挖掘兴趣或创造兴趣刺激学生的阅读动机。

其二是“可利用性”。阅读材料要能用来实现一定的阅读教学目标, 如训练浏览、训练速度、训练推测能力、猜词能力等。

其三“可读性”是指那些影响读者顺畅阅读的因素, 包括语言水平 (词汇、句法的难度) 、篇章结构、文章长度等。生词太多、句法太复杂会阻碍阅读理解, 削弱训练效果。一般来说, 篇章里的生词量最好不超过5% (Nuttall, 2002) 。选择篇章结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衔接手段明显的阅读材料更利于阅读训练。至于文章长度, 则依阅读目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而定。

其四“多样性”是对于整学期阅读教学而言的, 主要体现在话题、篇幅、体裁、阅读目的等方面。

其五是“真实性”。真实性的阅读材料更能激发阅读动机, 更适合训练阅读技巧。但是如果教师找到了在语言、内容、结构甚至外观上都很“真实”的材料, 却不是为“真实”的目的而读或不是以“真实”的方式组织教学, 就像是穿新鞋走老路, 那么材料的真实性就无法得以真正的体现。所以当运用真实性的材料时, 教师应该设定真实的阅读目的和任务。例如, 阅读一个英文宣传册, 可以让学生制定梦想中的假日旅游计划;看一个英文菜谱,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菜肴。这样的阅读才更富有激情和挑战, 也更利于培养外语阅读能力。

因素之六“呈现方式”是指阅读材料以何种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现在许多阅读教材编写倾向于选材“真实”, 但主要是内容上, 如果呈现方式也真实就更好。比如, 一篇新闻报导最好看起来就像剪报, 一封信可以出现在“信纸”里, 并有非打印字体。这种呈现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语境, 使阅读目的更明确, 内容更易理解, 读者更感兴趣。

3 系统训练阅读技巧

任何篇章旨在传达信息, 阅读就是获取信息。阅读课的目的就是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包含许多子技巧的训练。课堂教学的阅读毕竟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生活中, 读懂便是阅读, 但在课堂上, 不仅读懂, 还得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读懂, 研究原文是如何组织信息的, 这就涉及到阅读技能的训练和运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主要是训练六大阅读技能 (舒白梅, 2005) , 贯穿于精读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

(1) 预读阶段:在课堂开始的十分钟左右, 通过“自上而下”的阅读, 重点训练预测、浏览、略读等阅读技巧,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明确阅读目的, 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这一阶段的阅读活动可以生动活泼多样, 例如:

(1) 根据题目预测课文的内容和体裁。

(2) 对黑板上给出的关键词进行风暴式联想, 如“ecology” (生态学) 。

(3) 给出与篇章内容相关的提问引导思考。

(4) 浏览全文获取大意。

(5) 浏览每段首尾句或首尾段给篇章命题。

(6) 略读寻找特定信息。

(7) 图文配对。

(8) 其它有益活动如看图说话、角色表演、游戏、个人演说等等。

(2) 正式阅读:预读活动一般只能获取大意, 无法达到深层理解或细致分析。而在接下来的正式阅读中通过“自下而上”的阅读包括对词汇、句法、篇章甚至写作风格等学习, 可以达到全面深入的理解。这一阶段里主要训练以下技巧:

(1) 根据语境推断词汇含义, 包括判定词性, 猜测大致含义, 验证猜测等。

(2) 寻找给定信息或回答问题。

(3) 理解复杂句。

(4) 理解篇章结构, 包括段落主题句, 篇章衔接语等。

(5) 推断句子的深层含义, 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作对象等。

这个阅读阶段是精读课上的重要环节, 也是大多中国学生比较擅长的方面。不仅训练阅读技巧, 也是学习英语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了确保精读课的自下而上阅读是以训练阅读技能为主而不是讲授语言知识, 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切记阅读的本质和阅读能力的真正含义。

(2)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将学生学的时间最大化。

(3) 加强学生阅读技巧的使用意识和训练策略, 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

(4) 明确阅读活动的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间。

(5) 不要把技能训练课变成测试课, 即给每个人认识和运用技能的机会, 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强调过程而非结果。

(3) 后续阅读:这一阶段, 学生会再次运用“自上而下”的阅读评估自己的深层理解, 进行批判性或创造性阅读。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 涉及到多层面的思维活动。后续阅读也有很多策略或活动设计, 例如:

(1) 讨论课文中有趣或有用或有新意的部分。

(2) 讨论或辩论有争议的地方。

(3) 口头陈述课文大意或摘要写作。

(4) 改写结尾、回复信件、写读后感等。

显而易见, 这些活动不单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也训练了“听”、“说”、“写”等其它英语技能, 促使英语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这正是阅读课尤其是精读课所追求的。

4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泛读也叫流利阅读 (fluent reading) 或要点阅读 (gist reading) (Scrivener, 2002) , 即阅读较长的篇章以获取大意而忽略细节。课堂教学由于时间有限, 长篇阅读较少注意, 但有些阅读技巧和策略必须在较长的篇章里才能得到更好的训练, 如浏览、略读、对篇章结构的敏感性、对作者意图观点的深层推断等。英语学习者要想成为有效的读者, 必须具备泛读这种能力, 这将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甚至毕业后的生活、工作中受益无穷。因此, 引导学生加强课外泛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现代社会里大多数中国学习者觉得泛读英语是一件枯燥乏味令人痛苦的事。如果缺乏教师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而完全由学生自主, 学生很可能在行动上放任自流, 也会在思想上产生泛读可有可无的错觉, 最终“加强课外广泛阅读”就成了有名无实的空口号。为了保障课外泛读的质和量,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让课外阅读有计划、有指导、有组织地进行。措施无定法, 但有三个方面需引起普遍重视:

第一, 务必让学生明白泛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养成大量阅读英文的习惯, 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并有效促进语言知识和文化的学习。第二, 教师要注重选材, 尤其是材料的趣味性和可读性。Nuttall (2002) 用SAVE概括了泛读选材的主要指标, 其中S (short) 表明材料不易过长, A (appealing) 材料的外观因素 (印刷、装帧、插图等) 可以影响读者的兴趣, V (varied) 考虑内容、语言、风格等的多样性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 E (easy) 难度适中, 最好比同步教材稍易。第三, 制定方案确保泛读的进展, 包括布置恰当的任务, 督促、检查阅读情况甚至书面记录。尽管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的个人的行为, 但在学生完全养成良好的泛读习惯、具备完全的自主能力之前, 教师给予一定的督促检查很有必要。例如:由教师或学生介绍一个故事, 留出故事的关键内容或结尾, 鼓励学生自己读下去;让学生查阅课文中一个节选小说删掉的部分并准备下次的口头陈述;让学生查阅并整理一个话题的相关信息;每日 (周) 详细记录阅读量、时间长度、阅读速度和简要评语;定期组织例行阅读讨论会。

外语学习者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方面依赖于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训练, 一方面需要学习者在课外大量的自主训练, 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高外语阅读能力。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高校英语专业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而实践表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较其它英语技能更具有挑战性。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教师、学生和研究者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笔者近几年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和前人的研究成果, 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新看法。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阅读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 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 1995.

[2] Hedge, 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he Language Classroom[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 Nuttall, C.Teaching Reading Skillsin a Foreign Languag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 Scrivener, J.Learning Teaching.A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teacher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5] 舒白梅.现代外语教育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实证分析下一篇:多媒体制作技术课程中分块教学法的探讨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