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础会计启发式教学论文

2022-04-1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高校基础会计启发式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对高校会计人员而言,最根本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此,文章分析了高校会计职业道德目前的状况,提出了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机制创新的若干措施,以培养德智双全、出类拔萃的会计工作者。关键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是会计的灵魂,会计诚信是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基础。

高校基础会计启发式教学论文 篇1: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教学中的优势和应用

摘要:探究新型的教学方式,对高校会计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知识,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优势和应用,旨在促进我国高校会计教学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会计教学 案例教学法 优势 应用

社会经济发展为教育模式的逐步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也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中的应用,是我国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实用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教学中的优势

1.理论联系实际

实施教育改革后,案例教学法是探索出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在教学《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要点》时,教师可以把某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案例作为教学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积极探索理论知识与实际存在的差异,这为学生应用、转化、分析会计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实施案例教学法能为教师讲解知识提供鲜明的案例,从侧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会计分析的能力。

2.知识的拓展

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实现教学知识的拓展。会计知识结构性强,数据分析占据了主要地位,如果教师仅限于书本讲解会计专业知识,就无法培养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在高校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结合案例,剖析会计教学知识的多种问题。如账目失真后,会计怎样进行快速核对账目,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抑或是会计的账目核算数据标准与企业经营行业间的关系、项目核算中的经济税收支出等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案例分析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拓展高校会计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会计专业知识的延展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1.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为现代会计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探索发展的空间。在会计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因为这些案例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补充,所以合理选择案例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直接影响。

如在教学《财务会计》时,学生会学到一些现金业务,教师可以对现金业务的预借差旅费问题向学生提出学习要点,并结合社会发展中会计预借差旅费存在的账目核算数目不准确,需要进行会计账目核对过程管理,或出库存现金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课堂,有助于教师从多角度探索案例包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从而达到应用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并发挥典型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价值。

2.启发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是启发式教学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发挥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在教学“金融投资管理”“企业成本管理”等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行编写案例,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启发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而自主解决问题。

3.知识延伸拓展

在高校会计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就应以传统教学方法为基础,引入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案例应用中,不断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如应用案例教学法探究财务账目分析、财务审核、信息处理等问题。

此外,案例教学法也为学生课后探索与实践提供了思想指导,学生能够在课堂案例教学中,总结生活规律,为以后的实践、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型教育探究,它在高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教育内容的灵活化、实际化,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新的探索发展空间,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逐步实现实用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弈.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D].宁波:宁波大学,2014.

[2]王敬.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尝试[J].才智,2011,(14).

[3]馬巾英.试论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王登

高校基础会计启发式教学论文 篇2:

文化心理视角下对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摘要:对高校会计人员而言,最根本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此,文章分析了高校会计职业道德目前的状况,提出了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机制创新的若干措施,以培养德智双全、出类拔萃的会计工作者。

关键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诚信是会计的灵魂,会计诚信是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基础。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会计领域的主力军,其职业道德对于维护会计整体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国际上的安然事件到国内的银广夏、蓝田股份会计舞弊所引起的问题再一次地把诚信会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推向了维护会计行业尊严的风口浪尖。本文主要探讨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根据目前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综合文化、心理等提出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措施。

一、我国本科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现状

《2007年会计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每年约有10万左右会计专业毕业生加入会计行业。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领域的预备役,在大学读书期间正是他们增长会计知识、形成职业道德人格的黄金时期,也是高等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深入人心的最佳时机。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以下缺陷: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薄弱或缺失

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通常涵盖会计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及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目前就业对能力的需要导致我国各高校本科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计划都过多倾向于会计理论及实务操作,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据调查显示,仅有19.9%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接受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学习,这直接导致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理解的缺失。一项针对专科、本科、研究生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在屈指可数的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学校中超过2/3的学校此类课程为选修,平时课时少,考试形式多为考查课,在这种教育状况的引导下,职业道德教育难以引起在校学生的重视,又何谈在学生的职业人格形成中发挥作用?

(二)教学方法拘泥于传统模式没有创新和突破

近年来,在解放思想大潮的呼唤下许多高校都在积极从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从传统灌输模式变化为多元化教学,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实验式教学,这都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接受,达到了积极的效果。然而在职业道德教育却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还保留以政治教育代表职业道德教育、说教式的道德知识传输的旧模式,忽略教学方式的生动和道德情感的熏陶。总之,教学方法没有创新和突破是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缺乏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熏陶和职业氛围的营造

学校是社会中最纯净的一片土地,在校学生的职业人格和职业性格尚处在形成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经济的多元性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了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对于原有的传统道德信仰产生动摇,原有的道德操守一旦失陷就会导致个人主义价值和自我意识突出,在利益面前屈膝投降、道德沦陷。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诚信品格塑造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

会计界先贤潘序伦先生曾说:“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道德原则定义为: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道德自律。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既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会计人员的道德操守,它把外在的法律内化,深入到法律无法作用的领域,在会计人员需要、动机等内心世界发挥约束作用,使得会计人员自律,对会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二)高校会计人才对于国家会计的特殊意义

众所周知,高校会计人才是未来国家会计领域的主力军,决定会计的发展方向和祖国经济的腾飞,因此高校会计人才对于国家会计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基于这个原因,大学承担着输出人才的责任,更承担了对输出人才职业道德负责的重托。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指出:“会计诚信教育已列入工作议程,我们将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全面开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因为当巨大的利益驱动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道德规范。所以,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三)国内外造假案例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敲响了警钟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失真已成为全球会计界面临的一个共性话题。社会各界都在呼唤诚信会计,强化会计管理,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已经成为会计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作为培养高等会计从业者的高校更应该反思舞弊问题出现的根源,并努力探索提高会计德育实效的途径。前车之鉴,后世警醒,让前世失足的教训换作新一批会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遵法守纪,不踏雷区。

三、实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文化,以人文精神陶冶道德情感

从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儒家为人之道到现代的诚实守信价值观,中华民族从不缺乏以诚信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感化。高校的人文氛围是思想道德品德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生存的土壤,高校回归人文教育,通过科学手段和人文精神融合来缓解腐朽思潮对人性的扭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最终学生的独特个性,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利用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传统人文精神积淀陶冶道德情感,培养人格高尚、思维睿智、具有完整健全人格的21世纪新会计人才。

(二)高校改革传统职业道德教育教研方式,不断发展创新

首先高校应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计划进行研究,对不科学的设置计划进行调整,在教学计划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但对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突破产生革命性效果的不是单纯的增加科目,而是对德育教研方式进行改革,推陈出新。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法。心理学认为,人在作为前虽然事情没有发生但在心理上实际上已经有了如何作为的驱动点,一旦事情发生就会按照驱动点的轨迹进行价值判断、有所作为。因此,在高校教育完全可以利用心理学对会计职业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建立心理档案。如果一旦出现心理状况可以立即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矫正,使之及时调整,战胜消极心理,实现健康的道德取向。

2、案例模型法。研究表明,视觉传输的效果比听觉传输的效果好上百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述职业道德教育是很难深入人心的。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案例教学,刺激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同时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启发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吸纳开放中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中剖析案例中道德的深层问题,在学生自己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始终贯穿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和道德影响,最终增强高校会计预备从业者的道德意志,弘扬正气。

3、跟踪指导法。跟踪指导法是盛行于欧美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着眼于长效保持,建立日常可跟踪、可对比的指导制度。在教学、生活中为会计学生建立一整套的评估、监督、奖惩、改正与发扬的制度,记录在案,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德育长时间的感染力,最终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总之,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义务,任重道远。高校应按照道德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生时代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具备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祺,戴蓬军,马正凯.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J].财会通讯,2005(9).

2、伍中信,沈辉.提高会计德育实效的现实途径——以人文精神陶冶道德情感[J].会计之友,2009(9).

3、李明杰.关于加强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张明丽

高校基础会计启发式教学论文 篇3:

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探析

[摘 要] 教育的国际化需要立足于本国实际,同时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高校会计教育的国际化,按照国际会计人才的标准来培养学生,可以作为今后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长期战略性目标。本文旨在对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其与英美等国家会计教育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与措施。主要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几个关键环节来构建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会计教育;国际化;国际惯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09 . 22 . 045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的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对国际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高校开始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来重新构建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办学形式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特征,高校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倾向已日趋明显。

所谓教育的国际化是指在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国际环境中立足本国实际,面向世界,通过多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事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素质、知识和能力诸方面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以服务于本国与国际社会经济和发展的需要,促进本国教育及世界教育的共同发展。结合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借鉴国外会计教育的成功经验,笔者以为,大力推进高校会计教育的国际化,按照国际会计人才的标准来培养学生,可以作为今后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长期战略性目标。本文拟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重要方面来深入分析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和具体做法,以期进一步推动会计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一、会计教育观念的更新:国际化的前提

科学的教育观念能够反映时代的需要,有助于引导教育的方向。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与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这一点对于会计这样一门注重实务的社会科学的影响尤为明显,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较差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很多高校也在推行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理念,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际执行效果并不明显。

教育观念的落后是阻碍会计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而要实现会计教育的国际化也应首先引入先进的会计教育观念。笔者以为,这是实现会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前提,在这一点上有很多国际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美国为例,美国会计学会(AAA)下设的“会计教育改进委员会”(AECC)早在1990年就提出了关于改进会计教育质量的第一份研究公报《会计教育目标》。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是在于培养他们具备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因此,高等会计教育并不是也根本不可能做到把一名经验丰富的职业会计师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学生,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具备获取职业会计师资格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可见,在美国,高等会计教育不仅是一种专业技术教育,更是一种素质和能力教育。与美国相似,英国会计教育也将终身学习作为基本教育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会计教育不再是年轻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最后环节。在任何一个年龄段,在工作后的任何时期,只要有学习会计知识的需求,经申请即可到大学接受正式的会计教育。同时,终身教育认为,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迅速变化、日趋复杂的社会工作,会计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应该在接受教育期间集中掌握基础性、工具性的知识,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因此,在任何一个会计教育环节,都能体现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想精髓。对会计教育来说,最为关键的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而这正是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中所缺乏的。

二、会计课程体系的优化:国际化的基础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也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在课程设置上,大部分高校基本都遵循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的设置模式,每一个层次具体包括哪些课程虽然各有特色,但基本还是比较接近的。而且由于很多学校把会计专业定位为一个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的专业,突出“专才”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最后实际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上。虽然很多高校也会按照社会的需要来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但原有的单一、狭窄的课程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进。

要培养出优秀的国际会计人才,还要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笔者认为,实现会计课程体系的优化是会计教育国际化的现实基础。按照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国外会计课程设置不是只局限于会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不再过分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而是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在注重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与财务、金融等相近的学科知识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非常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完整性,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例如,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就认为,会计专业教育应包括一般教育、一般经济管理教育、会计专业教育等三类课程。这一课程体系既能突出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也涵盖了会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可见,国外已经普遍强调会计的通才教育,在这一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课程体系也是为培养全方位的综合性会计人才所设置的。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着手对目前的会计课程体系进行改进:第一,应该转“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为人才培养目标若不实现实质转变,课程体系的优化也无从谈起;第二,具体的课程设置应考虑通才教育的需要,不断充实国际化的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国际化的核心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直接体现,并最终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多采取单向的“填鸭式”强制灌输方法,满足于教会学生模仿或最大程度地记忆。学生被动地学习既无学习兴趣,更无学习动力,教学效果自然堪忧。随着近年来我国出国交流、进修教师的日渐增多,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也逐渐出现和推广在会计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只是一个起步,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课堂教学过于偏重具体细节的讲解,不太注意结合案例综合分析,不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没有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每门课程几乎都有固定教材,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其结果不仅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不足,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果说抽象的教育观念的更新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那么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却可以在短期内看到成效,而这正是对先进教育理念的最好印证,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教育观念的更快更新。因此,笔者以为,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引入灵活多样和相互配合的教学方法应是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所在。国际化的会计教学,要广泛开展演示教学方式,即教师利用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广泛开展互动探讨教学方式,即在网络教室中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各自的计算机对教学内容开展讨论;广泛开展虚拟现实教学方式,即将某些现实问题借助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教学;广泛开展远程教学,即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包括一个学校不同教室之间、不同学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教学等。

四、会计教学评价的健全:国际化的保障

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能够对教育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完整的教学评价制度应该包括学校对学生质量的内部评价和外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两个方面,本文只研究第一个方面。高校作为内部教学质量保证的唯一主体,对会计教学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和自我评价。目前高校的内部评价仍然是一种“学校主导型”的评价体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的高低为主要评价依据,其显著特点是“重理论,轻实务”,“重期末,轻平时”;“重记忆,轻理解”。这样的评价体系既无法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需要。可见,会计教学评价总体上没有做到与国际接轨,中国特色仍然比较突出。

比照国外的做法,外国会计课程考试方式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英国为例,学生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大量的作业、测验或演讲等形式组成,占总成绩的30%~50%。每门课程通常都有1~2个综合作业,提交形式有报告、论文、计划等,对格式和参考文献要求非常严格。课程作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个人作业,旨在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另一种是小组作业,这种作业老师要求大家合理分工,协调合作完成,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在工作中与他人沟通和社交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很有帮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70%,多为闭卷考试,试题多为综合性的主观题,一般除会计分录外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是会计核算也要求相关的分析和决策。每道题都需大量的论述支持,所以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样的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思路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必须在平时多阅读和积累专业知识并灵活运用。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加大平时考核的权重和难度,引入新型、多样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第二,调整期末考试的内容和题型,加大对综合性、系统性问题和主观题型的考核,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实行考试方式的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开卷考试、论文等形式都可以是很好的尝试。

会计教育的国际化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其最终目的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用国际化的思路重新构建会计教育的框架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明确、统一的体系,对于指导会计教育改革实务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金莲淑. 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会计教育事业,繁荣会计理论研究[J].会计研究,2007(8).

[2] 刘永泽,池国华. 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J]. 会计研究,2008(8).

[3] 陈小林,高滨. 中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历程、经验与未来发展[J]. 会计研究,2008(10).

[4] 刘贤仕,杨春风,彭素琴. 新形势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

[5] 张艳秋. 中英会计教育比较研究[J]. 会计之友,2008(6,中).

[6] 王琴. 会计国际化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

[7] 王丹. 美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作者:肖 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网络嗅探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下一篇:基于质量控制的通信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