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5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给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为有效应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管理者必须更新管理制度和理念,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恰当使用网络技术手段,选好班团干部。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论文 篇1: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的探讨

摘要:阐述了在当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高职院校班级的管理策略,对确立班级管理工作目标、注重班级管理方法,重视“以人为本”和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策略;以人为本;探讨

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教育阶段,具备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又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既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的、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为配合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更好地完成该人才培养目标,搞好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过于依赖制度管理,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较差,如寝室卫生搞不好、上课迟到等,为了应付学校对班级的检查,以及班级之间的评比,不少班级管理者依然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家长制作风来管理学生,严格得近乎苛刻地要求学生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标准来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严格按照规则程序办事,那是工业社会操作机器的办法,但是班级管理的对象是人,是有着思想意识的学生。大学生基本上都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是独立性格形成时期,依赖性强、自律性差、逆反心理大,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者正确引导教育,除进行制度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道德观、价值观、行为规范、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的教育。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建立学生自律组织,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激励学生参与自律活动,努力在平时的实践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2.班级管理过于注重对后进生的批评教育,忽视了“抓两头、带中间”的班级教育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以前有所下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生活习惯、学习态度、自律能力较弱的学生数量有所增加,而这部分学生常常会犯小错误。因此,许多班级管理者往往把班级管理工作只定位在批评教育这部分后进生上,忽视对尖子生的引导和对中间生的带动,整天疲于奔命而管理效果欠佳。

一个班级集体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大家性格相迥,家境不同,经历各异,要想把这样的班级大家庭管理好,“眉毛胡子一把抓”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科学分析,整体把握,真正落实“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常言道“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2]。

二、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几点策略

1.确立班级管理目标,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最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前有所下降,因此班级管理更需要合理规划,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科学管理,整体把握,真正落实工作目标。首先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目标。班级管理从实质上讲就是育人的过程,是通过每学期的具体事务来实现的。因而,树立阶段性目标既要有周期的阶段性,又要有学期、学年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其次,不同的學生确定不同的奋斗目标。班级管理者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情况,详细记载每位学生的生活、学习、性格、思想、爱好特长等情况,正确分析,对症下药。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实施分层激励。对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应引导其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引导其学习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再接再厉,锐意进取;激励其思想上积极追求进步,写入党申请书,力争思想和行动向党组织靠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力锻炼,参加班委、学生会竞选,树立竞争意识,充分挖掘潜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教育引导文化成绩不够好的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奋斗,争取早日步入优秀生的行列;对于后进生实行“赏识教育”,发现他们的“闪亮点,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逐渐改掉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缺点。适当降低标准,让学生体验成功和成就感,同时采用灵活的激励机制,设立各种奖励措施,如进步奖、全勤奖、创意奖等,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展示学生风采,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而不断进步。对中等生则根据情况设立学习兴趣小组、组织“一帮一”互助互帮活动,让先进带动后进,最后达到共同进步;“规范行为习惯”、实行“干部值日制”,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逐步改掉自律性差的缺点。这样既有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养成,又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最后,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帮助他们定出相应的目标。尺有所长,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差异,顺其势而导之。鼓励对本专业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类培训、第二课堂及专业社团等活动,强化专业基础;鼓励善于交际、人际关系好、热衷于社会实践的学生在处理好学习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会,组建社会实践团等;建议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组建并加强球队训练,加强团队合作精神,营造班级和谐、凝聚的良好氛围。

2.注重班级管理方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生活、学习习惯较差,有时为应付学校对班级的各项考核,不少班主任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家长制作风,严格得近乎苛刻地要求学生。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班级可能在院校各项考核中获得好评,学生也中规中矩了,但学生因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创新的机会,缺少创新意识,也就失去了学生本身的个性,这与素质教育培养“多元智能化”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高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切实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建立学生自律组织,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激励学生参与的自律活动。夸美纽斯认为将每班学生分成许多小组,每组10人,选一名优秀的学生为十人长,协助教师管理小组同学,考查同学的学习。这样不仅教师教得省力,而且学生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因此可以愉快而有效地学习。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其管理对象思维灵活而心理素质又不太成熟,如果班级管理者不考虑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其学生素质具体情况,一味地批评教育,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无济于事。美国成功人士卡耐基说:“批评只会带来对方的反感,对于事情的解决没有一点帮助”。

3.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班级管理过于看重智育,以分数为中心,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与市场经济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格格不入。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阶段,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在班级管理模式上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本专业的相关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活动,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最好的教育就是从“做中学”,即“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这实际上就是强调学生实践,从实践中得到锻炼,从实践中学习。高职院校由于其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重视学生实践,同时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任,这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社会建设的全局,必须引起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班级管理有方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班主任是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素质教育的中心工作,做一个富有责任感、爱心、人情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班主任是本职工作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涂刚.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策略[J].当代经理人,2006,7(21):21-22.

[2] 范功利.论高职院校民主开放型班级管理模式[J].科教导刊,2011,1(3):167-168.

作者:燕卫民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论文 篇2: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

[摘 要]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给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为有效应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管理者必须更新管理制度和理念,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恰当使用网络技术手段,选好班团干部。

[关 键 词] 移动互联网;高职院校;班级管理

高职院校班级是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具有教育组织和社会组织双重特性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最基层单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伴随而来的问题给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探究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应时应境、意义重大。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教学效益差,“低头族”现象严重

课堂,作为知识传播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历来备受重视。作为步入成年的高职院校学生,理应更加珍惜这种宝贵的学习机会,理应有更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理应更强。然而,从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情况不容乐观。课堂上,大学生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经常习惯性地掏出手机……这种“隐性逃课”已成了他们的习惯,并且像“瘟疫”一样在班级,乃至学校中蔓延,任课教师往往难于管顾。长此以往,不仅学生不乐学,教师也逐渐失去教学乐趣,导致教学效益低下。

(二)移动互联网带来资源获取的快速性与便捷性,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学而不思、学而不作”的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更快,获取资源更加方便,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就靠一部智能手机来应付学习。很多时候,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很无奈:布置的作业,学生往往上网查找应付,大多是网上抄袭的;甚至考试的试卷,有时也会出现大面积的雷同现象。如此的作业、考试,已经失去应有的意义。

(三)移动互联网交流的便捷性带来师生面面交流机会的减少,学生情感淡漠

当前,由于移动互联网在交流方面具有的便捷性,大学生更乐于网络交流而非面面交往。这种现象既存在于班级管理者与高职院校学生之间,也存在于班级学生群体之间。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一入学,班级管理者就会建立班级的QQ群、微信群等,班级多数工作任务的布置主要通过网络群来进行,学生的交流也多通过网络来进行。由此引发的问题是班级管理者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往减少,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机会也减少。很多大学生反映,几年下来,辅导员或班主任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同学间的感情好像还不如中学时亲密。互联网这种看似便捷的交流工具,但由于其交流的虚拟性和非严肃性,容易带来情感的淡漠与虚无,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移动互联网的滥用导致学生夜不能宿、寝室内同学矛盾重重

寝室是高职院校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之一,大学生活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寝室中度过的。寝室理应是大学生休息、学习的最好地方。然而,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滥用,寝室也不再是一个安宁的港湾。很多寝室即使到了凌晨,学生还在上网、听歌、玩游戏、看视频等吵闹不止,不仅自己没有很好地休息,也影响了室友的睡眠。长此以往,导致寝室同学之间矛盾重重。

(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给班团委干部队伍建设带来问题,出现了班级凝聚力不强的现象

班委、团委在高职院校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班委、团委干部队伍,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班级管理、形成班级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班委、团委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班级管理者很多时间并不能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与沟通,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交流,这样,那些网络上的活跃分子往往更能引起关注,而这些人自然成了班委、团委的重要人选,而那些平时不太在网络发声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漠视。而这样入选的班委、团委成员更热衷于网络,甚至将这种习惯带入课堂和寝室,不分场合、不分日夜地使用网络。如此,在班上不仅不能带来正面的影响,还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普通学生对此嗤之以鼻,班团委的威信大打折扣,班级干群关系紧张、班级凝聚力涣散。

二、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给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带来了全面的冲击:从课堂到寝室,从课堂到课外,从师生交往到生生交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问题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浪潮给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班级管理制度的滞后;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教师及其他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高职院校学生自身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制力不强等问题。具体来说,导致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班级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无法跟上新时期的要求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过于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教育最初的目标——“人”的养成,出现了“目中无人”的教育。许多高职院校办成了职业培训机构,只负责培养一批批具备一定技能的人,而忽视了对人之为人的品德的培养,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责任感的教育。在这种大背景下,管理者急功近利、家长急于求成,学生忙于考取一本本证书,忙于谋取一份好的工作。高职院校学生未能深刻认识自我,深刻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能做好自我的人生规划。而班级管理者也未能很好地更新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事务管理”上,追求“只求成绩、不出事情”。这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不能跟上新时代的要求。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人、尊重人,平等对待每个人,这也就是梅奥所提倡的人本管理理念。它要求必须把人放在首位,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关心人、塑造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我们应重视组织中的每个人,把每个人都积极调动参与到组织中来。“参与式的人本管理更符合新时期的要求,它要求有一种民主领导及激励法则的管理制度,更注重把成员作为组织重要的资源来看待,着重参考成员的兴趣、特长、能力、心理状态等综合性素质,从而科学地安排匹配成员的工作和任务。”

(二)班级管理制度的缺位与滞后,未能跟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要求

正由于管理理念是要“追逐证书、不出事情”,多数高职院校管理还在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和服从性,忽视了新时期学生的个性特点,一味要求学生服从班集体,忽略了人性化和个性化管理,也未能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在管理方式上,强调惩罚和说教的方式,忽略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发展,不能听取学生的意见。有些班级管理者还在依靠原有的经验来管理现在的学生,常常抱怨现代学生太有个性、太难管,却未能关注新时期学生心理特征和个性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各种配套管理制度、方法的缺位与滞后。如课堂管理制度、寝室管理等方面制度未能及时更新,未能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制定专门的制度。“尽管各高职院校也普遍建立了班级工作制度、积分量化考核制度等,但基本都是过分强调强化管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各种实际问题,更没有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三)高职院校学生未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期的学习生活

高职院校学生摆脱了高考指挥棒的控制,进入大学之后,从心理和行为上都有所放松,表现在行为上沉迷于网络,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寝室,整天捧着一部手机,不是游戏就是网聊。久而久之,感觉生活乏味、空洞,学习乏力,而当即将毕业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时,又往往追求捷径,为一本本证书、为顺利就业捞取一块敲门砖而拼命学习那些“快餐文化”,证书考试一结束就将之忘得一干二净。

(四)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缺陷加剧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也导致了班级凝聚力的不强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娇宠,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甚至是自私自利的性格。进入大学,遇到问题仍然总是从个人角度考虑,忽视其他同学的感受,如深夜还在玩游戏、看视频,完全不理会同寝室同学的感受,导致同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矛盾激化。加之班干、团干又不能很好地协调,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强、人心涣散。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对策探究

(一)树立参与式的人本管理理念,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和改进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

传统的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是不利于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与管理的,在新时期,班级管理者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应尊重人、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发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级管理者需要细致、耐心和持久地付出。这要求班级管理者全方位地接近和了解学生,不仅要借助现代化网络工具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更需要深入走近学生,重视面对面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此外,在交流方式上,要多用鼓励赞扬的语句,态度和蔼,积极关心和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要营造良好的情感交流气氛,为学生学习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加强责任感教育,明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是提升和改进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急迫性和自觉意识比较差,说到底是责任感缺失。学习,并非是个体的事情,也不只是为了就业,而应从国家、民族的整体层面去思考高职院校学生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很难想象一个学生如只关注毕业后的就业,而没有发现学习本身的乐趣,没有将自身学习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去思考,他会积极主动去投入学习。在崇尚终身学习的当今社会,一个不热爱学习、不努力学习的人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首先应加强学生责任感教育,强化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积极投入学习。此外,在班级中营造以积极学习为荣,嬉戏放纵为耻的氛围。为此,在高职院校学生班级管理中,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分解为各阶段的目标和学习计划,这样既有利于班级管理,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形成,从而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学习。

(三)重视课堂教学管理,建构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提升和改进班级管理的重要步骤

其一,管理者应从抓课堂纪律入手,联合任课教师和班团干部,形成三维立体网络,加强对课堂的监控与管理,对那些长期上课玩手机的“低头族”给予必要的处罚。其二,管理者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对课堂进行全面监控,实时掌握课堂动态和课堂纪律。其三,采用技术手段,对教室实施手机网络信号屏蔽,强行矫正上课玩手机的习惯。最后,任课教师应加强备课,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确实提升课堂的效率。

(四)扩大管理视野,强化寝室管理工作是提升和改进班级管理的必要环节

尽管高等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理和自制能力,但事实表明,一定的管理也是必要的,并且效果十分明显。强化寝室管理不仅有利于学生保证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能改善寝室同学之间的关系,保证共同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寝室管理机构和组织,每天或者每周不定期地对寝室进行检查,尤其是加强夜间对寝室的检查。检查不仅仅局限在寝室卫生上,还应该扩大到寝室成员的行为上。要加强寝室间学习和生活的评比,在寝室文化建设上形成竞争、互助的态势。此外,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凌晨屏蔽手机网络信号,强制学生休息。

(五)加强班团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班团干部管理能力是提升和改进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

一个班级建设的意图,需要依靠班级干部传达、贯彻、组织、实施。因此,要提升和改进班级管理,首先,精心选拔,建设好一支班团干部队伍。在班团干部队伍来源上,不仅有网络高手,更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积极为班级服务的热心人。教师应把那些品行好、学习好、能力强、在同学中有威信的人选拔出来担任班团干部。其次,精心培养,班团干部也是普通学生,尤其在任职初期,必须加强对其培养和教育,强化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再次,明确职责,班干部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最后,大胆放手,班团干部是实现班级目标的骨干,班级管理者要依靠他们,大胆放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是一项十分烦琐和艰巨的工作。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必须正视班级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趋势,借助现代科技,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加强班级制度建设与管理,强化课堂与寝室的管理措施,构建班级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干部的“三维”的立体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强化学生自身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从而更好地实现班级管理目标,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冬桂.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邵丽丽.当前高校班级管理研究现状述评[J].教育科学参考,2008(10).

[3]邵丽丽,任海华.高职院校文明宿舍创建的现状及创建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4]侯倩.人本管理视角下参与式管理模式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及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

[5]屈一泓.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探讨[J].当代经济,2007(6).

作者:张慧忠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论文 篇3:

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实践探索

摘要:刚刚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值吸收知识、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这个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校及时为学生创造适宜身心成长的班级环境很重要。作为高职学校的班主任,应当结合当下高职院校改革转型方向以及具体班级情况,对学生实施正确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得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更好地融入班级中健康、全面地成长。本文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实践,引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把班级培养成为一个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学习上争尖抢上,和谐友爱的集体,实现学生个体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班级管理;思政教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地提升,因此高职技校在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其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让高职学生学习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在社会中能够拥有良好的发展。班级管理是指教师对班级资源进行计划、领导、组织和管控的过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应该根据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思政教师协同合力,采取针对性的班级管理策略,切实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一、思政教育融入高职班级管理的意义

近几年来,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使得走向职业教育的生源综合素质急剧降低,一方面,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弱,知识上底子薄,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较差,高考的失利使得一些学生对学习持有的态度就是自我放弃。另一方面,高职生成长在一个物质条件充裕、生活水平高的时代,虽已步入成人阶段,但是毕竟尚未走进社会,思想上不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也不够。一些过度包装、或夸大其词的社会行为干扰了他们的判断,加上当今媒体信息的畅通,学生在思想上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这两方面因素很容易导致院校教师班级管理难度的大幅提升。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执行者,为了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充分了解、深入把握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将学生的思政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从人格、思政、理性世界等因素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推动高职学生不仅有才华,更能把才华升华成道德,不仅学知识,更能把知识外化为美感,从而让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更具活力,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更好的满足行业及岗位的用人要求[1]。

二、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实践探索

(一)引入“民主理念”,挖掘大学生自我价值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存在个体差异,导致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诉求的基础上,提倡将“以人为本”的民主理念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理念,在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民主理念和民主模式,调动学生追求民主、理解民主、践行民主的积极性,挖掘大学生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一方面,大学生经过长期的教育过程,已形成了自身的民主意识。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态度,调动和发挥广大同学的活力,讓爱家、爱校、爱国、爱社会的道德素养等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影响同学们,并让学生自己规划、组织活动,善于发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学生在民主活动的氛围中成长,以后能更全面自由地适应这个社会[2]。另一方面,对有利于培养民主素质的课程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语文不但要开,而且要开够课时量。同时教育工作者所运用到的思想道德修养元素及技巧,包括运用榜样的带动作用,运用情感的感化,运用道理的说服力量,都可以运用思政课程中的舆论教化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目的。

(二)设计思政主题班会,培养大学生道德信念

当今时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多样,高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更加广泛,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对于班级管理的参与愿望也更加强烈[3]。班主任可以从生源、性别、入学分数、家庭情况、特长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在充分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有效设计思政主题班会,将学生组织起来并由学生来当领班会的组织者,加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道德信念,使他们形成强大的为国家和社会奋斗终生的信念。

比如,可以通过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来加强班级道德教育,使学生增强道德认知,从而形成强大的道德信念,自己去剖析目前自身的发展现状,让思想道德信念指引正确的行为[4]。也可以通过入学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求职面试大赛等专题活动,分析大学生专业的优势和就业形势的严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兴趣,让学习潜移默化地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正能量的演讲活动,引导大学生多认识社会的美好和公平公正,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与管理意识,促进班级思政化管理的发展。

结束语

新时代下,发展好高职教育对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意义。思政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努力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思政教育教学新路径,及时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念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并将职业教育中的立德树人目标落实到培养适应型、社会技能型人才中,在实践中增长学生才干,让学生管理更加人性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阳,周小伟.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整体负责制构建思考[J]. 职教通讯,2021(9):65-73.

[2] 吴丹. 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实践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1(45):182-183.

[3] 于飞飞,宋淑霞.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 长江丛刊,2019(8):101-102.

[4] 于军.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7,23(1):51-54.

作者信息:刘晓梅,学校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邮编063000,出生年月1962年10月11日,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副教授,籍贯河北唐山,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刘晓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资金成本计算应用论文下一篇:企业经营成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