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2-19

我国现阶段进行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是当前体制创新的必然要求, 也是我国大力发展普遍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更是我国加入WTO后, 高等教育接轨国际的必然要求。中国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所走的步伐与过程是井然有序的, 从总体看, 我们在很多方面所获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在一些方面我们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化改革、研究实践, 以更好的认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1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绩

1.1 高等院校后勤设施建设投资市场化

高等院校后勤资源的配置模式, 从原来的计划性的单独渠道配置变成了具有市场化特性的多渠道资源配置, 这样就有力的拓宽了高等院校的资源来路, 推平了高校发展的投资障碍, 后勤保障能力大大的增强了。自1999年起, 全国的各个高等院校积极的统筹规划, 多方位的进行筹资, 加上政府大力扶持, 以建设学生公寓为重要突破点, 推进高等院校后勤设施建设的社会化的成果异常显著。

1.2 高校后勤管理初步构建了市场化契约关系

全国各地的高校, 在国务院与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 进行了后勤单位和院校行政体系分离的改革。这使得原来属于事业单位的高等院校后勤管理部门, 变成了企业化运作的独立的后勤集团实体, 高等院校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构建起了后勤管理单位与后勤集团之间的契约关系。

1.3 后勤服务向专业化、集团化发展

如今, 高校又进入了新一期的后勤改革, 很多地区的高校改变了一校一后勤的模式, 在这些地区, 通过区域性的后勤实体强强联手, 渐渐涌现出了很多专业的集团化后勤服务企业, 这为增强后勤集团服务的规模效益十分有效。例如, 对高校的食品日常用品等大宗商品进行联合采购, 不但会降低成本, 还会使采购工作更加专业与规范, 让广大师生受益。

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 在全国掀起的社会化改革大潮中, 通过党中央与教育部的大力推动、紧密部署, 全国各地区的政府与高校积极进行配合, 我国的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但是, 在改革的过程中, 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后勤改革不彻底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一项重要的问题——体制改革与机制改革的问题, 其是改革的核心。然而, 有一些高等院校虽然成立了后勤集团, 但是也仅仅是形式上的, 只是简单的参照其他学校的模式, 简单的调整机构, 将原有部门换个名字, 工作人员换下叫法, 整个后勤系统还是按部就班的按原有的方式进行, 服务成本居高不下, 劳动效率低下, 管理还是不够科学, 后勤集团的领导仍然是学校领导。这种改革只是表面的, 没有对原本的后勤体制进行改革, 效果当然就不会好。

2.2 后勤改革的思路及做法上仅限于管理体制改革

有一些高等院校, 从管理方面进行改革, 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和激励措施, 但是对于后勤实体产权方面并没有革新, 这样虽然在较短的时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提高了改革的进程、有效的减少了改革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但是这种改革模式也只能在短期实行, 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倒退”, 导致后勤服务再次出现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改革的基础涣散, 高校落后的产权制度制约了先进的管理体制的发展, 成为了“无基之房”, 由于后勤集团的资产都是在高等院校的名下, 其并没有资产的归属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这样高校后勤集团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企业, 只能算是模拟企业。由于产权的缺乏, 所以激励与约束的效能就难以体现, 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就会使得后勤集团对于企业的长期规划不足, 不能长久的高效发展。

2.3 学校全盘放弃了后勤工作运行的管理和监督

为了减轻高等院校的经济压力与管理上的负担, 后勤体系由高等院校中脱离了出来, 不过, 在后勤体系脱离学校之后, 很多时候学校的做法是放开了就不再管理, 这样就会造成高校后勤集团不能沿着良性的轨道发展。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 后勤集团与学校分离并不代表改革完成, 在分离的基础上, 还是应该继续加强相关的管理, 这样才能引导着后勤集团的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后勤改革之后, 高校的职能部们仍然要继续展开工作, 把后勤集团引入到优良的发展途径当中。

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议

3.1 要正确把握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

为了使高校能够正常运转, 高校的后勤集团对高等院校的教育、研究和学校工作进行服务。这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的本质属性, 若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于趋于盈利, 就会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高等院校后勤工作经济属性和教育属性的双重性决定了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 坚持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宗旨是后勤工作必须要坚持的宗旨。这一宗旨在我国的高校后勤改革中, 必须纳入高校后勤集团的企业文化中, 否则, 高校高效的后勤将失去它的核心价值。同时, 高校后勤集团在服务时, 也可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双丰收。

3.2 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后勤集团

高校后勤社会化要参照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后勤实体的经营规范和跨越式发展, 使高校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指引下, 依靠自己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等资源, 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又能得到更好的服务, 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可按以下方法实施。

(1) 清产核资, 与主体分离。首先应将原本属于事业型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 转变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所规定的企业法人地位的企业。首先务必清产核资, 明确产权。将其中一部分资产划分给后勤实体。应对学校的所有权进行分割, 学校保留财产的最终所有权, 使后勤实体得到法人财产权。后勤实体则对所经营的财产, 不仅仅只有占用权、使用权、处分权, 同时还具有所有权, 可以将其作为财产主体, 行使经营管理的职能, 实行自负盈亏。

(2)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在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事企分开, 明确经营者、管理者、所有者的关系的同时, 还应尽快制定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后勤管理体制, 从而逐步构建和形成经营服务多样化、服务管理企业化、资产多元化、消费市场内外一体化的新的后勤体系。遵循经济规律做事, 打破现有的行政管理方式, 减少行政干扰, 实行自我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 使后勤经济实体真正成为产权界定明晰, 有权举债, 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企业实体。

3.3 不断强化后勤集团的监督

在高等院校后勤改革后, 院校不再把后勤单位当成行政部门来管理, 这样, 后勤服务的质量、价格等也不是学校通过行政命令来指挥监督了。这样, 原有的行政监督就变成了消费者监督, 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 消费者监督是分散的消费者的呼声很难聚集, 就达不到良好的监督效果, 如果不能对这些部门进行有组织的监督, 就会出现外部监督的漏洞, 正因为这样, 在进行高等院校后勤组织体系改革的时候, 要注意两手抓, 这两个方面分别是:第一, 要改革市场的结构、优化运行环境, 使市场形成公平竞争的局面。其次, 如果市场无法形成公平竞争, 就要以潜在的竞争促进效率, 严格管制自然垄断。第二, 消费者监督体系必须要尽快完善与执行, 例如建立学生伙食监督制度等, 这样才能消除垄断, 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4 结语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的实现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的, 这是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 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同样也不能原地踏步, 我们要做的就是稳步发展, 不断探索, 让后勤改革能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通过不断发展, 最终使完善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得以建立。

摘要:在高等教育工作中, 后勤工作是保证高等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性保障, 其有一个即庞大又复杂的运行体系, 我国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当中虽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 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着重论述了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勤改革

参考文献

[1] 侯光明, 冯序鹏, 等.中国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论丛[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考明金.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

[3] 王强, 柯立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及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知识共享模式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探讨下一篇:《阿Q正传》的主题解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