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导师制

2024-05-12

高职学生导师制(精选12篇)

高职学生导师制 第1篇

从全球的高等教育历史来看, 导师制自19世纪末被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运用于本科生教育开始已有百年历程, 在我国, 自2002年北大、浙大率先试行导师制以来, 也有十年经验。导师制用于本科生教育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而用于高职高专教育虽然也有十余年的历史, 但运用范围极小, 数量仅占全国高职总数的l%左右。

在这样的背景下, 山东英才学院顺应形势, 建立大学生导师制度, 从制度上和师资上给予大学生思政队伍有力支持。大学生导师的落脚点在于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专业指导, 而不承担班级管理的职责, 这样的定位更有利于大学生导师发挥自身专业特长, 以自身的丰厚阅历和思想深度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导航者。这项工作尚处起步阶段, 借鉴本科生导师制的成功经验, 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有的生导师模式, 对高职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准确定位人生导师工作职责

我院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理念, 明确人生导师的内涵重在对部分弱势学生人生的导航, 其只是对辅导员丁作机制的完善和补充, 而不是替代, 其与研究生、本科生的导师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主要职责是“四导”, 即生活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和就业指导。职责明确要求每位人生导师要掌握一定方法和技巧, 要熟悉学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要熟悉导航学生的家庭状况、心理特征、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特长等各个方面, 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在师生“零距离”沟通与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各种困难、困扰和困惑, 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切实可行的导航和帮助。

二、严格把握人生导师准入标准

人生导师是一种荣誉, 更是一种责任, 我院高度重视人生导师的选聘标准。一是严格人生导师的准入标准。从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表现、学术专业素养和学生的期望威信等方面明确导师标准, 强调人生导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同时鼓励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担任人生导师。二是公开进行人生导师招聘、选聘。利用动员会、导师事迹介绍、校园广播、网络、橱窗等形式, 公布人生导师聘用相关条件、相关流程以及相关制度等, 由学院人生导师领导小组根据报名人数和相关材料进行初步筛选。三是师生双方合作互选。由院党委和院行政牵头, 以院 (系) 为单位组织召开师生见面会进行互选, 人生导师要公开自己的情况和导航计划, 现场进行竞聘演说, 并接受学生的问询和报名, 各党总支进行调配协调。四是签订聘用协议。经过公招聘和师生自由互选, 彼此同意后由党委学工部及有关党总支主持签订相关协议, 明确人生导师的权利、义务、责任、考核方式以及奖惩办法, 也明确受导学生的权利、义务, 以及相关纪律, 并统一举行聘用仪式, 正式发放聘书。

三、人生导师制的实践路径

我院积极健全和完善人生导师导航机制, 要求每位人生导师遵循人本化、个性化、渐进性、发展性和公开性原则, 通过座谈会、谈心屋、沙龙、网络等载体, 开展不定期、经常性、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力求方法“活”、形式“活”、内容“活”。

1、关注学生生活, 强化生活引导。

大学生活具有独立性、自由性、多样性和集体性等特点, 人生导师首先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部分学生解决因不适应大学生活而面临的现实问题, 让他们明白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学会与老师、同学交往, 让他们懂得如何融入集体生活。其次应以当代青年楷模如感动中国等先进事迹教育感染学生, 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科学地评价自己, 相信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也一定会大有可为, 一定会大有作为。同时, 面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 人生导师可以帮助他们申请勤工俭学岗位, 或者鼓励他们认真学习, 争取获得奖 (助) 学金, 或者伸出援助之手, 如适当的捐助、带几件衣物、一次次看望、带回家吃顿便饭, 一点点的努力都可以化解学生的生活困难, 都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关爱学生心灵, 注重心理疏导。

高职院校学生中部分同学作为高考的受挫者, 有的甚至是高考的失败者, 他们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焦虑、自卑、郁闷、压抑等不良情绪。人生导师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 经常深入学生教室、宿舍, 通过谈心交流, 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状况, 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和实际需要,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关爱他们身心健康, 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导师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 强化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引导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不断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生活、学习、交友、择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努力创设“关爱心灵、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

3、关心学生学习, 加强学业辅导。

针对部分学生不了解学院的教学管理, 比如学分制, 不了解学院的教学安排, 比如课程必修与选修, 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 比如专业特点, 不了解升学机制, 人生导师可以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学院的相关情况, 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 人生导师可以通过学业情况的宣讲, 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兴趣的培养来辅导学生的学业, 但并不要求人生导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辅导。人生导师可以通过发放人生导师联系卡、建立学生学业成长档案、制定导学规划等形式, 扎实有效地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学院的教学管理, 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 了解自身的学习要求,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4、关注学生成才, 深化就业指导。

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 就业事关学生成才、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人生导师的重要职责, 也是人生导师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方面, 人生导师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自我, 认识自我,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从而更好地引导在校期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 人生导师可以从指导学生专业发展的角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 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每位人生导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 指导学生处理好考证考级、技能等级、升学与就业等关系;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发展情况、社会需求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拓宽其就业选择的视野和范围, 以便将来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职业。当然, 人生导师一般都具有广泛的人脉资源, 他们可以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积极地引导、推荐学生就业或自主择业。

四、反思

1、导师制拓宽了教师的工作范围, 在工作中缺乏政治素养高, 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导师, 往往在工作中没法兼顾本职工作和学生工作, 有时候工作会流于形式。

2、导师制的配备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存在切块分配的问题。导致导师不能发挥本身的特长和优势, 形式多于实际效果, 存在“穿新鞋, 走老路”的弊端。

3、学生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导师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也是检验导师实际效果的重要因素, 要求导师也顺应学生成长规律, 不间断的教育反思也是实现导师制实际效果重要环节。

人生导师制的实施, 创新了我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完善了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架构, 同时, 教师育人责任感得到增强, 师生之间情感得到提升, 特别是一部分“潜能”学生在人生导师悉心地引导、辅导、疏导、指导下健康成长, 彰显了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成效。当然, 全人教育理念下人生导师模式的实施, 仍有一个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教师的思想认识、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及考核机制仍需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

摘要:高职院校实施专科导师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改革和尝试, 2012年山东英才学院在全院实行了导师制制度。结合本人指导高职学生三年的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我院实施专科导师制必要性、过程、成绩及不足之处进行阐述说明。

关键词:导师制,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滕怀荣, 章小成.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协作管理机制探析[J].学术纵横, 2009 (9) .

[2]王振钰.高校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队伍模式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1) .

[3]冯婵曙.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制:培养人才的三重保障[J].高教论坛, 2008 (2) .

高职学生导师制 第2篇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52名学生,其中有50位女同学,2位男同学,少数民族5人,3人有重大疾病,其中易红梅患有银霄病,杨萍胃病严重,张金凤二级残疾,右眼失明,左眼近视;特困生较多,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其中刘呈娟从小被残疾父亲收养,目前双股骨头坏死,医院就医中,李倩是单亲家庭等,为了更好帮助这些来自四面八方,性格各异的女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本学期基本工作要点

1、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班内有一部分同学英语基础较差,要求他们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更加刻苦地夯实基础,以新概念第一册为教材,要求每日一课,多读、多背、多写、多记、多看,多问,多向优秀生学习。

2、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多参加系、学校活动,如教学技能讲课比赛、运动会等比赛。

3、发掘学生特长,培养多方面的人才,锻炼学生动手、动口能力,为他们不久要踏上社会打好基础。这方面准备在这学期多开展主题班会,如演讲比赛等。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在校内要尊重老师,主动打招呼;在参加公众场合注意班级面貌,保持安静,遵守纪律。

5、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学期初,对建立全新的班委,要求每位班干部都认真写好工作计划,带动全班同学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搞好各项活动。

6、做好弱势学生工作。我班弱势学生主要对象是对英语基础薄弱,有不良坏习惯和有谈恋爱倾向的同学;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我打算建立小组学习制度,“手拉手,一带一”,共同促进本班的学习情况;对于有不良坏习惯的同学,我主要采取谈心的方式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督促学生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如班上有一个女生爱抽烟,我从健康的角度和她交流,并要求她在网上手抄肺癌的形成原因、症状等,同时要求她利用周末实际进入医院去拜访得了肺癌的病患,从而实实在在地让她放弃吸烟,保护健康。对于有恋爱倾向的同学,我将秉承不支持,不反对的立场,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尤其要教育女孩子自尊自爱,杜绝同居和怀孕的情况发生,切实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8、关心住宿生生活。今年我班全部学生住在校园内,相对集中,方便管理。但是由于农村和城市学生之间存在生活习性差别,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生活习性差别,我打算经常深入学生寝室,了解他们的卫生内务,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及时处理室友之间出现的小摩擦。

三、班级主要活动内容

1、组织学生参加开学典礼,进行思想教育。

2、组织好每周的班团会工作,主题明确,3、组织两次英语学习交流会,(邀请大二大三的学姐学长分享学习心得,邀请黄艳红老师做自考宣传和英语过级考试知识讲座。)

4、开展一次班级英语演讲比赛。

5、组织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

6、抓好复习,参加期末考试。

以上是我拟订的大学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重点抓好学生的学习工作,抓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争取在本学期学生不出差错,保持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蒋春容

高职学生导师制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公寓 党建 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21-03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将党建工作推进到学生公寓,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对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其人才培养和发展模式的独特性,大学生党建特别是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一、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现状

(一)思想观念落后导致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浮于表面。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赋予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对高职院校而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办学主旋律。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张,在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办学体制改革、专业课程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水平提升等多重任务,加上高职院校间存在比较激烈的做大、做强、做优、做特的竞争问题,加剧了校内“重行政、轻党务,重实用、轻思想”的现象,使大学生党建工作受到影响。学生公寓党建作为大学生党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才在高职院校慢慢开展,学校层面往往缺乏统筹安排,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尚未有比较严格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在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动力不足的背景下,更是比较滞后。

(二)工作力量薄弱导致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发展缓慢。当前高校主要以专业、年级、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党支部,尚未有计划、系统性地将党的基层组织延伸到学生比较集中、比较活跃的学生公寓中来。然而,我国高职现行学制一般为三年,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或两年半后,需顶岗实习一年或半年。在这样的教学安排及学分制背景下,学生公寓更加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建立“公寓党员之家”这样的临时组织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一方面,由于学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多隶属于院系内基层组织,对参与学生公寓党建活动有较大灵活性;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党建主力军的辅导员和支部书记,其日常事务太多,党务上主要忙于发展党员,较少将工作精力投入到学生公寓管理,使得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力量比较薄弱,难以实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延伸和突破。

(三)党建阵地缺失导致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效果欠佳。高职院校从规模扩张阶段向内涵式发展逐步转型的过程中,对硬实力提升的重视依然多过软实力,加上生源跨地区流动的进一步放开,区域间、区域内院校竞争加剧,一些高职院校更多把有限办学经费安排在短期内看得见的建设方向上,对学生党建特别是公寓党建的投入不多。这也使得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往往浮于表面,党建活动多停留在党员挂牌、上墙等表面工作,公寓内少见固定的党员活动场所,就连宣传栏都比较少。据笔者参与的针对广西高校基层党建的专题调研,在数千名被调查的高校师生中,34.6%认为当前党建工作活动场地及设备不足;48.1%认为当前党建工作内容比较枯燥,形式比较呆板,吸引力不够;84.0%认为可以通过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及形式改进党建工作。对大学生涯内过半时间都在公寓内度过的高职学生而言,党建阵地的缺失对公寓党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党建阵地的加强也将对公寓党建活动的丰富度、参与的积极度、效果的深入度有促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中引入导师制的必要性

(一)引入导师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是,高校作为高知识分子的密集区和集聚地,各种思想在这里交锋,各种文化在这里融合,各种信息在这里扩散,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惘、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淡化、诚信意识缺乏等问题,甚至一些大学生党员都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党员意识不强、宗旨意识不强、不崇学不善学等问题,这反映出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客观需要的现实差距,说明这项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而学生公寓党建可谓是薄弱环节中容易忽视的一环。高校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主要阵地,青年价值观这“第一颗扣子”扣什么和怎么扣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这就对学生党建以及学生公寓党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中引入导师制,相当于在学生和教师间搭建起经常交流的桥梁,使教师能够打破专业、年级、班级的限制,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长期的关注和培养,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从而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使学生党建能够更加深入学生内心,富有情感。

(二)引入导师制是理顺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机制的重要推手。在愈发紧张的就业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投入技能训练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如果学生公寓党建缺乏活力,无法调动起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能把学生凝聚起来,那学生公寓仅能成为学生的休息场所,无法转化为党建和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据笔者参与的针对广西高校基层党建的专题调研,58.8%的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或学生党员担任。辅导员因联系班级较多、自身业务繁重,学生党员平时也忙于学习实践,他们都很少能将工作延伸到学生公寓中。通过引入导师制,选择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党员担任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党建导师,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学科研、创新实践等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规划、帮助和指导,可以成为学生公寓党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有效执行的有力保证,能够较好地改善过去学生公寓党建活动因缺乏引导而流于形式、简单枯燥、空洞乏味的不良现象,使之更具针对性、时代性和科学性,更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三)引入导师制是提升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的有益实践。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守住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真正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关键在教师。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中引入导师制,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在导师与学生交互的过程中,在学生激情活力的感染下,还能不断激励导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方式,促使导师增强政治意识、本领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优势和个人魅力,走到学生身边开展深入持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党员在导师的循循善诱中受教育、长才干,让导师在学生的困惑与释然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引入导师制的路径探索

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中引入导师制,遴选导师是基础,工作模式是关键,制度建设、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估是保障。只有把想干懂干真心干的导师遴选出来,以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方式开展党建工作,用制度保障导师制正常稳定持续开展,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一)导师遴选。导师必须忠诚和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爱党护党为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有”好老师标准,敬业修德,奉献社会,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管理服务能力较强,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高职院校遴选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导师,可以重点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教师党员,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广博学识,把学生党建工作和综合素质培养较好地结合起来。对以实践教学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这样的导师具有较强的个人魅力,也容易产生感召力和影响力,能够更好地教育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崇学善学,主动走进专业课堂、参加实习实训,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参与科研项目,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的同时,勇于创新创造,练就过硬本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做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表率,如此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党的建设和教书育人的有机统一。在遴选导师时,除在职教师党员(含辅导员教师党员),还要注重发挥服务意识好、有奉献精神的离退休教师党员作用,管理服务部门的党员干部也是有益补充。

(二)导师确定。不同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名导师联系一名学生党员(1对1),一名导师联系多名学生党员(1对N),或者多名导师联系多名学生党员(N对N)的模式,开展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在导师的确定上,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则,以双向选择为主、组织调整为辅。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等多种方式,在本人同意的前提下,经过遴选形成学生公寓党建导师库,对导师的情况予以介绍及公布。学生党员可以结合日常学习实践及公寓居住等情况,单独或组团提出配备导师的申请,申请时应附上学生党员的专业、兴趣、性格、需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学生申请为基础,导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初步对接,学校组织部门在综合考虑师生实际及人数等客观因素情况下,对导师配备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和引导,最终确定形成1对1、1对N、N对N的“对子”。

(三)导师职责。配备导师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可以参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大学生党支部职责要求,明确导师的几项重点职责:一是以学生公寓为阵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在大学生党员中的贯彻落实,对学生公寓里产生的错误思想和传播的错误言论进行抵制,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是协助做好学生公寓里党的建设、学风建设、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配合院系级党组织及学生党支部做好公寓内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在公寓内党的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协助做好公寓内学生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三是定期深入学生公寓关心服务学生,积极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及学习生活情况,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主动帮助学生做好思想疏导、化解冲突矛盾、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学习帮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工作模式。在1对1、1对N、N对N模式下导师制的开展,主要以结对子的形式进行,要把握好工作节奏,才能适应高职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应建立定期与不定期工作机制。导师在与所联系学生党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立起定期联系机制,定时间定专题定目的深入学生公寓调研和工作。此外,要把握好重点时期、重点活动等特殊情况下对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不定期到学生公寓开展工作。无论是定期还是不定期的工作机制,(下转第55页)(上接第22页)都要建立在有良好的工作计划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顺利执行,否则导师制会变得有名无实。导师通过对学生党员的指导,能把自身的优秀品质和工作学习作风进行传授,使学生党员受到感染、得到快速成长;而学生党员进一步将所学所思传递给公寓内日常相处的更多同学,如此层层传递,可以使学生党建工作更加深入、全面,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工作保障。要以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党建导师制,做好学生党员状况的动态收集、反映及响应制度,将导师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位,用制度规范导师在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形成制度健全、操作规范、响应及时的运行机制。要加强对导师的教育培训,帮助导师“上岗前”明确工作职责,熟悉工作模式,对高职院校学生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案有所掌握,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公寓党建工作。要注意对导师的考核评估,适当量化导师制活动指标,重点考察导师的指导方法、指导成效、学生评价等,在探索中逐步建立符合实际的导师评价机制,对优秀的导师加大宣传,予以奖励,以进一步激发导师的积极性;对工作不力的,予以相应处理。

【参考文献】

[1]中央、国务院发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4)[2016-04-20].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5/2920198.html

[2]李雄德,金小军,程志山.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1)

[3]张宇.高校“公寓党员之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15-01-19)[2016-04-20]. http://education.news.cn/2015-01/19/c_1114051345.htm.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模式研究——基于导师制‘党员之家进公寓的实践与思考”(2013ZZZ047)

高职院校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初探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长导师制

一、前言

目前, 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还存在偏见, 认为读高职是无奈的选择, 而高职院校中有很多学生为独生子女, 心理素质水平一般不高, 在这种压力下, 学习动力不足是难免的。

教育包含教书和育人, 然高职教育以及前期的中小学教育多是注重对学生知识方面的传授, 对育人环节重视较少, 这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入大学后, 由于相较以前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监督有所减少, 学生很快就暴露出纪律松散、厌学等诸多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人为本, 研究学生的成长过程, 探索学生的成长规律就显得格外重要, “学生成长导师制”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采用的新的教育管理体制。

本论文根据本校电气专业实施情况, 探讨成长导师制在提高育人质量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途径。

二、高职院校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上多专注于对日常事务和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 一个辅导员往往要面对200余名甚至更多学生, 根本无法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个性、兴趣爱好、学习、生活等情况, 从而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此外, 由于岗位需求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多由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担任, 虽然容易与学生交流沟通, 但他们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学术造诣, 对学生很难进行全面的恰当的指导。

基于这样的情况,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便很难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高职院校探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育人模式势在必行。

三、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探索

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开展一般包括下面几个环节:宣传启动、认定导师资格、确定学生名单、导师聘任和职责规定、师生结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和工作方案、导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导、育”工作、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总结提高等[1]。

由学校成长导师制工作小组确定本系本专业成长导师人选后, 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将电气2014级103名学生分成了5个小组, 保证每组成员最多20名左右, 每位导师只能指导1个小组。然后成长导师与本校成长导师制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 明确成长导师的主要职责。

成长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深入学生, 指导班级学生小组建设各个方面顺利开展, 对学生全面发展既教也管[2]。

1) 注重受导学生的思维、品德和行为的细节表现, 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 关注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 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咨询和健康指导。

3) 关注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个性发展, 引导学生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4) 引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督促学生参与到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去。

5) 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老师进行沟通, 全面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

6) 引导受导学生进行小组建设, 按照学校和年级的考核方案进行绩效考核。

四、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一) 针对学生特点, 实行了个性化培养

经过研究, 我们专业把导师制的工作侧重点放在了因材施教上, 注重发挥导师每个人的特长对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要求导师在课堂内外都要与学生密切联系, 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带着探索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使每个导师都对自己所指导的学生尽可能有全面的认识, 从而能够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二) 引导学生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

在大学中进行专业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 而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导师的引导也应该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实施导师制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培养其创新精神, 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思考和对策

(一) 提高对高职院校导师制的认识

导师制自推行以来, 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 但部分学生存在着对导师制的不甚了解, 只是被动地参与到导师的指导活动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本系本专业对导师制的宣传力度不够, 没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导师制是对自己成长非常有利的一种措施。

另一方面, 也有部分导师出于种种原因, 对该工作缺乏热情, 甚至觉得是可有可无的, 反过来又影响了被指导的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导师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使导师制得到各界更广泛的重视和支持, 最终使该项制度落到实处, 产生更好的效果。

(二) 重视导师自身修养的影响

在导师制推行过程中, 我们的成长导师要重视自身修养对学生的影响[3]。

第一是创造力:导师如果自身没有创造力、没有创新成果, 便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的学生。

第二是感召力: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是辐射力:导师除了自身具备高尚的品德、广博的学识、扎实的专业素养外, 还需要具备把其品德、思想、知识、能力传递给学生的能力。

我们的成长导师只有具备了这三种能力, 才有可能较好得担负起引导学生的重任, 才可以真正地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作用。

(三) 加强导师制的规范管理, 建立导师工作考核机制

当前, 导师制的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导师制往往被看做“软”任务, 导师在工作安排下去后主动开展工作的较少, 都是结合系党总支、团总支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才去实施, 很少有人主动地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规范性较差, 导师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因此, 要想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 必须将成长导师制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中,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导师工作管理制度[4]。

1.档案制度

建立受导学生的档案, 内容包括学生家庭情况, 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情况和学习状况档案, 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展现出的优点和不足, 制订受导学生的发展目标并指导其顺利完成。相关材料最终汇总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也作为该导师工作成效的重要考核依据。

2.家访联络制度

建立定期家访、电话联络制度, 每两个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 及时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心与汇报制度

成长导师需每两个月至少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一次, 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状况, 在学习时间分配、学习方法改进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学生每两周向导师汇报一次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笔记, 记录指导活动全过程。

4.建立小组活动制度

每个成长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成立一个小组, 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由成长导师定期组织交流或开展一定的活动。

5.指导小组建设成长导师要经常关注

自己指导建设的合作学习小组, 全面了解合作学习小组的运作情况, 深入学生, 帮助学生建立自主管理、评价机制并培训学生实现自主管理, 帮助学生开展小组文化建设。

6.协助辅导员日常管理

成长导师协助辅导员开展班级日常管理活动, 班级的重大集体活动成长导师要服从辅导员的协调和安排。

7.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成长导师制工作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开展成长导师工作研讨及案例交流等活动, 不断提升成长导师的教育能力、工作水平和研究水平[5]。

8.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成长导师制工作小组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核:第一是每位导师的成长导师制工作手册记录情况;第二是受导学生及其家长对导师工作的综合评价;第三是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 (包括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 ;第四是辅导员对导师和学生的评价。

(四)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办法以及考核指标, 定期考核导师指导学生的工作成效

通过对导师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绩效进行科学、客观、公正评价, 将考评结果与具体奖惩措施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

例如: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各类推优的评选活动中, 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成长导师;学校每年对成长导师进行考核, 每学年评选出若干名“校级优秀成长导师”和“系级优秀成长导师”, 被认定为优秀的, 给予一定的津贴;学校对担任成长导师的教师优先提供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学校根据对成长导师的考核等级进行奖惩, 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等等。

参考文献

[1]曹十芙, 周明清.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教育.

[2]王艳锋.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

[3]付晓杰.高职院校试行"综合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4]王明明.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江苏高考.

[5]张金萍, 周游.成功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几个关键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

学生成长导师制案例 第5篇

六年级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1 一:学生基本情况:

王静,女,12岁。性格趋于外向,处事谨慎,在同学中威信较好,特长是书法。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姐姐上高中。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顾姐妹两个,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二:发现问题:

自导师制活动开展以来,与她交流了几次,虽不多,但也很有效果。学习上她要求上进,生活上开开心心,也许是我的疏忽,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有一天上课,我发现她虽然听课,但好像有点精力不集中,我提问她,也能回答。接连几天我发现她有点不对劲,有些沉默,不爱说话,不爱主动回答问题了。我计划着找她谈谈。那天他来请假说肚子不舒服,我说:“不行,如果去医院,我陪你去。”并将她这几天的表现给她说了,出乎意料的是她竟然哭了。我有些失措,只能按下态度询问,才知她来例假了,第一次很害怕,两天了,坚持了一天,今天实在是不行了,我为我的唐突而感到后悔。才发现原来我们对学生的关心还不够细致。

三:制定措施与实施效果:

等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因后,我先安慰了她,并陪她买了卫生用品,送她回家,让她静心休息一天,我考虑着对她的受导计划

1.扩展知识,让学生学会处理生活:

在送她回家的路上,我没等她问,给她介绍女孩的生理常识,告诉她这是生理的自然现象,不要害怕,每个女孩都要经历。告诉她心理上一定不要紧张,要正确的面对,不然的话适得其反,给她讲解在例假时的卫生如何保持和卫生用品的选择与使用。我问她:“你跟你妈说了?”她说:“没有。不好意思说,还怕妈妈责怪。书上虽学了点,但不很实用。”继续交流才知道,她妈对她姐俩很关心。但因为没有弟弟,姐妹俩却感觉像是欠了家一样

2.与家长沟通,配合学校工作:

现在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这一块。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知道,其实家长对孩子的变化也是疏忽大意。即使知道了也是轻描淡写,不会给以更科学地指导。我告诉家长关于孩子的经期护理。虽然她嘴上说大人都不在乎这个,但后来还是接受我的建议。看来家长的知识说来对学生的教育很重要。

3.细微之处培养亲情,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话虽这样说,但在孔孟之乡就是小孩也知道作为女孩在家没什么地位,这也许是其父母越对她姐俩好,她俩越觉得像欠债一样,这个疙瘩必须得解开。在业余时间我找张宇谈话,给她讲未来,讲高中,讲大学,讲专业,讲就业。最后介绍父母的年老问题,她哭着说:“我们家没有弟弟,我爸妈以后怎么办?”我问了她一句:“你是说你不想照顾两位老人?”她说:“不知道。”等我将社会的发展,他们姐俩的未来讲明白后,她似乎明白了,父母以后可以由她俩照顾。我告诉她:“这是以后的事,你们俩的任务是准备自己,享受亲情。”她说:“老师,我感觉你就像我的姐姐。”我听了,很感到自豪,说明学生心里有我。

4.工作细致,关心从小事做起:

自从张宇的事后,我专门找了班里的女生交流了许多。让他们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有时间我就问她们不仅是学习上的事 还有交友,家里,自己的心情。喜悦共享,开心共担。有问题就相互交流。我发现,张宇和我走的更近了。许多女生更愿意和我交流了。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总结张宇的案例前,我考虑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的意识?现在的问题是学生不愿意和家长交流,有的家长过于疏忽,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如何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呢?

教师除了在工作中把握学习的情况,如何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呢?事实上,现在的教师有些活动趋于形式化,给工作造成被动。

五.案例反思: “信其师,亲其道”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让学生走进自己,才能更完全真实地把握学生。所以要求我们教师在工作之余走出办公室和学生在一起,让学生感到亲近,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学生的工作,特别是女生的工作,更要细心。女生爱面子,女生爱哭,女生爱闹情绪,女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在初中变化的更快。但学校的教育没能给女生一个更充分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与环境。所以在初中阶段,女生的工作要靠我们女教师更细心,更系统地工作。和女生交流,最有效地办法,就是做学生的知心姐姐。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2 在本学期初,新一轮的导师制中,我接手了王丽丽的指导和教育工作。与她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感觉原来当一名教师是那么的快乐,而且也重新认识和理解了教学相长的真正意义!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王丽丽聪明,好学。有较完善的学习方法,是名很有潜力的学生。为人热情,有集体责任感,在学生中很有人缘。但也因她喜交喜为,所以难免分散她在学习上的精力。常常为友谊和学业的取舍而苦恼。郭春玲诚实,稳重,善良,有学习的想法,但没有毅力。学习上“见招拆招”没有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思想上的引导: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我利用课余时间跟她们一起分析近日的情况,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作为任课老师,我会找时间去教室,看看她们都在干什么、聊什么,观察学生在完全没有察觉我在现场时的表现,针对她们的问题个别谈话!谈话时不必要非在办公室,跟她们一起散步等,让她们轻松,完全敞开心扉!渐渐的学生表现的真诚多了,对老师更为尊敬和礼貌!

学业上的辅导: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她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及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她们的的学习能力,努力提高其学习成绩。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很好,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被老师和同学忽略,这也是造成她们心里压力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她们补习,要选择她们能力范围内的题目,让她们有成功的喜悦!日子一长我发现她们爱学习的科目多了,上课时走神的现象少了,和我讨论时的话题多了,说闲话的时候少了!

心理上的疏导: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她们的心里压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每周我会让她们给我写一封信,信里的内容是和同学老师的相处情况,和父母的相处情况,对周围事情的看法等,我从她们的的信里看到她们的内心,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内在因素,及时的采取措施!渐渐的那种小心眼的“小”少了,团结同学的次数多了,郁闷的叹息的时候少了,爽朗的笑声多了!

生活上的指导:指导她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帮助学生建立有利于身心健康、学生进步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自理、自立、自强,指导她们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合理消费,培养学生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她们整理一下身上的衣服!有时一个小小的动作她们都会感动。而这份感动也让我们的心更近了些。

日后的工作目标:

一是让每个学生正视自己的学习成绩,消除心中的顾虑,培养自信心,力争学习进步。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四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做人。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2

一、问题的发现:“纪律委员”的权力改变了她

赵敏一直是我们班的纪律委员。当初因为她较胆大,嗓门粗,对待同学“凶”,所以才从女生中选了她当纪律委员。开始上任后,她确实兴致较浓,积极性也较高,表现在上课回答问题踊跃,作业按时完成;组织活动时,勇于向老师献计献策;管理纪律时,有自创的方法,对待“差生”声色俱厉。一段时间,班级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也信任她。可是这学期没过多久,就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排斥她,甚至后来联名弹劾她。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1.经常炫耀自己如何了不起,在老师面前爱出风头。2.上许多课的纪律差,经常与同桌讲话。3.公私不分,利用手中职权让同学帮忙做事。当然学生反映的情况还有很多,如下手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故而后来的许多民主选举,她总是一票未得。班中的朋友越来越少。

二、问题的症结:了解赵敏

面对突如其来的这种情况,我感到愕然了。她一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怎么今天,就发展到这种地步了?我很纳闷,想了解她,改变她。于是,我打电话给她的父母了解情况。据她母亲反映,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是前一阶段她一直在家中说老师好,知道欣赏自己。她妈妈还以为她在学校里表现很好呢!通过双方诚恳的交谈,我了解到并不是家庭的不和谐导致了她的转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是我的原因?我反复剖析了这一阶段对她的管教,却发现自从她当了纪律委员后,自己对她是纵容的多,批评的少;欣赏的多,排斥的少。久而久之,她养成了一种养尊处优的优越感,认为老师是袒护她的。因此,行为越来越出格,气焰也越来越嚣张,导致现在与同学关系对立,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三、问题的解决:改变朱雅馨

(一)对策与方案

为了使她回到集体中来,共享集体的快乐,我首先想到要改变自己对她的态度,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序。其次寻找突破点对其教育,让她认识以自我为中心,贬低别人贪小便宜是不对的。并与全班同学达成默契,通过集体的感染力,通过同学们的关爱来转化她。最后争取其他任课老师的支持和协助。

(二)方案的实施

第一步:抓住契机,进行谈话

面对我们办公桌上三十几张同学的意见单,我觉得是该对她进行教育的时候了。放学后,我叫其他同学先回家,让他一个人留在办公室,先挫挫她的锐气。然后才慢悠悠地问她:“叫你来办公室干嘛,你知道吗?”她答:“不知道。”“要不要给你提个醒?”我语气严厉了。“同学们不想让你当纪律委员!”这回她没有装蒜。“知道为什么吗?”看着她又摇了摇头,我把一大叠纸条扔在她面前,让她读出声来。直到读了两遍后,她才有惭愧之意,这时我又开口了:“老师一直那么信任你,给你这么重要的一个职位,哪知你是蒙老师呀!你看你小小年纪,竟然也学起社会上那种滥用职权的把戏,将来大了,谁放心让你做官做领导?”看着她低下头,我又说:“现在是同学检举你,将来是别人拘留你,你说你有什么出息!爸爸妈妈还以为你在学校里是多么的好,还当上了纪律委员,哪知道你却染上了这么多的毛病,你说你对得起谁!……”听了这番话,她哭了,并向我保证以后不再犯了。

第二步:集体力量共同感化

第二天,我趁赵敏同学不在的时候,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交谈。我说:“人活于世,孰能无过?”并且向学生描绘了昨天傍晚赵敏认识到错误后的反应,接着问:“你们愿意再给她一次机会吗?”全班48名同学个个举起了小手。我满意地再问:“你们愿意和从前一样服从她的管理吗?”大家又齐声答“愿意。”看着这一双真诚的眼睛,我激动地说:“我代表朱雅馨同学谢谢你们大家。”通过这次交流,我发现我跟同学之间培养出了某种默契,大家也不再排斥她了,相反很乐意接纳她。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常常等预备铃响了之后,故意在教室外走过,我看到同学们大都正襟危坐,而朱雅馨则在教室里巡视,显得井然有序,而我则深感欣慰。

(三)实施的效果

通过几个月她自身的努力和同学们的配合,她又回到以前的赵敏了,只是比以往多了一份成熟,更可喜的是她又在班级中有了威信,同学们都信赖她。一次与她母亲通话,她母亲说她变得更懂事了,也更要求上进了。

四、反思与讨论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与预定的轨道有偏差。只是不同的是偏离的程度有大有小,这就需要我们这些长辈及早发现问题,并用恰当的方法引导之、改变之。一味的严厉或是一味的溺爱,只会取得事与愿违的结果;只有严而有励,严而有格才能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受到教育,并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最后,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中张扬个性!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

六年级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1 [学 生]:王凯 男 现就读于六年级班

[存在的问题]: 自制力不强,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开小差,导致当天学习的内容不能消化,所以不能掌握牢固,完成作业比较困难。家长对孩子过于骄惯,辅导方式简单,责怪过多,经常造成孩子情绪不好,学习效率低。

[采取的措施]:

首先对他进行了“三摸底”:一是摸家庭的底、二是摸家长的底、三是摸学生的底,为导师有针对性地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确定了帮教对象后,刘老师经常地把他带回自己的家,与他“三同”,同生活、同学习、同享受,对他进行全程跟踪,全面了解他学科特长、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还常常给家长送教,与他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几乎每天一个电话,把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跟家长汇报、交流,建立了学生、家长、导师互动本,学生成长跟踪档案本。自从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以来,张晓同学无论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各方面都有所改变,家长、学生、导师互动本上,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是“快乐、高兴、轻松、惊喜、进步”,代替了“烦恼、放弃、毫无办法”。

[取得的成效]:

经过近一学期的帮辅,他有了明显进步,能够按老师的要求做,厌倦的情绪少了,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得了满分,在他的互动本上越来越多地看到轻松、高兴、进步、快乐、改变等词语,真为他感到高兴。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2 李航是一个很活泼,很外向的小个子男生。但是,千万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他对整个班级体的破坏力是惊人的。他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约十来平米的房子供全家居住,以做小生意为生。他还有一个姐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行为表现上都比他强得多,因此,他的父母经常以他的姐姐为榜样来教育他。

这个孩子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学业不佳倒还不是最大的困惑。最让人担心的是,他十分活跃。这不仅仅表现在他上课的行为上,还表现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上。象数学、科学这样的理科课,他基本上是沉默无语,由于很难听懂老师的课,他经常开小差,影响同学们听课。象语文、政治、历史这样的文科课,他表现得相当活跃。但是受他的知识阅历的影响,再加上他的强烈表现欲,经常说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东西,往往成为同学们取笑的话柄。

在与同学平时的交往和互动中,经常说大话炫耀自己,同学们都很疏远他。越是这样,他越想通过炫耀自己,提高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不仅如此,他还会因为一些非常小的事情和班上的几乎所有男生女生发生语言或肢体上的冲突。因此,全班同学和他之间就产生了较深的隔膜。在很多情况下,他成了班上一些同学取笑和捉弄的对象。

所以,他生活学习的环境,从很多方面来看,都很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而且,从实际结果来看,这个孩子已经有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以及不良的行为习惯。

怎样做好这个孩子的思想工作,让他树立信心,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就是我的最大挑战。

因此,整顿大环境是最容易下手,也是对大家都会有益的事。在开学初,我就提出要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并且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努力。我从开始不断地调解他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到他们学会自己解决矛盾,再到他们之间减少矛盾。渐渐地,同学们也能克制自己的言行,与他善意交往。他也慢慢地从紧张压迫的人际互动中走了出来。

对于他的家庭教育环境,我也非常关心。我经常与他的母亲联系,了解这个孩子在家里的表现,鼓励他母亲多关心和帮助他,融洽与这个孩子的关系,同时,也要求他母亲多督促他学习,并补上原来学业上的不足。对他个人而言,除了不断地提醒、反复的教育,及时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也是他不断进步的动力。通过这样一些反复细致的工作,经过一段时期自我调整,这个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改变。他更喜欢亲近老师,经常到办公室串门。和同学们相处得也更融洽,不再动则叫骂或大打出手。作业按时完成,课堂上炫耀自己的次数也少啦!总之,笑容更多也更灿烂啦!

当然,对待这样的孩子的转化工作必然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事情。但我坚信,在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3 李浩同学是一名外校转入的学生,刚到班上不久我就感觉到他带来了一些坏习惯与班上的氛围格格不入.于是他被列为了我的帮“困”对象.此处的困,指的不是贫困而是有学习障碍或行为不够规范.但要触动学生必须得有切入点.一天数学老师交给我的练习本让我有了与他沟通的好机会.我把李浩同学叫到了面前,面对着自己满纸的胡言乱语他不好意思地羞红了脸,而我却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去指责他,而是与他讨论起纸上的内容,看得出来他很惊奇却更加无地自容.事后他开始留意我的一举一动,显得很怕的样子但我却不希望这样,总是很主动的去与他进行沟通.由于他家距学校很近,我就请他保管班上的门钥匙,在每天为同学们服务的过程中他深深体会到了为班级为同学们服务的乐趣,以及这份不起眼的工作的重要性,就是这份不起眼的工作让他真切感受到老师与同学们对他的信任以及这份信任中传递给他的关心爱护,并及时家访,让他从一开始怕老师转变到渐渐理解和关心老师,关爱同学.他的坏习惯慢慢不见了,他的成绩也有了起色,在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他的年级排名居然上升了十多名!可见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

五年级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1 孙磊。他的成名不是因为品学兼优,而是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经常讲话,做小动作,影响老师上课;课后大声喧哗,影响同学休息;作业要么不做,要么抄袭,学习成绩很很差;除了他几个“哥儿们”,和其他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是屡教不改;而且还经常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少年为伍,行为习惯相当差。

我想,所谓的差生并非天生如此,他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应该也是有其原因的。有了这个想法,我就积极行动起来。首先,我想到他的家庭了解情况。去了之后才知道,他的父母原来常年在外卖海产品,经常在外露宿,难得回家一趟,家里只有爷爷陪伴,父母看他学习不上进,又有要变坏的苗头,恨铁不成钢,但是又没有好的办法,特别是他的爸爸对他非打即骂。都已经是十多岁的孩子,所以虽然他有时很怕他爸爸,但是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他对他爸爸也非常反感。所以我觉得导致他行为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接着,我又接连多次找他谈话。通过与他的反复交谈,我认为他行为偏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心理尚不够成熟,尽管表面看上去很成熟,但是实际上可以说要比同年龄段的一般的孩子还要单纯,幼稚,脑子里的有些想法非常简单,有时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从不计后果,而且他的自信心不足,所以会导致屡教屡犯的情况出现。另外,对于他在中午放学后的去向,我也作了细心观察,发现他行为偏差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学校以外的事物的影响,尤其是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少年的过多接触,受到他们的鼓动影响,容易出格而违反校规校纪。经过努力和分析,在终于找到了他“出名”的原因所在之后,我就思考,如何来做进一步的转化工作?这也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要想浪子回头,除了要对症下药,还要慢慢来、一步一步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所有的力量当中,父母亲情的力量是最大的,也是无穷的。我工作的第一步,是立即与他在外卖鱼的父母取得联系,一是要求他们要改变原来非打即骂的教育方法,不要再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的程度。同时希望他们能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了解他的想法,管制他的一些不良做法,及时与我们学校取得联系。经过与家长的多次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他妈妈还专门留在家里照顾他。其次,在学校里我联合其他任课教师,不间断地与他交流,了解他的内心动向,给与他各方面的关心,鼓励。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以真诚的关心赢得他的信任

为了获得他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他的态度极为冷淡,对我爱理不理。次数多了,他的态度开始缓和下来,流出了委屈的泪水。随着交谈的次数的增多,他对老师不再仇视,与老师的距离开始拉近,开始愿意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

2、以诚挚的爱心抚慰他的心灵

我们导师应该有职责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他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时刻关注他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让各科的课代表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他完成作业;生活上,担心他再去找原来的“哥们儿”,我让同村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和他一起上学,放学陪他一起回家;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回答;在班队活动中,发挥他爱唱歌方面的优势,让他尽情表现,以增强他的自信心。这样,在让他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也使他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3、以实际的关心激发他的热情

在一次和他的谈话中,他告诉我,想去考体校,以他现在的成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泼他冷水,而是抓住这个契机,与他促膝谈心,提醒他现在应该把握时机,改变陋习,埋头读书。接着我又帮他制订了相应的学习计划,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其他任课老师也纷纷给他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很快,他上课能认真听了,作业也基本能完成了,学习劲头也在慢慢上升了。

现在的他课堂纪律已基本能遵守,课后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人际交往上也远离了以前的那些哥们儿,在渐渐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但仍不免有些反复,对这些反复,一经发现,我就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他将会出现在我们中间。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2 刘晓峰是一个帅气的男孩,班级内经常恶作剧,损坏别人的东西,上课和老师顶嘴,扰乱课堂纪律,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心眼,说话做事不过脑子。其实他有着极强的是非观,爱憎分明,为人比较大方,讲义气,如果班内谁打架,不用叫他会主动帮忙,从来不想后果。

他的转化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关心他,爱护他,走近他

刚开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他。刚开始的几天,整个人像猴子一样,坐立不定,批评得多了一点后,当面和我顶,和他谈话时,他反倒说:“你是不是盯上我了,老是说我不好。”此刻我感到确实在批评时候分寸没有把握好,像老太婆一样啰啰嗦嗦,会起到反作用。一天,他说不舒服。我一摸他的头,真烫,我迅速找来体温计,测完体温竟然高达39.1度。把我吓坏了,赶紧联系到车,把他拉到了医院。经过挂号、化验、问诊等步骤,来到了输液室,在那里由我陪着他输了三个小时的液。在此过程中,我和他谈了许多,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和以前的学习情况,他表示了对我得感谢,和我说了许多真心话。这次谈话后,我和他的距离很近了。问题学生由于长期受到歧视,自尊心极为脆弱,面子观念重,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言行,稍一过头,往往会使正常的言论,视为对他的不平等待遇。学生只有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从心里上接受了你,我们才有走进他心里的可能,才能对他进行教育和辅导。

二、让问题学生体现自身的价值

每个人在社会的存在,都渴望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显示自我存在的价值,问题学生也一样,对于问题学生我要尽量找到他的兴趣、爱好、特长,委以重任,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并受到教育,老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能用“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风;用“赏识”规范他们的常规;用“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那么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后来让他担任班干部,协助管理班级。这一点的提出让他出乎意料,他欣喜地答应了。没想到他很重视老师给他的这个机会,遇到问题就找我,我告诉了他许多当班干部的经验。如怎样管好自习课的纪律、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在同学中建立威信、自己的朋友犯了错误应如何处理、如何以班干部的身份处理好与同学与老师的关系,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知道为班级、老师、家长和同学着想了,不仅能完成各项工作让老师满意,与同学的关系也不错。后来他主动提出由他重新分配值日组,这次分配更科学更合理了,从此值日问题不用我再操心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副班主席起到了如此明显的作用,我又一次体会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3 卜祥杰,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男生。家庭条件优越,父亲刚刚在去年由于车祸去世,母亲常年在外做生意,物质条件虽然很丰厚,但缺乏情感上的关爱。长期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过分的疼爱,使得他很不好卜祥杰,形成了很多行为上的坏习惯。上课经常搞小动作,接嘴,故意给任课老师捣乱;下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还欺负女同学,让别人帮着写作业„„

面对这种境况,我苦不堪言。只能想尽办法,费尽心思:发动班委、同学帮助监督他;请来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甚至自己放弃节假休息,找其促膝谈心,以“怀柔”感化他。可以说我动用了各种关系,却还收效甚微。他偶有进步,却难以坚持,总反复无常。

一天中午放学,我照例把他留下,叫到办公室。他面无表情。我习惯性地拉开抽屉,取出一张事先写好的“家长联系单”(家长联系单是我校用于和家长联系、交流、沟通的一种载体工具。但更多的老师把它用于向家长告状、发牢骚、抱怨上。我也经常这样做,同样给卜祥杰也发过几次。)当我把这家长联系单递给卜祥杰时,他一把把它夺了过去,瞅也没瞅,就胡乱地把它往口袋里一塞,动作很熟练。一脸的愤恨,转身要走。我急忙叫住了他,微笑着对他说:“怎么急着要走,打开看看好吗?”他神情木然,没有动。我默默地注视着他,眼睛里充满了耐心和期待。半晌,他才不情愿地掏出并摊开已经被团得皱皱巴巴的家长联系单。我探过头去和他一起看。褶皱的纸上,赫然写着“卜祥杰今天上英语课听讲认真,并且还回答了一个问题,非常好。老师和同学都期待着他有更大的进步。”看到这里,他惊愕了。用疑惑的眼神盯着我,好半天才回过神来,然后非常真诚地对我说:“谢谢您,老师。”我也不知道他谢我什么,但我始终用微笑接纳了这一切。

为什么有了这一幕呢?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教师。” 那天,我抓住了卜祥杰上英语课的亮点瞬间。也许卜祥杰的表现在一般学生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然而它对卜祥杰来说应该是质的飞跃。而正是我及时、恰当的鼓励使卜祥杰看到了自己的改变,找到了失去很久的自信,同时也坚定了他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决心。我坚信“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全部的光辉;一件小事也可以扭转一个人的品格。”

真的,我成功了!

(联系单是家长看完签署意见后再拿给老师的)

那天下午卜祥杰早早的就来了,在办公室前急切地等我的到来。我来时卜祥杰把联系单工工整整交给我,激动地说:“老师,我妈说这是第一次有人说我好。”说完,就雀跃地跑开了。看到这些,我也喜溢于言表。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自此,卜祥杰变了,变得和善,不再无理,能与别人友好交往相处;变得能把集体装在心上,运动会上坚持带伤参加比赛;变得爱学习了,能主动找老师同学问问题了,并信誓旦旦地说准备考高中。同时也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定时向我这个班主任老师作思想汇报。

其实,后进生也渴望得到赞扬与肯定。生活在赞扬中,永远比生活在呵斥与批评,冷眼与漠视中好上十倍、百倍,它会使每个孩子扬起自尊自信的风帆,会使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我今天也终于像别人一样得到表扬了,尚且是班主任老师的,我知道以前我在大家眼里一无是处,其实我何尝想那样呢?我也想做一个好学生,我也愿意得到别人的赞许。”(卜祥杰在当天日记中的话)

卜祥杰的事例告诉我们:再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适时地加以驯练,也是可以成为骏马的。我们的教鞭下没有绝对的低能和后进,我们只需要有一双明慧的眼睛,及时去捕捉他们身上的亮点,并且适时地向他们道一声赞许之辞,就这么简单,也许真的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

五年级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1 吴志昊,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不思学习,贪图玩乐,迷恋电脑游戏。性格倔强、固执,但又有惰性心理。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自由散漫,喜好标新立异,日常行为习惯欠佳。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经过多次与他交谈,以及从其他学生处了解到他的后进问题来源于内因和外因。之所以成为后进生最主要的外因是他小时候,父母经常争吵,后父母离婚,他被判给了父亲,父亲不太管他,因此导致他形成了种种恶习。由于他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改进,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内因是,虽然接受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是会从“后进生”的行列中走出来的。因此,我想方设法开导他,引导他,使他尽快走出“后进生”这一行列。我所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如下:

1.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多指点。

使他觉得老师在关心、爱护他,这样他才能相信老师说的话,这时候,与他谈到生活、家庭、人生、学习、就业才能使之对生活充满希望,关心父母,关心班级,对人生重新认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改进其学习方法,帮助其克服懒惰贪玩的习惯。

鉴于他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就帮助他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等,见到他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肯定、鼓励,使之坚持不懈,逐渐克服懒惰贪玩的习惯。

3.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不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4.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后进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5.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数学成绩有进步,及时完成上交数学作业,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总之抓住有利时机,多给他实践表现机会,让他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在教师心中的地位,让其反复感受到成功,克服自卑,激发学习爱好,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

6.在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我先和几个班干部谈话,让他们在平时和他多接触,班级活动能让他参加的也多参加。为了更好的转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男同学――我们班的副班长和他做同桌,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

7.多方协调,不厌其烦。

多方协调,不厌其烦,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后进生的重要一环。后进生身上本来就存在了许多缺点和毛病,对他们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对他的教育,我做到了不厌其烦,这样,促使他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经过一个学年的具体教育转化工作,现在的小张,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进心增强了,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转化吴志昊的过程中感悟到:自尊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是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他才能敞开心扉地说真话实话,老师才能真正地知道他的什么“病”,给他开一剂“良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都不能在他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尊重学生、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做耐心细致地工作,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或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即使微不足道,也要给表扬、鼓励。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们感到自己有长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其自信心。这样持之以恒地抓,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另外,俗话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并且转化后进生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班主任一定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心理准备。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2 王永龙,男,11岁,学习态度差,上课不想听课,睡觉,但也有时会听课,会发言。课后作业字迹潦草,一般是抄来的。由于思想比较单一,对于事情的发生没能做好相应的思考前提,而导致错误行为的发生时常有之。例如:在来校第一学期曾因请假回家未能及时返校,而是到其他学校参与打架事件。平时头发杂乱,上课睡觉是常有的事,旷课也常在其身上出现过,并且两操质量是懒散来表达。

一、分析

在多次的交谈和观察之后,我了解到,王永龙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于他对于平时的生活没有一定的目标性以及信心。学习基础差成为了他不爱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久而久之,造成了他在心里上的阴影,老感觉自己在什么事情上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很好的完成了。心里有挫败感且加上目标的无知确定,致使王永龙在行为和心理上都显得极为懒散,没有上进心,因为这世界已然不在乎他渺小的存在了。错误的自身价值观和人生观,导致了他对自身认识的不足。

二、对策

很明显,王永龙的问题所在,在于他的错误自身价值观和人生观,适时的引导他走向正确的道路是关键,首先重点在于解决他的信心问题以及目标的确立。根据问题的所在,制定了几条相关的措施:

1、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交谈是主流,在交谈中,我们可以较好的从他个人的言语中剖析出他本人的近阶段的思维改变和情感变化,从而拟定下一阶段的教育措施和鼓励措施。交谈的前提就得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只有关注了,才能更深入地掌握学生的第一手信息。

2、关怀学生,鼓励学生

信心是改变他的关键,只有增强了其自身的信心,才能激发其内心干事的冲劲。在班级上分派一些相对简单的班级管理工作让其担当,例如,两操的考勤、班级讲义夹的管理。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能锻炼学生处理事件的能力,并能在工作完成后给予鼓励,获取品行积分。两操考勤的工作,能确保学生本身的出操意识,能培养学生干事的能力及处理方式,能促进学生对责任心的认识和对待,能在表扬中提升自信心,给予完成事情的成就感。

3、学习督促,目标确定

学习成了较为头痛的问题,目标的确定成了较为难的问题。严加督促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检查学生的笔记完成情况,指导学生注意休息时刻保证课堂精神。目标的确定也是尤为重要,它是改变学生的一大利器,学会了目标的确立,说明有了一定的方向,有路可循。通过一个一个小小的目标的完成,能极大地加强学生处事的成就感,倍增学生的自信心。

三、效果与思考 整个工作的开展,通过这学期的关注,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王永龙在行为上不在那么给人懒散的感觉,服饰较为整洁美观了,能服从学校的要求穿好校服,不留长发和染发了,不再戴耳钉了,不在旷课和迟到了,能认真并积极地做好交待的工作了。但在学习上,并未能很好的改变,上课依然趴着睡觉,笔记依然简单了事,作业依然COPY。

对于整个案例的分析,在措施的运作上,存在着较为无力的体现。对于学生还不够全面了解,还未能做到知己知彼,因此,措施的制定明显不够力度,无法一针见血,直逼学生行为深处。在一定程度上,行为和自信心的改变是可引导的,加强的,我想,还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会更大地转变学生,才会展示教育的魅力。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3 王超,11岁。他是一个贪玩懒惰,自理能力差,不愿学习的小男孩。自开学以来,凯学习习惯很差,从没有主动完成过作业,作业字迹极差,错误极多,上课不听讲,也从不发言,对课堂所学知识不能及时接受。作业从不按时完成,老师批评他,他也爱理不理,我行我素。

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现象表明,他的种种行为是由以下情况造成:

(1)从小没有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别人做作业,他东张西望,写字速度极慢。

(2)学习基础差。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长期不记忆生字,掌握生字较少;二是学习不用心,前面抄对的字后面又抄错现象较重,抄的作业错别字较多。

(3)大人对孩子的纵容,使孩子自理能力差,好管闲事,凡事都自由散漫。现在写作业,都要家长在旁边陪着,否则不会自己完成。

要帮助他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转化策略和实施方法:

(一)说服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指导家长的辅导方法。

我和王超的妈妈沟通,在教育孩子时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多和孩子交谈,多督促。他特别爱玩,我和他母亲沟通了一下,希望每天有一人陪他复习功课。我还说服家长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平时我也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二)一对一的心理交流。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进行交流,告诉他我对他的看法,也请他说说自己内心的真是想法,鼓励他多问多思: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育并与他制定出改变现状的心理计划。

我还在班中对其他同学说要多关心他,课间多和他说说学习上的事。在课堂上我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课后,我让他每天自己对着墙壁大声读两次课文,既巩固了知识,也可以改变心理状态。

转化中的问题:

在转化的过程中,他仍有多次反复的情况,我和家长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转化后的反思:

通过这个案例,我懂得了使孩子心理成长更甚于孩子的身体成长,现代的孩子,成熟的较早,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要多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多给问题儿童更多的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孩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立能力,才能让他们打开心门接受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任何一面,教育都很难成功。

在转化王超的过程中,我着重引导他树立信心,教育他学习不能怕苦怕累,要持之以恒,才会有收获。凯的问题虽然得到重视,但进步仍不明显,而且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我们作为教师应用更多的爱,关心他们,使这样的问题孩子的身心在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

四年级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1

一、基本情况

李晓辉,男,10岁,是一个不太讲卫生的学生,沉迷于上网。

(一)品德学业情况

李晓辉的品德行为差,因沉迷于电脑游戏而导致网络游戏成瘾旷课逃学,自控能力极差,玩电脑游戏占去了他大部分精力,导致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懒、散习惯逐步形成且愈演愈烈,最终在学习上完全失去了信心。

(二)家庭情况

父母是做小生意的,整天忙于工作忽略亲子交流和沟通,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特别是李晓辉的父亲性格暴躁,教育孩子又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与孩子情绪对立。其母一味溺爱、娇惯孩子,怕孩子挨打采用袒护的办法,把孩子存在的问题隐藏起来。李晓辉感觉到父母的心理活动,认为有机可乘。于是他的不良习性越滑越深,最后成为一个品德学习双差的问题生。

二、个案分析

(一)家庭因素

李晓辉的父母没有发挥好父母教育孩子的特殊功能作用,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造成他步入双差境地的主要因素。客观的说,父母在外做小生意,缺少沟通教育的时间,这确是一个因素;从主观上说,父母放松对孩子适时了解和引导,没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发展轨迹,无法做到防微杜渐,这又是一个因素;从方法上说,缺乏科学合理的沟通引导方法,父亲要毒打,母亲怕孩子挨打而尽力“保护”,隐瞒孩子错误、真相。这种不统一,进一步扭曲孩子青春时期的人格,在父亲面前一套,在母亲面前另一套。

(二)教育因素

单纯应试教育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的扭转。教师只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抓得很紧,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对枯燥乏味,缺少丰富的课余生活,一旦学生爱玩的天性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在学习成绩不好的情况下,老师的挖苦、讥讽、责骂就会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厌学情绪自然就乘虚而入,旷课逃学随之发生。李晓辉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意识中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为了填补生活中的空虚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进而旷课逃学进入网吧玩游戏。

三、个案教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对李晓辉我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认为李晓辉总体上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只是过分迷恋于电脑游戏而不能自拔,造成品德和学习的双差。他的教育转化也必须从他内部积极性的调动入手,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存在的问题。

我的教育措施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自我意识觉醒,培养自信自控能力

对学生的教育,如果最终不能变为他自己的心理需求,再多的工作都是白费的,所以工作的首要前提是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因此作为老师应对他发出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以鼓舞,才能使他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我选择了李晓辉相对容易突破的旷课逃学问题作切入点,逐渐培养他的自信心和自控力。刚开学时,李晓辉又开始旷课逃学,我把他找来,满腔热情地与他交流沟通,并指出旷课逃学的严重性,他为我的真诚所感动很是后悔,请求我能原谅一次,并主动要求写出书面保证:今后绝不旷课逃学,如果再有发生听凭处理。在我真诚激励下,这个星期中天天准时到校,中途也不离校。但第四个星期中李晓辉故伎重演,又出现旷课逃学,我再次找他恳谈,李晓辉倒也痛快,问我要怎么处理,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保证。而我的回答使他大吃一惊:你旷课逃学是错误的,但你有进步了,以前你每星期中都有旷课逃学,而现在整整坚持了三个星期,这不是你的进步又是什么呢?要做到这一点,我想你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所以,我根本不想处分你,而是真切地希望你从内心深处认识问题,树立自信心,使自己好些更好些。平静的言语却激起了李晓辉内心的巨浪,面对我如此的信任和鼓励,他没有理由不配合。在此基础上,我与他商定了一个方案,让李晓辉把每次旷课逃学的日期和想法记下来,隔一段时间看一看,感受一下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克服缺点。

这种教育方式触动了他的心灵,唤醒了他的自我意识,培养了他的自信与自控能力。以后,旷课的次数逐渐减少了。

(二)耐心细致,接纳反复,循序渐进,攻克难关

李晓辉的不良言行都源于迷恋电脑游戏,靠简单教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作为老师,要正确对待他的反复,坚持做好反复教育的心理准备,并根据事物循序渐进的原则,打好反复的持久战逐步攻克难关。在这期间,必要的措施是不能少的,但还应该以启发学生的自觉主动为主线,最终靠他自己的力量去克服缺点。

(四)创设家庭、学校协调一致的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父母是孩子第一代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本身的不良行为也直接影响其子女。李晓辉就是受家庭的严重影响使他的人格不能健康发展。于是要求李晓辉的父亲决不能再打孩子了,我随时观察李晓辉在学校的行为,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而且父母与孩子沟通也多了,特别他父亲还当着别人的面表扬过李晓辉几次。这一做法,极大地增强了李晓辉战胜自我缺点的信心和勇气,品味到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前进的动力巨增,家庭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很多。

四、个案转化

1、人格健全发展

通过教育帮助,李晓辉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从根本上改变了进入网吧玩游戏。

其二,彻底改变了旷课现象。除开始有过少数几次旷课外,以后从未出现过旷课,更不存在因旷课而欺骗老师和家长。起初,家长为了确保李晓辉准时到校,他的母亲每天坚持送他上学,接他回家。后来,李晓辉主动向他母亲和我提出并保证不旷课,不欺骗,请母亲放心,而以后的情况也正如李晓辉自己所说的那样健康而正常的进展着。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李晓辉的行为习惯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能严格遵守作息制度,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时他能够认真听讲,课后他能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班集体内能够团结同学,互爱互助,不打架斗殴,不挑拨同学关系,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在家庭中,李晓辉也学会了尊重父母、关心他人,还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的家庭也逐渐形成团结和睦、民主平等、勤劳节俭的良好风气。

3、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虽然他的成绩没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他的一些不良习惯都没有了,这点不比优异的成绩更令人高兴吗?

总之,对于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我们应摒弃对他们的偏见,多给他们一些爱,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成长。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2 基本情况分析:

刘杰是一个不善言语的孩子,看上去是一个特别老实的孩子,每次犯错老师批评他时,都是一副特别委屈的样子。上课漫不经心,每次老师提问,虽然简单,他也是一字不会回答。但是一到下课时,他就生龙活虎玩耍开了,有时还特别淘气,惹来其他孩子告状,家长对他也十分担心,几次到学校找到我,让老师想想办法。

转化措施:

1、找合适的机会谈心

2、上课多提问

为了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课上我经常对他进行提问,并对他的回答加以肯定,有时我会特意选一些他肯定能答对的问题请他回答。一段时间后,他上课比以前有精神了,举手的次数也多了。

3、课后多关心

每隔两天,我会找他一起回顾他的进步表现,并鼓励他往更好的方向迈进。中午他在学校,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对他进行辅导,每次辅导时我都会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辅导在轻松的谈话中完成,并且鼓励他每次的进步,也给他提出了小小的进步目标。

转化效果:

总体效果是较好的,现在上课虽然不能说很积极,但是基本上每堂课他都能举两三次小手,也乐于向其他小朋友学习了,成绩也有所提高,当然,对他的转化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继续不断地坚持下去。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3

一、基本情况

王鹏润:男,四年级学生。看上去非常老实,其实是个特别懒惰的孩子。自控能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有时老师提问题,他都不知提什么问题。作业也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各科老师都要找他要作业。

二、成因分析

1、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王鹏润思维正常,反应问题较快,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2、基础不够扎实。王鹏润上课时自控力较差,爱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好多基础知识都没掌握牢,也就不能灵活应用。

3.家长不够关心。王鹏润二、三年级时父母在外打工,他就读在别的学校,父母工作辛苦,很少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四年级转回来,由爷爷、奶奶照看,他们没有文化只能管好他的生活,不能教他们知识。回家让他做作业,他就撒谎说做完了。

三、转化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便可激发无休止的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有经验的教师教育实践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差生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上课导入时要创设好情境激起他的学习兴趣,使他想学要学,可用故事、谜语、游戏导入。为了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课上我经常对他进行提问,并对他的回答加以肯定,有时我会特意选一些他肯定能答对的问题请他回答。一段时间后,他上课比以前有精神了,举手的次数也多了。

2、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的激发效果远大于批评的刺激效果。课堂上,对他特别关注。把简单的题目留给他,让他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和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评价,并用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他,使他富有自信心,感到“我能行”。回答问题时,当他思维出现障碍,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学生回答不准确的地方,而要耐心地启发,引导。这样就能够增强他的自信心,使他受到鼓舞,从而努力学习。当表扬过多,效果不佳时就要一分为二地指出缺点,使他知道自己的不足而鞭策自己发奋努力。

3、课外辅导,扎实基础

认真分析孩子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重点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4、树立好榜样,改掉偷懒

在班中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样,让他学有榜样;当他的“小老师”,必要时,提醒、督促他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辅导,向他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5、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

通过家访、电话、书信、开家长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传达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家长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多俯首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父母不在身边可常打电话和孩子工聊聊,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教育孩子要慎批评、多鼓励。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掉自身不良的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

四年级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1 姓名:王欣 性别:女

基本情况分析:

王欣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平时测试的情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但是写出的字非常工整漂亮,经常被老师表扬。她性格活泼,平时总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有时也能比较认真的听讲,但是大部分的时间老师虽提醒了,仍在做小动作,或思想不集中,成绩虽不太好,但是许多同学都乐于和她交往。

转化措施:

1、走近王欣,发现其闪光点,促其上进。

2、与唐璇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获得温暖、信任,进而了解内心深处的想法;

3、进行“家庭辅导”,教师多和家长联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使她生活在希望之中。

4、创造宽松和谐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教育作用,使唐璇得到大家的帮助,共同进步。

5、激活其乐学点。我经常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每天中午利用一定的时间帮助他学习。平时我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助他,她对学习的兴趣也愈来愈浓了。

转化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辅导后,我发现她课堂发言更积极了,思维更集中了,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虽然一下子不能提高很多,但是在学习意识上,在学习习惯等方面他都有了进步,但是转化工作还应不断向深层开展,使她拥有更大的进步。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2 我班徐杰不论在语文、数学还是英语学得都不理想,他很消沉,下课也很少和同学玩,一上英语和数学课,他就趴在桌子上睡觉。我连续观察了几天之后,发现他情绪很不正常,正准备第二天找他谈话,他第二天却没来上学。家长给我打电话说,他不想读书了,觉得自己成绩太差,跟不上。我知道他逃学的真正心理负担,我找到他家,好不容易劝他来校读书。刚好那周学校举行校田径赛,我发现他不但个子高而且跑的也很快,就推荐他去参加比赛。果然,在赛场上他表现不凡,为班级赢得年级第一名立下了汗马功劳,同学们为他呐喊,为他加油,给了他掌声和鼓励。我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我觉得这是挖掘他潜能的一个很好契机。于是我在班上大肆表扬他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试图让他找回自信,不再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课后,我把他喊到办公室,带着赏识的眼光 一再鼓励他:只要把运动场上的那种精神,那种自信运用到学习上,你的学习也一定会好起来。因为有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鼓励,该同学在学习上也有了动力,上课不再打瞌睡,下课也和同学们处得很融洽,学习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可见教师要善于注意到儿童发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找出主要原因,就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现在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时代的接班人,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孩子要有良好的心理能力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因而在对儿童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教师要多学一点心理知识,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工作。这件事也告诉我们潜能生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挖掘。

重视对潜能生导育,为潜能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潜能生在导师的感化下,找回了信心,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课外得到导师的个别帮助,从而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在导师制活动中,导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尤其是潜能生的朋友、参谋,与潜能生平等相处,坦诚以待。对潜能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充分挖掘潜能生的潜能,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成长,让每一个生命都绚丽多彩!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3 我班有个学生叫钟明宇。这学期我担任了她的语文老师。她刚开学时,我发现她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但渐渐地她总是低着头,上课也无精打采的、睡觉,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课堂提问,她也缄默无语。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甚至连词也是错误百出。每次测验,语文只有二、三十分。于是,我开始了围绕她的工作。

首先,我当然是家访了,搞清楚她的家庭状况,原来,她的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出去卖水果,早出晚归,根本无时间关照孩子,孩子中午就无处休息,到处跑着玩。与妈妈交谈后又让我心理的凉意变成了寒意,因为她妈妈跟本是无言对答,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出了一副无奈的神情,面对家长的态度,我的心情分外沉重。难道就这样,把一颗刚出土芽的嫩苗,让她自生自灭吗?她需要的是阳光雨露的滋润,家长及老师的呵护,同学们的关心、爱护。每每看到她“孤独”的身影,我就暗暗在想,一定要带她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 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针对她的情况,我思虑再三,决定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下课了,我经常找她闲谈,和她玩游戏,与此同时,我还组织几名同学来一起帮助她,跟她一起玩,一起做作业,辅导她。让她感受到同学对她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她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去学习、生活,同时又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其次,我又与课任老师统一意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她。其实,她身上的闪光点还是挺多的,小学生在家学着自己照顾自己,特别是在卖水果算帐上,她反应灵敏。我抓住这些表扬她,鼓励她,学习上的一点小进步,我也没有忽视,在语文课上的一次造句,这个沉默的女孩居然能举手站起来说的如此通顺、优美,我非常兴奋,对她大加褒奖并说:“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看,这个造句你说的多好,比平时学习优秀的同学说的都好呢!只要努力、用心,你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的,你说是吗?”她轻轻地点了点头。有了这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她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与此同时,数学在课任老师的帮助下,也大有起色,这次期末考试语文63分,数学89分。我感到很欣慰。她进步了。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

三年级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1 班内高浩同学不守纪律,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批评教育的话当作耳边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屡屡犯错。怎么办呢?在一次测验中,我偶尔发现这位学生的字写得是那么漂亮,而且很有功夫。我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还让他当了数学科代表。私下我把他叫到一边,指出他的种种不足之处,采取“先扬后抑”的办法教育他,这样在表扬之后的批评,他接受就诚恳多了。最后我充满信心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能管好自己。”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其实就是给学生最大的鼓励。另外在提高他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地创设机会让他获得成功,细心注意他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恰倒好处的表扬。使他看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现在他的学习兴趣浓了,纪律好了,作业书写进步了。同时,他的其他各科的成绩也有所提高了。

鼓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尤其是善于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发现教育的契机,捕捉到每一个教育的机会,从而,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及时地表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2 案例: 李金硕是个体育爱好者, 对数学学习畏惧如虎;上课常常做小动作, 讲小话;作业不认真, 应付了事;但他乐于帮助别人, 尊敬老师, 爱护同学.对策:

一、师爱。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应把真诚的爱给予后进生,尊重他们,关心他,理解、宽容他:对他热情关怀,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力戒嫌弃或讽刺挖苦;主动接近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肯定鼓励他一点一滴的进步,分阶段向他提出恰当的期望。实践表明,只要教师把爱的情感倾注到后进生身上,就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共振,行动上的回报。

二、调查。这是转化生进生的基础。通过调查要摸清形成后进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摸清他数学知识方面的缺漏,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他,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他学习中的困难。指导他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环境。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外因。教师要为后进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密切合作,同时做好后进生周围同学的工作。人人帮助他们,人人关心他们.优等生与他们结对子,让后进生体会到一种集体的温暖。这样就使他处在一个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集体中,使他在比、学、赶、帮的良好环境中共同进步。

四、兴趣。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动力。数学知识充满着趣味性和规律性,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规律性,不断培养后进生学习思想数学课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好数学的欲望和责任感。

五、方法。这是转化后进生的钥匙,教师的教学应在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后进生缺少正确学习方法的特点,精心设计他能够接受的方法和教学形式。另外根据数学新课标的特点,对他特别抓好三个环节:课前抓好补缺和铺垫;课上抓好训练和反馈;课后加强辅导。并注意运用教具学具让他多动手操作,多动脑筋思考,多动笔记录,给他发言、板演、批改、辅导等方面的优先照顾。

六、能力。这是转化后进生的重点。根据他原有的基础,在转化过程中我着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特别是培养他的观察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我要他在学知识中长智慧,在转化中发展思维。

七、习惯。这是转化后进生的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不断纠正后进生的不习数学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他们努力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书写工整,自觉验算,自觉预习,自觉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反馈。反馈,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必要环节。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教师既要发现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又要善于通过观察他们课堂的情绪、发言、作业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即时反馈,及时矫正。

九、课堂。这是转化后进生的主阵地。转化后进生要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要变课外加班加点为课内为主,课外为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鼓励后进生发言、板演,启发他们质疑、答疑,加强课间巡视,个别辅导,将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

十、防治。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原则。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防止,也要允许后进生反复,做后进生工作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做到找期坚持不懈。对此,我对郭志豪同学注意抓反复、反复抓。

体会: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将子一长。”后进生往往缺点多于优点。有缺点,挨批评,学生学习的信心就不足了,谈何进步?所以,转化后进生就要端正对后进生的态度,并且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础,人有自信才会去行动,才会积极的要求上进,就能朝着教师期待的目标前进。转化学习后进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十种策略,取得了明显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偏见,努力帮助后进生发现其自身的“闪光点”,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后进生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首先从自身对他们的态度做起,用爱心感化他们,悉心帮助他们,相信后进生会越来越少。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3

一、个案情况

王洋,男。该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思维怪异,自卑而又自尊,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迷恋游戏。倔强、固执,但又有依赖和惰性心理。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自由散漫,懒惰怪癖,日常行为习惯欠佳。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从以上的问题和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王洋同学已经处在“后进生”的行列中,并且排在队列的前面。

二、有关资料的调查

王洋同学是孤儿。一岁多时父母车祸双亡。从小在爷爷奶奶的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由于是孤儿,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亲人都溺爱他,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大部分时间没按时完成作业,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针对王洋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后进问题来源于内因和外因,即自身内在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社会的不良影响等外部环境因素。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2、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怪、不究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3、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爷爷奶奶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4、在班级里,他的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愿意不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5、因为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思学习,贪图玩乐。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老师和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往往是讽刺挖苦,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学校和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四、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根据王洋内因和外因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是会从“后进生”的行列中走出来的。因此,我想方设法开导他,引导他,使他尽快走出“后进生”这一行列。我所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如下:

1、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多指点。使他觉得老师在关心、爱护他,这样他才能相信老师说的话,这时候,与他谈到生活、家庭、人生、学习、就业才能使之对生活充满希望,关心长辈,关心班级,对人生重新认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他的虚荣心较强。教师要尊重他的人格,向他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他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不同,谦虚和自卑不同的心理品质的界限。使他得到人格尊重的同时,激发其积极向上的上进心,逐步克服消极情绪,培养有意识地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坚持下去就可形成稳定的情绪。

3、鼓励、支持、帮助他克服懒惰、不动脑的习惯。鉴于王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就帮助他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等,见到他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肯定、鼓励,使之坚持不懈。

4、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不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5、针对王洋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值日同学搞卫生,则给予肯定;经家访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6、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后进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7、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论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建设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职责

中图分类号:F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11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259-02

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密切师生关系。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以便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会计系自从实施导师制以来,努力发挥导师的作用,密切联系学生,致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高职院校导师的主要职责

导师既不是班主任,也不是辅导员,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引导学生熟悉专业。主要在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时,通过导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爱好与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导师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应启发式、研讨式、岗位驱动、案例教学等大学教育方法,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而不是单向接受知识灌输。

3、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导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会计职业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据此选择选修课程和阅读参考书籍。帮助学生认识到课堂讲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图书馆、实训基地、社团文化活动,将构成庞大而丰富的学习空间,学生应该据此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4、介绍职业特色。通过导师介绍就业面向和职业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将会计知识转化为会计能力。此外,通过会计从业训练营等形式各样的活动,重点宣传并加强学生对会计从业资格等考试事宜的重视。

5、密切师生关系。导师和学生经常联系,通过广泛接触可以密切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加强品德教育,使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二、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具体措施

导师制不只是搞“请同学喝茶或者郊游”之类的活动,应该在轻松的交流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做他们人生的向导,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

(一)导师与辅导员的区别

导师与辅导员不同,后者主要管理班级后勤事务和学生思想工作,但目前辅导员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师制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作为“顾问教师”,每个导师的义务是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其工作重点和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即在低年级尤其是新入学阶段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高年级阶段则要适时转变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加强。当然,自主学习的过程包含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反映了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如何通过导师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自学”,其关键是要实现学习观念、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转变。

首先,学习观念要由依赖性转变为自主性,要学会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例如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具体学习时间。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科学安排,是众多优秀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和必备素质,也是大学新生早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关键。但在今天的大学新生中,自制力差、对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毫无目的者不在少数,其主要原因在于学习缺乏自主性,生活没有时间观念。这时导师就要适时提醒他们,其重点在于让其“自知”与“自悟”。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提倡“时间管理”——让学生做“学习日志”,即让学生记录下他每天学习的时间和相应的学习内容,连续一、两周之后他即可对本周的学习投入是否充足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安排是否合理等问题有非常清楚的了解,经过动态调整,连续一个月之后他即可对自己的学习安排进行优化。

其次,学习内容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选择,要充分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大学教师授课的重点是某方面的知识体系、脉络发展和解决方法,因此教学的进度要远远快于高中,两节课讲完一个章节教学内容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把握好“课前预习、课上笔记、课后复习”三步曲。课前的充分准备可以让我们对于上课的主题有了充分的了解,会不觉地提出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这不仅突出了听课的重点,而且也为课堂上响应性思考腾出了空间。做笔记对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就不再多讲了,关键是做笔记的方法。做笔记,“听”是第一步,而课前预习是有效听课的有力保证。提前预习课本内容会使学生很容易地跟上课堂讲授内容的进展。同时,“听”的重点要包括背景、知识、结构和方法,而记的时候要尽量用简洁的文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记忆教师所讲的每字每句上。不要用录音代替笔记,因为无论课后是以听录音方式复习还是记录都需要花成倍的时间,录音的作用仅限于对笔记查漏补缺,这在教师讲课速度很快的情况下比较有效。最后,课后要进行复习,及时地巩固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大学学习要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图书馆、实验室、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都可以成为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图书馆和实验室是比教材更重要的知识来源。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刊,大学生们不免都会困惑,将如何入手呢?导师可以通过读书座谈的形式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对读书笔记大家并不陌生,但对今天已经习惯用电脑的大学生们来说不太把它放在眼里。其实,电脑对我们世界的改变仍然是有限的,虽然网络在知识加速传播方面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网络知识储量还远远比不上图书馆,在精确性方面就差得更远了,图书馆仍然是大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资料来源。与以前抄写在本子上的“读书笔记”不同的是,今天的我们可以借助于电脑把记录和想法保存起来,这是未来论文写作的非常重要的、有感而发的素材。当然,听讲座或学术报告会得到更多更新、更权威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优先选择与本学期课程相关的主题以外,阅读和报告的内容可以非常广泛,尤其是感兴趣的、跨学科的主题更值得去参加。当今科学发展迅速,各种新的学科不断产生,交叉学科领域往往是重大成果的诞生之地,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有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

最后,学习态度要由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知识转变。大学学习应该是主动、探索性的,不仅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不仅要学会归纳和总结,更要学会创新。创新不仅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还体现在对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参与之中。导师制应该牢牢把握“能力的培养”这一中心,真正实现个性化的现代精英教育!

参考文献:

[1] 谷贤林.导师制午后茶住宿学院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2003,(09).

[2] 吴冰.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5,(08).

高职学生导师制 第7篇

1 激发高职学生实践创新意识

在大学生“入学专业教育””第第一一课课上上给给学学生生介介绍绍专专业特色与要求的同时, 强调当今社会带给医护人员的挑战瞬息万变, 护理工作者不再是简单的执行医嘱, 更需要有面对病人心身变化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供给病人满意的服务。助产士在自然分娩的全程陪护中, 监护母婴双方面的生命体征变化, 独立处理产程变化的能力是助产专业学生从入学到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都必须注重培养与积累的职业核心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除了学习专业知识, 还应该珍惜学院提供的大学生科研实训项目基金, 勤思考, 有科研想法后跟教师沟通, 组建科研团队, 开展科学研究。

2 导师制的建立

学院鼓励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 有科研积分支持教师的辛勤付出;同时规定每位教师同时间只能指导1个学生团队1个课题, 确保指导的质量。2012年我院第1届护理 (助产方向) 招生, 2013年3月已经读完医学基础课程的5名学生对“江苏省助产人才需求现状调研”产生兴趣, 与作为专业课教师的笔者进行沟通, 因此笔者成为她们的指导教师, 指导课题的申报与进行。

3 课题申报与合同填写

3.1 指导学生申报课题

指导学生进图书馆查阅文献, 在学院提供的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搜索平台查阅相关调研资料, 确定研究的可行性, 撰写科研设计书, 申报课题:“江苏省助产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科研设计书初稿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之间反复交换意见, 修改后定稿。上报学院科技处后, 学院组织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学生课题负责人制作演示文稿 (PPT) 进行8min汇报, 7min答辩。由课题负责学生制作PPT, 指导教师要对这份PPT指导学生修改;组织学生团队另外4人一起听负责人汇报, 提出问题, 模拟评审现场;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 同时进一步理清课题组5名学生的科研思路。本课题顺利通过学院评审, 并被送到省教育厅参加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课题评审, 在5月中旬顺利获得立项, 划拨经费3 000元, 学院配套3 000元。

3.2 签订科研合同

指导学生填写课题合同, 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位学生和导师各司其职, 履行承诺, 按计划完成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

4 研究过程

4.1 开展调研

课题组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调研问卷;按照地域选择江苏全省30家医院 (包括连云港、徐州、泰州、南京、常州、苏州、昆山等地市级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 产房作为调研目标。为节省经费使用, 学生按照生源地靠近调研医院的原则, 2人或3人组成小组, 利用寒、暑假对这些医院产房进行问卷调研, 了解江苏省助产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为我院护理 (助产方向) 专业的开设规模提供依据。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填写人的基本情况、医院助产人才结构现状 (整体情况、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助产人员流动状况) 以及医院助产人才需求状况 (过去3年和未来3年医院助产人才招聘及需求情况) 。

4.2 过程指导

在调研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记录, 科研经费适用于调研交通费、住宿费, 注意节约使用。在暑假结束后将暑假调研数据及时输入电脑。

4.3 数据处理与准备结题

2014年3月寒假结束后学生完成30所医院的调研任务, 其中三级医院21所, 二级医院9所。导师指导学生将后期数据再次录入电脑, 分析调研结果, 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 并进行修改。指导学生科研论文撰写格式, 最后定稿的《江苏省助产专业人才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被省级刊物《卫生职业教育》杂志录用。大学生课题研究期限为1年, 在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 申请结题。导师指导学生对照科研设计书制定的各项工作, 核实完成情况, 撰写结题报告;并对结题报告进行修改。指导学生整理结题材料, 包括过程资料, 最后装订成册, 申请结题。

4.4 结题

学院科技处组织学术委员会教师对项目结题进行评审, 由课题负责学生制作PPT汇报, 时间15min。在结题评审前本团队指导教师和5名学生模拟评审现场, 先进行汇报评审, 提出改进意见, 做到成竹在胸, 本课题已于2014年6月顺利结题。

5 小结

导师制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项目锻炼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调研能力, 与人沟通交流能力, 培养了大学生创新研究的科研精神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师生之间沟通交流, 学生从教师的指导中学会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对学生以后职业生涯中对待科学研究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反思作为导师指导开展本研究的全过程, 最大的感触是学生非常需要导师的悉心指导。学生已经进入“95后”的年龄段, 思维活跃;网络又非常发达地影响着孩子们的世界, 学院导师制的导师入选标准可以放宽到有研究生学历的讲师;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和教师有机会参与科学研究, 从而促进学院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清萍, 朱海萍.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中实施“双导师制”的实践与效果[J].家庭护士, 2007, 5 (10) :58-60.

[2]Budgen C, Gamroth L.An overview of practice education models[J].Nurse Education Today, 2008 (28) :273-283.

[3]杨莘, 邵文利, 俞洁, 等.“双导师制”指导护理本科生科研实习模式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2 (10) :35-37.

高职学生导师制 第8篇

企业导师制是指在企业中通过富有管理经验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对新进员工或具有岗位晋升潜力的员工进行岗位知识、技能和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的传授、指导、关心和帮助的一种活动安排和管理制度。

我们在以前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容易忽视企业导师的作用, 片面强调实习岗位的重要性, 造成学生初到企业不能适应、出现问题时无人过问、毕业设计无人管等等问题, 时间一长, 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实习兴趣, 缺乏就业信心。学生在企业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使得部分学生在就业中放弃原有的专业。将企业导师制引入到高职人才培养中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而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就业。企业导师可以指导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环境、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企业评价学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特征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职业教育需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高质量的就业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的目标, 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质量就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根据第三方麦可思就业报告, 高质量的就业具有以下特征。

(一) 专业对口率高

学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较高, 说明学到的专业知识能更好地应用到就业岗位中, 体现了专业培养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多地实现市场价值。

(二) 高收入

收入的高低是学校培养学生质量市场价值的体现。学生初次工资报酬要在行业中达到中上游水平。学生毕业后半年与一年后收入能有一定比例的提高。

(三) 离职率低

离职率低说明工作稳定性较强, 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 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 用人单位也符合毕业生的期望。

(四) 具有较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企业关注员工发展, 能与员工保持稳定的劳动关系, 有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 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五) 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高

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高。这不仅包括职业能力, 还包括职业道德、责任心、诚信、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 以及知道学习、怎样创新、如何成功等方面的方法能力。

三、对企业导师制在就业中作用的分析

企业导师制是在企业中选拔优秀技术骨干通过“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学生, 这种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能够顺利地从一个学生角色转变为职业人的角色。通过高质量的就业分析与企业导师制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 企业导师制在就业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提高就业专业对口率

通过专业导师的精心指导, 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加强, 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就业时从事本专业的可能性得到提高, 从而提高了就业的专业对口率。

(二) 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

企业导师就是学生的榜样, 通过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 企业导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经历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职业规划, 如何实现自己的规划。

(三) 提高企业的满意度

企业导师指导的不仅是专业技能, 而且还包括职业素养、责任、团队合作等等。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 学生工作积极性高、做事认真、同事相处融洽, 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也会随之提高。

四、企业导师制的实施

为了使企业导师制能顺利实施, 需要制定具体的措施。

(一) 企业导师的选拔

企业导师的选拔要从品德、业务水平、指导技能三个方面入手。品德方面要求导师为人公正、爱岗敬业, 具备耐心、爱心、乐于施教等素质。业务水平要求导师工作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指导技能要求导师要善于表达、传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演示能力强, 沟通能力强。

(二) 企业导师的职责

明确企业导师的职责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 在校企合作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企业导师在顶岗实习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完成的目标、培养方式等等。

(三) 企业导师的考评

企业导师的考评主要是对导师工作情况的评价, 考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学校的评价、企业的评价、学生的评价。考评是为了促进企业导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提高就业质量。

(四) 企业导师制的实施成效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自2006年以来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指导老师, 学院为了规范校企合作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毕业设计工作管理规范》。在规范中明确了企业导师的指导内容、指导方式、完成时间节点等。软件学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明确了企业负责选拔优秀技术骨干作为顶岗实习的指导老师。

学院先后与五十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企业导师制, 每一名导师负责指导3-5名学生, 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项目规划、项目实训、毕业设计。软件学院实行企业导师制以来受到了学生的称赞, 企业导师制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绩。根据已经毕业的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生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 对于专业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 学生就业对口率比之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离职率降低了, 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有较大的提高。企业导师制的实施促进了学生高质量的就业。

五、结束语

企业导师制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提高专业对口率、提高企业的满意度、降低学生的离职率。企业的导师可以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 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为学生高质量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必祥, 谢娟.企业导师制的功能和导师的角色关系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6) .

[2]何丽丽.企业导师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

[3]陈述.高职院校导师制的特点与运行模式研究[J].职业教学研究2010 (6) .

[4]徐月明.计算机专业“专业导师制”项目的实践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

关于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实施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导师制,必要性,方法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 与学分制、班建制合称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 早在19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就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 是牛津大学津津乐道和引以自豪的标志之一, 随后世界各国高校纷纷仿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在我国, 长期以来导师制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 本科生、专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近年来, 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建立导师制的教育制度, 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自2002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来, 全国各普通高校纷纷出台各具特色的导师制方案, 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也在探索实施高职学生导师制度, 但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沿袭班主任或辅导员制。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短, 发展速度快, 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育模式。笔者认为, 在高职院校中探索实行高职学生导师制度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 更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 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 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加大, 学生就业市场化, 科技与社会信息的发展, 网络文化对学生思想的渗透等, 使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当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有: (1) 招生规模扩大, 入学方式变革, 入学门槛降低, 招生来源多渠道, 使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扩大; (2) 学生就业市场化学生入学后最关心的问题是所学专业毕业后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 对专业学习目标缺乏认识, 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较差; (3) 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使得教与学的矛盾突出, 师生关系紧张, 出现“学生不愿学, 教师教不好”的尴尬局面; (4) 在校学习时间短, 一般高职学制为2~3年, 高职教育更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践性教学占较大比重, 自主性学习要求更高, 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得一技之长难度很大。

高职院校实行的辅导员制或班主任制, 侧重于对班级日常事务和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 一般一个辅导员要面对200余名学生, 根本无法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特长、个性、爱好、兴趣等情况, 仅局限于处理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日常事务;另一方面, 辅导员、班主任大都由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担任, 由于年轻教师自身缺乏社会经验, 学术造诣不高, 虽容易与学生交流沟通, 但难以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政治思想素质、职业技能、人生目标、就业方向等方面给予恰当的指导。在这种形势下,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的“零过渡”, 在高职院校探索实施导师制的育人模式已势在必行。其意义在于:

有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行业和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上”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体现了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的,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行导师制, 一般由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深厚、思想作风正派的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 可以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 指导学生根据毕业后从事的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作好学习计划, 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指导他们进行专业知识拓展学习, 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大都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 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锻炼和培养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是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方式无法做到的。推行高职学生导师制, 能有效地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 培养学历层次低, 高职学历定位为大专层次, 且是高考招生最后批次录取, 这样造成高职学生在社会上的认知度还不高, 加之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 就业矛盾下移, 使得高职学生就业更加困难。高考的失落和就业的压力,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造成学生思想矛盾重重, 无心学习, 处于迷茫之中, 往往逃避现实, 或整天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逃课现象十分普遍, 学习成绩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面对这些问题, 不是通过行政式的学生管理方式或几次思想政治工作报告就能解决的, 他们需要导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 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互动式交流, 指导学生分析和认清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形势, 以及本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以教师高深的学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规划人生和奋斗目标, 克服思想矛盾;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安排好学习计划,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积极推荐学生就业。

有利于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促进教学相长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主要靠政治辅导员去做, 教学工作由教师负责, 存在着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互不干涉的现象。如学生辅导员不了解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等, 专业任课教师不知道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思想观点、就业工作情况等等。实行高职生导师制, 一方面, 可以促进教学双方的交流, 拉近导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克服传统教育中人为地将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分离的矛盾, 实现教书与育人双重职责的有机统一, 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也有利于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导师制要求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导师, 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注重自我教育和再学习, 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实践技能, 提高自身素养, 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促进教学相长。

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潜能挖掘高职院校不乏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有个性和特长的学生。导师制有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实行导师制教育模式, 可弥补传统教学计划的不足, 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导师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指导, 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具体建议, 督促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 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好各类选修课程, 拓展知识面, 发展个性和特长,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和发展, 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提供条件。

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形式和方法

形式目前, 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较多, 主要形式有:综合导师制、德育导师制、宿舍导师制、全员导师制、辅导员与导师双轨制、特长生导师制等等, 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教育管理目标等因素,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导师制的教育效果为目的, 因地制宜地选择导师制的形式, 发挥导师制的功能。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方针及高职生学习特点,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宜采用辅导员与导师相结合的全员导师制, 即从学生报到入学开始, 以各系部年级为单位, 配备1~2名专职辅导员 (以一名辅导员负责150~200个学生为宜) , 以班级为单位, 配备2~3名指导教师 (一名教师以指导15~20名学生为宜) , 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学习生活日常事务管理, 规范学生行为, 导师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思想、观念、兴趣、爱好、就业等指导。

导师选聘条件首先, 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品、人格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其次, 导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一个没有创造素质、没有创造力的导师, 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学生的。再次, 导师必须具有辐射力。导师要具备一种将其品德、思想、知识、智慧和创新能力传递到学生内心和行动中去的能力。高职生导师, 应具备高尚师德和较强的敬业精神, 熟悉教育规律, 热爱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实际工作阅历和实践经验;具有讲师、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

实施方法首先, 各系部组织选聘符合导师任用条件的专业教师人选, 并落实到各班级中去。其次, 向学生介绍导师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导师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方向、专长、特点及主要研究成果等, 以便学生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导师。再次, 由学生填写选择导师申请表, 统一报系部平衡、批准, 并报院人事部门备案。最后, 由各系部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政治辅导员组织学生举行拜师见面仪式, 再由导师组织交流活动, 加深相互了解。

高职生实施导师制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组织领导首先是学院各级领导对高职生实行导师制的作用和意义有十分明确的认识, 愿意为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改革付出成本, 是该项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其次要加强组织领导, 导师制是依靠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来开展工作的, 需要组织领导, 落实管理责任, 建立管理机制, 制定实施方案, 落实相关政策, 在组织和制度上为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明确辅导员与导师工作职责导师制是对现有辅导员管理模式的一种完善和补充形式, 导师工作与辅导员工作应该是相互统一、有机结合的, 只是各自的工作侧重不同而已, 导师侧重在对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指导等, 而辅导员重点在管理学生, 导师与辅导员之间应做到经常沟通、意见统一。

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师生比例高, 师资力量不足, 符合导师聘用条件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更少, 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是十分困难的。解决办法:一是适当放宽导师选出条件, 增加教师选聘人数;可以聘请部分身体健康的退休专业教师担任, 或聘请校企合作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导师。二是结合本学院具体情况, 实行部分学生导师制, 如特长生导师制、问题生导师制等。

导师工作绩效评价导师工作是一项责任心要求高、自主性工作, 难以制定出钢性指标来评价考核导师工作效果, 可采用定性考核为主的评价方法, 即通过学院监督管理部门考核、系部考核及学生考评, 综合平衡, 给出导师的考评结果, 以此作为下一年度导师继续聘用的依据, 并将是否担任过导师及导师业绩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审、工资进级等的重要依据。

工作量及劳动报酬导师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之外的一项兼职工作, 按照“责、权、利”相平衡的原则, 导师履行了职责, 就应当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根据导师承担的工作职责内容, 视各学校的具体情况, 一学期给予导师一定工作量的劳动报酬 (一学期可按50左右学时的教学工作量计发) 。

针对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 积极研究和探索在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教育模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在眉睫的, 实行导师制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就业率等方面的成效是肯定的, 但导师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方方面面, 在实施过程中, 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宝国.高校本科生推行导师制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7, (12) .

[2]王延臣.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 2007, (1) .

[3]孙延埙.孙峰.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基本形式[J].重庆职业技术院学报, 2007, (2) .

高职院校实施学业导师制的思考 第10篇

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 其理念是探寻、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激发个人的创造精神[1]。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 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 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的氛围。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 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帮助其取得进步。导师制的具体涵义为:学生从大学低年级至毕业的在校学习期间, 为其配备专业导师, 通过导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 切实落实教书育人的职责, 进而加强对学生学业方面的培养, 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 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六章职业教育中明确指出, 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3]。高职院校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其中, 实施学业导师制, 将教学与学生培养融为一体, 就是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之一。那么, 学业导师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能否实现它应有的作用, 还有待各高职院校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 探寻适合高职人才培养需求并具有高职特色的“学业导师制”。

二、高职院校实施学业导师制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特点是专业大, 人数多, 属于“批量式”的统一划一培养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对一般知识的传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但作为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却难以达到目的。因此, 学生的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提高就难以实现。多年的高职教育实践, 促使我们去积极思考与探索, 有没有一种模式能够解决传统课堂运作模式的不足, 能更好地符合高职教育规律, 进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学业导师制的实施与发展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其实施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是学生适应高职院校环境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高职学生从高中或中专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跨越中, 面对开放与宽松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对专业的认识、职业前景的了解、个人发展定位及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都是空白或模糊的, 而此时的学生对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充满着憧憬与渴望, 可又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学业导师可以发挥专业上的优势, 给学生介绍本专业在本校的发展历程、师资状况、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条件、职业发展方向等内容。导师通过与学生交流, 还可结合学生的专业爱好和实际能力进行个性化发展指导。

2. 是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对学生管理与教育模式完善的需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的要求, 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学生专职辅导员岗位[4], 即每位专职辅导员要管理200名左右的学生, 其主要精力侧重于对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另一方面, 专职辅导员大多是由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担任, 自身缺乏社会经验, 难以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政治思想素质、职业技能、人生目标、就业方向等方面给予恰当的指导。而学业导师一般都是中级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 成为完善专职辅导员对学生管理与教育模式的补充。

3. 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其培养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5]。也就意味着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强, 能够很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是高职生的强项。因此, 学业导师可以像企业里“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 在理论知识、校内外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及其他社会能力等方面建立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关系, 使学生能够获得专业教师更多的指导与关怀, 让毕业生毕业就能真正就业。

4. 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实的需求。

高职院校专业班级人数多, 为了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一般还处于“批量式”的统一划一培养机制。但作为某种技能学习与训练, 校内专业教师难以指导, 而企业接纳实习更是难上加难, 学生的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提升很难实现。另外, 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普遍较差, 使得教与学的矛盾突出, 出现“学生不愿学, 教师教不好”的尴尬局面。那么, 是否有一种模式能更好地符合高职教育规律, 进而更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呢?由此问题提出“学业导师制”的培养方式, 这也正是高职教育发展现实的需求所在。

三、实施学业导师制需要落实的几个关键环节

高职院校在实施学业导师制的过程中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与保障机制, 对学业导师职责的界定以及学业导师的选聘及绩效评价等环节都需要明确。

1. 组织领导与组织保障。

首先, 各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对高职学生实行学业导师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愿意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现实做出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改革, 并付出努力与成本, 这也是该项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其次, 要加强组织领导。学业导师制是依靠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来开展工作的, 需要组织领导, 落实管理责任、建立管理机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相关政策, 并在组织和制度上为学业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6]。

2. 学业导师的职责界定。

学业导师制是对现有辅导员管理模式的一种完善和补充形式, 学业导师工作与辅导员工作应该是相互统一、有机结合的, 只是各自的工作侧重不同而已。学业导师侧重在指导学生的专业兴趣、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制定专业学习与就业方向相结合的学业规划, 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 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择业观教育, 指导其择业、求职和就业。其特点是突出个性化指导;而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在生活、思想辅导及日常管理工作上, 学业导师与辅导员之间应做到经常沟通、达成共识。

3. 学业导师的选聘。

首先, 高职院校要对全体教师进行观念的更新与转换, 因为它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因此, 学校应专门开展教师的思想工作, 统一思想认识。其次, 重视选聘条件。学业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及较高的综合素质, 具备创新能力和辐射力, 可以将其品德、思想、知识、智慧和创新能力传递到学生的内心和行动中去。总之, 高职学业导师应具备高尚师德和较强的敬业精神, 熟悉教育规律, 热爱学生工作, 并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和实践经验。此外, 其还应具有讲师、工程师以上职称并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

4. 学业导师的绩效评价。

学业导师的绩效评价是一项十分严肃与慎重的工作, 直接涉及广大学业导师的切身利益, 对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有很大的影响。科学与准确的绩效评价是对学业导师工作价值、贡献、能力、素养等全面肯定与认可, 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业导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评价理念导向、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过程控制、结果应用等要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客观、准确, 还要考虑到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显性与隐性、多元与个性等众多因素影响。总而言之, 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着很多复杂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四、结语

在“十二五”期间, 高职院校主要工作重点不再是规模的发展, 而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培养面临的诸多问题, 积极研究和探索实行学业导师制教育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且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行学业导师制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等方面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当然,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 不能照搬本科与硕士生导师制, 因此, 还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与交流总结, 通过整合、优化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学业导师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连淑能.牛津剑桥之谜,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J].2000, (1) .

[2]刘刚, 刘美多.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理工科专业实行导师制的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7, (04) .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刚要 (2010—2020) [EB/OL].www.gov.cn.

[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http://www.sina.com.cn.

[5]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4]1号) [EB/OL].http://www.docin.com/p-319075198.html.

高职学生导师制 第11篇

就业导师制 优势 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的形式也是越来越严峻。为了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应届生的就业率,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实行“就业导师制”。每个就业导师大概负责5—8个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导师主要从“就业指导、就业追踪、就业推荐”三大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传统就业指导的不足

1、指导形式大多数停留于表面。一方面,虽然一些院校也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但是这些“指导”基本上就是几次大型的就业讲座,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由于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面试,他们连学校举办的相关就业讲座也没有时间参加,导致学校举办的就业讲座覆盖面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连基本的就业常识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准确的认识人才需求情况。

2、指导内容不全面。各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课程内容单一、空泛,讲讲就业形势、政策,介绍一下如何制作简历,再讲授一些简单的面试技巧,同时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就算是完成了就业指导工作。这样的做法,无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无法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就业形势,没有真正起到“就业指导”的作用。

3、指导对象仅仅是毕业班学生。一个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在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紧张的高中生活,到了大学后,突然“自由”了,管理也没有那么严格了,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到了毕业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他们在一进校的时候就有人告诉他们在大学里应该做些什么,将来要面对什么,或许他们在毕业前就不再那么迷惑。

二、就业导师制的优势

“就业导师制”将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志趣,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相比于传统的就业指导,“就业导师制”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内容更全面。实行“就业导师制”后,每位导师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就业的全面教育和指导,而且结合到学生各时期的不同特点,就业指导也有所侧重:一年级侧重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二年级注重培养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三年级侧重就业形势、政策的教育以及求职技巧的培训,以及就业单位的落实。值得一提的是,就业指导除了贯穿在校的三年时间,个别学校在学生毕业后的一年内也要进行跟踪,定期回访,及时了解学生在职情况,若学生辞职以后还要协助学生找到新的工作单位。

2、指导形式多样,凸显个性化。传统的就业指导大多数是大型就业讲座,主要是团体指导,而“就业导师制”可以实现团体指导与个体指导相结合。而且指导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更加的灵活多变,如面谈、QQ聊天、电子邮件、电话督导等。由于每个学生的就业条件不同,所具备的社会资源不同,所需要指导的内容也不同。传统的团体指导无法解决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而通过实行多样化、个性化的个别指导,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帮助解决学生职业规划不清、就业心态不稳、就业信息不灵、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3、有利于形成庞大的就业资源。实施“就业导师制”,庞大的就业资源可以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传统的就业指导基本就是靠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包括辅导员来联系单位,推荐学生。由于个人能力有限,社会资源也有限,就业指导工作能得到的效果也极大的受到限制。在实行“就业导师制”后,可以充分调动各位老师的知识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极大了丰富了就业资源。

另一方面,学生顺利就业后,就业导师通过回访、跟踪,能和毕业生继续保持联系(这样的联系工作单靠一个或几个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员是无法完成的)。通过和他们的联系中,可以利用他们的社会资源为将来的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三、实施“就业导师制”要解决的问题

“就业导师制”在近年来已经陆续在一些高校实行,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实施“就业导师制”时,还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

1、对就业导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就业导师的指导方式和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行为。在整个就业指导过程中,可能涉及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了解学生中某一类群体甚至个体的学习、生活乃至社会资源状况,将所有复杂的因素综合考虑,进而选择合理的就业指导方式。这些工作的开展,对原来专心于教学、科研的普通教师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就业导师进行培训,将最新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社会状况告知就业导师。只有这样,“就业导师制”才能长期有效的实行下去。

2、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工作本来就很繁忙,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无行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要想让老师们积极努力的将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赏罚分明,让各位老师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会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序推进。

高校就业导师制作为一种促进就业的新形势,在部分院校已经开始实施,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一种新做法,还有待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进而为高校就业工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赵霞、郑德:高校就业导师制的研究与探索,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第19期

[2]杨世翠 申坤:高职院校“三段、五步”全程就业导师制的构建,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第15期

[3]吕亮:浅谈“就业导师制计划”的构建,科学咨询,2008年第18期

作者简介:

徐梅,女,1982年10生,籍贯四川崇州,经济师,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经济学、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

高职学生导师制 第12篇

1 高职护理专业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临床经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 但我国的临床护士数量相对不足。为了满足社会需求, 护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 其中尤以高职护理为甚。为了满足教学需要,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量引进具有本科及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这批青年教师一方面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 思维活跃且热情开放、充满朝气, 易于接受新事物, 但有临床工作经历的甚少。对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受调查的124名教师中, 无临床护理工作经历的教师占了73.4%[2]。高职护理专业青年教师大部分从学校走向学校, 即使有在医院实习的经历, 但由于没有受到专科性培训, 他们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欠缺、临床经验不足的共性。而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因此, 护理学教师必须是一名优秀的护士, 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1.2 缺乏教学经验

年轻的护理老师尚缺乏教学经验, 在教学、知识结构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既包括学科专业性, 也包括教育专业性[3]。护理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医学院校毕业, 在校期间未曾学习过教育学课程, 也未曾进行过教育实践。他们对教学规律、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在授课时往往因缺乏教学技巧或教学方法不当, 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虽然大多数地方性高校目前都会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开展岗前培训, 介绍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方面的知识, 但往往不分专业方向做统一培训, 且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局限于理论方面的介绍, 缺乏实践, 也难免流于形式[4]。

1.3 缺乏科学研究的竞争力

护理专业的发展起步较晚, 高职护理专业青年教师队伍中仍以本科毕业生较多, 虽然大多数教师都在职进修硕士研究生专业, 拿到了硕士学位, 但他们未受过严格、专业、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 科学研究功底差、科学研究能力薄弱。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青年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任务重, 往往需要承担2~3门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 且除了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外, 还要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带学生见习等, 加之护理教师以女性居多, 此时又处于婚育高峰期, 很容易忽视对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由于资历浅、经验不足, 他们经常对科学研究感到力不从心, 加上受科研经费分配、评价机制等外部环境的制约以及目前国内护理科学研究水平较低的现状影响, 导致护理专业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时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2 导师制的实施

2.1 设立分阶梯以多途径导师制

职业的发展具有阶梯性[5], 高职护理教师的成长同样具有这样的规律。刚参加工作的教师, 很多难以适应由学生转变成教师的角色反差, 也缺乏课堂教学的组织以及专业知识的传授能力。经历2~3年教学实践历练的教师会逐步适应教学工作并胜任教学工作。此阶段的教师由于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及对高校教师认知的逐步完善, 开始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 但是限于自身科研功底的不足、科研经验的缺乏, 很难结合专业找到自己研究的兴趣点和学术生长点, 形成自己明确的研究领域。参加工作5~10年之后的教师, 在教学上有了较深厚的教学功底, 也已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科研方面具有了较强的科研参与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 有的甚至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对于第一阶段的教师应为其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好评、承担同一门课程的老教师为其进行指导, 以帮助新教师突破教学难关, 尽快适应教育工作。对于已经成长起来的第二阶段的教师, 重点是要加强其科研能力的培养, 可为其选择科研能力强、具备一定科研成果的教师进行指导。已经成熟的青年教师可由其对自身进行评价, 并根据自己的评价结果自行选择导师。此外, 针对高职护理专职教师普遍存在临床实践能力欠缺、临床经验不足的情况, 除了要求教师每年去医院进行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外, 学校可与医院协商, 让医院为各专职教师指定一名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临床护士作为他们的临床实践指导教师。

2.2 导师的人选

导师的政治思想水平要高、师德修养要好、专业本领要过硬, 应具有创新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较高的育人热情。作为教学导师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所授课程必须深受专家及学生的好评;作为科研导师应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一定的学术造诣;作为临床实践导师应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具备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较强的科研意识。教学与科研导师可以由教研室提名, 学校或学部会议通过并聘任。临床实践导师可以由医院选定, 学校聘任。

2.3 教学导师制的运作

2.3.1 指导模式

教研室可根据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人数情况施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模式。

2.3.2 指导内容

指导内容包括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常见的教学环节设计、常见教学文件书写等。指导新教师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 要求新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把握至关重要, 导师应指导新教师深入了解教材, 使其对所授课程的内容有确切的把握, 同时掌握其前沿知识。教学大纲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导师的指导以及自己的钻研, 新教师必须得掌握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课程教学的内容、深度、结构以及教学进度。对教学实施的过程指导包括实施随堂听课制度、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开端可以通过临摹来实现, 导师的每一堂课对新教师都开放, 并且安排导师的教学进度比被指导教师超前1~2个课时, 以便于被指导教师跟班听课, 先听后教;被指导教师在听课前要做好听课准备, 清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备好自己的教案, 做到有准备、带着问题去听课, 以提高听课效率, 加快成长。指导新教师进行课后教学的反思, 指导教师应每周听被指导教师的讲授课程, 课后与新教师一起讨论授课过程中的优缺点, 启发新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以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

2.3.3 指导效果评价方式

整个教学指导周期应设为2年, 期间学校或系部安排专家进行不定期听课, 以评价新教师教学水平的进展, 以便导师及时修正指导方法。组织学生代表座谈会以及学生评教活动, 了解新教师被学生所接受的程度。一个周期结束后, 评价合格的新教师可进入第二阶梯的发展。如果评价不合格, 仍然留于第一阶梯, 并且减少其课时量。

2.4 科研导师制的运作

科研导师制可施行以目标为导向、多层级的指导模式。其中最高的指导者为专业导师, 由正在主持或曾经主持过省级或以上课题、具有较高职称的教师担任。专业导师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精通专深的学科知识、掌握熟练的科研技能, 可以为青年教师起到领路人的作用。但鉴于他们事务繁多、时间紧张, 可以采取集体指导的方式为青年教师提供服务[6], 例如可以为青年教师讲授科研政策、课题申报流程、课题组织运作方法等。而对于具体的工作, 例如查阅文献、发现问题、写作等的指导则可以依托科研或教研课题开展。专业导师可以根据课题的安排逐层分派工作任务,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层级导师给予青年教师具体的指导, 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导师制耗时、耗力的问题, 又可以使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同时还可以解决青年教师科研独行状态, 使学校或学部科研团队的梯队得到建设。

2.5 临床实践导师制的运作

临床实践导师制可施行一对多的指导模式, 每一个专科设一名导师。青年教师进行临床实践初期, 指导老师可向其详细介绍专科交接班、接收病人、转出病人等专科工作程序, 同时向其做出示范, 并让青年教师进行实践。这样既可以使青年教师能尽快适应并熟悉临床工作, 也为基于临床护理工作的专科护理教学打下基础。然后指导青年教师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指导教师带着青年教师对自己床位的病人从入院开始到出院施行身心各方面的全面护理, 再安排青年教师独自管理几个典型案例的病人, 在遇到问题时, 指导教师给予提供信息和技术上的支持。这样通过亲身参与常见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可以使青年教师对疾病加深印象, 讲课时再反馈给护生, 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护理理论和实践生动形象。最后指导青年教师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应用。在青年教师临床实践的间期, 教研室应不定期邀请临床实践导师参与集体备课或教研室活动, 以使青年教师随时掌握护理临床新进展。

参考文献

[1]曹永军, 王席伟.论护理本科生教育中青年教师的培养[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 (12) :1695-1696.

[2]汪洪杰, 刘莉.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角度探讨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影响因素[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8) :1048-1049.

[3]陶宁, 姜光明, 兰卫.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途径[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4 (12) :1442-1443.

[4]尤婷婷.地方性高校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36) :46-48.

[5]Benner P.From novice to expert:excellence and power in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2001:13-34.

上一篇:满意度影响因素下一篇: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