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平稳过渡至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2-09-13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关系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是由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部分构成。公共英语在新生入学后开设, 目的是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 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并为专业英语学习打基础。专业英语则在大学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 通常学生已经完成公共英语学习, 他们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作为公共英语的延续, 专业英语的重心既不是学习英语语言, 也不是专业知识, 而是分析在工作环境中如何正确使用英语来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它以市场为导向, 强调内容的实用性,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通过学习公共英语并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这是顺利过渡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前提。而二者的有效衔接又决定了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成效——英语水平能否服务企业, 满足职业需求?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公共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 在大学一年级统一开设。各院校都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大纲, 对教学目的、课程重难点、学时、学分、教材、考核形式等有明确的规定, 并设立专门的公共英语教研部门来管理和指导公共英语教学。此外, 由于英语等级考试的压力, 学校从领导、教师到学生都高度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目前,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基本都能达到大纲要求。

但作为大学英语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专业英语教学, 却存在诸多问题。当今高职教育包括校内学习、校外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 很多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足两年。专业英语教学安排在公共英语学习结束后, 由于课时紧张, 有的专业根本没有开设专业英语;即使开了专业英语课, 但课时严重不足;还有的学校在学生仅学习了一学期的公共英语后, 就同步开设专业英语, 这让诸多基础尚不扎实的大专生在学习专业英语时感觉力不从心, 最终放弃专业英语的学习。

由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本多采用的是文理通用的教材, 虽然选材广泛, 但与学生的专业毫无联系, 不少学生在学完公共英语后再学习专业英语时感觉很不适应。目前, 承担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以英语教师为主。他们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 但对专业的了解却不多。为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尴尬, 不少英语教师将专业英语课上成了语言课。这严重影响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改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对策

做好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的平稳过渡, 能有效缓解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时的不适,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那么, 如何实现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呢?笔者通过这几年的课堂实践探索, 总结了一些经验, 具体如下:

(一)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积极渗透常用词汇在专业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 专业词汇的记忆和掌握对学生极为重要, 直接影响到其今后工作过程中听说读写译各个环节。由于专业词汇具有非常显著的专业特性, 词义和用法有别于普通词汇, 因此, 在公共英语教学阶段,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取向有意识地渗透专业知识, 介绍常用专业英语词汇、句型, 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打基础。

以高尔夫英语为例, 一个英语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从未接触过高尔夫, 也未必能明白这些专业词汇在语境中的真实含义。例如:Can I use the driver to drive my ball here now?例句中driver和drive的常用含义分别是“司机”和“驾驶”, 但在这里的意思是“一号木杆”和“开球”。整个句子译为:我现在能用一号木杆开球吗?又如, The ball is on the green.Which club can I use now?例句中green (绿色) 和club (俱乐部) 解释为“果岭”和“高尔夫球杆”。由此可见, 这些常见词汇进入专业英语领域后, 词义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其在高尔夫英语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这样有利于促进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

(二) 灵活有效处理通用教材或自主开发教材提高公共英语对专业的针对性

目前市面上供高职学生使用的公共英语教材种类繁多, 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中学教材大同小异, 只是难度加深, 成为高中教材“升级版”;另一类是高度效仿本科教材, 语言难度略减, 成为本科教材“压缩版”。但无论是哪种版本, 单元的核心版块往往是阅读材料和对该单元出现的重要词汇、短语、句子的讲解及练习。由于秉承“文理通用”的编写原则, 教材内容多显得太过宽泛, 无法凸显学生的专业特色。虽然教材名被冠以“实用”、“致用”等字眼, 但其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并不强,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所以, 为了增强公共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可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取舍, 再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融合专业英语, 补充部分专业英语知识, 如专业词汇、文化背景等等。但从长远来看,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和岗位需求, 开发出适合不同专业使用的公共英语系列教材, 如公共英语 (高尔夫专业) 、公共英语 (学前教育专业) 。这种精细化开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代感, 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脱节问题。

(三) 活化教法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和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由于受应试教育、等级考试压力、现有公共英语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大部分老师课堂上仍然是照本宣科, 走着“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老路子。常见的“词汇+阅读+翻译+写作”的教学模式侧重于训练写和译的能力, 而对听说读方面地训练强度远远不够。这种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应试轻素质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缺少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 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也较弱, 对后期教师开展专业英语教学和学生进行专业英语学习极为不利。

因此, 公共英语教师要淡化教育功利观, 转变自身角色, 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 活化课堂教学。具体来讲, 就是转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主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及要求, 活化教学方式[2], 灵活运用游戏法、任务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式, 并使用多媒体等电化手段辅助英语教学, 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其在课堂活动中勤于思考、善于参与, 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为专业英语学习提供一个过渡平台, 为专业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 全面改善专业英语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与管理相对成熟的公共英语教学相比, 专业英语的教学管理现状令人担忧。长久以来, 专业英语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普遍存在课时不足、管理松散、师资水平不高、学生兴趣较低等问题。

为确保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成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和指导专业英语教学迫在眉睫;同时, 要加强课程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3]。在课程安排上, 杜绝随意删减课程和课时的现象, 必须把专业英语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来对待, 加强对专业英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目前公共英语教学费时低效、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紧张而专业英语课时难以保障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适当压缩公共英语教学课时, 把节省的课时用于专业英语教学, 来最大程度地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根据英语教师的特点及个人兴趣, 确定由固定的英语教师来承担相关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针对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 制定培训方案进行专业知识的补习。此外, 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 就像重视公共英语学习一样。

四、结语

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4]。公共英语教学为学习专业英语打基础, 反过来专业英语教学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尤其是对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重视专业英语教学,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才算完整。只有实现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平稳过渡, 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发展, 确保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达成。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之间平稳过渡的问题, 在讨论二者关系的基础上, 分析了各自的教学现状和问题, 提出从词汇、教材、教法、教学管理四方面实现平稳过渡的策略, 旨在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效果, 培养出企业迫切需要的“语言+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公共英语,专业英语,过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诱因及对策研究下一篇:大鲵室内培育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