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投资论文范文

2024-02-09

债券投资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债券成为企业及政府融资的一种方式,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途径,企业投资债券能够从中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一些企业较为热衷于债券类投资,然而,企业债券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从企业债券投资现状入手,以期分析企业债券投资中存在的风险,进而为应对风险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债券投资;风险;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及金融的发展,我国债券发行变革得到推进,为企业融资提供了较为便捷有效的途径,也受到企业的欢迎。债券融资不仅能够使企业筹款成本下降,优化资本配置,还能转移和分散投资风险。债券融资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平台。但这种投资平台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要求投资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风险控制及管理能力。本文从企业债券融资现状入手,对企业债券投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一、企业债券融资现状

债券融资能够为企业筹资提供良好的途径,有利于企业优化融资结构和资本配置,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风险。随着金融业及债券融资的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量大幅上升,债券品种及发行方式也大幅增加,债券存量及发行规模等也有极大提升。同时,债券融资市场得到完善和不断变革,且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尽管如此,我国债券融资仍处在发展初期,在规避风险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市场作用尚未能充分发挥。当前,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管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只要符合债券发行条件均能发行债券,使债券发行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企业可以以短期债券、集合债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形式进行融资,还能够按照债务偿还及融资计划来发行长期、短期及中期等形式的债券。债券发行是可以采用抵押、担保、无担保、经营权、使用权抵押等形式。尽管企业债券融资取得极大成就,但其市场化程度还较低,不能满足现行市场及企业发展需要。尤其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其交易机制及市场紧密度、参与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债券市场运行效率还相对较低。这表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变革,以适应经济及企业融资需求。

二、企业债券投资存在的风险

(一)收益风险

高收益是企业投资债券的主要目的,通常情况下,企业 债券收益明显高于银行存款收益,且相对较为稳定。然而,当前我国企业债券多为平台债和产业债,这类债券的融资具有一定公益性,偿债能力存在不足的风险。而此类债券占企业债券存量的90%以上。若从政府融资平台偿还能力上看,该平台的偿还能力非常有限。相关调查显示,将近四成的企业认为企业融资项目收益难以偿还融资债券应付的本息,企业资产报酬率低于债券发行平台的票息率,有些企业的回报率甚至更低。由此可见,企业债券投资的收益也是不稳定的,有时甚至要远低于银行存款利息。作为企业债券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这点。

(二)政策性风险

以前,平台债券融资中,地方政府成为债券发行企业的担保者,对该企业的偿债可以兜底。国务院在2014年下发文件要求地方政府不再行兜底性担保,要逐渐消化和置换掉平台类企业债券,并极快其转型发展,以增强债券融资的市场化功能。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债券存续期间的监管风险和债券发行中介机构的信用风险。企业债券的发行期限通常时间较长,如果出现信息不对等,披露不规范或不及时,就不能有效地保护债券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导致债券偿还风险的增加。这主要是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甚至缺失,进而导致企业债券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导致企业债券投资风险加大。此外,债券发行中介机构未能尽职尽责,信用等级不高,存在弄虚作假等现象。这里的中介机构主要是指企业信用评级及债券承销商等机构。有调查显示将近两成的债券承销商不定期回访债券企业,对融资项目进展情况、企业偿还能力等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在企业信用评级方面,由于债券发行企业要向信用评级单位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给信用评级留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极易出现虚假评级及恶性竞争等现象。

三、应对企业债券投资风险的相应措施

(一)推进企业债券改革,鼓励境外融资

稳定企业债券投资收益就必须不断改革企业债券融资模式,使企业债券融资平台多元化,融资期限多样化。鼓励企业融资走向国际化,并以此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和推进企业发行企业境外债券。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应的发行审批手续,为企业境外发行债券提供服务。同时,对政府平台企业融资要防范其潜在风险,并构建风险管理及评估的机制,为企业债券投资降低风险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二)强化金融市场分析,防范债券投资风险

企业债券投资者应关注政策对象和经济发展状况,认真分析市场,正确认识风险同收益间的平衡,根据自身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来采取回避风险的措施。利用组合投资等投资的多样化来降低和弱化风险。同时应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投资,做好投资规划,实行短期、长期等不同期限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来分散和规避债券投资风险。

(三)构建信用环境,强化融资监管

企业债券投资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是信用方面造成的。因此,应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并以此来强化企业债券融资监管,建立信用服务平台和公示、查询债券发行企业及其相关中介机构的专栏,对相关信息实行透明化管理,及时向社会发布发行债券企业及中介机构的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对于无信、失信的企业及中介机构应拉入黑名单,并依法惩处其涉事人员的法律责任。企业债券存续期间应完善监管体系,及时规范披露发行债券企业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对筹资的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等信息进行定期披露,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和专人来接受企业债券投资人对第三方机构、发行债券企业的咨询及相关投诉,并及时会同有关部门查实处理。

总之,企业债券发行为企业融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风险。对于企业债券投资者而言,应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并认真分析市场,根据自身能力来承受债券投资风险,并及时采取规避措施来化解和分散投资风险。同时,政府也应不断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制度改革,增强企业债券融资的市场功能发挥,完善相应的监管制度和诚信体系,以规避债券发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为企业融资及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俊.企业债券投资风险控制技巧[J].中国农村金融,2014,17:65-66.

[2]洪艳蓉.公司的信用与评价以公司债券发行限额的存废为例[J].中外法学,2015,01:113-129.

[3]张明哲.透视民营企业债券违约风险[J].中国邮政,2016,06:36-37.

作者简介:

李之光(1984-),男,河南省新密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

债券投资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运用Black-Scholes模型,通过对唐钢转债的发行定价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可转债发行定价中出现折价现象的原因。

关键字:可转换债券;Black-Scholes模型;折价

可转换债券全称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可转换债券的债权价值体现在普通债券的纯粹价值上,期权性的价值体现在看涨期权的价值上,因此,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可以由普通债券价值和看涨期权的价值两部分构成。

一、理论模型

1.可转换债券的普通债权价值:指如果可转换债券不具有转换权,它同样拥有与普通公司债券相同的投资价值。可转换债券相当于普通债权部分的价值等于投资者持有债券期间能够获得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用公司表示是:

B=∑nt=0I(1+i)t+k+P(1+i)n+k公式(1)

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B表示普通债券部分的价值;I表示债券每年的利息;P表示债券的本金;i表示贴现率;n表示从现在起至到期日的剩余年限的整年数;k表示从现在起至下一次付息日不足一年的时间(单位为年,0<k<1);n+k表示从现在起至到期日的剩余年限。

2.可转换债券的看涨期权价值:本文采用Black-Scholes定价模型计算可转换债券的看涨期权的价值,定价公式为:

C=S×N(d1)-Xe-r(T-t)×N(d2)公式(2)

d1=ln(S/X)+(r+σ2)/2)(T-t)σT-t,d2=ln(S/X)+(r+σ2/2)(T-t)σT-t

其中:C表示看涨期权的定价,S表示标的股票的现价,X表示执行价格,r表示无风险利率(以连续复利计算),σ表示标的股票的价格波动率,T表示期权到期日,t表示现在的时间,N(·)表示标准正态分布变量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

二、唐钢转债的实证研究

1.唐钢转债的普通债券价值:唐钢转债采用递增浮动利率的形式,每年的利息率分别为0.8%、1.1%、1.4%、1.7%、2.0%,则每年应偿还的利息分别为0.8元、1.1元、1.4元、1.7元、2.0元。从理论上讲,贴现率应该是与可转换债券相同风险等级的普通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期望报酬率。但由于我国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本文以目前5年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年连续复利率作为贴现率。目前年实际复利率R=7.74%,则贴现率i=ln(R+1)=ln(7.74%+1)=7.45%。由公式(1)计算可得,在初始发行时,唐钢转债普通债权部分的价值:B=75.31

2.唐钢转债的看涨期权价值:

在利用B-S模型计算看涨期权价值所需要的数据中,只有股票价格波动率这一变量是未知的,因此我们首先来计算唐钢股份的价格波动率σ。

股票价格波动率σ的计算方法是:以一定时间内的股票价格为基础,设(n+1)为观察次数,Si为第i个时间间隔末的股票价格。令Ui=ln(Si/Si-1,因为Si=Si-1eUi,所以是Ui第i个时间间隔后的连续复利收益,Ui的标准差即为该段时间内股票价格的日波动率,设为σ1,则σ1的估计值为:σ1=1n-1∑ni=1(Ui-U)2。公式中U是Ui的均值。

在计算出股票价格的日波动率之后,可以利用下面的公式计算股票价格的年波动率:

股票价格的年波动率(σ)=股票价格日波动率×每年的交易日数.

我们以唐钢转债发行前唐钢股份股票连续90个交易日(从2007年7月30日至2007年12月13日)的价格为基础来计算其股票价格波动率。

根据计算,我们得到:

σ1=4.26%,从而得到其股票年波动率σ=4.26%×245=66.68%(以一年245个交易日计算)。

利用Black-Scholes定价模型计算看涨期权价值。转股价格X=20.80;以当时国债利率为参考,以年连续复利率表示的无风险利率r取值为3%;在唐钢转债发行时唐钢股份股价为每股20.78元,即S=10;转债发行时离到期日的时间T-t=5(年)。将这些数据代入Black-Scholes模型,计算唐钢转债包含的买去期权的单位价值C:

d1=0.8461,d2=-0.4300

查正态分布数值表可以得到:N(d1)=0.8013 N(d2)=0.3336

所以利用公式(2),C=S×N(d1)-Xe-r(T-t)×N(d2)=10.6787(元)

由于唐钢转债的转股价格为每股20.80元,所以每张面值为100元的转债可以转换成4.8077股唐钢股份股票,每张转债所包含的看涨期权价值C=4.8077×10.6787=51.3400(元)。

唐钢转债的定价:唐钢转债整体价值等于普通债券部分的价值加上看涨期权部分的价值之和,即B+C=75.31+51.34=126.65元。这一价值即是我们计算出的唐钢转债的理论价值。

三、可转债发行发行定价出现折价现象的原因分析

唐钢转债的发行价为面值(100元),低于上面通过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出的结果126.65元,折价率高达21.04%。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值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模型所要求的假设在现实条件中并不完全满足,从而影响了定价结果。

1.高估了股价波动率:在计算中我们采用股价的历史波动率来代替未来波动率。由于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对股票有稳定作用,股价的未来波动率一般要小于历史波动率,因此,计算价格会高于市场价格;

2.贴现率的选取存在误差: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落后,信用评级系统很不完善,无法以相同信用等级的普通债券的收益率来计算唐钢转债的普通债权部分价值;

3.缺乏卖空机制:Black-Scholes模型是建立在市场均衡的前提下的,均衡即意味着不存在无风险的超额利润。如果某项金融资产价格出现偏差,此时就出现了套利机会,市场力量就会通过构建资产组合来获取无风险的套利利润。而我国证券市场却不存在建立无风险套利资产组合所需的市场卖空机制。忽略卖空机制而套用可转债定价模型,计算结果往往高于市场价格;

4.证券市场整体低迷:唐钢转债发行时,上证指数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里,从最高点6124.04点下降到5007.91点,跌幅达18.23%。市场不看好发行公司未来的股价走势,认为今后股价走低的可能性远高于股价走高的可能性,低估可转换债券的看涨期权部分的价值,从而低估了可转债的价格。

5.我国可转债条款过于复杂:目前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可转债共33只,大部分条款设计得非常复杂。许多条款是否可执行还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因此使得条款的价值对投资者来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使可转债从理论上很难定价。同时,由于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投资者只愿意从“最坏”的情况对可转债进行估值,因此发行条款的复杂化只会导致投资者低估可转债的投资价值,使得模型测算出的理论价值偏大。

参考文献:

[1]郑振龙,林海.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2).

[2]张亦春主编.金融市场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林义相.可转换债券投资分析与运作[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4]张鸣.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与案例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10).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债券投资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任何企业融资模式都是在一定的市场背景下进行的。本文通过中日企业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企业融资模式的基本思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融资机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关键词] 融资模式;融资结构;治理结构

在特定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中,单个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可能不同,但是大多数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却具有某种共性,即经常以某种方式融资,这就是企业的融资模式问题。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化程度及经济证券化程度不同,加上不同类型国家的公司法、商法对外部投资者保护程度有所差异,从而在不同的国家形成了形式各异的融资模式,进而产生了不同的治理结构模式,最终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中日两国企业的融资模式,找出其差异并阐明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对优化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一、中日企业融资模式的现状分析

1. 中日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现状

日本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由于其证券市场不够发达,决定了其融资方式是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到高速增长时期,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自20世纪90 年代开始,由于:(1)经济的不景气,贷款企业在泡沫经济时期产生的大量债务,加重了企业的偿债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上升;(2)贷款银行受到自己资本比率的限制,而且1997年后金融体制的不稳定也使得银行对贷款的发放采取了消极的态度;(3)日本政府对金融市场管制的放松,证券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促使日本企业的融资模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主要表现为主银行的重要性大大下降,企业贷款余额逐年下降,证券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方式占据了重要地位。

我国企业的融资体制尽管经历了财政拨款型→银行贷款型→市场多元型的不同模式,但并没有脱离旧融资体制的约束,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从而限制了企业对直接融资的利用。间接融资是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

2. 中日企业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的现状

在日本,1996年取消了企业发行债券的标准及发行无担保债券时的财务限制条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条件,从1995年到2003年间,企业债券融资的增加额都超过了股票融资的增加额。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股票市场的发展以及制度的完善,企业增加了对股票融资方式的利用,尤其是信用级别较低的企业会更多地选择股票融资方式来融资。

而我国企业对直接融资方式的利用偏好于股票融资,尽管企业债券的发行比股票早,发行优势也大,然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却相当缓慢。

3. 中日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

日本的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内部融资成为其最主要的融资方式,逐步减少了对外部资金的利用。而且从1999年开始利用内部融资来偿还贷款或赎回已发行的债券,使得外部资金来源在总资金来源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在外部融资方式中,日本企业在逐渐减少贷款利用的同时,加强了在资本市场上的股票融资。

我国企业的内部融资额占全部融资额的比例为20%左右。在外部融资中银行贷款占了90%以上的比例。而在直接融资中,通过企业债券筹集到的资金从2001年开始才由0.5%左右增加到1%左右,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除1997年和2000年外都不到10%。另外,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的比例高于债券融资的比例。

二、中日企业融资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1. 企业制度的差异

在日本的企业制度下,企业受股东尤其是法人股东的控制,股东的利益直接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安排,因此,日本企业融资选择的顺序一般是内部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内部融资在日本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占绝大部分比重。

在我国,内部融资面临着较高的交易成本,并且这一成本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易为人们所认识。首先,在经济效益既定的条件下,企业增加内部融资会减少政府税收,削弱政府权力,导致政府放权的制度创新供应不足;其次,企业要想在现有内部融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内部融资的比重,就必须改变企业的收益分配结构,这必然会引起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冲突,形成制度创新成本。再加上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自我积累能力较弱,内部资金匮乏,导致企业的融资方式以外部融资为主。

2. 治理结构的差异

日本企业的治理结构是一种“主银行制的治理结构”,法人股东是明确的,其持股就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且是互相持股,即不同的企业之间、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持有对方的股份,若干个相互持股的企业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企业集团。银行是集团的中心,它既是企业最大的股东也是企业最大的债权人,通过持股、贷款合约等来控制和监督企业。这种法人相互持股和主银行制对日本企业的治理结构及其运作效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削弱了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其更加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可极大地降低股票融资的成本。

与日本企业相似,我国企业的股权也比较集中,但治理结构并不完善。由于绝大多数企业的最大股东是国家,国有股占着控股地位。但国家不是“自然所有者”,即所有者缺位,无法对企业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而个人股东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对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的动力,但由于股东人数众多且十分分散,就采取“搭便车”行为,导致股东控制权的残缺,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极不健全。所有者缺位也引起较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同时,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完善,股价不能反映公司的价值,企业并购机制由于国有股的主导地位而难以有效发挥,因此市场上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约束力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利用股票筹资既不受监督和约束,又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因而成为企业比较偏爱的融资方式。

3.债券市场发展的差异

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政府对金融市场管制的放松,日本证券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80年日本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共发行企业债券(包括普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220只,筹集资金1 007 729亿日元,而在1997年,在国内外市场发行的企业债券增至623只,筹集资金达到11 000 637亿日元。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日本长期经济的不景气使得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减少也影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我国的情况却是完全相反。在股票市场发展初期,企业债券的余额曾超过股票市值,但随着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明显落后。1992年企业债券余额与股票市值的比为78.43%,到2003年底企业债券余额只占股票总市值的3.99%;同时,1992年企业债券余额与全部债券的比为32.12%,到2003年底企业债券余额只占全部债券余额的4.68%。而且,1998年至2001年间我国企业仅发行了95只企业债券(包括普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由于我国对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和发行额有严格的限制,使得债券融资很难成为企业自主选择的一种融资方式。

三、构建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

从上述两种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它实际上也是两种不同的融资结构与企业治理的选择。借鉴日本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我国企业融资模式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融资机制

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自我积累能力严重弱化,内部融资相当匮乏。要改变这种状况,完善企业的内部融资机制,一是要确立法人财产权,明确界定国家和其他投资者向企业投资形成的财产最终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边界;二是要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强化企业的内部积累,通过明晰的产权制度,加强对经济活动当事人行为进行约束,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经营者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内部资金补偿制度,主要包括完善所得税政策、健全企业资本金制度、完善企业的折旧制度以及放松对信用领域垄断的限制,适当鼓励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创办附属金融组织。

2.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是体制现象。因此缓解企业资金困境的基本出路应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机制促进社会闲散资金转向资本性资金,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按照效率原则不断调整与完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结构。应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1)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结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转变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直接融资尚不能满足资金的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的融资格局仍将以间接融资为主,但这绝不是传统体制下间接融资格局的继续,而是通过体制改革,使银行和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独立实体,真正按照市场需要供应和筹措资金,合理有效地配置资金。在不断完善间接融资机制的同时,应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随着经济主体可运用资金的增加及参与投资要求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会相应提高,这是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2)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结构。针对我国股票、债券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除了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股票市场外,更重要的是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可通过放宽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放宽利率管制、放宽资金用途限制、建立企业债券信托制度、完善证券交易基础设施和市场等措施来实现。

3. 随着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与方式的变迁,法人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也应发生变化

关于我国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我们应借鉴日本的企业治理模式。这是因为我国企业融资仍然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发挥银行对企业的监控和治理作用,仍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要求。但是借鉴日本企业治理模式并不是完全模仿,而应结合我国的实际加以修正。随着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发挥市场机制对企业治理的作用将是一个市场发展的自然选择过程。或者说,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调整与治理结构的选择会随着融资方式从以银行主导型到市场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从银行监督与治理向市场治理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陆正飞. 财务管理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化成. 国际财务管理[M]. 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8.

[3] 许晓峰. 筹资与投资分析[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4] 王宏峰. 美日间接融资模式对我国高科技产业融资的启示[J]. 国际金融研究,2002,(3).

[5] 李红霞. 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研究[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债券投资论文范文第4篇

目前在我国的债券金融市场上存在了多种类型的债券交易类型, 包括普通公司发行的债券、国家发行的债券即国债, 以及可以转换的债券等类型。我国的会计核算方法中针对这些不同的债券分别制定了不一样的会计核算方式, 企业应当对其进行有效归纳与总结, 从而在公司进行债券投资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正确利用。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我国投资者在进行债券处理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的债券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最常见的债券投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这种债券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近期出售, 赚取差价, 比如从二级市场购入的短期债券等。会计核算上, 使用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个会计科目, 核算的要点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 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会计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另外一种常见的债券投资。指的是企业持有的债券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会计核算上, 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 按摊余成本计量。

有的债券投资被管理层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之外的债券投资, 简言之, 即是管理层持有目的不明确类的债券投资。会计核算上, 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跟持有至到期投资类似, 也是用实际利率法, 按摊余成本计量, 但是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还有一种特殊的债券, 是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债券。可转换性是可转换债券的重要标志。可转换公司债券会计核算相对复杂。企业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由于其可转换性, 既有负债成分又有权益成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 应该在初始确认时将负债和权益进行分拆。

2“营改增”对债券投资的涉税影响

一般情况下, 企业当期销售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当期进项税。但是债券属于金融资产, 根据《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财税[2016]36号) 规定, 转让金融商品, 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这就导致卖方企业不能和其他商品劳务一样获得增值税销项税, 买方企业不能获得进项税。因而要求企业在转让金融商品时, 直接用增值额乘以适用税率。同时规定, 金融商品转让, 按照卖出价扣除买入价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鉴于此, 笔者认为, 金融商品转让增值额应该是买卖差价与持有期间取得的投资收益之和, 即当期应纳增值税额= (卖出价-买入价+持有期间投资收益) ×适用税率。

不过, 根据财税[2016]36号的规定:企业转让金融商品出现的正负差, 按盈亏相抵后的余额为销售额。若相抵后出现负差, 可结转下一纳税期与下期转让金融商品销售额相抵, 但年末时仍出现负差的, 不得转入下一个会计年度。例如, 假设某企业2018年5月购入1000元A债券, 6月以1200元的价格售出 (不考虑其他因素) , 虽然这里产生了200元的增值额, 但并不意味着该企业6月就要按200元为计税基础缴纳税金。假设该企业7月又购入1000元B债券, 12月售出。 (1) 若12月售出的B债券价格是1100元, 那么该企业本年度债券转让出现300元正差, 按300元的增值额为基础计算增值税。 (2) 若该企业12月售出的B债券价格是950元, 那么该企业本年度债券转让出现200-50=150元正差, 按150元的增值额为基础计算增值税。 (3) 假设该企业12月售出的B债券价格是700元, 那么该企业本年度债券转让出现100元的负差, 该企业本年度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但该负差不得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

3 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举例

当然, 不同类型债券, 其会计处理是不一样的。其中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券以公允价值计量, 会计处理比较简单。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因为涉及实际利率法摊销, 相对复杂得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则是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的基础上稍作变通即可, 因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是各类债券会计处理的基础。鉴于此, 篇幅又有限, 本文就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 来说明债券的会计处理。

例:某企业2018年1月1日购入A公司面值为1 000万元的5年期债券, 票面利率8%, 实际利率为5%, 交易费用10.4516万元, 该企业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该企业关于这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将1000元本金和每年80万元的利息按5%的实际利率、5期进行折现, 可以算出该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为1129.86万元。

2018年1月1日, 企业购入债券支付的交易费用属于金融中介公司“直接收费金融服务”, 企业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可抵扣金额为10.4516÷ (1+6%) ×6%=0.5916 (万元) , 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29.8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1130.4516

2018年12月31日, 确认利息收入并摊销利息调整。由于取得利息收入, 亦即持有期间取得投资收益, 应该计算增值额, 增值税额=投资收益×6%,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利息80 (1000×8%)

贷:投资收益53.2953[ (1000+129.86) ×5%÷ (1+6%) ]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3.507 (差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3.1977[ (1000+129.86) ×5%÷ (1+6%) ×6%]

2019-2021每年的12月31日, 都和2018年12月31日的处理一致, 借方按票面面值×面值确认应收利息, 贷方按实际利率×期初摊余成本确认投资收益 (扣掉增值税) , 按不含税投资收益×6%确认应交税费, 借贷双方差额确认利息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 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确认的投资收益, 是由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出来的。如果不考虑资产减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由初始确认金额±累计摊销额调整得到, 累积摊销额中包含有溢价、折价和交易费用。因此投资收益实际上还受到交易费用的影响。但是税法所界定的增值额中不包含交易费用, 所以处置时还需要将交易费用的影响剔除, 做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0.5581 (9.86/1.06×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0.5581

各年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 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时,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的期末余额为贷方余额15.849万元 (3.1977+3.1312+3.0613+2.9880+2.9127+0.5581) 。

4结语

在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下, 债券投资受到投资者的持有意图, 把债券分为了不同的种类, 每一类债券投资其会计核算都有差别。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都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为基础, 因而本文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 阐述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会计上的账务处理, 特别针对“营改增”后金融资产增值税的确认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摘要:企业持有的债券, 持有目的不同, 会被分类为不同类型的债券。而不同类型的债券, 其会计处理也不尽相同。本文把债券做了不同的分类, 在此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

参考文献

[1] 李之光.论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探微[J].经贸实践, 2016 (17) .

[2] 程丛宝.套期会计在我国银行债券投资领域应用情况的研究[J].债券, 2016 (2) .

债券投资论文范文第5篇

企业债券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债券投资中主要存在“四重四轻”的问题:

一是重行业垄断特征判断,轻行业实际状况关注。在投资过程中,对部分垄断企业有偏好,而对其行业实际经营状况忽视关注。

二是重企业所有制属性关注,轻财务数据解读。对大型央企、国企发行的债券有偏好,而忽视对其财务状况特别是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数据进行解读分析。

三是重外部评级结果,轻内部评级授信。当前,企业债券在发行前的普遍做法是由发行人付费邀请外部评级公司为债券的主体和债项进行评级,债券发行时向市场投资者公开评级结果和披露评级报告。但在发行人付费模式下,“以价定级”或“以级定价”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评级行业的公信力。只单纯依赖第三方机构评级结果进行投资决策,而忽视内部评级授信,则会在企业债券的风险控制上形成一定隐患。

四是重投资收益分析,轻限额组合管理。在投资企业债券过程中,内部决策程序上多重投资收益分析,而忽视限额组合管理。

“三看三查三控”的操作要点

针对以上“四重四轻”的问题,笔者认为,农商银行在进行企业债券投资决策分析时,要严格按照本行信贷政策指引,重视对于行业景气度的判断和个券主体财务情况的分析,向行业分析精耕细作和企业所有制属性一视同仁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于有条件的行社,可以试行内部评级机制。具体来说,要做好“三看三查三控”措施,切实防范企业债券投资风险。

三看:一看企业资质。二看企业所属行业。景气度良好的行业违约风险较低。三看团队。公司管理团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选择一个守信誉的企业非常重要。

三查:一查企业财务报表;二查第三方评级报告;三查发行人实地经营状况。具体来说,投资机构在投资债券时可以从公开的途径获得债券发行时的资金募集说明书、外部评级报告以及企业各年度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但是,企业的实际情况可能无法得到真实呈现,如果仅靠公布的文字说明参与非发行地区或不熟悉的行业或者企业的投资,对投资部门来说风险还是较大的。因此,建立与发行人的信息沟通机制,有条件时对发行人进行实地查看,对投资部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地查看可了解企业经营以及财务情况的变化,一旦发现违约信号,可以及时进行风险规避。

三控:农商银行投资部门是主动承担一定市场风险以博取较高收益的业务部门,但是,承担市场风险不等于承担操作风险。在业务中要处理好“发展、风控、盈利”的关系,将风险防范放在首位,强调安全至上。在风险防范上要注重三控,即控操作风险、控集中度风险、控信用风险。

一是建立健全配套的投资操作细则,控制操作风险。严格遵守“承受可控市场风险、严格隔离操作风险”的经营策略。在管理架构方面,建立分级授权、职责分明的企业债券投资组织管理架构,包括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债券投资决策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

在业务操作方面,投资部门负责修订资金和债券业务相关的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严格按前中后台业务职能和管理职责进行业务处理。在业务处理中严格按业务授权进行业务审批,实行录入、复核岗位严格分离。

二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投资及授信额度审批流程,控制集中度风险。债券投资由于具有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方面的综合优势,已成为农商银行贷款之外的重要资产,投资时应根据总量平衡和结构对应的原则,根据资产负债结构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投资规模,并根据资金来源期限确定债券投资期限结构。将企业债券投资纳入集团授信进行管理,对与农商银行没有信贷往来的企业发行的债券,严格客户准入主体信用评级标准,定期跟踪企业资信和财务变化。

在日常操作中,额度审批必须成为投资审批的前置程序。授信审批主要内容是组合限额管理。限额结构包括最大组合限额、单次发行组合限额、单一发行人最大限额。最大组合限额是指全行投资的同类债券余额在全行投资类债券总量中所占的最大比例。单次发行组合限额,是指在债券发行人单次债券发行量中可购买的最大比例。单一发行人最大限额,是全行所持有的单一发行人发行的某类债券余额占债券总余额的比例,该限额同时受限于监管部门的集中度限额。

申请授信额度时,至少要提交四类材料:投资部门出具的价值分析评价报告、发行人评级报告及跟踪评级报告、发行人近三年经審计的财务报告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风险委员会要求的其他材料。

具体流程如下:首先由投资部门确定具体的投资对象,如果投资对象持有目的为交易,无需申请授信。如果持有目的为持有至到期,需要投资部门申请债券的专项授信额度。申请流程为:投资部门撰写投资价值的分析报告后,提交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完成授信审批。授信审批完成后,再提交本行债券投资决策委员会进行投资审批。

三是建立内部评级体系,控制信用风险。农商银行在借鉴外部评级结果的同时,有条件的可以实行内部评级体系。建立内部债券信用评级系统,可以以财务数据和行业地位分析为主线进行系统构建,得出发债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然后再结合债券条款及其偿付可获得的外部支持因素,对其综合偿债保障能力作出判断,得到更为公允的债券信用评级。

上一篇:证券投资基金法论文下一篇:外汇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