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范文

2023-12-30

科学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改进;化学实验;科学素养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33

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由于受着很多方面的影响,教师还不太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还不太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本文就以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为例,谈一谈如何通过改进化学演示实验、改进分组实验、改进家庭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正确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而且对培养学生能力,实验探究的思路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课本上有许多安排的演示实验不够严谨,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时就需要我们化学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以更加环保,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本第99页“练习与实践”第2题中的实验:通过铜片上的红磷、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来验证燃烧的条件。但是该实验白磷燃烧时产生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会逸散,造成空气污染。鉴于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改进。

其中倒扣的小烧杯的作用就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造成空气污染。尽管只是在铜片上罩一个小烧杯,但是弥补了该实验的缺陷。让学生感到实验的改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初中生学习化学要具备的科学素养之一。

二、改进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指出:“化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要培养学生精神和品德。”在化学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学习这一节时,笔者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灭火的原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设计的成果,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新颖、简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戊)原理:拍打纸箱,冲出的气流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通过五组同学的课外自主设计和创新,使课堂高潮此起彼伏。不但掌握了灭火的原理还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初中生学习化学要具备的科学素养之一。

三、改进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家庭实验是利用家庭中的现有资源来完成的探究教材中的实验的一种形式。它具有简单、方便、易操作等特点,但是却被广大一线化学教师所忽视,而家庭实验能够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际运用的转化,能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去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解释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寻找替代品完成家庭实验的过程,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是一个提高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激发科学情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在学习燃烧的条件前,我布置了两个家庭小实验:一是打开煤气后,调节空气阀门,一会调大,一会调小,观察火焰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二是用扇子扇炉子和烛火,观察着火现象,分析原因。学生听到通过家庭小实验来完成问题,情绪非常高涨,认真在家里做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在第二天化学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得出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条件:与氧气的量有关。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完全燃烧的必要性。实验虽然简单,但是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亲自去经历,感受了化学的神奇的魅力,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了升华。

在课堂上,我又改进了一个蜡烛的先熄灭而后复燃的小实验,让学生再次感受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条件,如下图所示。

(学生己)原理:用嘴吹,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而此时,迅速凝华的石蜡蒸气即白烟的温度还不是太低,通过打火机的及时点燃,又使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看到了蜡烛又复燃的奇观。

当熄灭的瞬间,火苗沿着白烟重又点燃蜡烛,学生一片惊奇声。然后,我又让好奇的同学上台演示,一拨一拨的同学演示以后,课堂再次高潮。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大大提高了科学素养。从某种程度上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必备的科学素养。

总之,我们化学教师要多动脑筋,以实验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多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改进一些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家庭实验,逐渐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雍世伟.例谈家庭小实验在导入新课中的独特魅力[J].化学教与学,2015(1)

[2] 杨秀杰.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

科学素养范文第2篇

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科学素养

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先驱们为我国引进了“赛先生”,从此开始了我国的科学进程。时至今日,科学依然在我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成为了我国既定的国策。然而尽管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国不断取得突破,却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科研学术浮躁、“伪科学”盛行、公民科学素养低下都成了我国科学进程的绊脚石,因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就尤为重要。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的发达进步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推动力,而科学精神便是指引科学技术走向正轨 的指路明灯。只有弘扬科学精神才能在全社会树立人人懂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才能进一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国家方方面面的发展。因此,要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指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就是要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也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秉性,它要求人们在对待任何事情的时候必须从实际出发,摒弃浮躁,以务实的态度探索未知的世界,去揭示事情的本质以获求真理。而我国目前学术界及科研领域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夸大研究成果以骗取国家经费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素有“象牙塔”称号的高校校园里,也出现了师生共同炮制泡沫论文、虚假奖项等学术浮躁现象。这些具有欺骗性质的行为反映出科学工作者浮躁、不踏实的工作作风,明显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无法在学术上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脚踏实地地专注于科学与学术研究,创造新的科学成果。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就是要弘扬理性探索的科学精神。由“加碘盐可抵抗日本地震引发的辐射”这样一条假新闻引发的全国抢盐潮以及下岗工人张悟本的“绿豆养生说”引发全民喝绿豆汤这些“闹剧”,无不显示出我国国民科学素养之低下。究其原因,是我国国民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缺乏理性探索的科学精神。面对社会上的传闻和所谓“专家”的论断,公众不是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是盲目的跟风,媒体舆论也不进行科学的查证就进行吹捧炒作,造成了虚假消息满天飞,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思想蔓延的严重局面。因此,应当引导全体国民形成一种理性探索的科学精神,面对一切问题都头脑冷静地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知识去破除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思想,从而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的目的在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学科学、爱科学、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进行科研和学术,以理性探索的精神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唯有此,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养,才能朝着建设世界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才能使中华民族在未来的竞争中占领先机。

范文二:

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科学素养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无论是西方先进的发达国家还是“亚洲四小龙”新兴国家,无一不将科学作为引领本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也不例外,随着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施,我国在科学道路上也越走越宽。但是近年来却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科研造假现象屡有发生、张悟本事件反映的“伪科学”行为横行、公民科学素养普遍低下。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科学进程的加快推进,因此必须要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要净化科研环境。当前我国存在的科研造假问题反映出了目前的科研环境并不单纯,究其原因既有科研人员的思想道德认识存在偏差,与利益相连太过密切,也有制度上的漏洞,评价标准太过单一。因此要净化科研环境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对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设立科研成果专项基金奖励措施等方法鼓励科研工作者专心科研;另一方面要完善现在的单一评价制度,改变以论文数量评职称的评价体系,特别要实现高校去行政化。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要打击为科学。张悟本事件反映了当前我国伪科学盛行,伪科学是与科学对立,以盈利为目的,以虚假宣传为手段,披着科学的外衣干着不法的勾当,因此必须要严厉打击。一方面,要增加宣传伪科学人员的犯罪成本,严格执行对宣传伪科学的处罚手段,追求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发现有不实信息的流传必须要即使出来予以辟谣,向公民解释,传扬正确的科学的知识。同时公民还要明辨是非,不盲目跟从,发现有虚假知识的宣传药即使举报,帮助国家共同打击伪科学。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要普及科学知识。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普遍低下,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科学进程,因而必须要普及科学知识,帮助公民学习丰富的科学知识。一方面,国家要提供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条件,比如免费开放科普博物馆,发放科学知识宣传手册,免费宣传科学知识等,为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要承担起宣传科学知识的任务,各教育阶段都应开设相应的科学知识课程,并可以通过科学竞赛等形式进行普及。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向公民普及科学知识,从而提升其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范文第3篇

摘 要:根据高中文科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文科生科学素质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整合资源;降低难度;做好实验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科学素养是现代人一项必备的素养,但作为国家发展中坚力量的文科生,科学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文科生最欠缺的科学素养是什么?调查中,“理性思维”被排在首位(68.5%),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65.5%),第三是“科学常识”(60.4%)。接下来还有质疑精神(56.3%)、分辨能力(53.1%)。高中阶段是学生最容易、也是最有时间接受科学知识的阶段。所以,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加大科学素质教育。物理作为科学知识的主阵地,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了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且《标准》中新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那我们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文科生的科学素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整合资源,激发兴趣

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高一结束后,大多数文科生对物理已彻底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从他们的思想工作做起,再次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才有可能在物理课堂上培养科学素质。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教学内容上优化,帮他们找回学习物理的信心:要善于开发教学资源、善于整合教学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辅助、完成我们教学,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2.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第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

3.调控课堂,让学生对你没有反感情绪。课堂气氛应保持活跃,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让学生笑起来,老师上课过程应持续保持幽默感,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做到这几点,基本上学生会跟着你学习了,其他就好办了。

4.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可以成为物理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展现古今中外的科学现象,使经验较贫乏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地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的目标。

二、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在新授课的过程中,知识讲解不应该太难,本身学业水平测试要求的多为理解性的偏多,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应从多方面入手突破,使学生感觉很简单、很容易,并通过考试成绩鼓励他们,这样无形中信心就重新回来了!第一次教高二文科班物理的时候,班级比较多,工作量大,再加上没有经验,总感觉都高二了,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小测验时选题就没考虑那么多,从网上下载一些题,稍微修改一下,就进行测试,考试或总复习的时候,总会让我很吃惊:备课、讲课可以说相当细致了,而学生当时也是听懂了,可是一旦做题就无从下手,尤其平时成绩就比较薄弱的学生。这让我充分认识到,文科生之所以想选择学习文科是有一定原因的。所以,以后无论是备课还是给学生出试题测验,我都要经过精挑细选,让知识容易理解,让试题由简单到较难,并有适当梯度,效果很好。

三、做好实验,增进理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喜欢做实验,有些书中没有或条件不具备的实验,我们可以想办法获得,比如平抛运动,没有斜槽可以用从讲桌上水平弹出一个小球来演示;或者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这些实验不单纯是为了讲解难以表达的知识点,而是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脑海里留下平抛运动的一个模型图片,这为他们对平抛运动的理解与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光是成绩好的学生,想必每个教师都能感觉到,每次演示实验,即使是平时成绩再差的学生也会把头抬得很高,甚至站起来看演示实验,可以说一个几分钟的实验胜过几十分钟的讲解,这不但快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科学素养应该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和修养,希望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能够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真正把提高每个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实到每一节物理课的教学中去。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

编辑 马燕萍

科学素养范文第4篇

随着电影《2012》的宣传和热播,关于玛雅人预言2012年世界末日的话题又摆在了公众的面前,依照玛雅历法,地球由始到终分为五个太阳纪,分别代表五次浩劫,当第五个太阳纪来临的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太阳消失,灾难四起,地球会彻底毁灭。事实上前4个太阳纪都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得到证实与合理解释,那么为何还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呢?一些歪理邪说之所以在一些人中传播,封建迷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抬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一定的地理科普知识,道听途说,歪曲事实,恶意传播,如将光年当作时间单位,随心所欲地使用核裂变和核聚变等科学术语,却视科学为“万劫之源”,使大多数人在伪科学的幌子下上当受骗,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甚至造成伤亡。

因此,在全国“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形势下,大力加强地理科普教育,是我们每个地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公民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社会上的各种歪理邪说,构建和谐社会。

一、地理科普教育的现状

中国科协2003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步提高,目前比例达到1.98%,比2001年增长近0.6%,比1996年首次调查结果提高了近1.8%,其中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达15.6%,虽然高于其他公众群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调查结果同时显示:电视是公众获得科技知识、信息最主要的渠道,而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发挥的作用却微乎其微。

在应试教育和升学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地理的地位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对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许多学校的地理课程形同虚设,重知识轻实践,重智力轻能力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阻碍了地理科普工作的开展,另外,学校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比较滞后,软件上表现为师资力量薄弱,正规的地理专职教师不足,甚至转行、流失,而少数在职地理教师自感学校地位低,对地理科普教育缺乏热情,这就直接影响到地理科普工作的开展。硬件上,学校相关的仪器设备短缺陈旧,正常的课外活动无法展开,学生的兴趣无法调动,从而间接影响到地理科普工作的实施,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给地理科普工作带来巨大的阻力。

二、地理科普教育的实施

地理科普教育虽然面临巨大困难,但只要我们广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正视现实,自强自立,增强科普意识,认真组织实施,肯定会取得实效。

(一)立足课堂教学是搞好地理科普教育的关键。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科普教育重头戏在学校教育,而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立足地理课堂教学是搞好科普教育的关键,它对形成学生的宇宙观、环境观、人地观等具有直接的特殊作用。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严守这块阵地,立足于本学科,发挥本学科的特点,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向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只要地理知识学得扎实,那么各种歪理邪说自然就没有立足之处。诸如:“光年是时间单位”、“宇宙的中心是地球”、“彗星是扫帚星,看到它凶多吉少”、“世界末日预言”等胡言乱语,对一个具有地理科普知识的人来说纯属笑科,无稽之谈,不攻自破。

(二)开展课外活动是搞好地理科普教育的捷径。课外活动是我们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另一蹊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协调发展是开展科普工作的必由之路,也是便捷之路,虽然兼顾二者是辛苦的,但面对各种歪理邪说,我们责无旁贷。同时开展课外活动,也得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活动要有计划性。每次活动都得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时间安排要合理,操作要灵活,且内容要有知识性、趣味性、前瞻性、时事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地理科普教育工作充满活力,有条不紊地发展下去。比如组织学生暑期集体观测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2010年1月15日的千年难遇的日环食等等,当然事前必须做好宣传和资料收集工作,做到有备而来。

2.形式力求多样化。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活动的参与率和覆盖面,1997年,某些人肆意利用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大做文章,声称人类已到未劫时期,这次彗星原本是要撞击地球的,是我施展能量和法术,改变彗星原来的轨迹,让彗星撞到木星上去的,如果我们及时将这一正常的天文现象通过图片或资料在橱窗向大家展示,其歪理邪说自然不攻自破;组建地理科普兴趣小组、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撰写科普小论文,开展知识竞赛;学生对“印度洋海啸”、“汶川和海地大地震”、“2012世界末日预言”等时事性较强的热点问题较为感兴趣,我们可以从地理角度做些讲座,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指导和培养他们成为科普知识义务宣传员,一教十,十教百,我相信这样的科普教育效果肯定是一种指数增长。

3.立足校内,兼顾校外。地理科普工作只有立足校内,才能使其经常化、广泛化,但为了使其深入和提高,有时仅依靠学校还不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走出校门,与校外的科普机构取得联系,寻求支持,如组织学生参观天文台、气象局、地震台、环保局等单位,扩展他们视野,领悟科学知识的真正价值。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搞好地理科普教育的命脉。地理学科是兼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但由于地理课程“学科本位”倾向较明显,重知识,轻实践,虽然地理课程标准也把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性作为新一轮课改目标,但有些内容往往仅能起到诠释某些地理学术思想的作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地理科普工作才具有生命力,从而长盛不衰地发展下去,另外注重对乡土地理的研究也是成功经验之一。

三、地理科普教育的注意点

(一)传授科普知识应与培养科学精神相结合。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坚持普及科学知识和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的基石。”这句话在阐述科学技术重要性的同时,也道出培养科学精神的必要性,因此,我们要高举科学旗帜,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增强全民族的科学意识,要特别重视科学思想的教育和科学方法的传播,培养公民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明察秋毫,要敢于捍卫科学与真理,对一切反科学,伪科学的“歪理邪说”要坚决予以揭露和抵制。

(二)因陋就简,争创佳绩,赢得支持。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一般学校在地理科普教育上的投入很少,因此我们应不依不靠,因陋就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及时向各级领导展示科普工作的实绩,取得他们信任和支持,在学校硬件和软件投入上予以倾斜,在时间安排,经费来源方面常开“绿灯”,使科普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总之,大力开展地理科普教育,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宇宙空间各种自然事物的理解,树立起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学会使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歪理邪说,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只要长抓不懈,一定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科学素养范文第5篇

【摘要】科学素养是高中生学习和成长必须要具备的内容。以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高中生各项能力培养特点,明确新课改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的要求,分析如何做好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工作,以此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  政治  思想素质  科学素养

【课题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课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研究(JJS2018-088)成果。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持续提高中,我国教育事业也在随之革新,尤其是科学素养得到了各大学校及任课教师的认可,在实践教学中展现出了重要作用。简单来说,科学素养是指与科学有关的知识、能力及思维习惯等修养。因此,在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整合高中生学习和成长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各学科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全新的培育环境和课程,以此在强化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下面对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工作进行深入分析。

1.提出明确的目标导向

通过预先了解高中生教育情况,明确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各个学校可以提出与学生成长相符的科技教育与科学素养培养目标,并让其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主要组成内容。观察当前学校高中生成长和学习情况可知,领导者在设定科技教育发展目标时,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从传统意义上针对少数人的科技教育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科技教育;其二,从以往的单一科技教育活动转变为综合且多方位的教育形式;其三,从封闭的校内科技教育形式转变为开放化的科技教育形式;其四,让科技特色转变为学校教育优势,促使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拥有独特的科学素养内涵。

2.全面落实课程统整策略

通常情况下,这一策略在推广中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其一,学科教学[1]。这项工作作为科技教育的主导者,需要教师以概念思维、科学发展历史等为依据,注重展现教学重难点,这样不仅能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其二,校本课程在应用中具有多变性和适宜性,属于整合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的重要平台。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依据主题单元的方式,构建灵活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形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科技活动是以课外活动为主体推广的,其会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融合现有知识和先进技术,能为高中生构建全新且优质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判断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消费”时,在完成预期设定的教学任务后,可以结合当前最具代表性的消费方式“网购”,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组织学生针对“传统消费”与“新兴科技”两个话题进行矛盾与机遇的探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我國科技发展历程,而且可以畅想自己在未来科技研发中的贡献,从而引导他们从小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3.正确应用评价激励策略

在新课改下,学校及教师针对高中生的评价必须要突破传统理念的制约,让过程与结果相融合,让集体与个人相结合,这样可以提出更为完善的科学素养发展性评价工作,确保高中生可以从中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形成强烈的自信心。通常情况下,政治教师引用评价形式会引用“学分+证书”的方式进行落实,而校本课程需要将“学分”和作品融合到一起实施评价。同时,学生要在学校期间修满六个科技教育选修学分,并对他们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与奖励,优秀的可以颁发证书以资鼓励。

4.合理推广师生协同策略

了解高中学科教学情况可知,各个学科之间有极强关联,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思想方法都有相通点。通过以主题单元为核心构建多样化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要求各科教师在沟通和探讨中,为师生交流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这样有助于在协同发展中,更好落实科学素养培育工作[2]。同时,在科学素养培养中,不同年级组和班级都能构建教师团队,这样有助于教师在协同发展中,了解更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以此在整合自身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更加优质的跨学科校本科技教育课堂,促使高中生可以从中形成强烈的科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时,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可以根据本章节不同单元知识点,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科研活动。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例,教师可以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为核心,让学生根据课下收集资料研究如何应对传入国内的国外文化,及流入国外的中国文化,并让他们谈一谈若你有机会去国外,你最想向他们介绍自己家乡的什么文化,为什么?通过师生之间的协同交流,不仅能帮助高中生了解文化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的地位,明确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观察生活的意识。在这一过程中,高中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生活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素养所影响,逐渐优化自己的思想素质,这对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而言至关重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政治教师而言,科学素养作为新课改提出的全新教育要求,也是高中生成长和学习所需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整合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引用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技术对教学内容和课堂环境进行优化,并组织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掌握更多政治素养,而且可以构建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明若彤,张慧芳,黄涛,刘三女牙.人工智能视域下的高中学生科学素养探讨[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9):29-32.

[2]沙治刚.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2):15.

上一篇:知识经济下一篇: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