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本科论文范文

2023-03-20

社会工作本科论文范文第1篇

2、论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税式管理

3、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探讨

4、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多元视角、互动机理与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5、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国社保统筹层次提高的路径选择研究

6、社保基金绩效审计防范国资利益输送的机制和路径探讨

7、国企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新定位

8、掌上社保的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9、加强社保档案在新时期的管理工作

10、论社保内控模式在财务评审和操作上的弊病及对策

11、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社保监督效能的策略研究

12、五险一金可以调,社保水平不宜降

13、坚持改革创新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14、税收制度改革对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影响研究

15、我国社会保险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 议

16、搞好企业社保,促进社会稳定

17、推动社保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认识

18、2016年哪些新政与健康息息相关?

19、浅谈基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关于社保审计的几点思考

21、关于新形势下县级财政收入与财力关系的分析和思考

22、农民工进城落户关键在社保

23、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与风险防控措施

24、浅议我国社保基金管理与运营的风险

25、社保基金缩水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26、关于修改《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的说明

27、国有企业社保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思路

28、项怀成 高西庆社保基金“双雄会”

29、2016年改革的中国药方

30、新医改下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实施效率研究

31、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分析

32、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

33、预算视角下社保审计的新思路

34、社保征收制度改革影响几何

35、新常态下经济特区社会保险发展研究

36、关于社保资金审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37、社保基金资产的筹资增值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3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地方政府绩效考评

39、当前小微企业新增扩面参保体系中业务经办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40、第八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京开幕

41、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未来政策的取向

42、做好军队非现役文职人员社会保险,军地衔接工作应着重把住“三个环节”

43、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44、新时期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45、国有企业社保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6、上海社保:危险的投资

47、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相关理论与现状分析

48、社保基金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49、京津冀社会保障一体化改革研究

社会工作本科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工作毕业生;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反馈

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开设于2009年,首届毕业生人数为63人。作为我国社工教育飞速发展阶段建立的普通高校社工专业之一,该校毕业生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通过近一年的追踪调查,力图客观描述和分析社工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在校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专业教学的建议与反馈。

一、研究对象

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本次调查以09级社工专业本科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总共为63人,由于人数较少,因此,问卷调查采用普查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发放电子问卷共63份,有效回收52份,有效回收率82.5%。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毕业生基本情况;(2)对社工专业的认同度;(3)当前工作状态;(4)对社工专业教育的意见反馈。

(一)毕业生基本资料

在回收的52份有效问卷中,男性有17人,占总人数的32.7%,女性有35人,占总人数的67.3%。在生源地方面,9人来自于中小城市,占比17%,25人来自于中小城镇,占比48%,18人来自于农村,占比35%。09级社会工作本科只面向河北省内招生,所以学生生源地集中于河北省,且以城镇和农村生源居多。当前毕业生工作地点的主要分布情况,一线大城市、省会城市18人,占比53%,中小城市12人,占比35%,乡镇4人,占比12%。

(二)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度

1.入学前对社工专业的了解程度(见表1)

由表1可见,92%的学生在入学前对社工专业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这与目前社会大众对社工专业的了解程度相吻合,同时,由于学生大多来自中小城镇或农村,接触社会工作的机会少。入学前对社会工作有一定了解的同学有4位,了解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电视和网络,可见当前对于社会工作的宣传较少,尤其在中小城镇和农村,人们对于社会工作认知度较低。

2.是否自愿填报社工专业

调查中36.5%的毕业生表示在志愿中填报了社工专业,而63.5%属于调剂。可见,在09级社工同学中,大部分属于被动调剂。通过对自愿选择同学进行访谈后发现,填报动机也大多只是对新兴专业好奇、感兴趣、没有其他专业可选等,而对社工专业的具体内容和价值理念、发展前景等知之甚少。

(三)当前就业和职业适应情况

1.毕业生就业状况

在有效回答的52份问卷中,65%的毕业生目前有工作,29%的人继续深造,6%待业中。毕业生当前状态见表2。在34名已就业毕业生中,21%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与社工专业“非常相关”,3%的人认为当前工作“涉及较多专业内容,比较相关”,17%的人认为“有点关系,但关系不大”,59%的人认为“根本没关系”。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领域见表3。

调查显示,09级社工毕业生整体就业状况较好,已就业学生大多流向企业,只有7人进入专业社工机构工作,1人在与社工有关的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工作,专业不对口问题仍较为严重。在7名进入社工机构工作的毕业生中,有2人通过自主创业成立了专业社工机构,这是社工毕业生就业的新尝试。同时,大量的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本科毕业生进入社会,也为社会工作今后的发展进行了人才储备。

2.工资收入情况

在已工作的毕业生中,当前工资收入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截止调查结束,09级毕业生工作尚未满一年,工资收入尚属于起薪阶段。数据显示,56%的已就业学生工资收入处于2001~3000元的区间范围,绝大多数学生(82%)处于2001~4000元范围内,该区间的分布比例与河北省本科毕业生起薪待遇趋于一致。

3.工作胜任程度

对于“对当前工作的胜任程度”的回答中,67.6%的人选择“比较胜任”,29%的人认为“一般”,3%的人选择“非常胜任”,没有人回答“比较不胜任”与“非常不胜任”两选项。由此可见,已就业毕业生对于当前工作的适应度是比较高的。其中,在7名从事专业社工的毕业生中,5人(71.4%)选择“比较胜任”,2人(28.6%)选择“一般胜任”,没有人回答“比较不胜任”与“非常不胜任”。通过对7名同学的个案访谈发现,目前影响其工作胜任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工作地点在广州深圳的同学在融入当地文化方面尚处于适应阶段,对于独立开展工作存在一定困难;第二,有些机构督导力量较为薄弱,一线社工得不到持续有效地支持和指导。由于在内地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中,专业教育的发展先于专业实务的开展,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督导型社工相当缺乏,所以当前内地高校社工教师往往会充当学生或机构社工的督导角色,而部分高校教师自身缺乏实务经历,有时仅凭借理论知识和一般经验难以应对一线实务问题,教师对实务工作的督导能力与实际工作需求往往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成为社工专业教师自身职业专业发展的瓶颈,也成为制约整体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对本科教学的反馈

1.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

在所收集的52份有效问卷中,对于“您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如何”的回答情况如表5所示。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对于本科阶段专业课程设置是满意的,但也存在较大比例的同学选择了“说不清”(12人)和“比较不满意”(11人),通过对选择以上两选项毕业生的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选择“说不清”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学习中缺乏对专业社工工作内容的了解与体验;对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把握不清;对专业内容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专业缺乏兴趣,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选择“比较不满意”的原因有:理论与专业实践脱节;有些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存在因人设课问题;专业课程内容枯燥,与就业基本无关。通过毕业生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查找教学问题,弥补不足,坚持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学习兴趣。

2.所学课程对目前工作的助益程度

在对已就业的34人的调查中,关于“所学课程对目前工作的助益程度”的回答中,当前从事社会工作的毕业生中,86%选择“比较有帮助”,而没有从事社会工作的毕业生中,68%选择“比较有帮助”。其中,与对当前工作助益程度最高的前五门课程分别为:社会心理学(67.6%),个案工作(47%),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41.2%),团体工作(35.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35.3%)。除此之外,公文写作、社区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等课程内容也能够为毕业生在工作中提供较大帮助。通过个案访谈了解到,对于从事社会工作的毕业生而言,课程对于当前工作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具体理论、方法及各种技巧上;对于在企业中就业的毕业生而言,课程的帮助主要体现在社工理念与人际沟通技巧方面。可见,无论学生是否选择从事社会工作,社工专业教育对其工作都能够提供较为明显的帮助。

3.对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开放式问题“结合工作、学习实际,您认为在本科教育中应该开设而没有开设的课程或方向课程有哪些?”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方式上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探索,增加专业实践课程,增加案例教学的内容,使课程设置更加细化,突出专业性、实践性,使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在使学生得到专业能力锻炼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们更加深刻理解专业理念,明确未来就业方向;第二,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机构行政管理、项目管理、志愿者培训与管理、带组游戏等课程。随着社工机构的发展以及社会工作自身的专业特性,社工机构对于一线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全面,除了具备一线实务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外,机构管理层面的知识与能力也日益受到机构重视;第三,教材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体现专业发展的新理论、新方向,反映学科和专业发展前沿。

三、总结与启示

参与调查的毕业生对于本科教学的评价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的。通过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我们也看到了当前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较为客观和现实的指导和建议。

首先,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在课程设置上,以核心课程为主干,以选修课程为补充,以理论学习与实务能力培养为重点,突出专业特色,细化课程,培养专业化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习实践在整体培养方案中的比例;在教学方式上,尝试采用情景模拟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程度,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实现专业价值观的理解与内化;在教学内容上要不断更新,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动态,展现专业发展的新成果。

其次,教师也应该“走出去”,密切与全国各地专业社工机构的联系和交流。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联系实习和工作单位,另一方面通过在专业社工机构的定期培训学习与进修,“边学边教”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实务能力和理论造诣,提高教学水平与督导能力。

参考文献:

[1] 史柏年.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C]//中国社会工作

发展报告(1988~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 余冲,李立文.江西省首届社会工作毕业生就业状况调

查[J].社会工作(学术版),2006,(11).

[3] 谢启文.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反馈看专业教学[J].职

业时空,2009,(7).

社会工作本科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高校本科护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态度较消极,影响护生职业态度的因素是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等的结合,高校应该从护生入学起就采取相关的对策来稳定护生的专业思想,促进其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态度,缓解其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护生 专业思想 职业态度

护生专业思想是指护生对护理专业总的看法和观点,以及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护生具有稳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态度是进入临床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本科护生作为中国护理界的中坚力量,对提高中国的全民健康水平,指导基层工作及提高整个国家的护理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社会上仍存在着轻视护理的现象,认为护理工作低人一等,是医疗工作的附属,在学校护理专业不受重视,护生不清楚专业发展的前途,与医学生相比心理上产生不平衡和自卑感等因素,使作为护理事业接班人的护生不能形成良性的自我认识,影响了未来护理队伍的稳定。

一 护生的取样情况

参加调查的样本来自山东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生40名学生,其中男生3名,女生37名,年龄为20~24岁之间,来自城市者10例,农村30例,家庭人均年收入小于1万的22例(占55.0%),1~2万的11例(占27.5%),2~3万的4例(占10.0%),大于3万的3例(占7.5%)。对这部分护生在大四临床实习前专业思想现状和职业态度进行了测量,在临床实习后进行了第二次测量。

二 高校护生专业思想基本现状

1.专业思想稳定性

调查发现,36例(90.0%)护生是专业调剂入学的,其中15人经常有调剂专业的思想,13人有强烈的调剂专业的想法。这说明大部分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如何使护生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作为高等护理教育者要清醒地认识到专业思想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并将专业思想教育放在与专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2.职业态度

经调查,在40名护生中,临床实习前热爱护理工作的有12例(30.0%),一般的为15例(37.5%),不热爱的有17例(42.5%);其中有23人(57.5%)愿意从事护理职业,8人(20.0%)愿意从事护理相关职业。在经过临床实习后,护生体验了临床工作后,与专业理论课和以往对于护理的期望相比有很大的心理落差,热爱护理工作的人数下降,愿意从事护理职业的人数也有所下降。

由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护生存在着迷茫和矛盾心理,我们在调查中也听到很多护生反映,尽管自己不喜欢护理工作,但是经过了几年的护理教育之后,还是可以接受

护理工作。因此,本科院校需要加强护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认同感教育,减轻护生的心理负担。

三 高校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

第一,对护理专业不够了解。由于大部分的护生是调剂专业者,在专业的选择上没有余地,非调剂专业者也是出自父母的意愿和教师的建议选择了护理专业,因此个人对护理专业的了解还比较肤浅。

第二,本科生“天之骄子”的身份落差。护生同样是经过艰苦学习通过高考的“天之骄子”,与高考分数比自己低、学校比自己差的同学相比,别人都在学着“体面”的专业,自己却要做“不平等”的工作,容易产生心理的不平衡和自卑心理,再加上同学间和社会、家庭对护生专业的偏见,护生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影响其专业思想的形成和稳定。

2.社会因素

第一,护士工作社会地位低。经调查,80.0%的护生认为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是影响自己专业思想和职业态度形成的因素。由于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加之中国护理人员学历水平普遍较医生低,使人们认为医生在疾病的治疗中起主要作用,护士只不过是医生的助手,从而影响护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

第二,医院不重视对本科生的培养和合理使用。92.5%的护生认为医院对本科生的不合理利用影响了自己的专业想法和职业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对疾病的护理,更要求全面的心理护理,这就要求具有更高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在临床工作,而心理护理、协调护患关系等是护理工作中的无形劳动,然而医院管理者往往忽视了无形劳动的经济价值,不重视对本科生的培养和合理使用,使护理人员的无形劳动成为无偿劳动,使很多本科生对临床工作失去了信心。

四 提高高校护生专业思想稳定性的对策探讨

针对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情况,护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大学一年级就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毕业前夕的教学活动。

1.加强护理专业认知教育,使护生尽快了解护理专业

护生从刚入校开始,学校就应采取一定形式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增强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同时不能对现有的问题避而不谈,应帮助学生认清现实,以避免过分的理想化而受到现实的打击,使护生全面认识所担负的责任;尽早让他们接触临床,对临床护理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对实习过程有成型的概念,避免实习后产生较大的落差感。

2.加强护生专业思想教育,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第一,增加主题教育活动,促进护生专业观形成。校园文化活动应充分体现专业思想内容,如在新生入学之初,开展“认知护理专业”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崇尚医德,献身医学”的主题活动,从培养护生职业素质着手,强化护生的专业意识;通过对护生进行“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分工不等”的专题讨论和人生观教育,使护生真正认识到护理专业的重要、护士职业的崇高,从而坚定学护、爱护和干好护理工作的信心及决心。

第二,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护生的职业荣誉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护生到社区、敬老院、孤儿院开展志愿者服务、医疗科技知识宣传、义诊和健康教育活动;让护生在实践中观察并体会到护理是一门艺术,它能给患者带来愉悦和快乐。

3.加强课程改革,体现护理专业特色

第一,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护理专业特色。设置专业特色的课程,使其培养的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专业的发展。课程设置必须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内容具有前沿性、实用性、科学性,课程设置应在将护生正确定位的基础上,看到护理的长远发展。

第二,增加临床见习和实习课程,临床实践课程时间安排合理。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增加临床见习和实习的实践,并将实践时间分配到每个学期,将理论知识真正能够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促使护生更好更早地了解护理专业和护理职业,有利于护生尽早摆正职业心态。

第三,增加专业价值观培养课程。在中国,护理课程中的价值教育尚未被列入正式计划,本科护理课程中的教育训练,并不足以解决学生的价值观冲突。鉴于中国护生专业思想的现状,应将专业价值观的培养课程列为正式计划,促进护生专业价值观的形成。

4.提高护理教师的整体素质,发挥教师的角色作用

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他们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护生,故应对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在专业课教授之余,对学生的专业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融专业知识传授与专业思想教育为一体,巩固护生的专业信心。

5.进一步完善护理相关法规,合理使用人才

应进一步完善护理相关法规,保证护士在医院的合法权益,正确合理地利用护理人才,发挥本科护生的优势,使高学历护生真正受益,同时也给本科护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今要想改变高校本科护生的专业思想现状,首先还得通过学校提高本科护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态度,提高整个护理队伍的素质,逐步改变医院和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这样专业护生思想不稳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参考文献

[1]贾松伟.实习护生专业思想现状及教育方向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6):247~248

[2]陈松兰、陈慧、修云.对护生职业态度教育的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5(19)

[3]马翠萍.131名护生临床实习后专业思想调查及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1):109~110

[4]吴玲芬.谈护生职业角色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4):40

〔责任编辑:李锦)

社会工作本科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高等学校研究生扩招的过程中,硕士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愈来愈明显的“本科化”倾向。具体表现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教育泡沫化现象、学术风气的功利化商业化、招生评估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其“本科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硕士研究生“本科化”倾向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本科化;改进策略

自从1999年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开始扩招并且进入到了“大众化”的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数量伴随着本科生源数量的增加而迅速的上涨,但其增长速度却远远大于本科生的增长速度。同时,通过数据可以得知对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已经愈来愈明显的出现本科生化的趋势,对本科生的教育与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趋同现象。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应有的区别

在近几年,我国研究生在扩招的过程中,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出现了硕士研究生“本科化”趋势和倾向,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目标:大众化和精英化的区别

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我国研究生教育以下的层次越来越起到基础性教育的作用,高等教育中层次较高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理应承担起培养各领域精英的责任。因此,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偏向精英化,本科生教育应偏向大众化。

(二)知识建构:概念建构和问题建构的区别

在本科生阶段应该实施概念建构的模式。概念建构,顾名思义,指的是从相关专业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着手,进一步的启动相关的专业教育方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保障基础知识全面性与完整性,但不利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与热情。该模式有利于激起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但很难确保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的学习。本研究建议,在我国的硕士研究生阶段应该主要实施问题建构的模式,该模式指的是通过专业问题的提出来进一步启发当代研究生去主动的思考问题和对问题的创新意识。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知识的问题建构为主,以概念建构为辅;本科生教育应以知识的概念建构为主,以问题建构为辅。

(三)课程设置:基础性和专业性的区别

本科阶段的教育应该着重强调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与此相比,硕士阶段的教育更应该定位于对新知识的发现和探索。因此,本研究建议,硕士教育的重心是在专业性创新性,而本科教育的重心则是在基础性全面性。

(四)教学方式:讲授式与启发式的区别

讲授法作为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建立起该体系最高效和全面的方法之一,本科生阶段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学科领域中建立起专业知识的体系。因此,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仍应以专业知识的讲授为主,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包括学术沙龙、课堂讨论以及案例教学等形式。

二、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我国目前本科阶段的教育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趋同现象,同时呈现出愈加明显的本科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培养目标方面,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科后的一种教育形式,其中包含两个核心的教育目标:一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取得创新性的成果;二是为社会培养核心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却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

2. 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设置的“本科化”主要体现在缺乏思考性及专业前沿性,不能有效引导或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索。我国当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很少能及时有效地参照目前最前沿先进的理论与经验,问题建构也未能得到明显体现。

3. 教学方式方面,目前很多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一部分仍采取课堂讨论为辅、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学科中文科类专业更为明显,讲授方式仍然是具有很大优势的教学方法,讲授课程仍然是课程的主流,能力方面的培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课程比例不高,教与学的积极性均需得到很大的提高;另一部分虽然采用研讨法,但流于形式,效率不高,成效不大。这样的教学无异于把硕士研究生下降到本科生的水平。

三、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的成因分析

(一)教育泡沫化现象

根据调研数据可以发现,对一所高校学历真实性及其声誉问题有所影响的,很大一部分并非是发生在个别的学校的局部的质量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那些较大规模的教育方面的泡沫化现象。教育方面的泡沫化现象指的是由于过多的教育消费方面的需求去追求有限的教育方面的资源,而导致教育资源的增长难以超越教育规模的增长,造成大量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育文凭,引发了文凭上的普遍信用危机。这种现象在追求快餐的的研究生教育發展规模急剧扩展中,最容易被引发。

(二)学术风气的功利化、商业化

首先,学术固然有其非常实用的价值,但是过分的强调实用的狭隘主义是一种不正常的学术风气。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研究生教育中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被认为无用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科技上的含量低的小型实用型技术服务型课题则颇受青睐。

其次,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商业上的投机心理和浮躁的风气也正在侵蚀着学术方面的深度研究。一些学者急功近利,甚至有的人丧失了学术道德底线,以抄袭剽窃的手段换取一时的名和利,甚至是忘记了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

(三)招生、考核、评估制度的不完善

首先,招生制度不完善。有些培养单位降格以求,“宁滥毋缺”。更有甚者,有些培养单位的个别人士利用手中权力进行非法招生,导致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

其次,淘汰率低。我国目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几乎是一试定终身的,只要通过了入学考试,经过规定年限的研究工作、学习和论文答辩,一般都能获得规定内的学分,淘汰率几乎低于5%。本研究认为,没有淘汰率,就很难有危机感,很容易滋长惰性的发展,影响教育质量的培养和提高。

再次,研究成果评定只追求数量,忽视质量。近年来,几乎各大高校都采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同时,有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只是为了找工作、评奖评职称和完成学业上的任务而忽略了其发表文章的质量和知识的积累。

四、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的改进策略

(一)推进硕士研究生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协调统一,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和应用性研究生教育共同发展

数量与质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数量的增长不能以损质量为代价,而质量的提高也不能以损数量为代价。现实发展既需要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员,也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而要实现研究生教育的数量与质量的协调统一,就要既关注数量的结构性增长,又要采用多元化的质量标准。即要对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和应用性研究生教育区别对待。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选聘、考评、激励机制

首先,完善高校导师选聘机制。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渊博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及指导能力,能活跃在学术前沿,并在本学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高校在选拔导师时对于能力不达标的坚决不予考虑。

其次,完善高校导师考评激励机制。导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有必要把动态管理、量化考核、跟踪评估等一系列的督导措施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与导师任职资格挂钩,促进教学培养质量的提高。对考评结果优秀的导师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三)调整课程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实践性

要防止硕士研究生教学“本科化”倾向,必须调整其教学内容。正如谢安邦教授所说:“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实践性,即专业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尚存争议性的问题和研究发展的新动向。”

此外,应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借国际化促进学习内容的前沿化,这也将促使大学办学的理念更加开放,有效营造国际化的学术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研究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参与国际间的学术论坛和学术交流。

(四)改进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与多样性

研究生教育应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本”的学习,要把研讨式教学贯彻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学习是前提,批判是关键,创新是目的。为了丰富硕士研究生学习的途径和平台,可举办各种学术沙龙、讲座、研讨会等,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探索不同领域知识,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一般都是围绕本领域内较为前沿或国内较为普遍且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进行研讨,因此通过这一学习交流平台,研究生能够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主动探索、发现并试图解决问题。

(五)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招生、考核、评估体系

首先,完善招生机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应真正落实优中选优的原则,从而保障生源质量。若有发现个别人士徇私舞弊非法招生,应予以严惩。

其次,严把科研成果质量关。防止浮躁风气和投机心理对学术研究的侵蚀,杜绝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的手段。学者们需要潜心研究,潜心积累,才能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再次,适当提高毕业考核淘汰率。要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对研究生所掌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科前沿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核。 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或实行分流,或推迟毕业或坚决予以淘汰,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简基松.论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目标差异对教育模式之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93-94.

[2]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65.

[3]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5):68-72.

[4]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本科化”的成因分析[J].江苏高教,2003(5):99-102.

[5]赵忠令.防止本科化倾向——实施研究生教育结构性扩招[J].中国高等教育,2003(20).

[6]阳荣威,胡陆英.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及其应对措施[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11-16.

社会工作本科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实习带教模式。方法:選择进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实习的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学生各30名。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不同带教模式的带教效果,观察医疗差错发生率。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综合能力对比分析,试验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医疗差错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普遍高于对照组,在提高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带教模式能更好的培养临床实习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 学生主导型; 病例讨论; 教学模式; 临床实习; 综合能力

Research on Student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to Train Interns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JIANG Xiao-gan,LU Wei-hua,JIN Xiao-j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067-070

【Key words】 The student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Clinical practice; Comprehensive a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by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241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19

医学临床思维是医疗人员运用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结合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所采取的思维活动,也可以认为是医疗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认识的具体化,并由此指导进行临床诊疗活动的思维过程[1]。临床本科医学生毕业实习是本科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质量[2]。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无疑是巩固所学的临床理论、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临床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3]。现今的临床实习教学中,病例讨论过程一般以教师为主导,实习生作为旁听者或者被动接受者参与这一过程,不符合当今教育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意识,启发学生思维的理念[4]。自2012年以来,皖南医学院重症医学科与危重病医学教研室在保持系统性教学基础上,创新病例讨论模式,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临床生产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相结合,旨在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技能,以期增强实习学生综合素质,并改进临床带教方法,提高实习带教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进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实习的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学生各30名。其中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两组学生基础医学学习成绩情况基本相同,实习期间实习环境、管理制度一致,实习期间参照实习大纲要求,所讨论的病例内容及诊断、病例讨论次数相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教学方法 每组学生在同一科室的实习时间为4周,实习期间由通过教师资格考核的高年资住院医师直接带教,上级医师参与指导。每周选取两例诊断相同的病例开展病例讨论,其中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病例资料收集、整理、验证、组织讨论与问题提出由带教老师完成,病例讨论时实习生参与旁听并记录。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病例资料收集、整理、验证、组织讨论与问题提出由学生完成,具体工作步骤包括:(1)资料收集:按照实习大纲要求选取病例资料,并将相关资料结合实习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制作汇报幻灯。(2)病例验证: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体检和病史收集,带教老师对采集的病史,体格检查进行验证。(3)讨论及问题引申:各小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采取交互式问答方式进行讨论,通過对病情特点和发展经过的汇报,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重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有论据的讨论,并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

1.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由师生双方共同评价,包括由教师方制定的出科考核和学生方的自我评价两部分组成。(1)教师制定的出科考核在实习结束后由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分数各100分。理论考核题目由本教研室制作的题库随机抽取,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包括病史追问、体格检查、诊疗计划等。考核由本教研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的考核小组参照皖南医学院制定的实习教学大纲考核内容及标准进行,并对评分标准及考核指标量化。同时记录两组学生医疗差错发生率。(2)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实习结束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匿名评价,采用10分制,调查项目以优、良、中、差四种等级评分,每种等级分别对应10、8、6、4分。教学效果评价项目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共发出调查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及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综合能力成绩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疗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普遍高于对照组,在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阶段,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5],这就造成了在教学中重视临床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而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认识不足[6]。临床思维能力体现着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相对临床实际操作能力来说,其培养过程更为复杂和漫长[7]。医学本科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临床能力的医生,因此需要不断进行临床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8]。而在临床实习阶段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高效地解决临床问题,从而提高疾病的诊疗效果[9]。但目前大部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存在片面性、表面性以及被动性,对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无法系统并正确的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教与学两方面因素[10]。因此,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中,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合适的病例带教,让学生建立规范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综合能力,为将来从事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基础[11]。

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无疑是巩固所学的临床理论、培养创新意识、提升临床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比较多见的带教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无益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2]。学生长此以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仅扮演讨论记录者的角色[13]。教学的目标往往仅注重实习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对系统的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实习生完全按照带教老师的思路进行诊疗,无法将理论与临床技能融会贯通[14],因此会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产生打击[15]。学生往往仅局限于进行开列化验检查单,书写病程记录等机械性工作,但却不理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和对诊断的价值,更不能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现个体化治疗。长此以往,实习生在学习中得不到乐趣,认为实习就是写病历记录病程开具检验申请单和写病程记录,同时又因需要经常进行理论考试和对未来工作问题的担忧,实习倦怠感增强。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实习生主动学习能力增强,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是实习带教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16]。

近年来,笔者教研室在临床生产实习带教中,摸索、实践并推行了以学生为主导的病例讨论模式。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执行过程中,病例资料的收集、验证和问题的提出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发言既有对未知问题的疑问,也有对已知问题的理解性,还可以是将来问题的探讨[17],而教师自始至终发挥了积极的辅助和引导作用。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带教老师运用“病史资料收集是否完整”“体格检查是否遗漏”“实验室检查是否合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是否充分”以及“未来的诊疗方案该如何调整与进行”等多元化的启发方式,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探索,从而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带教教师适时监督,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笔者通过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为载体的临床实习带教实践中,发现学生可以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主动学习能力增强,即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讨论学习并经带教老师归纳总结后的成果极大地满足了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开始了主动学习行为。第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即实现了“得鱼”向“求鱼”的转变。在这种实习带教模式下,学生能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问题相结合并实现独立思考,运用各种医学资源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化解决问题[18]。第三,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转变,即将“知书”转变为“获术”。实习生在个体化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积极提高临床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从患者实际出发,通过所学的基础理论和所掌握的临床技能探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主动了解病史、亲自进行体格检查,随后根据这些资料探究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应用循证医学的观念和最新医学资源来处理临床问题。从研究结果来看,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别对于提高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将多学科复杂的理论知识初步应用于医疗实践的关键一环[19]。研究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模式,对于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維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0]。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从而对医学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鲍娟,张媛媛,赵晓红,等.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150-151.

[2]郑力峰,叶君健,林建华,等.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9):137-141.

[3]刘波,肖际东,毛玉瑶,等.临床病例讨论法在超声诊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146-147.

[4]孙晓楠,刘莹,张静,等.加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中“教师评学” 环节的研究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0):11-13.

[5]倪致雅,成信法,夏瑢. 基于非医学类专业的《中医临床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12):2357-2358.

[6]胡青,张高岳,楼国光,等.电子病历结合PBL教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0(7):575-578.

[7]黄小平,邓常清.PBL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7):537-539.

[8]金辉,沈孝兵,方霞,等.自主研学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机-以预防医学本科教育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0(4):31-32.

[9]高毅英,马宏,赵研芳,等.影响医学生实习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76-78.

[10]孟晓燕,谭鹤长,王英,等.PBL结合CBS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0):121-124.

[11]李凛,任晓燕,张海燕,等.高等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教学改革及西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6,35(6):64-68.

[12]马聪,陈柱,肖立志,等.PBL与LBL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9):933-936.

[13]刘勇.PBL与LBL两种教学方法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6):182-184.

[14]王焕勤.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153-155.

[15]刘继平,冯素梅.有声思维病例分析讨论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16-17.

[16]张金荣,韩东亮.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11-13.

[17]周海燕,潘央央,王锡萍,等.自主学习和能力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9(12):68-69.

[18]周力,续畅,陈晖.循证医学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教学的效果评价与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7):132-134.

[19]吴雪树,耿敏,周典.临床本科实习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连贯性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6(8):55-57.

[20]张保俭,姜海兵.观察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监护室中的教学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148-150.

上一篇:数据分析毕业论文下一篇:放射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