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结构论文范文

2023-10-06

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结构论文范文第1篇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国路径

英国是首个对创意产业进行定义的国家,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又不同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主流方向。

随着国内对文化产业的关注点由概念转向内容,“创意产业”一词越来越频繁地为人们所使用,并大有一统媒体与观众眼球的趋势。

2005年,中国内地的创意产业开始萌芽。2006年则是中国创意产业的元年,也是创意产业广泛普及并开始为更多人所关注的第一年。到了2007年,创意产业的“产业集聚”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产业走向集聚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创意产业持续升温,产业发展获得新环境,呈现新特点,面临新问题,也有了新思路,并在党的十七大指导下,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态势。

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跨上新的台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进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中国的创意产业发展整体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全民关注、多方参与的新态势。政府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创意产业在全民中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中国最热门的“新闻词汇”之一。创意个人和创意企业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体,个人的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随着金融机构和媒体网络的介入,创意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和视野盲点正在逐步解决中。

二、创意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创意产业管理的困境

创意产品,具体说来,是一种源于个人或团队的创意、技能和才干,以脑力劳动为主,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自觉创造出的具有象征价值、社会意义和特定文化内涵的产品或服务。不同于其他产品,创意产品从需求和供给方面都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正是这些独有的特点,使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出现了困境。

(一)创意产品需求的特点

创意产品的需求是指创意产品的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创意产品的数量。创意产品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生活性需求和生产性需求。生活性需求主要是满足人们消费的需求,即主要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具有创意特色的服务;生产性需求主要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而创意产品的这两方面需求都具有不确定性。在创意产品投入生产之前,无法预测消费者如何评价和对待新的创意产品,很难根据以往经济发展形势来加以判断。

1.生活性需求的不确定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生存质量。此时,产品中生活消费型的创意资本的含量成为决定产品竞争能力的关键。创意性产品的特性、基调、风格独立于购买者对产品质量评估之外,当存在横向区别的产品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时, 人们的偏爱程度是不同的。

创意产品的消费弹性极高,消费者个人的经济水平和喜爱偏好都会导致对创意产品需求的不稳定性,他们的消费是高度主观的,他们很难有统一标准和能够预测类型,这是创意产业面临的最普遍风险。消费者需求与竞争行为和社会文化趋势共同存在于环境层面,这种需求的不可预测性将会使产业参与者和观察者困惑。

2.生产性需求的不确定性

由于创意已经从相关产业中分离、独立出来,其本身成为其他产业的投入要素。这里对创意产品有生产性需求的产业主要是指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它们对创意产业的需求主要是体现在将创意文化内容结合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为提高生产的实际效率服务。在都市农业中,由于现代旅游创意产业的融入,农业的种植功能逐渐淡化,而观光、旅游、生态功能逐渐增强。文化创意通过对产业、企业乃至产品的全面渗透,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差别化程度,而且因其成为产品价值和生产流程的组成部分而显著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以工业设计为例,过去,在每个企业内都有产品设计,是以技术为主的,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对观念价值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设计不断加入文化内容,一些设计从原来产业中独立出来,变为第三方服务,不仅丰富了原创,而且作用更加广泛。服务业包含的范围更广,很多行业中都加入了“创意”的元素,并成为其获得超额收益的来源。可见,目前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都与创意产业相融合。这一“融合”的时机以及“融合”的程度都是由相关产业自身的特点及生命周期所决定的。产业的生命周期是处于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时期不同对创意产业的需求就不确定。

(二)创意产品供给的特点

创意产品的供给是指创意产品的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创意产品的数量。由于创意产业更多地具有文化艺术的特性,因而其风格、基调、艺术特色更多地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

1.创意者自身的不确定性。由于创意产业的核心能力是创意者的天赋、灵感以及艺术才能,创意活动也是自发的,无预期性、没有严格的规则可遵循。但是,创意产品的价值要由市场需求来决定。所以一般的情况是,创意者既要创造新点子,又要把握市场需求,进行自我管理,实现艺术商业融合。融资和艺术天赋的组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创意者对市场情况没有很好的把握,就会导致创意产品失败。创意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都影响着创意产品的供给。

2.创意团体资金实力的不稳定性。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对75 家创意产业集聚区的110 家入驻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共81家,占总数的73.64%。而民营企业大部分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至今国际学术界都无法克服的问题。中小民营企业之所以融资困难,原因有很多,有外界的原因,譬如金融体系的缺陷,政府部门监管失当等;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譬如规模小,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部分所有者信用意识淡薄等。这些都使中小民营企业难以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资本市场的青睐。因此,创意团体的资金实力的不稳定性就会对创意产品的供给带来影响,导致供给的不确定性。能力和知识以及组织过程、公司属性、信息、资金等都被看做是企业的资源,不确定性来自于对资源的依赖。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制定创意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

基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有选择地将创意产业发展逐步纳入各城市的发展日程,然后依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优势确定该地区重点扶持发展的具体创意产业行业和领域,并制订一套未来若干年内创意产业的发展计划。

(二)健全完善管理体制

中国的创意产业还不成熟,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几个大城市,一些城市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引导创意产业的合理架构和布局。但各城市间还缺乏信息沟通和相互间的协调。可以通过鼓励有条件发展创意产业的地区建立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行使创意产业的管理权,以解决条块分割、体制不顺的问题。

(三)重视对创意产业人才的开发,为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一,发掘人才。如通过举办各种创意设计大赛,让民间潜在的创意人才脱颖而出;也可以设立创立人才中介,专门负责创意人才的发掘工作。

第二,培养人才。首先,加快创意产业相关学科的建设,在有条件的重点高校设置相应专业。其次,加强高等院校与创意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创造条件。此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视野,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创意人才。最后,加强创意人才的后续储备工作,在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意性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育未来的创意人才奠定基础。

第三,引进人才。要加快科技、文化、教育及相关领域的改革步伐,打破行政壁垒,促进人才等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加大对创意社群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特别要加快对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知识型和技术型创意设计人才。

(四)健全对创意产业融资配套服务

目前的创意产业大部分以中小企业为主,对中小企业的投资一般具有很大风险,所以创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条措施。

1.加强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政策协调,根据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对创意产业的动态分析、监测,及时向社会公布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2.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政府要加大对中介机构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原则,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发、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3.可以采取资产证券化这一新型金融工具进行融资。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回避创意企业风险大,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的矛盾。采用资产证券化融资,由于进行了破产隔离以及信用增级处理,融资风险得到较好的控制,额外风险补偿就会减少,总体融资成本就会降低。实行资产证券化融资有利于保护商业秘密。在资产证券化融资中,原始权益人只需要提供用于证券化资产的相关信息,而不需要向投资者提供有关企业本身的财务信息,这有利于保护商业秘密,有利于与其他企业竞争。这对创意产业尤为重要,因为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意,一旦泄漏商业机密,就很容易丧失竞争力。

(五)加大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力度

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可见知识产权对于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严重挑战。

当社会形成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价值的时候,将形成对产品原创性的承认和保护的良好社会环境,政府必须将保护知识产权上升到战略高度,在社会中形成保护和尊重个人作品和个人创造力的氛围,所以要尽快制定、公布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对创意产品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加大对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保护创意企业的创作价值和合法利益,营造规范、健康、有序的商业和法律环境。同时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培养创意企业和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六)促进和完善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

目前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以地理为基础的团体不仅是狭义上的创意工人的靠山,也是创造力在其中产生和起作用的社会再生产的阵地。它们能吸引其他地方的能人为了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而移居到这些中心。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集群内不同类型企业共生互补,不断向产业链的两头延伸,往产业链上的价值高端攀越是创意产业集群的共同现象。所以创意产业大多以集聚的形式发展。聚集在一定的集聚区能够减少交易伙伴及环境的不确定性。第一,集聚区的固定性和长期性便于集聚区交易者相互之间进行了解和行为预期,从而增加交易伙伴及环境的确定性。第二,集聚区能方便地提供中介服务,交易者通过中介可以更快地了解交易伙伴和由此更快地减少交易伙伴及环境的不确定性。第三,集聚区公示的制度、规范和园区文化等可以增强交易者对集聚区环境的了解,即增加集聚区环境的确定性。第四,集聚区的园区品牌也起到降低不确定性的作用,因为园区品牌一旦树立就成为对集聚区创意者交易行为的一种资产担保,交易者可以根据园区品牌的含金量判断与集聚交易的前景。也就是说,降低了与集聚区交易的不确定性。

(湖南师范大学)

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结构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环境优化应遵循四大路径: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顶层制度设计规划;制定前瞻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完善版权保护体系;加快出台文化与贸易、科技、金融融合的政策法规;积极完善吸纳与培育文化创意人才的政策体系,力推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5.01.006

一、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环境的不断优化是产业发展的保障

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来保障。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主要是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技术环境。其中,制度环境对具有较强内容特点与意识形态属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尤为突出。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制度,是文化制度的一种构成形态与组织形态,是用于规范、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流通、营销诸环节活动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总称。在制度结构维度,主要是由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法规体系构成;在效力层级上,主要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法律、条例、意见、办法、暂行规定、通知等。[1]

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环境的优化主要取决于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的创新。而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的创新实际上是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的变革,是文化创意产业制度设计的完善与制度安排的法制化的一个过程。实际上,创新的概念起源于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主要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的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2]创新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种层面: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创新。[3]其中,理论创新居于指导性的地位,制度创新是一切行为的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创新属于其中的制度创新,其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层面的引导和保障,降低旧制度体系中所产生的高交易成本,实现原有的制度框架下无法实现的效率与效能,增加社会效益。这就要求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潜在的问题积极做出制度安排,加快出台、修订、完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各业态发展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将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和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秩序的要素与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将产生的危险和危害降低到最低的水平。[4]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创新是增量与存量的结合,当存量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创新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无法再仅仅依靠存量方式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候,增量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创新就会成为引领其进一步发展的引擎。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应是一个由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体制,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政策、法规构成的制度生态。因此,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需立足开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制度的创新工作,这不仅仅是基于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尚有待完善的考虑,更是遵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需求。以我们周边的国家为例,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后的韩国、日本,还是其他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而且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他们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在领域内的巨大的竞争力都离不开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的创新和变革。[5]

二、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环境优化的四大路径

政府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启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巨大引擎,积极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已刻不容缓。

——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顶层制度设计规划

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许多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例如,新加坡政府成立了专项的创意产业工作组,密切关注国际范围内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借此来指导本国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英国的创意产业也是在政府部门的扶持和规划下才发展起来的。[6]

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顶层制度设计规划首先要保证顶层制度规划设计的稳定性。只有稳定的顶层制度规划设计才能提供全面的文化创意产业指标体系和统计数据,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思路和具体工作方法的指示,使其不再随着领导班子的更换随机调整,而能够随着产业发展的动态得到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其次要根据稳定且科学的顶层设计规划,从自身发展情况出发,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和优势,制定相应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探索特色发展模式,从而不断明晰产业发展定位、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布局。唯有顶层设计规划科学、合理、稳定,才能真正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制定前瞻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治、经济、法律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其发展环境的构建也需多元方式的协作。完善的政策法规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前提和最重要的保障,特别是对于新兴且发展迅速的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正确且科学的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前瞻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不仅仅能为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引与保障作用,而且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一种“塑形”的隐性功效。以日本为例,日本在20世纪提出“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时就制定了详实的法律法规,如《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提出了“要在十年之内把日本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知识产权国”;为了配套此项法律的具体落实,随后又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知识财产战略大纲》《经济和财政运营和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日本最重要的产业计划》等;而且为了改变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政府管理“多重行政”的现状,日本又重新制定法规,改由内阁统一管辖、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7]从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前瞻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何等重要,正是由于有关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保证了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的来源和人们“创意”的积极性。对创造产品的原创性进行保护,才能真正创造价值。[8]因此,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法规要与其他相关的法规政策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保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加快出台文化与贸易、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融合的政策法规

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政策对象的产业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其他一般产业政策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既有经济属性、又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所以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政策时,需要全方位的考虑,但是绝不可以因为其政治性和文化意识形态属性而放弃了对其经济属性的支持。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重视国际文化市场的开辟,完善文化贸易制度,不仅注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量”,更要提高它的“质”,优化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结构和规模,同时从实际出发,建立相匹配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体系。当然,随着品牌意识的逐渐增强,开发中国独特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国际的重要途径。

科技决定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态。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生产方式,并由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批量化和产业化大规模复制带来文化市场的繁荣。[9]很多国家和地区提出“数字内容产业”,而这“内容”依靠的就是科技手段的支撑。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跟文化创意产业密切相关的技术,如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云计算、3D技术等,打破文化传播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拓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并通过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消费方式,提高大众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力和消费力,从而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除了产业与贸易、产业与科技的融合之外,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的融合也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主体相对比较单一,亟需相关部门转变投融资观念、降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进入门槛,进一步完善我国投融资环境,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首先,应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遵循市场规则,鼓励商业性担保机构与文化创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互助式的信用担保机制,为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企业提供融资信用保障;[10]其次,要放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准入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或者信贷等要素来吸引投资,同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资金流动;再次,要积极培育多方位、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完善文化创意企业创业板块和产权交易市场,为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的上市提供融资的便利渠道。

——完善吸纳与培育文化创意人才的政策体系

创意人才,是文化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创意来源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才华及其彼此间的“化学反应”。[11]创造性复合型人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产业的核心所在。

我国要不断完善吸纳和培育文化创意人才的政策体系。首先,加快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学科的建设,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育更高学历、更高层次的专业性人才;同时,推进企业、学校与研究机构的联合培养,加快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队伍的建设。[12]其次,应灵活运用并不断完善现有人才引进政策,建构系统、科学的人才评定机制。当前在人才引进中过分注重学历、职称、专业和岗位等“面上”的硬性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并不能反映、兼顾企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各地区应当基于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在遵从明确性、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具体可实施性等一系列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科学的文化创意人才评定机制,制定科学系统的人才评定标准;同时在人才引进层面应增加灵活性,从文化创意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按需找人”,找到最适合的人才,而不是最符合“硬性标准”的人才。

总之,保持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统一协调的步调是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实质是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创新的过程,是实现我国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落实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性决策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鉴于此,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环境的优化应立足于实施科学的文化创意产业顶层设计规划,基于技术创新制定前瞻性的文化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制度体系,跟上文化创意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跟上文化创意产业跨行业、跨区域和跨领域发展的融合态势,这将真正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臧志彭,解学芳.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演化研究——基于1994—2011年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04).

[2]刘志彬.约瑟夫·熊彼特.创新理论下的出版行业创新[J].出版参考,2014,(03).

[3]王成哲.论“创新动力说”的科学内涵:兼论创新动力的运行机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4]Anna-Katharina Hornidge.‘Creativeindustries’:Economic program and boundary concept[J].Journal of Sout heast Asian Studies,2011,(06).

[5]徐升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建设与创新[J].科技与法律,2010,(04).

[6]王爽.关于中国创意产业环境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7]Ubaidillah Zuhdi.Analyzing the Role of Creativeind us triesin National Economy of Japan:1995-2005[J].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14,(03).

[8]钱雅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策略分析[J].今传媒,2011,(12).

[9]吴学丽.当代国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向及其启示[J].理论学刊,2011,(07).

[10]苏玉娥.我国政府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J].学术交流,2011,(06).

[11]张扬,郭梅芳.文化产业金融创新路径的基本逻辑——基于文化产业特殊性的研究[J].商业时代,2014,(02).

[12]Sun Shuqin.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Art Education[J].Physics Procedia,2012,(06).

基金项目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北京、上海、深圳的比较》(2014BGL0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盖小飞,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解学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媒体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责任编辑

董金荣

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结构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分析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现状,从加强资金引进力度、完善政府扶持政策,加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创意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提出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张家界

一、研究背景

最近几十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深化改革,世界范围内的相关产业开始融合交汇,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经济蓬勃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新兴产业,它通过创意活动将设计、技术、制造、商业、文化和艺术等活动融为一体,通过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创造社会财富,拓宽就业领域,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倡导的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产业。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全球创意产业的产值就已经达到220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而联合国2005年的统计,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到全球 GDP的7%,并以年均10%的速度在增长,远远高于全球GDP的7% 的增长。有专家指出,经济和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到创意经济时代,而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己经成为新经济的双引擎。

二、旅游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研究

(一)旅游创意产业相关研究

1.国外对旅游创意产业的研究始于旅游创新研究和创意旅游研究两个方面。旅游创新研究一直为经济学家所关注,Sheldon(1997)分析评价了新技术对传统旅游创新的影响,Mattsson(2000)论述了旅游企业创新的组织绩效与管理能力,Ha-lager(2000)对旅游创新的空间组织与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创新系统与创新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2.国外旅游产业创意研究综述。冯学刚、于秋阳(2006)发表创意产业对旅游产业发展借鉴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认为旅游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传承和延伸,也是对旅游策划下的广告、节庆等旅游产品和活动的产业提升[1]。高静、刘春济(2010)认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主要表现为产业范畴交叠、空间共享和需求融合三个层面。可以看出,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创意产业融合的倾向,更加注重活动内容的文化性与创意性,两大产业正朝着进一步融合创新的趋势发展[2]。

(二)文化创意相关研究

1.国外学者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上,开始注重与其他产业的结合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还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应用过程中对经济、区域、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的层次更为深厚。而中国的应用研究则较为肤浅,只是应对时事来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更多的还是理论研究阶段。

2.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张建(2009)在其《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及其整合对策研究》指出都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展模式,以期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所启示[3];张振鹏、王玲(2008)探讨了山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4]。

三、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首先的起源是从民间开始,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小规模的民族文化演艺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张家界整个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市场的大门也陆续对外开放。张家界旅游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具备相当雄厚的基础实力,文化旅游在近几年来逐渐显露出来。伴随着文化旅游的不断进步,层次的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在张家界已崭露头角,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附带的经济效益也显而易见。自2009年以来,张家界著名大型山水舞台剧《天门狐仙》就是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创意产物,该舞台剧总投入1.2亿元人民币,是由湖南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结合张家界天门山狐仙传说改编而来。在该舞台剧中,包含了张家界少数民族的民俗生活特色、习惯、山歌等大量民族文化元素,其中有渗透着令人向往的凄美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一个成功典范,自开场以来,国内外广大游客慕名而来,特别是震撼的音响、灯光效果结合天门山下嶙峋的山体背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其创意效果无与伦比。“山水实景演出”,摆脱了传统舞台模式的束缚,将旅游景区的自然山水景观作为舞台的演艺背景,把实体山水、真实生活搬到了舞台上,将最通俗真实的文化上升到了欣赏的层次,充分显示出张家界民族地区的人文美景,奇峰异岭,民风民俗。整个演出随着人物、故事、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让观众身临其境,激发出对张家界地区山水、文化的向往。张家界大型山水实景舞台剧《天门狐仙》,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自然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旅游者畅游在真个故事情节里,在文化里感悟自然,是对民族地区文化的深层挖掘,反映出了现代人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也展现出了张家界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当然,该舞台剧不仅从文化艺术上让人们沉浸其中,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容置疑的,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早已厌倦了固定模式的旅游方式,越来越追求新颖的事物,《天门狐仙》这一文化创意产物正中人们下怀。下面就以《天门狐仙》为例,来分析其给张家界带来的经济效益。张家界大型山水实景舞台剧《天门狐仙》是推动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催化剂,由剧场演出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相关餐饮、住宿、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自正式公演后,每年游客数量以23%的速度增长,2010年张家界旅游总收入达103.4亿元。2010年第一季度,张家界旅游收入就超过19.8亿元,至2011年12月接待游客总人数近 90万人,演出总数约为300来场,彻底改变了原来张家界游客过夜率低下的情况,留宿的比例大幅度得到提升。其演出收入每年呈递增趋势。另外还有张家界武陵源区的大型歌舞剧《魅力湘西》。从2001年创办开始只有 200座的小剧场到现在有2 600多座的大型剧场,可以说《魅力湘西》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关爱。2003年,市、区两级政府将魅力湘西大剧院指定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定点表演单位。各大旅行社也不甘落后,纷纷将魅力湘西文化表演作为张家界之游的必看节目之一。如今,“白天观奇山秀水,晚上赏魅力湘西”正成为海内外华人和国际友人们的共识。2008年9月,《魅力湘西》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光荣称号,这是继《印象刘三姐》、《丽水金沙》、《云南印象》之后,第四家专注于旅游文化表演机构获此殊荣。在《魅力湘西》的带动下,目前张家界产生了8台固定演出场地和常年演出的旅游演艺节目,总座位数超过1.1万个,从业人员超过2 000人,形成了让国人瞩目的张家界演艺现象。

四、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一)加强资金引进力度,完善政府扶持政策

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这其中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等手段,引导包括文化创意人才和企业投资等资源向重点行业集中,实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快速、优化的发展。其次,完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政策,需要对产业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针对当前产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有效的解决问题。

(二)加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建设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是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与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多种产业集中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共存,相互交融的经济园区。张家界于2001年《魅力湘西》大剧院与 2009 年大型山水舞台剧《天门狐仙》的开发为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做出了导向。打造出了张家界本土特色文化品牌,展示了本土文化特色。目前,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还未形成,其创意产业的数量屈指可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还不到整个旅游产业的 10%。产业集群的建立将成为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有利于各方面相关资源的共享,大幅度节约成本;同时又会产生连带效应,使所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集群化的发展。首先要在科学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基础上,研究建设文化创意集群区的相关内容。

(三)加强创意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文化创意源于人才的创新思维,有创新才有创意。因此,促进张家界地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培养、引进一批有创新精神、饱含创意理念的文化创意人才。人才的来源一方面是引进,一方面是靠产业自身培养。要制订有利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人才引进的政策和计划,加强与发达地区旅游创意产业机构的交流,引进其他地区的创意人才,让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互相撞击,产生持久的创意灵感。首先,要更新社会传统的观念,在社会范围内引入创新理念。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中,技术人才是产生文化创意人才的群体,原因在于诸多的想法和创意思维最终需要这些人才来实践才使得创意成为产业;其次要大力度的普及创新教育,更是要加强本土文化旅游创意人才的培养,如在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等相关院校中设立旅游创意专业;最后,在人才的管理方面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可塑造性,实现产业目标与个体目标相一致,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创意潜质,保证该机制的科学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12).

[2] 高静,刘春济.论创意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的提升战略[J].旅游科学,2010,(3).

[3] 张建.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及其整合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09,(2).

[4] 张振鹏,王玲.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责任编辑 王晓燕]

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结构论文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覃志立(1992-),男,汉,四川南充人,四川省委党校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金融。

摘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四川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包容性增长道路就显得尤为迫切。而文化创意产业在拓展产业消费空间、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等方面的贡献日益显著,已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本文从四川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运行状况入手,通过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计量模型,提出四川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旨在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实证分析;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以及实践的不断发展,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Richard Florida(2002)提出了“3T”(Talent、Technology和Tolerance)理论,指出了区域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厉无畏(2006)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属性是创意资本,而创意资本又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微观基础;辜胜阻(2010)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1]。为此,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四川经济转型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四川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各县(市、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均衡。2014年10月,四川第一次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出台了系统性文件,即《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了主要任务并给出了时间表。当前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新兴产业的一大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当前四川正处于一个经济消费升级的重要阶段,逐步由实物消费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将有一个十分广阔的空间。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数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数不断增加,产业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6年,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数为4088家,吸纳就业人员数1600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56.6亿元。到2013年,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数为5239家,吸纳就业人员数20325个,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52亿元。8年间,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了295.4亿元,平均年增长49.2亿元(见下图)。

(注:这里的文化创意产业单位主要包括文化站、文化艺术和文物事业机构)

(二)文化创意产业组织多元化。近年来,随着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文化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民营资本投入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表现比较活跃,开始涌现出大量的民营文化创意产业,并且规模不断扩大,具有灵活化、个体化、小型化等特点。此外,以资本或产业链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化或企业联盟的趋势愈加明显。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文化特征愈加被重视。近年来,四川各级政府实施了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战略。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它们的文化消费刚刚起步,由于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区域性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政府利用颇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并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开发了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之间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差距[2]。

(四)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当前四川出现了若干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成都锦江区红星路35号等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区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为园区主体的发展特点,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而高度集群化。

(五)文化创意产品对外贸易额不断扩大。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到“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就需要加快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贸易。以四川自贡为例,自贡通过宣传引导、培育孵化、搭建平台、扶持龙头等系列措施,加快了省级服务贸易特色基地——自贡彩灯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步伐,2014年累计实现对外文化贸易总额1214万美元,产品出口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发展。

二、四川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选取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

为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构建两者之间的实证模型。其中,Y、X1、X2、X3、X4、X3′分别代表四川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总值、第二产业总值、第三产业总值、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及剔除文化产业增加值的第三产业总值。由于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数据比较难找,这里用文化产业的相关数据来替代,笔者认为这并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数据均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

(二)建立回归方程

建立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υI

模型中,分别对上述变量取自然对数,㏑Y表示四川地区GDP增长率;㏑X1表示第一产业增长率;㏑X2表示第二产业增长率;㏑X3′表示剔除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第三产业增长率;㏑X4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率。为了初步分析这一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对四川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利用Eviews7.2软件对相关数据做OLS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Y=1.0148+0.1756㏑X1+0.4637㏑X2+0.3572㏑X3′+0.0121㏑X4(方程1)

(0.1189) (0.0306) (0.0332) (0.0317) (0.0048)

t=(8.5325) (5.7395) (13.9757) (11.2493) (3.5099)

R2=0.999982 F=40895.68

从回归方程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给定显著性水平?=0.05下,所有变量的估计值均显著,各拟合优度值非常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得较好。此外,为了从另一个侧面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回归方程来进行分析和说明。

㏑Y=0.7892+0.2322㏑X1+0.4070㏑X2+0.3986㏑X3′(方程2)

(0.1188) (0.0315) (0.0371) (0.0414)

t=(6.6452) (7.3655) (10.9789) (9.6379) R2=0.999943 F=23452.49

㏑Y=0.9794+0.1680㏑X1+0.4707㏑X2+0.3667㏑X3(方程3)

(0.0641) (0.0189) (0.0184) (0.0222)

t=(15.2672) (8.8616) (25.6133) (16.5343) R2=0.99998 F=67144.21

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下,回归方程2、3的所有变量估计值均显著,各拟合优度值非常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得较好。

(三)模型分析的应用

如回归方程1的结果所示,㏑X3′的系数为0.3572,这表明剔除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第三产业产值增长1%会引起四川GDP出现0.3572%的增长变化;而㏑X4系数为0.0121,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增长1%时,四川GDP会出现0.0121%的增长变化。可见四川除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第三产业虽然取得较大发展,但其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再将回归方程2、3的结果相比较。㏑X3的系数为0.3667,㏑X3′的系数为0.3986,这表明第三产业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更高,而㏑X3与㏑X3′的系数之差仅为0.0319,以及回归方程1中㏑X4的系数为0.0121,这既说明回归方程存在一定的序列自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对相关产业具有溢出和放大效应[3]。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对四川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三、推动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现状与模型分析,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有着明显的正外部性,对于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促进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1.提供组织保障,做好产业引导

与四川其他产业一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四川各级政府可以组建推进机构,成立文化创意发展专项小组,由省市县联动,各部门合力,共同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4]。文化创意发展专项小组主要负责管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事务,比如做好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等,并设立具体的目标、步骤和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对其政策引导作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增加财政支持,加大税收优惠

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四川各级政府应对其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尤其是财政税收方面的倾斜和扶持。比如制定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基金,包括各种创意投资、文化创新等基金项目,用于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重点文化企业的发展[5]。同时可以参照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帮扶政策,通过对认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并通过差别税收、出口退税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新领域。

3.鼓励和引导公众文化消费需求

当前消费已进入个性化、多样化新阶段,文化消费亦是如此。为进一步有意识地引导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各级政府应创新消费服务机制,联合文化企业、消费者协会和大众媒体等开展文化创意社区活动,通过媒体宣传、文化创意活动比赛以及社会文化展演活动等方式将文化、艺术、设计等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中,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

(二)营造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

1.营造保护知识产权文化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积极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构建舆论宣传平台,拓宽舆论宣传渠道,比如以通俗易懂的标语、广告宣传片等方式来加大知识产权的社会宣传力度,在群众中深度普及知识产权知识[6];另一方面,要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加强保护文化产权的法律意识。提高企业文化水平是从根本上遏制知识产权侵权现象的发生,让员工自觉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重视。

2.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产权的立法规范

与传统产业不同,文化创意的过程及成果很多都与知识产权有关,因此,应当给文化创意产业插上“法律保护翅”和“法律导航翅”,以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效果。尽管我国目前制定有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但这些法律法规不能涵盖其所有内容。因此,四川应健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探索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核心区域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为平台,加强与工商、质检等职能部门的定期沟通与协调;以司法公开促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企业及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同。

3.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任何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正确的执法将失去意义。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应当尽快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知识产权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监控系统,联合专门知识产权机构和广大的社会力量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以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文化创意纠纷中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通过刑事责任的追究真正提高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民事案件中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能够全面、充分地弥补权利人因侵权受到的损失,提高侵权者的违法成本[7]。

(三)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1.加强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关键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而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上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四川各地的高等院校应开设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或者专门设立文化创意学院,课程的学习内容应包括各地的人文历史资源、城市特点、各地人民的需求状况等[8]。同时政府应加强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专门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

2.营造吸引、留住创意人才的良好环境

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四川各级政府应运用好政策导向,制定引导性的人才入川政策,对文化创意企业引进的国内外优秀创意人才,应给予经费、立项资助等方面的支持,以吸引各类创意人才在四川激荡聪明才智。同时应完善文化创意人才建设,做好对创意人才的认证工作,并制定激励创意人才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相关企业和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8]。

3.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在职培训机制

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短期培训和在职教育,深入挖掘现有的省内文化创意人才资源。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两条腿走路”,将教育培训与岗位实践结合起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意人才。同时应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经验的交流与学习,比如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来四川讲学,也可选派省内的优秀人才出国进修。

(四)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1.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为了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能力,四川应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资源要素,要以“创意+”的思维,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影响力强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和产业园区的聚集效应,为四川“转型升级、美丽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

四川应加强对地方历史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整理、挖掘、包装、升华,将创意理念打造成具体项目,以独特的创意设计和文化体验来满足公众需求,重点开发熊猫文化、古蜀文明、美食文化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大九寨、大峨眉等旅游品牌。在塑造新品牌的过程中,要合理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经验模式,并注意借助媒体、文化活动等有效方式加快打造地方文化产业航母。

3.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提高四川文化的软实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意义重大。从四川实际情况出发,着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应把握以下方面:一是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和路径。健全完善文化贸易扶持支撑体系,在四川现有保税园区构建文化保税区,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国际合作试验区;二是加强文化产品国际化的价值重塑与升级。着力推进民族区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国际文化消费市场接轨,并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进一步激发外向型经济活力。(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郑耀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研究[J].上海经济.2015(21):21-26.

[2]李月敏,田新霞.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J].河北企业.2013(11):50-52.

[3]乐芝芝.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研究:以江西省为例[D].江西:南昌大学.2011:1-48.

[4]王洁.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析[D].贵州:贵州财经大学.2013:1-57.

[5]王童彦.政采如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4-02-13(001).

[6]张文山,王华彪.挖掘利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河北省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极[J].品牌.2015(2):12.

[7]Christiaan De Beukelaer.Cultural Policy:management,value and modernity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J].Cultural Trends.2015,24(1):95-97.

[8]蒋建平.区域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J].天中学刊.2014(4):67-70.

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结构论文范文第5篇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特性,

决定了它是一种不寻常的产业。

究竟该采取何种发展途径,

一直是本刊深思的问题

受制于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许多地区纷纷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的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并拿出实际措施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然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特性,决定了它绝对不是一种技术性产业,也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更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究竟该采取何种发展途径,一直是本刊深思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众多专家和业内人士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问:

文化创意产业怎么规划?

在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规划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撰文指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要和金融产业一样,要向城市功能拓 展区集聚。以北京为例,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向属于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朝阳、海淀、丰台三个区聚集。这样做的目的性清晰,就是要引导城市的周边区域成为实现和拓展首都城市性质功能的重要区域,特别是发展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外向型经济的区域。

这样的规划对于全国都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从目前众多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选址来看,也基本分布在城市的扩展区或者新建的开发区中。选择这些地区主要是很多城市原有的中心区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可以解决好城市内外发展平衡的问题,并为城市核心区外的周边地区注入新的功能活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可带动区域内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科教文化产业等的发展,因此已经成为众多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中首选的项目。

此外,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规划也是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消费需求和文化资源要素禀赋的差异进行合理选择。一些地区如果能选择符合本地实际和能够充分发挥本地区文化资源的产业,则是最好的选择。

以上海为例,在“后世博”时期,上海拟将原有的世博园区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区,就是借助了世博园原有的品牌和周围重点的文化资源。其中世博中国馆改建而成中华艺术宫,将展示和交流近现代文化艺术成果;世博通用汽车馆改建为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在世博园区原址还将建设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和虹桥国际舞蹈中心等,这些都是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的典型案例。

二问: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怎么对接?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门类很多,一些地方在面对产业发展规划时经常感到无从下手,感觉“文化创意产业”比较空。实际上,文化创意产业是与传统产业和制造业等密切相关的产业。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齐勇峰指出,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是服务业,是消费类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变成生产型服务业,比如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品牌设计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制造业水平,“我们不能就文化谈文化,必须对整个经济结构转型、发展联系起来”。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工业设计所体现的产品的外观设计、艺术含量已经成为现代工业文明的灵魂。它所展现的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统一,以及科技与经济、文化的统一。

哈佛大学教授海斯曾在上世纪80年代这样预言:“现在企业靠价格竞争,明天将靠质量竞争,未来靠设计竞争。”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的一份名为《工业设计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的专题报告指出:“当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产品难于适应市场,引进技术难于消化,自主开发缺少系统性,科技成果商品化不得要领。这些情形正表明影响中国企业振兴的薄弱环节始于共性基础设计技术——工业设计的迟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石振宇副教授认为,工业设计在企业转型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设计不仅体现在创意方面,更是对很多技术和能力的总结。比如它可以在对某项产品工作原理的结构方式及材料应用的评价的基础上,完成产品功能的工作原理修正,并推出新的工作原理完成新的功能。

从石振宇的观点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真正走在时代前沿的行业,是科学技术、创意理念与产业的真正融合。 “宏观上,广泛收集该类产品的资料……研究它的产品发展过程、功能、形态的变化、产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科技条件,技术特点和所针对的相应的社会人群等,进行研究分析以建立宏观上对该类产品的评价标准;微观上,对典型产品、典型设计进行工作原理分析,经分析将工作原理分类总结,并评估它们在完成工作原理的结构方式,材料应用及功能的合理配置,也作出相应的评估。”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对接,最快的应用是在中国的工业品加工制造行业中;其次,会逐渐在建筑装饰、文化教育中体现。

因此,政府应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艺术表现和传媒等层面。政府应该给与制造业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创新机会,让企业了解到包括设计在内的文化创意不仅仅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更是一种文化,是企业发展生命力之所在。中央电视台经济点评专家沈青也特别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不能笼统化,要有核心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引导,同时也要将创意与产业紧密结合。”

三问:创意人才怎么培养?

创意来自于人脑,更来自于有活力、有理想和有价值感、有归属感的人。人需要教育才能将更多的智慧从想象中释放出来。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张连生说:“文化创意产业是头脑风暴、智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没有创意人才将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也看到,发达国家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之初,就将人才培养计划提到了最前面。比如美国迪斯尼乐园就将国家资助基金的25%用于人才培训,对于每个生产环节的人都进行非常专业和完善的培训。2012年10月,国际著名创意产业专家、世界创意产业之父、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到天津进行访问时就说,“在创意经济的发展中,人才集聚是非常重要的。”当他了解到天津创意产业园区完善的硬件设施后,接下来就提出应着重进行创意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推动天津创意经济的发展。

但中国的现状是,各地区创意人才储备差异极大。中国众多大专院校都设有广告、设计、传播等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毕业生,但这些毕业生在体制的压力下一方面流向需要他们的岗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未在行业中就业。主要原因是高端人才特别缺乏,但低端人才又得不到企业的重视。

“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这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薛永武说。

以设计行业为例,在各个行业中,具有影响的设计师都很缺乏。据报道,宁波仅仅服装设计师就至少还需5000人。此外在一些细分行业,如家具、玩具、字体、计算机IC及硬件、植物园林设计等行业都凸显出设计人才的不足,新鲜血液的补给明显不能赶上产业的发展。

而由于设计人才要具备跨行业、跨地区、专业化、国际化等复合背景,传统的大学本科教育难以具备这样的培养条件。此外,设计人才的培养由于具有理性和感性融合的特征,因此教育中均衡的培养也特别重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蔡军教授认为,“一个设计师,一个很重要的、很深层的方面就是爱心,或者是替别人着想。综合的设计师是一个比较平衡的人物。他的平衡是理性的、分析性的、思考性的,但是又和感性结合的,是表达性的、想象的。最好的设计师是综合性人才,他能够把这两方面能够结合得很好,把自我和客观的东西结合得很好,所以这是很重要的。”

因此,一些可能诞生设计人才的产业聚集区,政府要特别重视和保护,比如包含众多艺术、设计、广告、公关等以创意为主的个人工作室或服务性公司的文化艺术园区。政府不仅要对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也要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这样才能调动设计师的积极性。

而在一些科教优势明显的高校聚集区,相关部门则要重点扶持。这方面武汉洪山创意产业园区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洪山创意产业园区内有38所高校、40多家科研院所,以及长江出版集团、众多高校出版社等,武汉政府在贷款、税收、用地等政策上都进行了扶持。目前这里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已聚集了近万家,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第八位,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达3000亿元。

四问:文化创意产业怎么融资?

金融则是产业的血液。一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因融资不足而步履维艰。当年由郑晓龙、冯小刚执导,姜文和王姬主演的《北京人在纽约》用的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资产做抵押向银行贷款,但是之后多年中国电视剧再也没出现过银行贷款成功案例。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很多核心资产都在知识产权,因此无形资产评估难、银行创新产品不足、金融配套服务体系缺失带来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2010年4月,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第一个金融文化产业指导性文件。虽然这个意见在政策层面上表示出文化产业融资会放开,但由于当时条件不成熟,一些细则没有出台,民间融资和股市融资都有一定的障碍。

这种状况在2012年有了重要的变化。

2012年年初,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随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后,文化部也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政策保障。

2012年 4月27日,人民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后,新华网、华声在线、央视网等50家中央、地方新闻网站也加入了改制上市的大潮。同时,2012年下半年以来,文化产业基金再度大规模集中设立。整个2012年,金融资本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进展迅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虽然能够直接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只占少数,但创业板正对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融资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除了创造亿万富翁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个导向作用会吸引大量社会资金去寻找将来有可能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这一作用不容忽视。”但巴曙松也坦言,从金融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仍面临一些难题,例如电影行业增长空间的计算方法并无定式,票房业绩缺乏预测性,导演不同的风格套路又会带来诸多变数。

相比专家的观点,一些业内人士则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北京专业画廊颐和悦馆经理张根俊从事了多年的艺术品投资,他很担心目前的艺术品投资的火热状态会影响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如果大量的资金进入,短时间还可能误导这个市场,长久下去泡沫终究还是要破裂的”。最好的投资方式是“通过展览,藏家按照艺术家所出的合理价格购买作品,这是最好的,也是良性的融资方式。有些基金人为地拿着钱来操控市场,这更是不可取的。艺术品市场应该是比较理性的,即需要好的艺术家,也需要理性的投资方或者藏家的共同执着的信仰来推动。”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小锋教授也认为,目前文化创意市场还是充满了投机风气,“投机风气的盛行对我们并不是好事。”所以更多的融资形式需要进入到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中。巴曙松认为,除了上市融资或是寻求信贷之外,激活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极还需要更多创新的形式,“文化创意产业基金,或者是多种金融形式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的合作就显得很重要,这样才能让充足的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

但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趋势一直看涨。新元文智集团2012年末发布的《文化产业与资本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1~11月,中国各地共设立了33只文化产业类基金,涵盖媒体、互联网、电影等各个领域。其中公布了基金募资规模的30只基金共募集资金约726.52亿元,文化产业基金单只平均募资24.22亿元。2013年3月中旬,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研究报告显示,产业基金成为PE/VC机构的新宠,吸金近3000亿元,这其中,以文化产业最受追捧。

所以,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市场虽然放开,但进一步协调金融监管机构,相关的金融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必须紧跟实施。目前中国也在进行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立法工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担保、企业贷款贴息机制、风险投资基金、无形资产评估和抵押、文化企业授信、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票据等问题都会加强监管。

五问:外部条件如何培育?

一个产业要获得发展,仅仅具有独创性的思想是不够的。除了融资条件外,产业的外部条件包括政策与法律制度条件、产业集群环境条件、社会中介服务条件、社会创新文化氛围条件等。在这里很多人在问,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外部条件如何?够健康吗?

首先看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群体,这个消费群体包括现在的中产阶级以及青年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富于个性与创造力,享受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也开始成为此产业的创造者。另外,目前网络已经极大地介入到人与人之 间的交流互动中,促进了文化的进步和传播。文化和互联网技术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驱动力的同时,我们也可看到这种交流在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同时这也代表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人们对新闻、电影、图书、图片的获取途径已经细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也扩大了这个产业受众的范围。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群体正在迅速扩大。以获取网络信息为例,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1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人,中国手机游戏用户累计规模达2.8亿人。

但是受众人数规模的庞大也许只是中国“人口红利”的一种表现,并不代表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外部条件已经完善。以产业集群环境条件来说,产业园作为重要的产业集群载体,但它们的规划却趋于相同,鲜见具备一定竞争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身影。以动漫产业园来说,北京、上海、杭州、大连、深圳、广州、重庆都在建设,目前已经建设了30多个动漫产业园区,但多数却没有盈利的迹象。有的动漫基地成了变相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更多的企业因为侵权和盗版行为而苦恼不已。

而从产业链的布局来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要联合推动,这样才能推动主要的利润在“微笑曲线”的末端显现。仅以动漫企业为例,其产业链包括动漫创意、制作、营销,后期的衍生品设计开发,衍生品生产,衍生品铺货销售等。虽然融资问题能让一些企业在后期的产业教育、新媒体、服装、玩具、影视剧等业务上展开,但是这条产业链仅仅靠几家企业几乎不可能推动。由于投入的成本巨大,稍不小心就有资金链断掉的危险。这也是我们在外部条件培育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需要社会的创新文化氛围,也就是群众渴望创意的智慧,尊重创意人才。而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的《版权法》等一系列法规,形成了全球保护范围最广、规定最为详尽的法律系统。中国也需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修改法规或制定新的法规。

总之,高水平的技术研发设施、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及转让机制,吸引创意人才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和灵活的人才市场、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相关产业支撑以及国际化的信息流和人才流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六问:外部营销如何强化?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虽然它在创立初期强调的是个体或者地区的文化特色为支撑,然而,既然它被打上了文化的标签,目的就是为了向外传播。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虽然它现在还被称为“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是未来,如果没有外部营销,这个产业也会照样面临困境。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强调文化创意产业的出口需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出口也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以中国的电影产业为例,这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对外出口做得比较早的产业。2013年,《一九四二》的加法营销与《西游?降魔篇》采取的减法营销都获得了成功,票仓显示出了华丽的数据。但同时,中国的电影在国外的表现却乏善可陈。2012年3月,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调研报告在北京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只有1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很大。高达51%的外国观众认为中国电影需要改进电影故事的表达,其中编剧依然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软肋,有接近50%的外国观众认为中国电影故事逻辑混乱,难以理解。

实际上中国的影视、广播、出版、软件、网络等产业中都不乏好的作品,一些制作精良的节目在外也受到热烈的欢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总裁马润生介绍说,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已经被翻译成6种语言文字,销售到7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美国和欧洲一些主要国家,海外销售额达到226万美元,销售单价甚至超过热播电视剧。语言精炼,台词自成一统,逻辑推理缜密的《甄嬛传》也已经在美国销售。但相比中国每年10万集以上的电视剧来说,海外输出的作品实在是凤毛麟角。即使是如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在娱乐方面非常强势的电视台,即使它们每年制作的电视剧超过70部,海外输出的作品都很少。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研究员认为: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开发国际市场,企业应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如建立销售渠道、生产基地以及研发中心来促进外部营销。这方面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可以说做得比较出色,比如国内主流的网游厂商如完美世界、腾讯、畅游、金山、网龙、麒麟等都在海外开设了自己的子公司。另外一些公司,如完美世界、畅游等还搭建了海外进出口平台,进一步拓展了网游的海外发行渠道。完美世界、盛大游戏等企业甚至开始采用全新的“海外研发全球运营”的模式,通过收购海外游戏企业等方式,整合全球游戏产业设计、生产、运营、IP等资源,全球化研发方式进行海外拓展。

目前,上述企业不仅在产品品质上逐步提升,推出了许多可以和国际知名大作相媲美的产品,也在深入了解海外市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日渐成熟的出口渠道。《2012中国网络游戏海外市场报告》显示,2012年海外出口实际销售收入为5.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7.5%。

创意产业产品外部营销强化的支点是政府,但中国政府目前还很少有动作去推动创意产业产品的出口。美、英、日、韩等国早就开始利用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资源,大力推动本国创意产业产品的出口,拓展海外市场。如韩国政府就斥巨资支持企业参加在中、美、日、德、法等国举办的文化产品展销活动,将《大长今》、《我的名字是金三顺》、《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天国的阶梯》等近百部作品输出到国外,包括中国。因此中国政府也应对包括电视剧、电影等产业进行干预与扶持,通过立法保障、政策引导、资源协助等方式管理、保护和向外推介营销这些产品。

七问:如何立法保护?

立法的原因很简单,源自一个词“规范”。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发展机制上还存在障碍,难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中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只保护创意的表达而不保护创意本身,这就造成了创意的法律地位不明,现存的法律无法对其进行有效保护。还比如网络游戏有很多虚拟财产,但是中国目前在虚拟财产保护立法上处于空白,很多关于虚拟财产保护的法律问题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立法保护,其意义不仅在于为政府设立效力更高、规范性更强的法规约束,还能细化政府文化创意产业领导机构的职责和运作模式,规范文化创意企业的准入标准等问题,从而顺畅引导政府及时有效地制定并落实文化创意产业的配套扶持政策,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教授范周举例说,电影行业如出台相关法规条例保障优秀小成本影片的播放,那么就能保证小成本影片在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权益。

2013年3月20日,法制日报专门刊载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胡光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现阶段,在文化立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现有的立法内容少、层级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立法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三部,根本无法满足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对文化法制建设基本范围的要求,而这些内容又是构成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要素。其他立法,如《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印刷管理条例》等,法律层级较低,法律效力不强,在当下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需要。

可喜的是,中国已经开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013年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委员呼吁加快文化立法进程,保障文化科学有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李泽林表示,“文化立法可起到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而文化立法社会作用的基本方式有确认、调节、制约、引导、制裁等。”

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周洪宇等30名代表提出关于制定文化产业振兴法的议案。2013年2月,国务院已将文化产业振兴法列入2013年立法计划。

未来,中国还会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各门类的发展规律、特点、现状等分别进行立法。

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结构论文范文第6篇

作者简介:盛雯雯(1991—),女,浙江嘉兴人,浙江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摘要: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向生态化、融合化和集群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核心产业之一。然而,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理论落后于实践,影响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理论方面的指导。本文把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市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关研究,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实践,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提出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群;产业政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商品生产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产业,它更强调其本身具有的文化特质。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有着不为相同的定义,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独特的创造性内涵和经济学形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世界创意产业之父John Howkins(2001)指出,创意经济时代将是一个崭新的社会。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或地区都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该国或地区的战略型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集群优势是吸引外资和技术投入的主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快速,而资源日趋紧张,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减弱,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对于改变粗犷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中心城市,如纽约、伦敦等。我国一些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各地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地区通过产业园区的培育,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现象的研究,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总结该地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集聚规律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国内学者徐清泉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他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理解。从狭义方面理解,文化创意产业大致与高端的文化产业等价。从广义方面理解,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思想产业、高端产业、核心产业、关键产业、观念产业等,它不仅包含了文化产业更高的领域,而且也可能包含具有高文化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丰富创新度的其他产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命名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名称上有所区别,比如美国的版权产业、新加坡的创意产业等,创意产业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创新型产业,它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多样化的。由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也有一定的区别。总的来说,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欧美型,主要以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含精神产品,以文化消费为主体;二是亚太型,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为代表,文化创意产业同时兼顾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以产业服务和文化消费为主体(见表1)。①

表1分别是英国、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实际上,可以分别从狭义和广义上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关解释。狭义上理解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电影、设计、音乐、建筑、广告、艺术、手工艺、古董市场、时尚设计、表演艺术、互动休闲软件、电视和广播、出版和软件等”。广义上的“创意产业”概念自 21 世纪起不断扩充,加入了经济内涵、文化内涵,甚至是产权内涵。世界创意产业之父 Howkins(2001)认为,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组成了创意产业的主体。电影、电视、表演艺术、电子游戏、出版、研发、软件设计等行业扩展了创意产业的内涵。

综上所述,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广义范畴上的理解,文化创意产业具体指的是以文化因素为背景,以创造力为核心,以技术、创意、营销为手段,以知识产权的消费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二、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实证研究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对杭州的美誉。杭州作为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茶文化、丝绸文化、良渚文化等在杭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杭州集聚了丰富的文化创意资源。从布局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西湖区、拱墅区、余杭区等区域,其中西湖区的文化特征最为显著。当前,杭州已逐步形成“两圈、两带、多点”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新格局,主要以“环西湖、环西溪、沿钱塘江、沿京杭运河”为主线,以“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重点。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国内其他城市早,发展十分迅速。早在2002年,美国Dl设计库成功入驻杭州,标志着杭州成为了全国创意产业园区的先行者。近年来,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该产业主要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杭州在两年之内就培育并形成了6个比较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包括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唐尚433、西湖创意谷等,而且进一步规划和建设之江文化创意产业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湘湖文化创意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2个园区。2013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较为增速平稳的增长状态,较2012年增长了约18%,整个产业共实现增加值1359.51亿元,其增长速度较去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远远高出全市GDP增长速度(图1)。②

当前,杭州市已经逐渐形成了以现代传媒、教育培训、动漫游戏、信息服务、文化会展设计服务、艺术品、文化休闲旅游等八个行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从表2杭州市八大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来看,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信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

三、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和资源

在世界范围内,创意经济越来越为各国所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强大推动力日益为人们所预见。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态势以及政府支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导向,引导杭州进一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杭州向建成全国性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迈进。除此之外,杭州拥有别具一格的城市特征和文化特性,这使得杭州特别适合发展文化密集型产业、科技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具体来说,主要有四大优势:一是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杭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流传有许多历史故事传说,有最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土壤。二是有宜人的环境。杭州从古至今都被人称作“人间天堂”,有着多且美的湖光山色,市内植被茂密,空气清新,适合人们的居住和生活。三是有充足的创意人才。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浙江省有一半以上的高等院校都坐落于此,其中不乏许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高等院校,如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这些高等院校培育出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四是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杭州地处长三角地区, 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拥有广阔的消费腹地,因此有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需求和消费能力。

四、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效虽已凸显,但是仍存在一系列严峻的问题。第一,文化创意园区之间各自相互独立,企业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集群互动体系。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群内部也缺少分工明确的专业化协作机制;第二,文化创意企业规模较小,融资遇到瓶颈,同时存在市场推销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三,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质量需要提升。园区内各个企业整体的科研能力普遍比较弱,企业缺乏高技术型人才,劳动力素质较低。第四,缺乏良好的产业集群成长环境。外部缺少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各个企业一直以来都各自为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交易费用。同时,没有进一步形成分工明确的产业群,限制了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五、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在分析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提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注重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结构。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资源。现阶段,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资源在数量上较为丰富,但是创意人才在质量上还不能完全与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现状相符。因此,要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着力提升创意人才的质量水平是关键。

2. 文化创意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打破融资瓶颈的约束。中小文化创意企业通常会遇到融资难问题,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健全自身财务制度,坚守诚实守信的观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要引入风险投资基金,使得中小企业资本的进一步放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放到文化创意产业中,最终把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

3.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在整合资源、资金支持、税收激励、人才引进、政府采购、平台构建、规划引导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梁芳,赵瑞平. 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理论探究[J]. 经济论坛,2006,15:67-68.

[2]徐清泉. 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又一引擎[J]. 社会观察,2004,09:16-17.

[3]符正平. 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 中国工业经济,2002,10:20-26.

[4]蔡宁,吴结兵. 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 中国工业经济,2002,07:45-50.

[5]金通.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分析框架与评价维度[J]. 社会科学战线,2011,10:242-244.

[6]张振鹏,马力.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讨[J]. 经济体制改革,2011,02:176-180.

[7]吴德进. 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J]. 中国工业经济,2004,07:14-20.

[8]黄天蔚.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9]江沛.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10]宋建伟.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规模演化研究[D].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

[11]John Howkins. 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 Penguin Books,2001.

[12]Allen J. Scott. Cultural-Products Industries and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J]. Urban Affairs Review, 2004, 39(4): 461-490.

注解:

①资料来源:《2001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路径文件》、《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04年报告》、《日本文化创意产业介绍》、《香港创意产业基础研究》、《2008年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以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

②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局网站。

③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局网站。

上一篇:课堂优化模式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变迁休闲经济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