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法的特征范文

2024-04-13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范文第1篇

(2)人口压力造成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品任然很低

(3)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

(4)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5)青少年犯罪率偏高

(6)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7)腐败问题严重

中国人存在的问题

(1)处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没有稳定的社会价值观,

(2)科学素质缺乏,迷信,盲从

(3)没有明确的精神支柱,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对精神层面追求的淡漠,社会责任感的丧失,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范文第2篇

现如今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给社会带来最大的危害已不限于影响社会治安, 更严重的是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动摇市场公平交易的根基, 伴随政治层面腐败, 阻碍社会发展, 并带来消极的引导作用, 影响社会安定。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性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 数十年的讨论仍未有一个准确定义, 笔者认为如何定义黑社会并不是问题关键, 因为定义这样一个复杂的词汇稍有偏颇那么所带来的后果不是让大众人心惶惶便是让有关部门麻痹大意, 只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才有利于当前的预防打击工作。

因为绝大多数黑社会性质组织都在其行动中攫取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 让人不免将其与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公司企业这些经济组织联系在一起, 本文就先从其与经济组织的关系展开讨论。

(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经济组织

黑社会性质组织在运作过程当中, 无论是维持自身组织还是为最终获取大量财富考虑, 始终将谋取经济利益作为基本目的, 从这一点来看, 黑社会性质组织其实正是一种经济组织。首先, 黑社会性质组织日常的经营管理需要资金支持;其次, 黑社会性质组织从事犯罪活动需要工具、交通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 除此之外, 内部成员的日常享乐挥霍和维持自身稳定都需要支出。

从2011年颁布的我国刑法修正案 (八) 将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立法解释“搬进”刑法条款中来看, 这一规定也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而其中第二个特征的表述“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 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也充分表明了全国人大也在侧面认可了黑社会性质组织正是经济组织中的一种类型。

(二) 黑社会性质组织同一般经济组织的不同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 黑社会性质组织同一般人心目中的经济组织差别甚为明显, 这源于其不同于一般经济组织的两个重要特征:

1. 非法获取利益。

黑社会性质组织不满足于合法经营来的经济利益, 而是一心追求超额利润, 快速暴富, 这往往带有明显的越界性, 不能为法律和社会大众所容忍。

2. 以暴力为支撑。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获利手段往往会与暴力联系在一起。成立初期, 他们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可能会采取传统的绑架、敲诈勒索、抢劫等犯罪;而在后期, 为了抢夺其经营行业的绝对优势地位来获取经济利益, 从而欺压合法的普通竞争者和驱逐别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都有暴力的体现, 暴力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攫取巨额利益的最为重要的支撑手段, 也是最简单的捷径。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谋利方式及其目的

(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运作类型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运作类型通常都较为容易辨别, 笔者总结在实际中较为多见的模式有两种:

1. 企业型。

不少黑社会性质组织为了谋取利益, 较为常见的手法便是自行组建公司或者是蚕食鲸吞别的企业, 在企业的外壳下从事非法产业和违法犯罪的勾当, 这种模式非常多见, 例如四川刘汉刘维黑社会性质组织, 从开始的广汉平原实业有限公司, 再到后来赫赫有名的汉龙集团, 刘氏兄弟借着企业的名义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方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与此同时也在黑道走得越来越远, 被捕时刘汉身价更是达到了400亿人民币。

2. 家族型。

以家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同样也有不少, 例如江西祝氏家族黑社会性质组织, 兄弟五人分工各异, 老二祝海全更是以自己乡党委书记的身份为家族成员充当“保护伞”, 在其保护和纵容下, 祝氏家族欺行霸市, 强迫交易, 设赌抽红, 放取高利贷, 还设立了“金矿保安部”, 购置大量猎枪和弹药, 表面上是保护矿山, 实质上成了他们巧取豪夺的工具。1最终甚至敢公然持枪抗衡公安机关。

(二)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运作手段

综观许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例, 大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运作手段都有共同之处, 都是由原始的财产积累再到垄断市场, 而后掩人耳目, 逐渐漂白的过程, 发展程度可能相异, 但其最后大都殊途同归。

1. 以暴力为手段从事经济活动:

(1) 采取最为传统的暴力刑事取财犯罪如抢劫、敲诈勒索, 绑架等犯罪手段, 摧残受害者的肉体精神, 制造社会恐怖, 震慑普通民众, 使其不敢发声反抗。 (2) 以暴力手段欺行霸市。在欠发达地区经常可见一些强行收取保护费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他们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 对普通商户进行勒索敲诈, 欺凌百姓。

2. 经营非法行业, 获取超额利润积累大量资本。

唯利是图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正是抓住社会上涌现的大量畸形需求, 大肆经营卖淫、赌博、毒品、发放高利贷等等地下非法产业, 甚至包括“帮助”他人摆平事情比如代为追索债务等方式, 从中谋取到了从事合法经营不可能获得的大量利益, 其经济实力得到了强有力的补充。

3. 从事垄断经营, 攫取大量财富。

黑社会性质组织自行经营的产业不论是否合法, 必定会存在竞争者, 而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 便会利用暴力或者威胁恐吓的方法手段或强行兼并, 或驱逐其他竞争者。刘涌当年为获得垄断利润, 自封为“黄山”和“云雾山”香烟沈阳总代理, 对所谓“擅自”经营者一律暴力清除, 2打死打伤业主还砸烂档口。

4. 形成庞大的经济实力。

虽然黑社会性质组织从表面看上去偃旗息鼓下来, 但其实他们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并未减少, 反而更加丰厚固定, 这源于此前他们凭借暴力和垄断所完成的资本积累, 强势的市场支配地位也成为他们稳定的收入来源, 黑社会性质组织最终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实力, 这也标志着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的形成。

(三)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谋利目的

黑社会性质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 对利润金钱的争夺这一特征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为了获取暴利, 黑社会性质组织经常胡作非为, 无恶不作, 同时其作为一种经济组织, 必然也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来维持和发展自身实力。

1. 维持组织基本运转。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日常活动和运转, 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财富, 因此没有积累到一定的经济实力, 其很难一直维持下去, 谋取利益既是他们的根本目标, 也是他们的生存前提。

2. 加速组织规模发展壮大。

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来说, 无论是自身规模壮大还是处理外部关系方面, 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都是好事。首先, 强大的经济实力能够帮助黑社会性质组织招兵买马, 形成较大规模, 为今后的行动与发展提供保证;其次, 不管是进行对外投资, 还是极端情况下与其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为了争夺地盘和利益产生的火并, 强大的经济实力都为他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话语权。

3. 实施政治渗透, 以黑涉政, 以政护黑。

在政府加大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打击力度的时期, 黑社会性质组织总会想方设法为当权政府官员和司法人员送上“蝇头小利”, 以保自己“一生平安”, 这样积少成多, 最终花费大量的金钱。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黑社会性质组织都拥有自己的“保护伞”。

(1) 贿赂官员公安, 减少行动阻力。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向官员以及公安干警献上重金, 让他们对自己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甚至是大开方便之门。在浙江温岭张畏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中, 有数十名干部卷入, 这其中包括政府市长、公安局长甚至银行行长, 在接受张畏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巨额贿赂后, 他们或纵容包庇该组织, 妨碍公安机关的依法查处, 或为该组织办理非法手续, 帮助其诈骗银行的巨额贷款。

(2) 拉拢混入相关司法部门, 为其活动提供便利。便利。贿赂政府官员和司法人员仅仅是黑社会性质组织“保命”的手段, 而有些经济实力强大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还可以将国家公务人员拉入组织当中, 使其成为其中一员, 比如辽宁盘锦刘晓军黑社会性质组织就有警察参与其中, 凭职务之便为他们提供枪支弹药。还有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甚至通过贿赂当上警察, 在公安系统中混迹, 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内应”。

4. 刺激实施新的违法犯罪活动。

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取得, 代表着黑社会性质组织前期的“良苦经营”收到成效, 因为他们顺利地逃避了政府的打击, 也代表着组织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程度, 这在心理上给予了组织内部成员鼓舞, 也激发了他们实施更多更严重的违法犯罪的意愿, 并且在客观上也为他们实施进一步的违法犯罪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四川刘汉刘维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为例, 刚开始刘汉刘维仅仅是垄断了当地赌博游戏机、高利贷市场, 然后逐渐控制了广汉及周边地区的砂石建材行业, 而后暴力解决房地产拆迁问题, 违规并购, 将触角伸向矿产、电力行业, 最终甚至还能够操纵股市。总体来看, 纵使在2000年以后, 刘汉团伙暴力犯罪案件大幅减少, 但其社会危害广度却越来越大。正是其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一步步经营中积累起越来越多的资本, 他的气焰才越来越嚣张。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漂白”时的经济特征

树大招风, 当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规模以及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时, 便开始掩饰自己, 他们深知, 太过明目张胆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于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开始慎用帮助他们“发家”的暴力违法犯罪手段, 而进入到这个“漂白阶段”, 这也标志着组织发展达到成熟。

(一) “黑老大”大肆政治投资, 谋求政治生命

政治投资显然是黑老大包装自己、迷惑大众的主要途径和绝佳方法, 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掩人耳目, 逃避打击, 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编织更广泛复杂的关系网, 便于自己更好地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 谋取更多的利益。刘涌当年正是通过精心运作当上了沈阳市人大代表;刘汉本人更是连续三届四川省政协委员、政协常委, 3他也从之前的“以商养黑, 以黑护商”进化到了“以黑涉政, 以政护黑”的程度。

(二) 黑钱洗白, 披上合法外衣

“厚而无形, 黑而无色”是人们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形态的形象描述。4在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成熟以后, 其手里的资本也需要得到妥善处理, 最好的方法就是向合法经济领域渗透, 以逃避政府打击, 而且还可以为其继续为非作恶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向合法经济领域的渗透主要有下列三种途径:

1. 投资白道生意, 合法参股公司。

黑社会性质组织往往会采取投资或者参股的方式, 合法进入各个经济部门或者工商企业, 方法是用大量的非法积累起来的资本廉价购入濒临破产倒闭的公司企业, 成为股东, 进入管理层, 按照自己的私欲经营企业, 从中赚取利润, 并且掩护暗中的非法经营活动;或者从中作梗, 使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迫使企业满足其所要求的利益, 形成一种敲诈;而对于经营良好的优质企业, 则会想方设法抽取利润, 而后再不断追加投资, 一步步控制领导层, 进而其便可以对其施加影响以获取更多利益。5

2. 进军金融业, 加快资本流通。

黑社会性质组织将犯罪收益投入到广泛的流通领域当中, 包括腐败的社会经济过程, 目的即为增加非法资本积累, 加大流通量, 将黑钱洗白。插手金融、证券业, 从事金融活动和证券买卖, 是黑社会性质组织黑钱洗白的主要途径和渠道。涉足到金融证券领域, 使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彻底转型, 不但把从事不法犯罪活动所获取的“黑色收入”转移、洗白、合法化, 而且可以不断将其投入流通, 通过发放贷款和交易金融证券赚取丰厚的利润收益, 再一次壮大自己的整个犯罪资本实力, 最终形成完整而自成严密体系的庞大金融财团。6

3. 承揽重大项目, 谋取深厚利益。

大型、重要工程项目, 因所涉收益合法稳定并且丰厚, 历来都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极力想要抢夺到手的优质买卖。而凭借着其之前积攒起来的雄厚资本, 加上其苦心编制经营多年的广泛而又复杂的社会关系网, 在招标中暗箱操作, 同腐败官员沆瀣一气, 轻易就能拿到项目工程, 如愿以偿的谋取到大量的丰厚利益。刘汉黑社会性质组织曾经就通过各种手段拿下绵阳迎宾大道、绵阳机场、汉龙大桥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合同, 而后还能够与政府合作开发四姑娘山、九鼎山、王朗白马等旅游风景区, 从其中赚取了不菲的收益。

四、结语

从性质上面来看,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 其以赚取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 也靠强大的经济基础来维持组织的存在和发展, 当组织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 其一方面大肆用金钱拉拢官员公安来当自己的“保护伞”, 继续经营不法产业获利, 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向合法经济领域靠拢, 掩人耳目的同时继续赚取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 最终完成自己的彻底转型。当前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已经趋向于用从事合法经营来掩人耳目, 同样谋得巨额利益, 这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必经阶段, 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 预防打击仍应立足国情。

摘要: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 其以谋取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目标, 同时其积累的经济基础又是维持自身生存发展的前提。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创立及发展阶段, 使用暴力手段及从事不法和垄断经营是其完成资本积累的主要方法, 在其寻求转型和掩盖自己所作所为的阶段, 政治投资和洗钱又是其所采取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组织,资本积累,转型

参考文献

[1] 何秉松.黑社会犯罪解读[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

[2] 武和平.黑社会犯罪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

[3] 郭子贤.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4] 邱格屏.黑社会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之比较分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5)

[5] 朱孔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特征[J].法制与社会, 2008 (17) .

[6] 揭萍, 熊美保.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经济特征分析[J].政法学刊, 2007 (4) .

[7] 张颖, 高海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行为特征分析[J].学理论, 2001 (18) .

[8] 赵可.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发展趋势[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4) .

[9] 吴永和.诚论黑社会经济[J].公安研究, 2001 (1) .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范文第3篇

2、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的探讨

3、新书靓展会 图采备战忙

4、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分析

5、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6、典型案例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中的功能

7、异化与回归: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提升研究

8、在社会保障视角下对女性劳动力就业的思考

9、劳动与社会保障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

10、构建社保诚信工程的核心要件

11、社会保障对城镇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

12、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考

13、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

14、物流职业技能鉴定教材即将出版

15、淄博市临淄区积极推进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16、基于职业能力的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群建设探索

17、劳动关系转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18、关于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思考

19、“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践教学创新途径探索

2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解读《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21、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调整2009年我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22、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3、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新教材推荐

24、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定原则思考

25、劳动和社会保障集成系统的开发

26、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的互动逻辑

27、浅谈安丘市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8、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分析

29、新角度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

30、基层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探析

3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路径研究

32、培养“知”且“行”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思考

33、陈宇《想象后天》漫谈

34、面向市场打造品牌建设专业权威出版社

35、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探析

36、“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37、翻转课堂引入《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教学的价值探求

38、浅谈劳动与社会保障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改革方向尝试

39、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诊所教育探究

40、新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脉络

41、探究劳动关系弱势方在建筑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

42、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

43、论如何发挥社会保障作用以提高劳动就业水平

44、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45、A市某公司诉H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理案

46、就业促进法应当“硬”起来

47、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促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48、OBE理念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改革研究

49、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范文第4篇

姓名:周雯姓名:蒲蕾姓名:王硕姓名:罗纾岚的调查报告

年级:2011 专业:金融

班级:

11、12班

学号:20201136040006

学号:20201136040007

学号:20201136040065 学号:20201136040067

一、前言

在今年两会上,物价、房价、医疗等民生问题不仅成为代表委员们提案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此前表示,民生问题仍是今年政协委员提案的焦点,尤以房价、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问题最受政协委员关注。我们组成员以这次社会调查为契机,亲身投入社会展开了这次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5月1日 调查地点:济南市泉城广场 调查对象:济南市市民

调查分工:问卷由XX、XX设计,小组讨论确定;由XX和XX到调查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小组所有成员完成数据统计,并进行结果讨论;XX完成初稿,经小组讨论通过后完成此篇报告。

二、研究方法

1、问卷

我们通过对近几年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的分析,制作了《社会民生问题调查问卷》。该问卷旨在了解市民对几个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的看法与感受。问卷采用ABCD等几个选项进行选择,采用匿名记票。

2、抽样调查

我们利用市民出行高峰期的五一小长假,并选择了泉城广场这一人流量大的景点展开此次社会调查。调查分析的总体是济南市市民,

还有一些外地的游客。本次调查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采取自愿填写的形式。为使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我们随机抽取各个年龄段,并考虑了合理的男女比例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30份问卷(见附表),实际收回24份,有效问卷20份。

3、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收回问卷后,经过统计各个问题的选项的数目,然后再经过计算得出相应比例,将数据处理成图表形式。接着对数据进行总体分析,进而得出以下结果。

三、数据分析及结论

【1题】您对您的收入状况满意吗?

图1

图2

通过调查发现,总体上女性对收入的满意度高于男性,由图1就可以看出;而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以看出,男性的收入水平要高于女性。由此看来,收入满意度不仅仅绝对于收入水平,还与社会分工及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有关。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男性要负责挣钱养家,是家庭的支柱,因此来自家庭的心理压力要大于女性。另外在工作过程中,男性要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由此男性对工资水平的要求高于女性也不难理解了。

图3 另外在这一问题上,我组成员通过对比各个收入区间,我们得出了图3的结果。可以看出,选择比较满意的并不是4000-6000的最高收入,而是2000-4000这一中间档。同样可以得出,收入满意度并不仅仅以收入水平为衡量的依据。我们由访谈获知高收入者不满意的核心原因是目前的薪酬水平没有与企业的整体效益挂钩,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增长,工厂员工薪酬的增长不如企业效益的增长快,薪酬没有定期调整规则。其次,员工在对比外部企业薪酬标杆的时候,只和本地效益好的企业比较工资水平,参照标准的错位导致工厂员工即使获得高于行业和地区的平均工资的薪酬也仍然对现有工资不满。 【2题】您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图4

由图4可以看出,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学历及大专大学本科学历。对于小学初中学历者来说,由于知识和技能有限已无法再适应现代大生产的需要,就业形势也就不容乐观了。大专大学本科由于高校扩招、专业设置错位、 学生缺少工作经验、期望过高等原因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相对于大学生的缺少工作经验,中专职高生在学校学的就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应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他们的期望值普遍低于大学生,所以更受企业欢迎。而硕士博士属于社会上的经验分子,就业形势优于专科、本科生本就不足为奇。 【3题】您认为现在的房价水平是?

图5

由图5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是哪个收入区间,都有认为房价偏高的受访者。尤其是收入较低的受访者。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温总理曾说过,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而房地产业目前也面临泡漠经济的

风险,可见控制房价已刻不容缓。

【4题】您对当下的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吗?

图6

社会治安问题是本次社会调查中发现群众满意度最高的一项。也突显了政府和公安机关对于治安问题的重视和严打的决心。但是即使是这样,在治安问题上我们要毫不松懈。当下,社会还面临着很多的治安问题,比如盗窃、抢劫等问题。众所周知,只有社会安定了,才能保证生产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要时刻绷紧治安这根弦,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氛围,让每个公民都有安全感。 【5题】您对您参加过的民主活动的评价是? A. 选举公开,了解选举流程,充分体现了选民意志

B. 对选举过程比较了解,选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选民意愿 C. 对选举过程知之甚少,投票有很大盲目性 D. 选举只是形式,选民对选举流程一无所知

图7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民众对民主的认同度并不高,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民众对国家领导的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为什么不是直接民选感到很不解,西方国家能直接选总统,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试图解释这其中的道理,但收效并不大。我们认为大多数民众对我国民主状况的基本国情缺乏必要的认识。另外我们也了解到,有些基层选举确实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贿赂选民的情况时有发生,使民众感到失望。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管理和宣传的力度,使人民当家做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6题】您认为造成看病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就医费用高昂 B.缺少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C.就医手续繁琐

D.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如医院分部不合理、医床稀缺等)

图8 由图8可以看出有将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造成看病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就医费用高昂。不管病例、病情是普通或严重,上一趟医院,少则百来块,多则几百块或以上不等。生病看医生是公民生存最基本的权利,可是当前医药费用居高不下,公民这种最基本的权利谁来保障?药价虚高导致病患者负担加重,是近年老百姓反应最为强烈的一个社会问题。医疗改革每年都在进行,医疗保障、社会保险体系也在日趋完善。但民众对此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医改之路任重而道远。 【7题】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不法食品加工企业、个人利欲熏心 B.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 C.各部门职责不明、缺乏配合 D.消费者缺乏鉴别能力

图9 由图9可以看出有接近半成的受访者认为主要的原因在商家。马克思曾说过,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我们组员讨论后认为,单纯地依靠道德力量或者单纯地依靠法律力量,这一问题都没法解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要制定严格的食品检验检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二、完善配套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

四、提高食品加工企业和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8题】您对您的居住环境满意吗?

图10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喜地发现,有85%的受访者对当前的居住环境表示满意。每个人都本能地向往一个风景宜人的居住环境。居住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近几年来,许多重工业厂区相继撤到济南郊外,市区空气、水体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我们在泉城广场调查中也看到,护城河中时时有清污船清理水体垃圾。游玩的市民中也很少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可见市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我们也发现,市区的交通状况也很拥堵,道路上主要是私家车。汽车尾气污染已是城市污染的顽疾。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公交出行的扶植力度,来改善因为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问题。

四、调查总结

这是本组成员进行的第一次社会调查活动。组员们感触和收获颇多。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们有了以下收获:

1、进一步认识到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稳步迈向富强、民主、团结、文明、和谐的崭新中国。正因为坚持了这一指导地位,党和人民团结一致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才有了根本思想保证。因此,在当前我们必须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这是一次理论付诸实践的活动,让我们从各个方面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使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建设现状等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迟早要担负起这一重担。我们要深入了解社会现状,积极投身社会。对于社会上还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我们大学生应当积极挑起重担,用我们的智慧与这些现象作斗争。

3、大学生应当具有实事求是、积极合作、刻苦钻研、热情向上的心态。在调查过程中,小组成员踏实肯干,尤其是负责调查的同学,做到了礼貌待人,积极主动地寻求受访者。整理数据时,各成员实事求是,积极合作。小组讨论热烈,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为这份报告的完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附录

社会民生问题调查问卷

学校组织我们学生开展和谐社会调查。调查结果只作为我们课堂讨论用,不会公开您的个人信息。希望您可以认真填写本问卷,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性别:男

1、您的年龄段()

2、您的文化程度() A、20-30

A.小学初中 B、30-50

B.高中中专职高 C、50-60

C.大专大学本科 D、60以上

D.硕士博士及以上

3、您的收入状况()

4.您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A、2000以下

A.形势严峻 B、2000-4000

B.基本正常 C、4000-6000

C.形势较好 D、6000以上

5、您认为现在的房价水平() A、房价偏高 B、房价适中

6、您对当下的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7、您对您参加过的民主活动的评价是()

A、选举公开,了解选举流程,充分体现了选民意志

B、对选举过程比较了解,选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选民意愿 C、对选举过程知之甚少,投票有很大盲目性 D、选举只是形式,选民对选举流程一无所知

8、您认为造成看病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就医费用高昂

B.缺少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C.就医手续繁琐

D.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如医院分部不合理、医床稀缺等)

9、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不法食品加工企业、个人利欲熏心 B.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 C.各部门职责不明、缺乏配合 D.消费者缺乏鉴别能力

10、您对您的居住环境质量满意吗()

A、很满意

C. 基本满意 B、比较满意

D. 不满意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范文第5篇

一、流行音乐的定义

流行音乐 (Popular Music) ,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文版) 中, 翻译成“通俗音乐”, 但大众更习惯用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最初出现是在索尔音乐、爵士乐、摇滚乐、波普音乐、等美国当地传统音乐架构基础上传播起来的音乐。流行音乐出现在大众视线时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风格和形式。作为是音乐载体众多种类中的一种, 流行音乐包括不仅声乐作品还包括器乐作品。伴随时代的发展, 流行音乐的内容和外部延伸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至今流行音乐还没有严格准确意义上的定义。本文认为, 我们熟知的流行音乐就是在城市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有别于传统音乐形式的自成一体的新兴音乐流派。该种音乐属于大众文化的一种, 它以大众传播网络为媒介, 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制作和传播手段, 能够让城市中大多数听众、特别是年龄阶段在16岁到25岁的年轻人接受。这类音乐作品具有旋律清晰, 音域适中, 伴奏和和声手法都非常简易的特点。

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流行音乐产生于城市, 早期的流行音乐起源于欧美, 来自黑人文化, 它是在近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的兴起基础上演变产生的一种音乐形式。音乐不分国界,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当今世界经济趋于国际化同时文化也在大融合, 文化的融合促使流行音乐走向国际化。中国流行音乐在1949年到1978年这三十年间, 可以说毫无流行音乐可谈。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告诉进步与巨大变革, 中国流行音乐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快速蜕变与成长。当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更加稳健, 大大地丰富了大众的日常文化生活。本文将从三个时期简要阐述其发展历程。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启蒙期

197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一时间, 流行音乐快速进入大陆。流行音乐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生命力与巨大的好奇心。这个时期, 对流行音乐有较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它是资产阶级的毒品, 有人认为它是改革开放的良药。但不管怎样, 流行音乐开始在大陆生根、发芽, 香港台湾的音乐深深地触动了大陆流行音乐, 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出现了港台明星。在这个历史时期, 港台流行音乐在大陆展现了其新潮并且强势的文化魅力, 对中国大陆原创音乐起到了积极地启蒙作用。

2、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发展期

1986年4月, 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歌手大赛上首次设置了“通俗唱法”。同年, 一首《黄土高坡》流行,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刮起了《西北风》, “西北风”的兴起是大陆原创流行音乐史上的一次成功突破。“西北风”热不是一个历史偶然的现象, 而是由于中国社会文化得到了巨大进步下必然出现的现象。音乐理论界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围绕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富有积极意义的研究和讨论。1989年至1992年, 创作表演风格雷同单一、录音盒带的低质量制作、缺乏理论的指导、盗版盛行、歌手缺少包装与宣传等种种隐患的存在, 使中国流行音乐进入调整期。这一时期, 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对流行音乐的积极关注态度和实施的各种调控手段, 使中国流行音乐开始出现民族化、严肃化、高雅化, 流行音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20世纪末至今——突破期

时代进入21世纪, 中国经济加速发展, 新生事物不断出现。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到来, 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 使流行音乐的普及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学术界开始出现新的探索方向, 流行音乐学术性研究的不断发展使音乐界出现了新的希望, 不管是对难以判定的概念问题进行准确地判定, 对其社会影响和文化等多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突破, 学术研究方向也逐步明朗。这一时期, 国家政府文化部门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 流行音乐问题在政协会上引起重视, 流行音乐教育事业取得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际音乐交流活动在中国出现, 特别是韩国音乐文化在大陆风靡, 中国流行音乐掀起了新乐章。流行音乐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 中国流行音乐也在世界上产生了新的影响力。

三、流行音乐的特征

流行音乐拥有广泛的听众, 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 便于学唱。流行音乐中的器乐作品具有演奏方式多, 节奏欢快, 抒情优美等特性。而流行音乐中的声乐作品以人声演唱为主的音乐类型, 其特性如下:手法通俗、音域低、朗朗上口且易于学唱。由于流行音乐对于学历、文化水平、素质没有严格要求, 使其拥有数量巨大的受众群体。流行音乐和其他音乐形式相比具有独特的风格, 伴随社会文化的高速发展流行音乐形式也产生了变革。流行音乐与时俱进的变化离不开社会的发展。流行音乐与其他传统音乐对比具有以下特点:

1、通俗化与广泛化

流行音乐能存在于社会当中跟其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密不可分。取材来自于民间的流行音乐必然具有广泛的受众。歌词简单易懂、容易上口、便于大众传唱, 无疑增加了其参与度,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歌手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 这些代表作题材简单符合大众欣赏水平, 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正是因为流行音乐与高雅音乐有着很大的差距, 所以才会被广大人们群众所传播, 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2、时尚化与娱乐化

流行音乐为了装扮自己打造时髦的外表不得不借助最先进的音效科技手段。众多音乐人在创作音乐时也很好的体现了流行音乐的时尚性, 作用就是表达社会文化的发展与人类思想的巨变。流行音乐作品, 选材多多来源于人们的生活, 以表达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为主, 强调自身的娱乐消遣, 受众人群是以一般人群为主, 人们从中能得到放松与享受。

3、多样化与个性化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 流行音乐在制作和传播上表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尤其是众多电视台推出的流行音乐类选秀节目, 如《中国好歌曲》、《中国好声音》等电视节目充分满足了大众对流行音乐的鉴赏性, 满足了人们听觉上的需要, 更满足了精神上的放松。全球化大趋势的发展步伐同样促进了流行音乐的改变, 在乐坛要想获得一席之地, 得到世界的认可, 就必须有自身的过人之处。综上所述, 中国流行音乐一定要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的民族特色, 坚定自身信心, 才能走向更大的舞台, 获得更多的关注。

4、生活化与商品化

流行音乐具有生活化的特性。越是接近生活的, 越是反映人们生活中所喜所恶现象的流行音乐, 越是容易被人传唱。越是容易被人代入的反映人们生活情境的流行音乐, 越是容易被人们记住。流行音乐的前期传播主要通过录音带等大众群体的消费品, 当下则更多的借助互联网网站, 无论何时, 在市场经济下, 音乐都拥有众多的消费群体与巨大的消费市场。

四、社会文化中流行音乐的社会功效

社会文化是社会的一部分, 是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一部分, 它必然具有相应的社会功效。流行音乐作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 产生的功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体现:

1、信息功效

流行音乐之所以拥有众多受众群体, 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流行音乐的感受来认知自我、感受内心的真实感情。流行音乐就是最大限度的使音乐艺术具体化、通俗化, 听众可以准确地接受流行音乐表达的各种信息。

2、育人功效

文化具有造就人、塑造人的功效。流行音乐的育人功效主要表现在音乐作者通过流行音乐作品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人性等方面进行反映。这些反映被听众所接受从而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3、审美功效

审美功效主要表现在流行音乐不仅可以使欣赏者身心愉快, 而且还能陶冶欣赏者的情操, 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4、消遣娱乐功能

流行音乐以其通俗易懂而被大众广泛传播, 人们既可以是欣赏者也可是创作者, 它有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的作用。是流行音乐的主要社会功效。

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这本身也是流行音乐研究的本质性问题, 不管流行音乐怎么发展, 它最终是要走向社会并作用于社会的。

摘要:当代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形式,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 对人们的精神、娱乐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流行音乐发展和特征的分析, 发现其社会功效。

关键词:流行音乐,特征,社会功效

参考文献

[1] 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2] 金白颖.谈中国流行音乐特点及发展问题[J].黄河之声.2008 (6) :32-33.

[3] 张海英.流行音乐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 (12) :18-19.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范文第6篇

摘 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管理地位已经确立,那么就与其投资管理人形成了一个委托— 代理关系。根据博弈论可知,若企业家只是重视短期利益,不注重其自身的 声誉,在短期内可能获得最大化利润,但从中长期看来却不能。建立有效的投资管理人声誉 机制,则可以有效解决投资管理人个人收益函数与全国社保基金会的利益函数不一致性问题 。在Meyer和Vickers所建立的声誉机制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声誉机制,建立了基金投资 管理人声誉机制模型。阐述了其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激励投资管理人方面发挥的重 要作用。针对声誉机制的机理,提出了为更好地发挥该机制作用的几点建议。

关 键 词:声誉机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管理人;隐性激励机 制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中央财政补助金,自2006年底,转交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 事会委托投资运营。其在北京与九个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委托投资协议,委托期限 最短为五年,委托资产共计103亿元人民币,委托资产并入全国社保基金统一投资运营[1 ]。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委托投资管理人来对基金进行投资和营运。

2002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将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定为其托管银行,并确立南方、博 时、华夏、长盛、鹏华、嘉实六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2004 年底又增加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 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

2005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对各管理人及所管理的委托投资组合进行了评估:南方、博时等 六家基金管理公司均继续保留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的资格;对五个股票投资组合和六个 债券投资组合续签合同;一个股票投资组合终止合同,不再续签。

这样,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与投资管理人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如何使社会保 障基金投资管理人更好地投资运营成为基金保值增值的关键。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 会虽然已经建立了各种激励机制,但绝大多数属于物质层面的。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引入了 精神层面的激励机制[CD2]声誉机制,并说明这种机制在一定情况下会比物质激励效果更加显 著。

一、 国内外重要文献回顾

法玛(Fama,1980)[2]是最早研究声誉机制激励问题的经济学家,他在解决所有权与 经营权分离所带来的激励问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主要理论的核心是:在竞争的经理人市 场上,时间可以解决那些不受经理人控制的随机变量所带来的波动,使得经营的状况完全反映 经理人的市场价值。尽管这一声誉模型并非建立在投资管理人激励问题上,但它对于理解不 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是很有解释力的,其模型也可以用于投资管理人激励问题上。霍姆斯特 姆(Holmstrom,1982)[3]将Fama的理论模型化,研究了经理人对于未来的考虑对当前 工作努力的激励程度。在模型中,经理人的能力通过对以往业绩的观测体现出来,霍姆斯特姆 得出的结论是:尽管声誉机制能够揭示经理人的能力,但经理人的努力程度一般会随时间的演 变而呈现递减趋势,所以要提高效率,要求经理人能力也要相应地提高。法玛的观点只有在经 理人风险中性,并且不对未来收益折现的条件下才是成立的,而且即使满足经理人风险中性的 条件,当存在瞬时学习效应以及技术上的非线性时,仍会产生无效率。霍姆斯特姆进一步深化 了声誉机制,进一步讨论了声誉机制起作用的条件,而且指出了声誉机制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

另外,声誉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重要作用已被不同学科的学者所关注和运用。戴蒙德、 布特和萨克尔[4]研究了借款人良好的借款记录将有助其获得银行优惠利率或 减免抵 押品担保的模型,说明前期良好的声誉在后期将带来更大的实惠,从而论证了声誉机制的重要 性 。从实证研究来看,目前对此结论学术界尚未得出较一致的看法。Gomes(2000)据贝克尔(Geo rge Baker,2000)[5]建立的声誉机制的激励强度与经理期望目标和业绩指标之偏差 的关系式,说明了经理人期望目标和业绩指标之偏差程度。Milbourn(2003)[6]研究 了声誉机制在股票市场上的运用。在少数股东没有可依靠的法律保护的国家里,一个善待中 小股东的声誉机制能够创造更大价值。

国内学者余鑫、陈园(2005)[7]认为:追求良好的声誉,是企业家成就发展的需要,或 者说是马斯洛所说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经济学家则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假设出 发 ,认为企业家追求良好声誉是为了获得长期利益,是长期动态重复博弈的结果,他们主要从经 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王俊、王传维(2005)[8]也是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 角 度,并以美国和日本的激励机制为视角,阐述了声誉机制对公司经理的激励作用。纪凤兰(200 6)[9]针对国内理论界对声誉机制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的误区,探究了声誉机制的基本 模型,澄清了声誉机制的内涵,并评述了我国的声誉机制及其转型问题。

本文在以上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把声誉机制引入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的个人账户投资 领域,进一步研究其对我国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 投资管理人声誉机制理论模型

九个省、市、自治区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之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与投资管理 人之间,托 管人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之间,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投资管理人直 接管理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运营,所以,它对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的安全性起着关键作用。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所追求的是与资本所有权相对称的资本增值收益,而投资管理人所 追求的则是与其投资管理才能对称的报酬,在委托—代理机制下,投资管理人作为理性经济 人有时可能会做出偏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盈利最大化的目标的逆向选择行为。那么,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如何激励投资管理人满足盈利最大化的目标呢?根据博弈论可知, 若企业家只是重视短期利益,不注重其自身的声誉,在短期内可能获得最大化利润,但从中 长期看来却不能。若建立有效的投资管理人声誉机制,则可以解决投资管理人个人收益函数 与全国社保基金会的利益函数不一致性问题。那么,研究投资管理人的声誉机制,分析对其 投资约束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与其投资管理人之间所签署的合约一般在五年以上,这样,他们所 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多次的重复博弈。我们知道影响重复博弈均衡结果的主要因素 是博弈重复的次数和信息的完备性,重复的次数来自于投资管理人在短期和长远利益之间的 权衡。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投资管理人只关心一次性的支付。但是,如果博弈重复多次, 则投资管理人会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从而选择不同的均衡策略。这是重复博弈理论 的一个强有力的结果。就这个重要结果,本文在迈耶、维克斯[10]所建立的声誉机 制模型之上,提出了基金投资管理人声誉机制模型。

首先,假定基金投资管理人投资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投资产出总额函数为:Yt=at+β+ut (t=1,2)[FH](1)(1) 式中Yt为投资产出总额,at为投资管理人的努力程度,β为投资管理人的经营 能力,是与时间无关的变量,ut为外生变量。假定β和ut呈独立正态分布,并且期望值 为0,方差为:σ2β和σ2u,u1与u2相互独立。

假定投资管理人是风险中性者,则其效用函数为:U=Wt-C(at)+Wt+1-C(at+1)[FH](2)(2) 式中,Wt为投资管理人第t期的收入,C(at)为第t期负效用;C″(at)≥0, C′(at)>0。

如果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与投资管理人签署了一个显性激励合同Wt=Yt-Y0,Y0 是与Yt无关的一个常数,这样投资管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为:C′(at)=1。

ε(y1-[AKa-D6]1)[FH](6)[FC)]即给定y1下市场预期的期望值ε是期望值E(β)与观测值(y1-[AKa-D6]1)的加权 平均值 ,市场根据观测到的信息修正对投资管理人能力的判断。ε介于0~1 之间。给定ε>0,均衡 工资W2=E(β/y1)=ε(y1-[AKa-D6]1),意味着第一时期的投资产出越高,第二时 期的个人收入越高,将W1和W2代入投资管理人的效用函数为:[FC(]U=[]a1-C(a1)+ε(a1+β+u1-a1)-

C(a2)[FH](7)[FC)]投资管理人的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C′(a1)>0,推出a1>0。

尽管ε<1,但出于维护自身声誉的考虑,他会使第一时期的努力水平大于0。而且ε越大,声 誉激励程度越强。

接下来,我们把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推广到工作N期,除最后一期努力程度at为0外,以前所 有N-1期的努力均大于at也就是0,并且仍然假定投资管理人是理性的,其努力程度会随合同 到期的临近而呈递减趋势。我们根据随机过程可以证明,如果能力β服从随机行走,当N→ ∞时,尽管并不存在显性激励合同,但是帕累托一阶最优可以实现。

三、 结论与建议

笔者所强调的委托—代理问题,重点是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声誉机制的激励问题。虽然 管理学上也存在声誉机制问题,如管理学上强调的双因素论、需求层次论等,但由于它不具有 长期重复博弈性质,就不属于声誉机制范畴。笔者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将其 划归在非物质激励中。

声誉机制可以实现对投资管理人的自我激励、约束与监督作用,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个人账 户存在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内的各级主管部门都具 有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双重身份,而真正的委托人从产权实体的角度来说是不明确的,这样就 造成了对投资管理人经营的监督不充分的问题。投资管理人的声誉机制恰好可以弥补监督不 足,由于其对良好声誉的追求,可以起到自我激励约束的作用,同时也是解决全国社会保障 基金理事会与投资管理人委托—代理问题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式。以上投资管理人 的声誉机制模型告诉我们:当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与投资管理人进行多次重复博弈时, 投资管理人上一阶段的声誉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以后各阶段的效用,因此其声誉一旦丧失, 再次重建的成本将是非常高的。

上述模型也验证了隐性激励机制可以达到与显性激励机制同样的效果。所以声誉机制在解决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其投资管理人的委托—代理问题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全国社会保障基 金理事会很有必要对其投资管理人引入声誉激励机制,但由于目前声誉机制在各个行业运用 得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所以建立投资管理人声誉机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要建立和完善投资管理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时制定出投资盈利的预警线。实际上 ,信息披露制度是投资管理人经营业绩的一个“晴雨表”。关于信息披露制度,1998年1月 财政部出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11]:需要披露的信息主要包括营业 收入、 折扣与折让、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存货跌价损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13项指标。但 从目前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状况来看,由于是部分披露而没有完整披露甚 至错误的披露,而导致虚假和误导的案例是层出不穷的。所以必须对信息披露制度给予更加 明细的规定,建立更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完整披露包括信息披露在内容上必须是实质性 的完整,凡是对投资管理人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不论披露准则有无规定,都应 该予以披露。同时投资管理人除遵循财政部出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外,投资 管理人认为有助于投资者作出决策的信息,如果财政部制定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 定中披露准则没有规定,笔者建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应增加这部分内容。实际上,这并不 意味所有有关经营的信息都要予以披露,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应当具有适用性,披露的是 法律要求披露的信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根据经营需要进行披露,有些信息即使非常 有披露的必要,但公开可能会给投资管理造成不利或者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公司可以 不予以披露。建议投资管理公司在实施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时制定出投资盈利的预警线,对投 资盈利收入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预警线周围的投资管理人要给出相应的警告。建议可以把 投资管理人的业绩水平(财务状况)作为监督其违法、违规的一个重要预警性指标。

(2) 要培育完全竞争的投资管理人市场,保证投资管理人之间的竞争是充分的,这是避免 声誉机制被扭曲的基础条件。因为投资管理人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在管理人市场上的价 值。由于完全竞争的投资人市场有利于那些对未来存在良好收益预期的投资管理者不断提高 自身声誉,而经营不善的投资管理人将会被驱逐出去。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社会保障基 金投资管理人不仅要面对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还没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有合约关系的投 资管理人的竞争,因为充分竞争的市场也会培育出合格的投资管理人。很大一部分投资管理 者凭借自身能力和杰出的管理业绩以及良好的声誉机制,随时都有可能替代目前的投资管理 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对投资管理人的反复再评估过程就是在投资管理人之间实现的 。同时,竞争性市场的存在避免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符合条件的投资管理人可以 被替换掉;同样对于自动退出的投资管理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也应予以批准。这种“流 动式”的方式,更有助于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效率。

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是保证投资管理人声誉“质量”的最有效措施,通过培育充分竞争的投 资管理人市场,对企业家声誉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产生和传递,是防止声誉机制被扭曲的制度 保证。真正优秀的投资管理人的声誉是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的。对于我国投资管理人而 言,应该积极培育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通过声誉机制激励投资管理人的行为,从而能够更 有效地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

(3) 建立投资管理者评价体系。要使投资管理人重视声誉机制, 就需要建立缜密的投资管 理者评价体系。通过再评估过程,让投资管理人不断提高自身价值,激励其努力工作。从过 去中国国有企业经理人和政府以及经济组织的博弈过程来看,声誉机制基本上是被扭曲的。 原因之一是国有企业存在行为短期化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政府与企业的“捆绑”关系。 如国有企业管理人的任命、解职等过程中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政府的主管部门,而企业经营 状况反被忽视。因为国企的经理人与政府之间是非重复性博弈,也就是说,其与经济组织间 的博弈是一次性的。那么,声誉机制只存在于国有企业管理人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而政府 的政策目标与企业的经济目标可能是完全相悖的。比如说响应政府号召、企业办社会等行为 。这是导致企业管理人行为短期化的显著性因素。再者,由于政府行为的短期化导致了声 誉机制被严重扭曲的现象。作为理性经济人,政府有关领导可能会为在任期内赢得政绩,而 采取一些短期化的行为,这就可能迫使企业管理人作出一些与市场经济相去甚远的决策。所 以,我们在建立声誉机制时必须让投资管理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投资企业的法 人,始终把社会保障基金的赢利作为首要的目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要做的就是通过 授予投资管理人行为自主权,建立投资管理人评价体系,对其实施再评估的工作,从而激励 投资管理人努力工作。

(4) 要尽快建立适合投资管理人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法律环境、良好的道德伦理以及 意识形态。一般来说,投资管理人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诚实守信、维护企业利益以及廉洁 自律。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法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完善的,伦理道德和意 识形态也需要进一步引导,这对企业家声誉机制的建立和投资管理人行为的激励约束 机制的形成是很有必要的。

实际上,建立投资管理人的声誉机制需要有其他激励约束机制进行配合和支持。投资管理人 的声誉机制、报酬机制和市场竞争等机制,构成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的行为激励约束的 一个完整体系,各个机制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发挥,都需要其他机制配合。我们强调 投资管理人的声誉机制,强调个人因素,但不能忽视物质激励和相应的制度建设。没有有效 的报酬、市场竞争等机制,声誉机制的作用也就无法得到更好地发挥。所以,在投资管理人 的声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过程当中,要做到与其他的激励机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最终建 立起充满活力的投资管理人的激励与约束体系。

参考文献:

[1]占宇. 社保理事会考核投资管理人业绩[N]. 上海证券报, 2005 -06-16(2).

[2]Fama E. Agency problem and the theory of firm[J]. J ournal of Politic Economy, 1980,88:288-307.

[3]Holmstrom B. Managerial incentive problem[CD2]a dynamic p erspective[J].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82(1):50-53.

[4]Diamond D W. Monitoring and reputation: the choice betwee n bank loans and directly placed debt[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 91(2):72-79.

[5]Baker G. The use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incentive con tracting[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90(2):415-421.

[6]Milbourn T T. CEO reputation and stock based compensation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3,68:233-262.

[7]余鑫,陈园. 企业家声誉机制机理研究[J]. 企业经济, 2005(10 ):105-106.

[8]王俊,王传维. 声誉机制对企业经理的激励作用[J]. 山东省经 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1):65-67.

[9]纪凤兰. 声誉机制与经理人激励[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6 (3):26-28.

[10]Meyer, Vickers J. Performance comparison and dynamic incenti ve[D]. Oxford: Nuffield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 1994:58-61.

[11]张海琳. 中期报告披露制度的国际比较[EB/OL]. (2006-10-20)[ 2008-04-20]. http:∥www.nihaocpa.com/htmls/2006-10/4310.html.[HJ*8]

Restrained Effect of Reput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on the Incentive to F und Investment Supervisors

[HJ*4]DENG Da-song, WANG Zeng-wen

(Center for Social Security Studi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HJ*4]

Key words:reputation mechanism; Board of Directors of NSIF; fund investment supervisors; l atent incentive mechanism

上一篇:社会主义改革历史范文下一篇:手工制作立体日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