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论文

2022-05-0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双创”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文章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以实践育人为导向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创新与优化路径。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论文 篇1: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文旅融合发展趋势,是我国旅游发展、政策导向以及行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业务能力强、具有国际化思维的导游专业人才成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旨在分析文旅融合影响下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技能要求,以及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执行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ResearchonTalentTrainingModeofTourismManagementSpecialtyin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CulturalTourismIntegration

XU Man

(Changjiang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2018年3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一举措的推出是為了将我国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行业对人员要求有了一定变化,它不仅需要具备很高的职业素养和很强的业务水平,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对旅游市场发展变化的前瞻性和创新性。而要想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要求变得更多、条件变得更高。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需要在不断进行学习和实践锻炼,学习先进的理论思想,学习专业领域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最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则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开拓视野,锻炼业务能力,成为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1旅游市场对旅游人员的需求分析

所谓文旅融合是指将旅游和文化相结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人们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旅游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去学习、参观和体验。他们更想通过旅游放松心情的同时,能拥有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得到更多的启迪和感悟。作为旅游人员不仅要做好必要的导游服务工作之外,还要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增强游客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导游工作的内容由传统单一的团队服务变成文化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复合型工作。导游需要根据游客的不同需要来调整自身的导游服务和讲解内容,达到他们对于景观的不同的感悟和体验。

文化和旅游部在2019年启动了“金牌导游”项目,该项目设立出发点是为了提高旅游队伍的综合质量,给旅游工作者指引发展方向。在提升“导游”的综合素养的同时为游客提高更完全更完善的服务。导游队伍的建设只有紧紧围绕着文旅融合这一发展方针,才能达到文旅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形势的影响下,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来说,也要紧跟行业发展变化,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力和素质全面的旅游人才。

2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2.1文化类课程比重较小,课程涉及范围较窄

新形势背景下,需要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目前旅游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都增加了部分文化类课程的学习,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很难适应现在文化旅游大潮的要求。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类课程开发不够,使得学生对于当地的文化掌握不多,很难就地就业。同时传统的景点讲解课程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怎么进行导游讲解。并没有对景点中文化性的内容进行重点介绍和分析,学生对于知识性强、文史积淀深厚的景观内容讲解能力不强,很难做到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讲解需求。特别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性文化的讲授不多,很多学生连区域文化都不是很了解,对于生长生活的地方的历史不熟悉,这就直接导致在实际带团过程中,介绍当地景观时讲解词千篇一律和生硬。

2.2实践类教学比重不高,缺乏实地讲解训练

对于高职旅游管理的学生来说,除了通过书本学习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通过校内外不断的实践锻炼来掌握和检验所学知识。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能培养一个旅游人所需具备的除专业技能之外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目前由于实训场地的限制和培养模式中实践课程设置的时间不长等原因,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有限学制内,学生很难将校内公共课程、理论课学习和实践学习兼顾起来。

2.3旅游专业缺乏通文旅的双师型教师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不断升级调整,旅游人员的工作更加复杂,对员工的要求也变高了。现在旅游业对既通晓当地和景区文化,又会旅游,还能进行旅游活动策划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相应的这就要求旅游专业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应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较强的实践水平和能力,同时对于旅游市场的发展有敏锐的前瞻性。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大多数还不是文化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复合型教师,有的老师实践能力很强,但是还没有很深厚的文化功底,特别是对于当地传统文化、民俗历史非常了解的教师不多。

2.4“1+X”证书开发力度有待加强,适用范围有待扩大

目前很多高职旅游专业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纷纷与相关企业或行业协会合作,陆续开始尝试申报“1+X”证书试点,开发符合专业特点的职业技能证书,帮助学生获得较多的专业技能。这也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提升才培养质量的一种重要尝试和探索。但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证书种类较少,适用范围较较窄,仅适用于旅游行业的几个岗位,还不能满足旅游行业的众多岗位的需要,证书的适用性不强,行业认可度不高。在文旅融合的趋势引领下,旅游专业更需要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因为就需要增加一些与文化相关的技能证书如地方导游、民俗导游等。

2.5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比较常见的评价考核体系是理论课程进行结果性考核,即“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这种形式,实践性课程则是“平时成绩+实训项目成绩”。这种考核评价模式虽然能对学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没有尊重学生的学情特和差异化,“一刀切”的考核,往往会对能力不够全面的学生造成影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一些语言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本身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快慢是有差异的。如果我们按照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考核评价,往往会造成评价结果并不能科学合理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这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往往会造成消极影响。

3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3.1改进课程体系,丰富课程类型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首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该通过走访旅游企业,进行企业实地考察、往届毕业生问卷调查和行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其次,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整理课程相关的音视频和文字资源,全面制作和整合微课资源,借助智能平台将微课资源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及时的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行业要求,学习更加丰富和详实的文化知识。在此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进行实践调研,搜集国家、省市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发展旅游中所提出的方针政策和做出的成果,并进行研究和讨论,将其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当前的旅游市场环境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最后,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符合当地旅游业发展需求的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同时在实践课程中加强学生对人文类景观讲解和理解的训练,使学生在面对不同层次游客的时候知道应该说什么和怎么说。此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和当地旅游相关的文化类课程学习,如地方戏曲、地方方言、地方民俗等课程,让学生对当地的旅游文化能够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在今后的导游工作中,不仅能更好的完成导游工作,还能有效的传播地方优秀文化,为地方文化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3.2利用校企合作搭建的实践平台,创造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坚持以文旅融合为导向下,合理规划与调整专业课育人方案。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规范开展实训活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实践教学成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深入企业进行实地的顶岗实训,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可以与当地的旅行社、景區紧密合作,利用节假日或者实训课程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学生进行顶岗锻炼。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实训学习旅游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积累实际带团的经验,锻炼学生突发事情的处理能力,从而到达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外,还应该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线上教学、周末教学、工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方便。尽量降低学生因为参加校外实训,而没有进行课内理论学习造成的影响,以保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比重和效果的平衡。

3.3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积极开展专家讲座、校外交流、企业座谈、顶岗锻炼、脱产学习等。校企合作共同探讨,调整讲授模式,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在此目标之下,作为旅游专业教师,除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之外,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地的走访,通过与当地有名的手工艺人、戏曲工作者、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交流了解地区的特点文化,并进行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让学生对于本地的特色文化了解的同时产生自豪感,并通过企业实实训中传播给游客。

3.4大力开发“1+X”证书,扩大证书适用的范围

为提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各地的高职院校都在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通过“赛证训”融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到达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正在全国旅游专业范围内推广的“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并且已经完成了一定数量的教师和考证学生的培训,取得一定的教学和培训经验。除此之外,还旅游策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其他相关的“1+X”证书研学在进行推广和实践。这些技能证书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证书的认证。在文旅融合的趋势推动下,旅游专业可以和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开发更多符合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职业资格证书,地方导游、民俗导游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5建立健全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

旅游专业应该因地制宜的设计和构建适合学生学情和当地市场需求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项目设置中,教师可以将考核项目进行细化,把文化常识、理论知识、讲解水平、景点的理解和感悟、实地讲解、应急突发事件处理及个人职业素养等都放进考核体系之中,力争做到考核指标全覆盖。同时要构建整体化的评价,除了将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企业参评相结合之外,还要根据学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和基础程度进行跟踪式过程性评价。这样才能有效的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评价,并且快速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能拥有获得知识和技能之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专业老师还要定期汇总、分析和研究考核结果,将考核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明确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当前专业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学生的学情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找到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成为紧跟新形势变化的复合型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瑜.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探讨高职院校导游专业教学改革[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9):139-140.

[2]伍静.文旅融合背景下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初探[J].科技视界, 2019(34):220-221.

[3]王艳丽,姜海涛.文旅融合背景下内蒙古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養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2020(10):37-41.

[4]刘雅婧,杜辉.“旅游+文化”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及教育对策研究——以导游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2): 201-202.

[5]常雪连.文旅融合背景下山西省高职院校导游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47-51+63.

[6]曹炳政.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9(3):50-54.

[7]韩德琼.“文旅融合”对导游工作有哪些影响和要求[J].当代旅游, 2019(10):153.

[8]周丽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地方文旅特色,进行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初探: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10):118-119.

作者:徐曼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实践育人导向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与路径探索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双创”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文章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以实践育人为导向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创新与优化路径。

【关键词】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

一、前言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出具备职业能力与专业水平的人才,以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是其最为重要的教育目的;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出于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考量,也需要以实践育人为主要视野及活动方向,对教育方法与教育模式加以创新,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型人才,进一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双创”教学活动效果评价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出于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与优化路径的考量,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明确高职院校对于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活动的满意度与体验效果。在A高职院校中进行实证调查,将对于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的满意层数进行层次划分,具体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很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都抱有满意与比较满意的态度,人数占据整体学生的80%以上,抱有很满意态度的学生占据总人数的13%,其余的7%对于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育活动并不满意。

在调查过程中,认为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育对于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有正面意义的学生为55%左右,认为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育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学生有6%,其余学生大多认为对于自己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无太大影响,或者并没有明显效果。实际上,尽管认为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育活动或起到积极作用的学生超过了半数,但这个比例并不高,真正对于学校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活动感到十分满意及十分有效的学生并不多,可见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育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双创”教育活动面临困境

基于调查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限制性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

首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依旧大多秉承着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使得“双创”教育与实践育人更多地只是一句口号,缺少足够的实践氛围与教学环境。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进一步营造与完善实践教育环境氛围。就院校管理工作来说,高职院校往往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一般会将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考量,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双创”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难以真正形成校园整体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其次,对于学生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很少有社会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是相互分离的。在缺乏社会经验与社会资讯的情况下,这部分学生通常更加倾向于通过教学资料来获取信息与知识,在社会信息与人才需求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对于市场上的人才需求缺少正确的认知与了解,依旧将未来的发展方向放在就业方面。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在参与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育活动中就会存在积极性不足的情况。

三、实践育人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路径探索

(一)从教育理念层面着手加以优化

对于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在开展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革新与优化教育理念,以理念为先导,明确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实践与创新创业环境氛围,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学习理念。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将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育人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活动当中,将“双创”教育与实践育人作为高职院校内部的主流价值导向,将其作为一种正面的、主流的价值观与职业观进行宣传与推广,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双创”教育对于其未来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明确社会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需求变化,善于及时发现与挖掘校园内外的创新创业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不仅需要明确“双创”教育与实践育人活动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还需要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从校园内外环境两方面着手,构建良好的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例如,2017年,浙江省中高职院就联合区域内的可利用资源,搭建了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发展联盟,通过中高职院校的相互联系与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中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教育的集群化效果,并且舉办了中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实践平台与提升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与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

(二)创新建构专业课程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要想构建专业的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机制,还要从专业课程方面着手,充分考量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以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完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在实践育人导向下的设计与优化,需要充分考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目标,考量职业教育中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细分,划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拓展课程与实践课程类型。在基础课程方面,包括高职院校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文化水平、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等内容;在核心课程方面,主要是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方面着手进行课程设计;在选修课程方面,主要是出于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眼界扩展与专业外延的需要;在实践课程方面,是出于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水平的考量,通过军事训练、阶段性实习、顶岗实习、景区实习、毕业实习等各种环节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水平。

(三)实践实训体系建设

需要注意的是,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与路径的探索,需要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践实训体系的构建。如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实践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设计各种实习与实践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对于实践与实训教学内容加以创新,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加以实现,需要高职院校积极谋求与区域内相关企业之間的合作与沟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凸显企业在校企联合中的主体性与主导性,充分运用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资源,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为此,可以邀请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专业构建与学生专业培养当中,不仅仅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与体验机会,还可以对其进行实习指导。另外,企业还可以与高职院校在教学领域达成合作,校企联合,创新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规划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开展社会培训,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水平,帮助学生做好创新创业的心理与专业准备。

(四)教育资源整合机制

在实践育人的导向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充分拓展与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合理的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优化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与教育力量,从教育层面与专业角度来对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加以合理安排。为此,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将合作对象局限在旅游企业当中,还可以通过社区、乡镇、社会服务机构、国际旅游组织等进行沟通与练习,进一步推动实现对多样化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确保每一种教学资源都能够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国专科与本科学生创新创业比例还远远不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取得成功的案例更是不多,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并不抱有很大的希望,就需要学校对学生加以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新创业优势与专业实践能力。

为此,高职院校可以积极谋求与旅游管理项目的对接,为学生提供发挥其潜力与能力的平台与机会,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对于毕业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成绩进行调查与研究,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学活动方法加以调整与优化,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质量与水平,实现对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有效的考核与评估机制,对考核标准加以量化处理,及时有效地收集与整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便于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调整。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下,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管理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实践育人作为导向,就需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维,进一步明确“双创”教育与实践育人的重要价值,不断探索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进一步推进实践实训体系的构建,建立校企联合机制,全面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育人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薇.实践育人导向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与路径[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02):39-42.

[2]荀志欣.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S2):177-178.

[3]金晓燕.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探索——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视角[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9-23.

作者:郭红芳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论文 篇3: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学的研究

摘要:高职教育教学是当代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旅游业作为永久性的基础产业,需要一大批专业水平较高的综合性人才,才能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普遍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旅游发展的需要。面对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的历史背景,教务处再次提出以”产教融合”的方式,通过”产教融合”提升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增加学生在校内求职的机会,提高在校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

关键词:旅游管理;产教融合;教学;研究

前言

在我国加速教育培养大批现代职业教育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应不断学习紧跟新的党和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政策,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新的教学发展理念,以求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与此同时,学生还要适应多复习多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将所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专业实践中,使自己的综合专业技能和综合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初步的提高。

1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到酒店、旅游平台或旅行社实习。学校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专业技术指导,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但是现实中,很多时候导师费由于学校经费的原因或者路途比较远,不会到部分学生实践指导学生,只是用微信或电话进行辅导,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导致辅导效果不佳。

2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措施

一些高职旅游培训企业虽然也愿意接受其他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但给高职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基本上都是低层次、高技能的业务工作,忽视了对高职学生综合技术业务能力的有效培养,学生在高职学校实习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往往无法直接在实践中有效应用,从而不利于产学与教研结合的工作目标。因此,各高校有关主管部门决定,應积极加强校产学与教研结合,提高在校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素质。学校在组织培养涉外旅游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时,应充分发挥对学生社会主体性的引导作用,帮助培养学生建立系统的旅游理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自身职业发展。激励优生积极参加企业校企科研合作建设培训基地,提高优秀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学生理论实践能力。再次,旅游企业要与学校合作,在对学生进行培训时,制定一套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融合实习的实践过程中,应让在校学生及时尝试多个专业岗位,并建立相应的效果评估反馈系统,将其在学生融合实习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反馈给各所所高职学校,及时反馈给各所高职学校,并及时反馈给他们的学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效果评价反馈系统。与学校合作的利润不够高。

虽然一些国家在近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但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在职业课程体系设置管理方面还比较落后,需要不断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使学校课程建设跟上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步伐。另外,要继续优化和不断创新高校学生的职业教学方式和职业管理模式,使之能够适应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各种心理、生理变化发展,不仅仅是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更多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为今后从事相关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学校送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使学生接受更专业、更先进的教育。然而,目前高校联合实习基地数量较少,学生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导致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与旅游企业需求严重脱节。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一方应该增加联合实习基地的数量。加大对各级高职学校教育的重视,学校不仅要及时配备高职学校培训设备,而且要定期派高职专家到各级高职学校指导培训高职教师和学生,提高高职学生的教育专业技能,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结语

高职学校管理是当代我国教育学科教学管理体系及其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发展应始终前行坚持教学改革与发展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教学发展趋势要求坚持科学改革发展,不断探索深化科学探索、创新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理念。为此,高职学校教师学校应更加重视注重对培训高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技术素质的培养注重教育培养,提高培训高职学生的综合教学理论素养和综合技术专业技能,提高高职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内外有关旅游培训企业的专业部门应积极沟通与合作,共同研究制定旅游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合理安排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毕业后参加旅游实践基地实习提供更多便利的机会。实业界人士应高度重视企业实习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将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推广到企业社会实践中,从而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蒯敏.全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旅游资源管理培训专业学生体验式课程教学模式案例研究[j].旅游文化教育创新比较关系研究,2018,2(31):126-127.

[2]王冬梅.基于课程实践理论教学课程理论框架下高职院校旅游企业管理培训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理论问题分析[J].2018(42):253-254.

[3]王小红,刘坤梅.“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08):44-46.

[4]石丹,王钦怡.旅游管理专业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4”教育衔接思考——以吉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1):57-64.

[5]王琦琴.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

作者:刘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论文下一篇:权变理论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