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贸易论文范文

2023-09-16

国际文化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国际贸易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贸易机构的业务工作等,具体来讲,可以从事报关、报检,物流(货贷)等工作。从历年的就业情况看,也有一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到管理咨询、投资银行一类机构就业的。

1、从事专业外贸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2、从事各类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3、从事各类外资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4、从事各类专业的报关、承运货物等国际物流工作;

5、在各类涉外型的企业、机构从事初级财务工作及业务管理工作;

6、从事国际市场调研、策划及国际贸易纠纷调解的辅助性工作。

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有:

国际文化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一、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

1.对外贸易额: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总和。

2.国际货物贸易额(世界进口/出口总额):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出口总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总。(一般是把世界各国的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

(二)对外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量

1.对外贸易量: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对外贸易额。 2.国际贸易量(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就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来计算的国际贸易规模的近似值,即用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各时期的出口值。

(三)贸易差额

1.贸易差额的种类(贸易顺差贸易逆差贸易平衡)

2.贸易差额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1)当贸易顺差时,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国内会积累大量的外汇—促使本国的本币升值—导致本国出口的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上升—不利于出口—有

利于进口。

(2)当贸易逆差时,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影响与贸易顺差相反。

(四)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对外贸易条件

1.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它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具体是用一国对外贸易值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来反映的。

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总值+进口总值)/GNP或GDP】*100% 可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前者系指进口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后者系指出口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2.对外贸易条件:表示一国每进口一单位商品需用多少单位出口商品交换(或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的比率。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如果贸易条件大于100,则说明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相反,则贸易条件恶化。

二、理解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1.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

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

2.世界“封闭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形成的价格。

(1)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为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赋,避免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为扶植其幼小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购买商品或劳务时规定的价格。

(2)垄断价格:当垄断组织面临一定数量的竞争对手,一定的产品价格需求弹性、替代弹性及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时,采取垄断价格同组织之外进行交易。 (3)经济贸易集团内部价格: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了许多区域性的经济贸易集团,其内部形成的价格,如西欧经济集团的共同农业政策中的共同价格。

(4)国际货物协定或综合方案确定的价格:某些商品的国际商品协定采用规定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的办法来稳定商品价格。

三、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分类

四、国际分工理论

(一) 掌握重商主义学说

早期的重商主义禁止货币外流,晚期的重商主义

主张出口要大于进口,以增加货币流入量。

(二) 了解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

交换形成分工,分工能导致专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各国应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取得更大的利益。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各国应按“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自由贸易,对各国都有好处。

(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

1.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当两国间的价格差异大于各项运输费用时,商品从价格较低的国家输往价格较高的国家就能带来利益,国际贸易因而得以发生。

2.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于成本的绝对差异,而成本的绝对差异主要是由于:

第一,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同,即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

第二,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的比例不同。

补充: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技术贸易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

1.从某一成员国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

这是典型的过境交付。

如通过电讯、邮电、计算机网络等为对方服务. 2.在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这就是境外消费。

例如,一成员的消费者到另一成员境内旅游、为外国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求学等。

3.一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在任何其他任何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这就是自然人流动。 如一国的艺术家、教授、医生等到另一国从事服务。 4.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这就是商业存在。

例如:外国公司到本国来开设银行、保险公司、零售商店、律师事务所等。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

(一)许可贸易 许可贸易的形式:

(1)独占许可;(2)排他许可;(3)普通许可 (4)可转让许可;(5)互换许可

(二)特许专营

(三)技术服务和咨询

(四)合作生产

(五)含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转让的设备买卖

国际贸易措施

一、关税具有以下特点: (1)关税是一种间接税

(2)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人和进出口货物

(3)关税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4)关税可起到调节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作用。

二、关税的种类

(一)按照征收的对象或商品的流向分类

1、进口税

2、出口税

3、过境税

(二)按征收关税的目的分类

1、财政关税

2、保护关税

(三)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

1、普通关税

2、最惠国待遇

3、特惠税

税率从高到低:普通关税>最惠国税>特惠税

4、普遍优惠制

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成品的一种关税优惠待遇。其主要内容是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工业品减免关税。

对超过限额的进口一律征收进口税。其基本原则是普遍性、非歧视性和非互惠性。

5、进口附加税(特别关税)

(临时性措施) Δ种类:

(1)反倾销税(anti-dumping duty)

对倾销商品征收反倾销税不得超过倾销差额

(2)反补贴税(counter-vailing duty)

反补贴税的税额一般是按奖金或补贴的数额来征收。

(3)报复关税(retaliatory-duties)

(4)科技关税

4、按征税计算方法不同分类 (1)从量税

以商品的计量单位(重量、数量、长度、容积、面积)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从量税额=商品计量单位*每单位应征税额

(2)从价税

以货物的完税价格作为征税标准,按其一定比例计征关税。

从价税=完税价格*从价税率

完税价格是指出口货物的价格经货主(或申报人)向海关申报后,海关按本国关税法令规定的内容审查,

估定其完税价格。在上述所依据的价格的基础上进行审查和调整后核定为完税价格。 (3)混合税

混合税额=从量税额+从价税额

(4)选择税

选择税是对于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订有从价和从量两种税率,征税时选择其税额较高一种征税。

三、海关税则

是海关对进出口商品征税的基本文件或征税的依据。

四、非关税壁垒 特点

1.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3.比关税壁垒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一)进口配额制

进口配额(Import Quotas System),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所作的直接限制。

在规定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进口可以优惠,超过配额则不准进口,或征收高关税和罚款。 1.绝对配额

(1)全球绝对配额 (2)国别绝对配额

2.关税配额(Tariff Quotas)

(二)“自动”出口配额

“自动”出口配额制(Voluntary Export Quotas)又称“自动”出口限制(Voluntary Restriction of Export)。

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在该限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限额则停止出口。

(三)进口许可证制度(Import License System) 是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必须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领取许可证之后才能进口的一种行政措施。

(四)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五、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

(一)出口信贷 1.出口信贷的含义

一个国家的银行为了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力,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外国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2.出口信贷的特点

(1)贷款的利率低且非全额贷款 (2)用于本国特定的产品的出口

(3)贷款必须与出口信贷国家担保相结合 (4)贷款由专门的信贷机构办理 3.出口信贷的主要形式 (1)卖方信贷 (2)买方信贷

买方信贷的附带条件

(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1.含义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指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的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或银行提供的优惠性信贷时,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的一种制度。 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特点

(1)项目广泛

(2)金额不等

(3)期限与出口信贷相应(4)保险费率低 3.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的主要形式 (1)对出口厂商的担保

出口厂商输出商品时提供的短期信贷或中、长期信贷可向国家担保机构申请担保。担保机构并没有向出口

厂商提供出口信贷,但它可以为出口厂商取得出口信贷提供有利条件。

(2)对银行的直接担保

一般说来,只要出口国银行提供了出口信贷,都可以向国家担保机构申请担保。这种担保是担保机构直接对供款银行承担的一种责任。有些国家的担保待遇很优惠。

(三)出口补贴 1.出口补贴含义

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ies)是指一国的出口厂商在出口某些商品时可以从本国政府取得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四)外汇倾销 1.外汇倾销含义

外汇倾销(Exchange Dumping)是指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时,用外汇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降低,商品在国外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出口厂商借此机会向国外市场抛售商品的活动。 2.掌握外汇倾销的特点

(1)外汇倾销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商品的出口。 (2)外汇倾销达到扩大出口的目的要有两个条件 1)本币的贬值辐度大于国内的物价上涨幅度

2)进口国不在同一时间段实行相同程度的货币贬值或采取其他报复性的措施

世界贸易组织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一)最惠国待遇原则 1.含义

指的是一国对于所有成员国的贸易待遇都必须是同样的,如果一国给任何一国降低豁免关税或提供其他优惠政策,该国也必须同时给其他的成员国同样的待遇。

2.最惠国待遇的例外

首先,两国之间和区域内的“特惠贸易协定(Preferential Trading Agreements)”可以不实行最惠国待遇。所谓特惠贸易协定包括双边的和区域的自由贸易协定。假如中国和新加坡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两国间的进出口商品完全免税,并不等于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也必须免税。同样,美国给墨西哥商品免税是因为他们同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而这种待遇不必给不在这一区域内的其他成员国。 其次,关贸总协定中的发达国家通过制定“普遍优惠制方案”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一些产品提供普遍的、

非互惠的、比最惠国待遇更为优惠的关税待遇,其他发达国家也不能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另外,边境贸易中的特殊优惠也在最惠国待遇的原则之外。

(二)国民待遇原则 1.含义

指的是一国给予所有成员国的公民和企业在经济上的待遇不低于给予本国公民和企业的待遇,这种待遇主要包括税收,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的开放等,以保证成员国产品与本国产品以同样的条件竞争。 2.国民待遇也有例外

未参加《政府采购协议》成员国的政府歧视性采购(优先购买本国产品),关贸总协定允许的某些特定的国内补贴,以及允许限制外国电影的放映数量。

(三)互惠原则

(四)透明度原则

(五)市场准入原则

项目三

国际贸易方式

一、 了解一般贸易的种类

包销、代理、寄售、拍卖、招标与投标、期货交易、对销贸易

(一)重点掌握对销贸易

具体做法:易货贸易、反购或互购、补偿贸易

1.掌握补偿贸易的概念

补偿贸易是在信贷的基础上,一方进口机器设备或技术,不用现汇支付,而以产品或劳务分期偿还价款的贸易做法。

2.理解有关补偿贸易的案例分析

二、加工贸易

(一)来料加工

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我方企业按外商的要求加工出成品。

(二)进料加工

国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单位用外汇购买进口的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以下简述料件),加工或装配成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外销出口的贸易形式。这种做法在我国又称为“以进养出”。

(三)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的区别

1. 来料加工是国外厂商提供原材料,由我方按其要求进行加工,成品全部交还对方,我方按规定收取工缴费,进料加工是我们自营进口,生产出产品可能全部出口,也可能部分出口,还可能实行“进口替代”。

2. 来料加工的原材料进口与成品出口是连在一起的一笔业务,原材料的供应人往往是成品的接受人;而进料加工的进口原材料与出口成品无联系,是单进单出的两笔进出口业务。

3. 来料加工的双方,一般是委托加工关系,部分来料加工虽然包括我方提供部分原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买卖关系,但一般我方为了保证产品及时出口,都同对方签订承购全部产品的协议,进料加工的出口,我方与对方完全是买卖关系。

补充二:国际贸易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和检验

一、 掌握计算重量的方法 (1)毛重(GROSS WEIGHT) (2)净重(NET WEIGHT)

(3)公量(CONDITIONED WEIGHT)

公量=商品净重*(1+标准回潮率)/(1+实际回潮率) (4)理论重量(THEORETICAL WEIGHT)

适用于有固定规格和尺寸商品

(5)法定重量和实物净重

掌握合同中数量的机动幅度

1、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2、约量(ABOUT OR APPROXIMATE):

《UCP500》规定,不超过10%。

 规定机动幅度的方法

 (1)具体规定增减幅度:这种做法,就是在合同中具体规定数量允许有一定范围的机动。它可以有两种订法:一是只简单地规定机动幅度,例如,“数量5000公吨,5%伸缩”;一是在规定上述幅度的同时,还约定由谁行使这种选择权,以及溢短装部分如何计价等,例如:“数量3000公吨、为适应舱容需要,卖方有权多装或少装5%,超过或不足部分按合同价格计算”。

《UCP500》第39条B款规定:除非信用证规定货物的指定数量不得有增减外,在所支付款项不超过信用证金额的条件下,货物数量准许有5%的增减幅度,但以包装单位或个数记数时不适用。

 (2)在合同数量前冠以“大约、约、近似、左右”(About、Circa、Approximate)等带伸缩性的字眼,来说明合同的数量只有一个约量,从而使卖方交货的数量可以有一定范围的灵活性。但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对于约、近似、左右等用语尚缺乏统一的解释,易引起纠纷,所以在我国很少

采用。即使采用,也必须由双主主当事人就这种的约量做出必要约定。但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这种约数,可解释为交货数量有不超过10%的增减幅度。

国际文化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正如哲学原理所讲, 矛盾是普遍存在, 这一原理也适用于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之中。中西文化差异的来源很多, 但是影响较大的根源主要有地理因素、生活条件、传统思想, 首先, 地理因素主要是指中西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同, 中国这种大陆性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国人的封闭性、经验性的特征较为明显, 在性格和处事行为上比较追求稳定, 比较而来, 西方国家的海洋性地理位置, 使得西方人民极具挑战性,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此外, 生活条件的不同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这种生活方式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双方的经济观念所决定,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存在了上千年, 经济思想较为保守, 而西方国家的庄园式经济结构相对较为开放, 使得双方在生活方式表现上有很多差异。此外, 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中国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 主要追求稳定, 而西方的海洋文化思想注重逻辑而非和谐化。综上诸多原因使得中西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 并且这些文化差异表现在价值观、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国际贸易获得较快的发展,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我国的主要对外贸易伙伴分别是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 但是由于跨国性的国际贸易往来, 必然会遇到文化差异较大的问题, 这种文化差异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比较明显的表现便是国际贸易中的摩擦纠纷较多, 对我国同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和双方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这使得寻求缓解并利用文化差异的相关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 文化差异对贸易市场的影响

文化差异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偏爱和相关消费心理, 比如文化相同或者相似的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往来时相对更加频繁, 并且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 一些国家喜欢的商品在另一些国家却受到抵制, 如穆斯林对猪肉的抵制, 这使得猪肉制品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贸易市场很小, 因而文化差异对人们的消费情况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国际间贸易市场的选择。

(二) 文化差异对贸易摩擦的影响

在进行国际贸易时, 国际间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虽然很多时候都是由于国家之中的利益问题产生争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多贸易摩擦的根源之一。中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讲求和气和稳定, 但是对比来看, 西方很多国家思想比较激进, 比如美国的优胜劣汰的“政治资本主义”推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这使得竞争思想较为普遍的存在, 在进行国家贸易之时容易针锋相对, 产生贸易摩擦, 文化的差异带来的意识形态差异, 思想不同带来的摩擦也会由此增多。

(三) 文化差异对营销策略的影响

由于国际间文化差异的存在, 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字表达、宗教信念、价值理念、思维模式、风俗习惯等多种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表现, 这使得不同人群在国际贸易中对于同一营销方式所传达的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 我国一些出口商品的主要买主大多是世界各国的华侨和华裔人士, 这就对商品标签上的文字的使用上有着一定的要求, 此外, 翻译上、语言表达等多种文化的差异使得营销方式的选择上都要受到一定的考验。

三、相关对策研究

(一) 增进文化交流

为了保证国际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 进行必要的文化交流显得必不可少, 实施多种形式、多层次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主要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对彼此国家的语言、文化、相关, 贸易习惯等文化方面的理解, 主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的举办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比如在外国举办文化年、文化展览等, 增进当地人们对我国文化的理解,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阻碍, 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 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在国际贸易关系中, 虽然会因为文化差异产生一系列摩擦, 但是合作共赢才应该是贸易双方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求同存异无疑是一条共赢之路。每个国家的文化经过长时间历史发展, 必然有着其自身优秀和精华之所在,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不能故步自封, 在将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宣扬, 传播到国外的同时, 也要努力学习和了解外国的先进文化, 加强文化交流理解, 将其他国家的先进的文化融入到我国企业发展和贸易发展中, 从而提升我国贸易竞争力。

(三) 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

由于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文化, 这使得在国际贸易营销之中要充分考虑各个国家的不同之处, 实行差异化营销战略。一方面, 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偏好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 这需要面对不同国家时有制定不同的营销计划;另一方面, 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为卖点, 将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进行宣扬, 作为中国化产品的营销卖点。

结语

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并且在未来会得到国家更大的支持与鼓励发展, 但是文化差异的存在无疑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程度下的阻碍, 通过对文化差异的研究, 探究相关的解决措施, 逐渐减轻文化差异的不利影响, 助力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技术的不断进步, 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和方便, 国际间的贸易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在范围不断扩大, 国际贸易的货物种类也不断增加, 近年来, 我国的国际贸易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 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国家间的文化差异的存在, 也给国家贸易的进一步升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主要通过对相关背景的研究, 从而分析出中西文化差异的有关影响, 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相关的对策研究。

国际文化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为了更好地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江苏外贸发展的重大契机,制定合理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思路,本文从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关系出发,根据2001年~2016年江苏省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等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統计学方法验证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并借助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协同关系,全方位发展江苏省国际物流产业,以更好地提升江苏省国际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物流 国际贸易 曲线估计回归分析 江苏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商务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业也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国际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是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国内物流在空间范围上的扩展。而国际贸易需要利用国际物流网络实现国家间空间范围上的物物交换。在商品流通领域,物流和商流密不可分,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际贸易的成本和利润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物流产业的演进和发展,国际贸易的物流成本不断降低,国际贸易的经济环境更加趋向于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论零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的理想假设(刘素月,2007)。

1 文献综述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水平一直都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成果颇丰。杨长春(2007)首先通过对北美、欧洲和日本三个地区的外贸货物还运量和进出口总额的Granger因果分析验证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反馈关系。而后(2008),以我国2001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再次验证了该结论。孔原(2010)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函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与杨长春教授相反的结论,认为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较弱,而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陈宸(2013)、王志杰(2011)、张良卫(2015)分别以上海市、浙江省和广东省的数据为基础对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两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对研究地区的后续发展给出了建议。在这些研究中,有的学者选择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来验证我国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相关关系,而另一些学者以具体经济区域的数据为基础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2 变量选择

为了更好地研究二者的关系,我们需要在大量的相关指标的相关统计量中选取合适的变量来分别代表国际物流变量和国际贸易变量。

在国际物流的指标选择上,物流产业的产值、仓储及货物周转率,物流企业的数量、货运量等都可以作为衡量指标。而运输和仓储在物流活动中占比很大,因此使用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物流规模有一定的科学性(周素月,2007)。因此,本文选用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来作为衡量国际物流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对于国际贸易规模,本文选择了通用的最有代表性的进出口总额作为衡量指标。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模型的适用性,我们选用2001年~2015年的年度数据共15组数据作为样本来进行离散数据的回归分析。其中2001年的外贸货物吞吐量数据缺失,本文采用取平均的方法对其进行估算。江苏省主要年份进出口贸易总额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见表1。

3 协同关系数据分析

我们利用SPSS23分析工具对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变量间关系及其密切程度。因此我们需要绘制散点图以便直观地查看两变量之间的关系。使用SPSS23绘图工具可以绘出江苏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之间的散点图(见图1)。

根据前面学者的研究,一般认为外贸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间存在因果相关关系,或者指数相关关系,但是根据该散点图可以发现,根据江苏省的实际情况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更趋向于对数相关。为了准确地反映数据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两变量进行曲线估计回归分析来确定一个最佳的曲线模型。

相关曲线估计回归模型的表达式如表2所示。

我们使用SPSS的曲线估计回归分析工具进行分析(拟合效果见图2)。对比三种曲线拟合结果的ANOVA 表可以看出,所有模型的显著性水平P值均小于0.001,表示模型分析存在显著性水平,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另外根据所有模型的拟合优度R2值来分析(见表2),其R2值均大于0.7,表示所有模型的拟合的效果比较好,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对数曲线的拟合优度值最大,为0.971,说明对数曲线的拟合效果最好。

通过对数模型参数估计值的观察(见表4),方程常量b0和系数b1均可由系数表得到且具有很高的显著性水平,且到我们得出江苏省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关系的最优拟合曲线方程:y=-23569.226+0.968ln(x)

4 基本结论

通过对江苏省2001年~2015年间的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江苏省国际物流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但驱动效应不足,尤其是在近些年,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几乎出现了停滞。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江苏省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需要进一步分析该现象的原因。

5 原因及对策

在对外贸易中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海运,因此是否存在大型港口及该港口的吞吐量成為国际贸易中十分关键的因素。沿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际物流水平,因此本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选取了江苏省及其临近省份主要港口的吞吐量作为对比(见图3)来分析江苏省的国际物流水平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比图我们可以发现,从2000至今,随着国际贸易数量和水平的提高,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及上海港的吞吐量进步显著,而江苏省的第一大港连云港,发展程度局限性很大。与江苏省海外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不相称的港口物流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省的海运发展和国际物流水平。

因此,为了提高江苏省的国际物流水平,需要进一步发展江苏省的国际物流产业,尤其是在当前的“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江苏省应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促进本省海运经济和进出口贸易发展。重点发展临港物流产业,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功能,推动港口物流园区发展,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加快大数据、互联网+物流、RFID等新兴信息概念和技术在物流产业的应用,构建集成化精准化的仓储系统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综合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物流金融,发挥亚投行在物流金融领域的作用,加强国际化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发展国际物流产业,使得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适应国际快速发展变化的专业化个性化物流需求,提高物流服务的整体水平。促进江苏省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健康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从而提高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素月.物流产业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7(1).

[2] 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贸易,2007(10).

[3] 杨长春.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

[4] 孔原.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

[5] 陈宸.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相互促进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3(1).

[6] 王志杰.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物流技术,2011(1).

[7] 张良卫.“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财经科学,2015(7).

国际文化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内容提要】二战后,GATT/WTO框架下所构建的国际贸易体系,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发挥了的巨大作用。但随着贸易格局、经济实力等各类因素的变化,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也出现诸多矛盾及问题,这也成为新一轮贸易体系改革的根本原因。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代表,积极地参与并协调了国际贸易体系的进一步深刻调整,促使国际贸易多边合作体系的框架构建更为健全、完善。而且,中国“反贸易保护主义”的斗争形式与推动贸易自由化的积极姿态,扩展了贸易体系的改革内容,也进一步拓宽了新贸易体系的发展目标。此外,中国的参与是实质性地将多边共谋机制引入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协商机制,并对新机制给予创造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从政治的高度帮助确立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地位。总之,在合理、公正的新国际贸易体系中,中国的地位及作用将更为稳固、重要。而且,中国价值的显现并不是对传统制度的革命性颠覆,而是在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下,推动贸易体制有序、高效、平等、和谐地改革,并实现“内外并重、善内促外”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国际贸易体系改革 贸易保护主义 多哈回合 发展中国家 中国

【作者简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二战以后,作为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GATT/WTO基本框架下所搭建起来的国际贸易体系,为推动战后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发挥了基础性及功能性的关键作用。得益于此,国际贸易体系长期有序地运转,国际贸易的整体环境大为改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总体规模也实现了几何级数的巨幅增长。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参与并融入国际贸易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发展中,对世界政治、经济、贸易格局的调整变化发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革新作用。而且,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入调整以及一大批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进一步催化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进程。其中,中国作为当前国际贸易的主要国家和贸易体系改革的积极参与方,在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沟通与合作的同时,积极谋求国际贸易体系有序、良性的改革成果。

一、国际贸易体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现行的国际贸易体系是一个不断变革、不断发展的结果,随着贸易内容、贸易形式、贸易工具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支付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贸易体系的改革也在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取得阶段性的突破。同样,国际贸易的发展也紧密依附于是否存在与其相适应的国际贸易体系。因此,一旦贸易体系的改革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之间出现脱节现象,就会创造出体系改革的原动力,推动体系改革的良性发展。

从当前国际贸易的规模及内容等来看,相比战后至上个世纪的末期,其都已发生了巨幅变化,但与此相对,贸易体系内部的运作机制、决定机制等均没有发生相应的调整,而且利益分配不均的矛盾也越发尖锐,逐渐演变为新一轮贸易体系改革的推动力。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参与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成员数量不断扩张,促使贸易体系的结构、层次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深刻调整。因此,当前来看,国际贸易体系自身的调整、发展是不够的,并不能满足其体系内各利益集团的多样性及复杂性的需求,最终导致矛盾频发。换言之,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存在巨大差异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其利益衡量和价值判定存在着偏差,这就客观地加剧了彼此同在一个贸易体系内实现利益均衡的困难度。而且,这种困难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既包括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对立,也包括发达国家内部及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

其次,现行贸易体系的决定机制、标准设定、目标建设等基本取决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体系内格局分布的落差导致话题主导权和发言权迥然不同,由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阵营间的利益冲突就成为现行贸易体系内最为主要的矛盾落脚点。

再则,农业出口补贴、市场准入等传统敏感性问题不仅涉及彼此利益的协调和分配,而且关乎各成员方的国家安全与稳定,始终都未能在贸易体系自身的发展和进化过程中得以充分的消化。这类问题所表现出的失衡,突显了贸易体系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此外,地区性经贸合作化的全面展开加速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而且地区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RTAs)的缔结成为多边贸易体制(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MTS)内容扩充的主要新特征。根据WTO的统计,截至2010年7月底,地区贸易协定总数高达474件,其中283件仍在发挥效力。 但是实际上,地区性贸易协定是把“双刃剑”,既可视作是对WTO自由贸易体制的补充与完善,推动某一特定区域内自由贸易的升级发展,也可视作是对全球性贸易体制的颠覆,因为只有地区性贸易协定的参与方才能享有局部区域内的贸易同盟所产生的贸易利益,排他性的特征导致外部经济体失去了分配体系内部利益的机会。

除此之外,也是至关重要的,就是现行的贸易体系并没有很好地抑制保护主义的滋生与蔓延,导致其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反被一些国家及地区的保护主义所牵制。这里必须搞清楚保护主义与一般产业政策的区别。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国家及地区为了维护某一特定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都会或多或少地融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产业政策。但是,实施这些产业政策必须是仅停留在市场层面的操作行为,其运用的对象必须具备普遍性、平等性的特征,实施的时间范围也必须存有一定的限界。贸易保护主义则迥然不同,完全脱离了商业行为的简单思维模式,是被特定的目标和意志所具体化的意识形态,其作用的目标对象上具有特定性的特征,且不存在时间范围上的特定限制。

综上所述,现行的国际贸易体系存在着诸多的矛盾与失衡,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的悬而未决是其真实、客观的反映,因此改革现行的国际贸易体系已成为刻不容缓且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

二、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新迹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步伐在新世纪中进一步的加速,世界贸易的总体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据IMF的统计显示,2002年世界贸易总额约为13万亿美元,2008年此数字猛增至32.5万亿美元,增长了近两倍(参见图表1)。 贸易量的急速膨胀带动了贸易格局、贸易结构、贸易功能、贸易实力等的深入调整,也催生了贸易体系的内在变革。

注:表中的数据为发达(新兴及发展中)国家进(出)口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百分比。资料来源:IMF, 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 2009, pp.4-5.

如图表1所示,从2002年至2008年的7年间,发达国家从世界贸易格局的显著地位逐渐陨落,占世界出口贸易的比重出现大幅度下滑,而与其相对,新兴及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步入迅猛发展的“黄金期”,所占比重的大幅增长带动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作用和地位的提升,并促使世界贸易总体格局发生实质性的深刻变革。由此而言,多哈回合谈判屡次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贸易体系的改革严重滞后于贸易结构的发展,造成参与体系构建的各成员方无法公平、公正地实现利益均衡,最终导致严重的、根生于体系内部的结构性矛盾。

其次,10多年漫长而无进展的多哈回合谈判逐步陷入僵局、死局,客观上也说明贸易体系内部正不断释放着改革的能量,各参与方之间的博弈、竞争也摆脱了过去传统的发达国家发号、施令,发展中国家妥协、让步的初级非平等阶段。换言之,国际贸易体系对成员国实际义务的约束力在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而初级的非平等阶段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依存关系是单向的,就造成发展中国家在现存的世界贸易体系中处于不利的、被动的地位”。 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主导体系运行及相关改革的始终是以欧美为核心的发达国家集团。而且,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和贸易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并依赖经济全球化运作体系的不断扩张,实现了对发展中国家各类资源的直接掠夺。更近一步而言,上述的初级阶段中,发达国家构建国际贸易体系的战略目标,是希望依托国际组织和多边贸易体制来进一步撬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与其相对,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贸易体系的战略目标则是通过广泛且全面地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运行,实现自身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因此,新一轮多哈回合谈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能否公平且充分地体现在新构建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真正参与并影响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及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再者,多哈回合谈判的长期僵局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贸易自由化的诉求,而曾作为自由贸易倡导者和捍卫者的欧美发达国家却在此次贸易体系的改革中成了自由化的“屏障”。由于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长,逐渐改变了发达国家一统全球贸易的传统格局,由此发展中国家要求获得与其贸易地位更为匹配且更加有力的发言权,同时也坚持要求发达国家作出更大的制度让步。虽然贸易谈判的僵局暴露出利益均衡过程的复杂性和困难度,但发展中国家意识到维护与其承担义务相对应的权利,并争取与发达国家均衡享有权益的努力,可视为是本轮贸易体系改革中所表现出的显著特征。

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处于国际贸易体系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通常选择“抱团”的合作方式以扩大自身的同盟优势,增加谈判的要价力度,力求实现贸易体系改革过程中的“力量分布再平衡”。具体来看,多数新兴及发展中国家为了增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对抗的实力,通常自发性地组成具有共同特定目标的利益集团,从而促使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由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的博弈,转变为新兴及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利益集团与欧美发达国家间的抗衡。通过与以往单纯的“大国压小国”、“强国压弱国”的竞争模式相比较,新显现的格局模式更为合理、平衡。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美欧国家的漫天要价和强攻死守,给发展中国家制造了一定的压力,但也激发了发展中国家采取“抱团应对”的有效举措,由此20国集团(G20)、33国集团(G33)、90国集团(G90)等发展中国家的联盟就成为某一特定领域的新兴谈判力量(参见下页图表2)。

另一方面,由于组成集团的各成员方也存有国内经济基础、贸易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集团内部也存有部分的分歧,最终反应为集团内部的凝聚力不强、意见不统一。具体而言,20国集团(G20)是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集团,但其成员巴西、阿根廷、泰国等原是凯恩斯集团的成员, 是开放农业市场的积极支持者,但印度、墨西哥等其他成员却始终希望保护本国的农业市场,反对进一步开放。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33国集团(G33)、90国集团(G90)等。

图表2 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多股集团势力

资料来源:根据各种资料,笔者编制。

注:与其他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谈判集团不同,“10国集团”是由挪威牵头的10个农产品净进口国组成,成员包括保加利亚、冰岛、以色列、日本、列支敦斯登、韩国等,该集团旨在对其农产品进行高度的贸易保护。

三、中国贸易实力的和平崛起与相应作用的产生

当今的国际贸易体系正经历着深层次的改革,但多哈回合的屡次无功而返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此种改革的艰难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扩展到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毫无疑问,推动贸易体系的改革势必将成为继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之后,又一次国际层面的改革重头戏。而且,“尽快结束多哈回合、保持世贸组织的活力和权威,对于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这其中,中国贸易实力的和平崛起将良性地帮助此次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并对其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

首先,作为贸易大国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代表,中国的参与促发了国际贸易体系的进一步深刻调整,并健全和完善了国际贸易多边合作体系的框架构建。 中国是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改革的积极要素,作为世界级的贸易大国,自然而然地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者。但由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贸易竞争力仍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具备引领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充足实力,需要与更多的贸易伙伴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以共同推动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现行贸易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改革的积极参与方,中国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仅重新诠释了贸易自由化所创造的“互惠、共赢”的巨大效果,同时也为体系改革的渐进性推进发挥了稳妥的协调作用。 另一方面,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源头——美国,在国际关系中长期处于强势地位,被公认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代表和大本营,其内部问题的外露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重创了其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体系中的国家信任度,同时也促发了体系中的其他成员方对于现行国际贸易体系进行改革的强烈呼声,其主要代表就是以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为首的发展中国家集团。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能单纯地将此次金融危机定义为改变世界贸易体系的根本原因,贸易体系实际的改革和发展,始终依赖于与贸易相关的各类因素的综合变化以及此种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其中包括贸易结构、贸易内容、贸易竞争力以及参与国家的综合国力等多种因素。

其次,中国“反贸易保护主义”的斗争形式与推动贸易自由化的积极姿态,扩展了贸易体系的改革内容,也进一步拓宽了新贸易体系的发展目标。2007年8月17日,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拉米在吉隆坡发表讲话称,“今天面临的挑战是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致力于建立一套政策,保证各个国家都受益于全球贸易”。 中国的和平崛起无疑是对拉米总干事所期盼的有力回应。作为参与多哈回合谈判的主要成员方之一,中国是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发展、促成多哈回合顺利结束的关键力量之一。众所周知,中国是受贸易保护主义侵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反倾销、反补贴、特别保障措施等“合理的”贸易救济措施,俨然成为抑制中国产品的出口、制造市场准入壁垒的“合法”手段。因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比重较大,贸易依存度也较高,所以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都会对中国的产品出口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经过多年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斗争与实践,中国逐渐熟悉并适应了贸易体系的运转规律,丰富并充实了自身的贸易经验。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了WTO,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全面融合上升至新高度。中国国内一系列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积极地运用合理的贸易救济措施,保护自身贸易利益的不受损;积极参与并主办与贸易相关的国际性论坛,增加在国际贸易谈判上的话语权等,通过诸多主动出击式的工作及努力,实现了中国与国际贸易体系的“无缝接轨”。而且,为了促进全球自由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加速贸易体系自由化的改革进程,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政策背景下,积极敞开国门,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 可以说,中国全面地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并成为稳定国际贸易体系有序运转、推动国际自由贸易进一步深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国的大市场开放政策,不仅为全球自由贸易的量化增长和理念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也为自由贸易创造财富和价值贡献了丰富的现实素材。2010年3月1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高级别特别会议上发言时,呼吁各国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创造良好条件。 由此可言,有中国参与的国际贸易体系改革,论据更为饱满,内容更为充实,范围更为广泛,目的也更为明确。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中国的参与是实质性地将多边共谋机制引入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协商机制,并对新机制给予创造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从政治的高度帮助确立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地位。作为全球范围内新兴崛起的谈判、议事的平台之一,G20机制的启动对于重新构建全球政治、经济、贸易秩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了更为积极、有效地活用G20谈判机制,尽快促成多哈回合谈判的圆满结束,G20成员国必须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谈判中给予更加优惠的承诺,同时通过技术和金融的支援,实现并扩大欠发达国家在新贸易体系中的利益。 中国作为G20机制化的有力推动方和积极参与者,始终强调通过积极的多边协商,稳妥、有效地解决国际性的公共事务,这其中也涵盖了抑制贸易保护主义、改革国际贸易体系等内容。2010年6月27日,胡锦涛主席在G20多伦多峰会上提出:“为推动世界经济尽早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应促进建设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制”。 我们从胡主席的发言中,可以解读出中国对于改革贸易体系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从另一角度理解了中国对于未来国际贸易体系有序运行的愿景。因此,多哈回合谈判的圆满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象征着贸易技术上的难题突破,而且也意味着改革后的国际贸易体系将继续有效、均衡地支撑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合作的有序运转。

小结展望新国际贸易体系内的中国

在合理、公正的新国际贸易体系中,中国价值的体现并不是对传统制度的革命性颠覆,而是在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下,推动贸易体制的有序、高效、平等、和谐的改革。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的主要背景,就是发达国家长期主导着多边贸易体系的运作和贸易谈判目标的决定权。尤其是“选择性贸易自由化”导致了该体制在历史发展中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不平衡和不完善。 中国的参与将打破传统的力量制衡,更多地偏重于保护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利益。换言之,在GATT/WTO框架要求所允许的范围内,中国将尽可能地给予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更多贸易制度上的优惠,帮助实现在同一体系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公平竞争。

其次,中国在新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将更为稳固、重要。中国将不再是制度改革的被动参与者,而转变为深化多边机制改革、引领贸易话语权的积极协调方,甚至是局部领域的主要领导者。贸易体系的改革是不断优化、逐渐完善的过程,新贸易保护主义希望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引入环境问题等新议题,给发展中国家制造贸易竞争的新壁垒,减缓贸易体系改革的进程。如何与此类新矛盾、新困难作斗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受损,是中国参与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重要责任之一,也是巩固、扩大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就此意义来看,中国的参与将促使贸易体系改革的内容进一步深化,从结构调整等宏观层面一直延伸至与国际性贸易保护主义作斗争等具体的微观细节。

当然,中国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也是一个“内外并重、善内促外”的改革过程。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挑战的情况下,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国内市场,推动经济结构成功转型。应该说,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主要受益方,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贸易自由化的实施和发展,但中国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支撑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加工贸易,这就导致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强,易成为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攻击对象。中国“促转型,保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调整,也是促进世界贸易格局结构型转变的重要转折。而且,中国大市场的开发与开放,将为世界自由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与动力保证,也将为世界贸易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平添稳固的基石。

国际文化贸易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2000通则》涉及到的贸易术语在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国际贸易术语本身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再加上有时它们之间的区别又非常细微,造成有些初学者容易混淆无法准确掌握,甚至有些外贸人员也因不能准确辨析这些贸易术语,在实践中也无法准确适用,从而给国际贸易带来意外风险。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外贸实践工作经验,从介绍国际贸易术语的作用入手,重点对常用贸易术语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其正确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2000通则》;国际贸易术语;报关;海外运输;运输保险

1 国际贸易术语比较解析

1.1 《2000通则》贸易术语归类解析

为了便于使初学者理解和记忆,下面从容易记错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类解析:(1)贸易术语后面跟随的地点或港口位于出口方国家的有EXW、FCA、FOB、FAS,后面跟随的地点或港口位于进口方国家的有贸易术语有CFR、CIF、CPT、CIP、DES、DEQ、DDU、DDP,后随买卖双方国家接壤地的有DAF;(2)国际保险手续办理及费用由出口方承担的有CIF、CIP、DES、DEQ、DDU、DDP,国际保险手续办理及费用由进口方承担的有EXW、FCA、FOB、FAS、CFR;(3)只有EXW贸易术语条件下出口手续的办理及费用由买方承担,只有DDP易术语条件下进口手续的办理及费用由卖方承担;(4)国际货物运输风险转移界限位于出口国家的贸易术语有EXW、FCA、FOB、FAS、CFR、CIF、CPT、CIP,而DES、DEQ、DDU、DDP贸易术语条件下国际货物运输风险转移界限位于进口国家。

1.2 常用国际贸易术语比较解析

[JP3]为了加深外贸人员对贸易术语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实践中准确应用,下面就易弄混淆的贸易术语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JP]

(1)FOB、CFR和CIF三種贸易术语的比较。

在传统国际货物买卖中,FOB、CFR和CIF是最为常用的贸易术语,有必要加以重点理解和掌握。①三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都属于装运合同,只要出口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符合要求的货物装上船,提交符合要求的货运单据就履行了合同的义务;都要及时向买方发出已装船通知;都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货物风险都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由卖方转移到买方;卖方都要承担交货前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国内运费、国内保险费等)。②三种贸易术语的主要不同点:CFR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办理海外运输手续并承担正常运费,FOB贸易术语条件下由买方办理海外运输手续并承担一切运费;FOB和CFR贸易术语条件下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不涉及保险的内容由买方办理保险并缴纳保险费,保险和卖方没有关系,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在过贸易合同中涉及到保险条款,由卖方办理保险手续并支付保险费,但保险具有代办的性质;FOB术语后接卖方装运港名称,而CFR和CIF术语接买方目的港名称。

(2) FCA、CIP和CPT三种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三种贸易术语是FOB、CFR和CIF的延伸,在现今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被采用,成为新兴的主要国际贸易术语。①三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适用任何运输方式;都属于装运合同,只要出口人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符合要求的货物交与承运人,提交符合要求的货运单据就履行了合同的义务;风险转移都是在货物交与承运人控制后 ;都要及时向买方发出已交货通知;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卖方都要承担交货前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国内运费、国内保险费等)。②三种贸易术语的主要不同点: CIP和CPT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办理海外运输手续并承担正常运费,FCA贸易术语条件下由买方办理海外运输手续并承担一切运费;FCA 和CPT贸易术语条件下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不涉及保险的内容由买方办理保险并缴纳保险费,保险和卖方没有关系。而CIP贸易术语条件下在过贸易合同中涉及到保险条款,由卖方办理保险手续并支付保险费,但保险具有代办的性质;FCA术语后接卖方国家国内某的或港口,而CIP和CPT术语后接买方国家国内某的或港口。

(3) FOB、CFR、CIF和FCA、CIP、CPT两组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两组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多的贸易术语,在有一些内容相似的情况下,又有一些细微的差异,需要引起重视。①两组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都是象征性交货,即只要出口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置于承运人控制之下,提交符合要求的货运单据就履行了合同的义务;都要及时向买方发出已交货通知;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卖方都要承担交货前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国内运费、国内保险费等)。②两组贸易术语的不同点: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前三种贸易术语仅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而三种贸易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风险转移的界限不尽相同。前三种贸易种术语货物风险转移界限是转运港船舷,而后三种贸易术语货物风险转移是货物置于承运人控制之下;运输单据是否是物权凭证不同。前三种贸易术语条件下的海运提单是物权凭证,而后三种贸易术语条件下的运输单据不一定是物权凭证。使用的结算方式不尽相同。前三种贸易术语既适合采用托收有适合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而后三种贸易术语不适合采用托收结算方式。[JP]

(4) EXW和FCA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两个贸易术语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太大关系,但如果FCA后跟的交货地点刚好选择在卖方工厂时,该如何区分它们,成为很多人头疼的问题。下面以EXW和FCA工厂为例进行比较。①两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都是象征性交货;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买方自己办理海外运输的手续并承担相应费用;买方自己办理海外保险的手续并承担相应保险费,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不涉及保险条款,保险和卖方没有关系。②两种贸易术语的不同点:卖方装货责任不同。EXW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只需在工厂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置于承运人的控制之下即完成交货义务,而FCA工厂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要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装到买方派来的运输工具上并承担装货费用才算完成交货义务;出口手续办理的责任不同。EXW贸易术语条件下有买方负责出口手续的办理并承担有关费用,而FCA工厂贸易术语条件出口手续的办理及有关费用有卖方承担。[JP]

(5) FOB和FAS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两个贸易术语很是接近,但也有细微的区别,下面进行简单介绍以帮组读者加以理解。①两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都属于装运合同,只要出口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符合要求的货物装上船,提交符合要求的货运单据就履行了合同的义务;都要及时向买方发出已交货通知;都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卖方都要承担交货前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国内运费、国内保险费等)。②两种贸易术语的不同点:风险转移的界限不同。FOB贸易术语条件下货物风险转移的界限是装运港的船舷,而FAS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只要将符合合同和要求的货物置于装运港的船边就算完成交货的义务,货物风险也随之发生转移;装船费用不同。FOB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可能负责装船并承担相应费用(如FOBST),而FAS卖方不用承担装船费用。

(6) CIF和DES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两个贸易术语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太大关系,但有些人还是容易混要。①两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都适合于海运或内河运输。②两种贸易术语的不同点:交货性质不同。CIF贸易术语是象征性交货,而DES贸易术语是实际交货;风险转移的界限不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货风险的转移是装运港的船舷,而DES贸易术语条件下货物的风险是在目的港的船上有卖方转移给买方;海外保险的性质不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的保险具有代办的性质,若将来在运输途中发生保险事故造成货物的损失,有买方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而DES贸易术语条件下的保险是卖方实实在在为自己投的,若将来在运输途中发生保险事故造成货物的损失,有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合买方无关;海外运费承担不尽相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只承担海外正常运费,而DES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不但要承担海外正常运费还要承担有可能发生的额外运输费用(如拖船费等);卸船费用的承担不同。DES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不用承担卸船费用,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有可能承担卸船费用(如CIF Liner Terms)。

2 国际贸易术语的正确应用

2.1 影响贸易术语选用的主要因素

(1)国际市场行情。贸易术语也是进出口企业争取客户的重要手段;(2)运输和保险条件。如果有足够的能力安排运输事宜,在能争取最低运费的情况下,争取采用自行安排和运输方式相吻合的贸易术语;(3)通关手续。负责通关工作的一方必须对有关国家通关工作的政策规定、手续和费用负担等事宜详细了解,如果没有能力完成此项工作,应尽量选用其他的术语;(4)结算方式。采用托收方式结算時不适合使用DES、DEQ、DDU、DDP等实际交货术语,CIF、CFR、FOB、FAS等术语可与托收及或信用证结算方式结合使用;(5)运输贸易国的外汇管制和政府干预。

2.2 国际贸易术语的正确应用

(1)考虑到报关、风险与保险、运输方式、汇率变动等因素,出口方选用国际贸易术语应按CIP—CIF—CPT—CFR—FCA—FAS—FOB的顺序进行。因为如果出口方选用CIF、CIP、CFR、CPT贸易术语时,安排运输和保险事宜由出口商负责,出口商可选择熟悉的本国船舶装载、向本国保险公司投保。这样有利于出口商随时了解货物运输情况,可有效避免骗取出口方货物的行为发生。

但当运价有上涨趋势、对海外运输业务办理不熟悉、本币有升值趋势时,出口商宜选用FOB、FCA、FAS术语。当运价有下跌趋势、对海外运输业务熟悉、精于运价及保险费的计算、本币有贬值趋势、本国保险费率较低廉时,出口商宜选用CIF、CFR、CPT、CIP术语。

(2)考虑到报关、风险与保险、运输方式、汇率变动等因素,进口方选用国际贸易术语应按FOB—FAS—FCA—CFR—CPT—CIF —CIP的顺序进行,因为如果安排运输和保险事宜由进口商负责,进口商可以选择熟悉的本国船舶装载、向本国保险公司投保。这样就可随时了解货物运输情况,有效避免承运人和出口方合谋,在运输途中将货物倒卖,骗取货款的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于宝麟.如何在教学中巧解贸易术语[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4):118119.

[2]张璐,贸易术语选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257258.

[3]陈媛媛.国际贸易术语、运输条款与保险条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3):1314.

[4]杜庭旭.浅析进口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及风险防范[J].对外经贸实务,2008,(6):6466.

[5]陈晓梅.贸易术语选择的恰当性与贸易风险防范[J].对外经贸实务,2009,(5):5557.

[6]张璐.贸易术语选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257258.

上一篇:联合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研究生工程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