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与会计论文范文

2023-03-06

审计与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审计特别是对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虽然如今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很多人类的活动,但是还不能取代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就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看,人工智能想要全面取代审计职业判断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人工智能需要在创造方面做出很大的提升。本文建议虽然目前人工智能还不能取代审计,然而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危机感,不断提升自我,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审计质量。

【关键词】人工智能 审计职业判断 建议

一、引言

十九大代表李希贵校长认为将来20年6成职业将会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而消失,这就引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再一次思索。人工智能是一种新的科学技术,是用来模仿和扩大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是运用系统的研讨和发展。那么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对审计职业判断产生什么影响呢,它是否能够实现审计中的职业判断,并且取代审计职业呢?这都有待于讨论,因此本文将从这几方面思考人工智能对审计的影响,这对现有的研究将是很好的补充。

二、审计职业判断的内涵、特征、方法

审计职业判断是以审计实践和理性认知为基础,依照相关标准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特别是在具体的运营项目中,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可循,只能依附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做出判断。审计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审核,在此过程中做出重要的决策,从审计计划的制定,确定审计重点,设计与样本的选择,抽样结果的评价,选取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判断审计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证据的审核结论形成的综合采集,他们都需要运用审计职业判断。

审计职业判断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主观性。主观判断是审计人员通过审核相关的审计证据,参照行业集体经验的主观判断和经验,而不仅仅是对这一数据的判断。二是全面性。审计的全面性是一个复杂的识别过程。在这项活动中,审计人员应不断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更正作出判断。综合运用知识和审计人员的许多能力,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职业判断和敏锐的目光来进行审计职业判断,否则会影响审计意见的准确性。三是经验性。专业的审计职业判断需要丰富的职业经验,如果积累的经验少了,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也会变得不好。四是风险性。审计职业判断人员的素质和收集到的审计信息都会引起审计职业判断产生误差,导致给出的审计结论错误,形成审计风险。五是可验证性。如果审计职业判断不具有可验证性,那么审计判断结果就没有说服力,也无法评判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了。六是均衡性。审计职业判断就是一个信息不完全对称的博弈过程,最终达到一定的均衡。七是受制约性。审计职业判断受审计法规、法律的约束,也受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制约。

审计职业判断的方法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本文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十种:成竹在胸、身临其境、换位思考、反证推定、追踪溯源、逻辑推理、公式推导、实盘复验、关联关系、痕迹甄别。

三、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实现审计中的职业判断

审计职业判断运用于审计工作的每一个阶段。从审计的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到报告阶段都需要审计人员利用职业判断作出选择。人工智能可以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帮助审计人员识别主要的风险领域,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但这只是审计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审计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还是利用审计职业判断形成审计意见,帮助管理层作出决策,这部分我认为人工智能还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因为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只是需要审计专业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需要审计人员在不断地实践中对审计经验的积累,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对这些经验进行学习模拟,但是它的前提还是需要审计人员把这些经验事先输入,所以人工智能的这个学习模拟过程还是建立在审计人员平时的实践总结积累上的,人工智能只能实现学习的过程,而不能实现人脑的创造,因此人工智能要想取代审计中的职业判断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四、人工智能下对审计人员的建议

人工智能对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一些巨大的改变,虽然人工智能目前还取代不了审计这个职业,但是科学技术在如此高速的发展,以后能否取代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危机感,在合理运用人工智能的同时,应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技术,扩充自我,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审计很好的结合起来,提高审计效率,不断积累审计经验,提高审计能力,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主動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努力克服困难,做新学科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J].秦荣生.会计之友.2014.

[2]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审计的研究[J].张凤元,皮雨鑫,刘美佳.财税审计.2016.

[3]人工智能能否取代审计中的职业判断[J].俞志烨.审计广角.2017.

[4]审计职业判断、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J].谢志华.审计研究.2000.

[5]浅析审计职业判断[J].邱海辉.审计月刊.2006.

审计与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基于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相关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为题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财务报表审计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减轻财务部门内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文章通过对现状分析、案例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管理;案例分析法;信息技术;财务报表审计

一、引言

自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普及以来,财务会计由做手工账转变为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办公,自此,在也没有看到账房先生点着油灯打算盘了。科技的进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在会计领域也是如此,通过相关会计核算软件,会计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凭证、单据、发票简单分类处理后录入系统即可,只要录入时没有出现错误,进入系统后,计算机会进行自动核算。这淘汰了一部分年龄大并且对计算机不熟悉的会计从业者。智能时代的来临,让一切变得更加猝不及防,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自动给扫描凭证、单据、发票扫描,直接分类核算,64位密集纠错,甚至连简单的审计都免掉了。这也给财务人员造成恐慌,大面积的失业会不会提前来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会计、审计的工作人员又产生什么影响?

本文在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对信息技术及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对现状分析、案例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现状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财务报表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計方法模式上也由传统的纯人工手工查账审计向人机协作审计模式转变。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包括确定资产存在性、判断资产计价的公允性、避免过分高估或者低估资产、测试收入成本和费用、分析是否符合会计政策的要求。其中,判断资产的公允性以及测试收入成本费用涉及到审查数据核算的计算机可以快速扫描输入、进行运算、结果输出,省去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工的机会成本。

外部网络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不必像之前一般对着如山般的账簿进行核算审查,常常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而现在只需要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人机协作的模式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合规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远程审计。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商家选择利用计算机网络依靠商务平台进行的交易和商务服务活动,主要表现在商务交易不再是先看货,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务服务也不单单依靠纸面文件以及单据的传送,而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来全面实现电子化的交易和结算过程。电子商务更大程度上依托互联网的特点在审计工作的范围、内容、可行性、风险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案例分析

目前,墨西哥国家税务总局将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转变为一种新的方式并且在2016年7月通过最高法院确保了其合宪性。即通过互联网电子审计,税务当局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执行监督与审计流程,并通过电子方式与纳税人沟通,纳税人可以通过申请Acuerdo Conclusivo协议,确保其被审计材料在保护状态,纳税人也可以利用这个渠道寻求税务帮助,通过协商的手段,解决被审计纳税人与税务局之间存在的分歧,避免了耗时长和费用贵的申诉流程。

墨西哥国家税务总局给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很好的示范,行政事业单位率先进行改革,从法律制度上承认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并且给予技术支持保证信息安全。这大大减少了人们使用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进行转型,更大程度上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远程网络审计。

四、问题分析

(一)电磁化会计信息不易保存

毋庸置疑,随着无纸化办公的进程加快,传统的纸质凭证、账簿、报表可能会被电子会计信息代替。电子会计信息是指将会计信息储存在网络系统中,很显然这比纸质的更易被破坏。如果保存不好,即使从网络系统中存储在磁性介质上,会计信息依然会因介质的破坏而丢失。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存储风险会因为时间加长变大,如果数据丢失或大面积泄露,不仅增加了审计的难度而且会给企业造成无法预估的损失。

(二)忽视网络信息系统审查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除了对传统财务内容进行审计外,还需要对信息系统开发、运行、控制环节进行审查。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更大,并且固有的技术风险决定了审计内容必须包括对网络信息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以证实其业务处理的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大多数企业忽视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审查,这使审计信息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甚至是错误。由于全面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交易与金钱往来都是在网络系统各工作站上完成的,因此,审计应渐渐从事后审计转为实时审计,全方位地评价网络交易的安全性以及财务报告存在的风险要素,从而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三)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难以做到绝对保密

众所周知,互联网系统具有分散性、开放性、受众群体数量多等特点,其安全保密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多数企业的问题。信息技术系统一方面面临故障的风险,如果发生故障,就会造成全企业的瘫痪财务工作的崩溃;另一方面还面临数据库财务网站有可能遭到攻击的非系统风险、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风险。此外,若信息系统的设计存在漏洞,而财务工作者在运用中并没有发现,则可能给企业的内部控制造成隐性风险。

(四)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不完善

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不高,也给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造成困难。在信息化大数据背景下,审计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改变,对缺乏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知识的审计人员,会因为方式改变而不能识别、审查企业的隐性风险,从而对评价结果和审计结论的产生消极影响。

五、对策建议

(一)审计线索方面的追踪审查

在信息化背景下,应该针对审计线索在系统内建立专门原始数据的备份、完善大数据和追踪软件,多部门相互监督,使审计线索得以保留。同时,通过远程审计监管、突击检查的方式,对财会工作人员和程序员的系统进行检查,以维护数据库安全。

(二)重視对内部控制内容审计

重视对内部控制内容的审计是指要做到对财务数据全流程的管控,包括信息技术部门对信息化财务系统的维护。第一、明确权限与指责,在财务部门内部,将职责和权限进行划分,不能让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拥有相同的权限,以此来形成互相监管的模式。第二、成立财务数据库,原始数据必须先上传再入账处理分析,而且原始数据不容随意更改,如要更改应由主管监督。同时,每一步的审计应将数据上传,各部门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彼此制约。

(三)加快信息技术财务审计法规的建立完善

第一、要认真推动信息化审计法律法规建设,既要认识到其提高工作效率的优越性,也不能忽视其自身的问题,应尽快提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见。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会计领域,需要对传统的审计准则体系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新的审计准则应该顺应时代的趋势,充分考虑其在信息化、大数据背景下的创造性。用法规和制度保障信息化审计的合法性、合规性。

(四)加快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

在此背景下,审计人员除了应当具备审计知识经验还应当对基础信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审计人员是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关键,但是传统的审计人员往往忽略了自身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市场对复合型审计人才的缺口很大,也是未来审计工作发展重要一环。第一、审计人员应该具有危机意识,如果自身不转变,很有可能被即将到来的财务机器人代替简单的审计工作;第二、企业也要意识到信息网络对财务报表审计存在的两面性,应鼓励审计人员、会计人员主动学习信息化审计知识,及时查明风险,做好应对措施。第三、国家和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审计人员工作转型的引导,鼓励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

六、结语

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可以说是把双刃剑,我们不仅要在工作中认清其优越性,利用高效智能的软件辅助审计,也应该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审计的不足,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针对风险进行预估,做好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与挑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01).

[2]杜婷婷.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经贸实践,2018(03).

[3]罗爱军.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18(07).

【作者单位: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辽宁分所】

审计与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1.1 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在经济监督方面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权威性, 我国已从法律层面赋予国家审计监督权, 所以, 如果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工作, 那么, 审计机关有权进行强制审计, 并有权移送其相关违法违纪问题线索。目前, 每项财政资金都需要全面审计, 各项关于审计方面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推出, 因此, 这就更强化了国家审计权威性。二是宏观性。一般来说, 国家审计的职能是监督各个行业和地区的经济活动, 并不只是局限于某一单位或某一地区。比如, 经济政策执行情况、国家安全的重大项目、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项目等都需要国家审计的介入。三是综合性。为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职能作用, 国家审计结束后, 需要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合规性、效果性、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职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1.2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及时性。与国家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同,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职能部门, 它可以单位运营、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控的需要, 不定期、经常性、有针对性开展各种审计活动;二是内向性。一般来说, 每个组织或单位都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 , 与外部审计部门相比, 内部审计部门对本单位的的运营活动、管理政策和组织文化有着更全面的了解, 因此也就更容易发现组织内部的风险隐患以及潜在的问题;三是增值性。内部审计部门首先是通过监督内部经济活动中的合规性, 防止任何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 从而实现为内部经济增值服务, 促进内部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另外, 内部审计作为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治理机构, 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而为组织内部的科学决策服务。

1.3 注册会计师审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显示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性。对被审计单位来说, 注册会计师属于第三方审计机构, 它的审计活动独立于经济组织之外。当前, 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也更加科学, 比如当前普遍采用的抽样审计法就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善, 所以它可以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经济组织的财务报表, 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一般来说,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正性。因为注册会计师独立于经济组织之外, 所以, 它能客观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盈利水平以及现金流量等经济指标, 股东、债权人和管理层都比较能接受和信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二是独立性。它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活动不受任何经济组织控制。注册会计师接受企业委托以后, 可以独立检查企业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内部风控制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规范性。由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被社会大众所承认, 因此, 它的审计结论也能够普遍被社会各界所接受。事实上,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 有一整套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评价体系, 杜绝了任何随意性、人为操作性, 所以, 无论是企业内部, 还是企业股东, 都可以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作为真实的信息披露报告, 这对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进一步发挥审计体系监督作用的建议

2.1 完善制度规定, 鼓励相互协作和利用不同审计成果

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审计体系, 它们之间的审计成果如何相互利用、借鉴, 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相关规定, 但是仍然存在有待完善之处, 比如注册会计师如何利用国家审计成果问题上, 就还没有出台相关的规定。目前,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在逐步完美和发展, 而国家审计的工作成果还远远不能被注册会计师所利用。所以本文建议:对于被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评估通过的单位内部审计, 证明其审计水准已经达到规定的要求, 那么国家审计就可以减少介入, 内部审计成果可以直接被注册会计师所利用。其好处是减少政府管理成本和企业费用。

2.2 加强不同审计主体行业主管部门的交流合作

在我国, 注册会计师、国家审计以及内部审计归口不同的主管部门, 也就是说, 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 每个监管或行业主管部门各管一段, 各自为战, 造成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的相互分离, 信息不能共享, 部门不能协作。为提升国家和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本文建议: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 鼓励三大审计主体共享审计成果, 甚至彼此的审计方法、操作经验都可以相互交流。

2.3 建立三大审计主体间信息沟通网络, 共享数据信息

审计主体应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 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特别是国家审计部门在这方面应先行一步, 努力建设国家级的审计信息中心, 以改变信息封锁状态。比如, 行业数据、账户信息等都是被各组织内部审计部门单独拥有, 而国家审计无法获取这些重要信息, 如果有了信息共享平台, 那么数据和信息就能顺利交换, 审计效率也能得支大幅提高;从企业角度看, 如果企业内部审计能与国家审计部门信息化平台进行对接, 那么它在审计方法、审计模式等方面就能得到国家审计部门信息中心的有效支持, 而且, 因为有一大数据的支撑, 企业内部审计结论也更具有权威性。

2.4 建立审计人才统一的准入注册机制, 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从世界范围来看,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准入制度, 以保障这一队伍的素质要求, 而我国在专业准入方面还有待于完善, 本文建议政府在准入门槛和注册机制方面加大管理力度, 以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标准。

3 结语

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这三大审计主体在审计方法上差异不大, 在形式上也是彼此联系, 但是, 它们之间相互承担的社会职责却是存在很大的差别, 如果彼此之间能够达到信息共享, 相互协作, 那么不仅能提升审计质量, 而且能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正常的发展。

摘要: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这三大审计主体共同构成了各个不同国家的审计体系, 然而, 这三者特点和优势各不相同, 其在国家治理和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为了更好地共同服务于国家治理, 以及更有效的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 这三大不同审计主体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审计,注册会计师,定位与协作

参考文献

[1] 张晓杰.生态环境审计体系的相关探讨[J].审计月刊, 2017 (8) .

审计与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责任;审计责任;关系

前言: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不仅是两个概念,还在对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单位责任划分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影响法律责任的变化。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会计和审计责任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 会计和审计责任概念

(一) 会计责任概念

会计责任主要是指没有遵守会计法律规则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不仅是会计行为主体开展工作的底线,也是法制与道德规范内在联系的共同体,一般是指企业或者个人在会计中的行为。

(二) 审计责任概念

审计责任一般是指针对审计单位编制的会计报表,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具体要求,按照必要的审计程序,将审计证据作为基础,判断审计单位编制的报表与我国财务会计相关规定是否一致。

二、 明确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一) 能够规范会计主体行为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一部分企业追求更多利益,致使会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离不开会计主体意识,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缺乏会计信息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市场经济良性循环。因此,明确会计与审计责任关系,能够让企业管理者以及财务人员明确自身承担的重要责任,促使其自觉遵守法律制度,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 规范审计行为

诚然,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明确规定了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突出了审计意见的合理保障作用,但是,事实上,这些约定并不能够减轻会计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区别开来,能够让审计人员明确对审计结果承担的责任,确保审计人员在工作时,认真履行工作,严格履行职责,有效提高审计水平,从而确保审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1]。

除此之外,会计和审计责任关系明确,还能够为司法公正提供支持,合理判定会计主体与审计主体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三、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之间的具体联系与区别

(一) 二者联系

1、拥有共同的前提。管理学与现代经济学理论表明,当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独立之后,二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与受托的责任关系,然而,在实际会计报告中体现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真实与否,需要独立第三者进行证实,从而出现了另一种受托关系,也就是审计关系。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人的审计委托之后,需要结合审计准则,对审计对象进行审查,并证实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履行审计责任。由此可见,审计责任是审计责任主体履行会计责任的具体表现[2]。

2、具有广泛的责任对象。会计责任主体在对投资人负责的同时,还需要对其债权人、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负责,因此,注册会计师要向社会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促使社会公众对其进行监督至关重要。另外,审计责任对象与会计责任一样,不仅限制于客户,还涉及会计资料等第三方。

(二)二者区别

1、主体方面的不同。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管理者需要负责单位会计工作及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简而言之,单位管理者也就是会计责任主体。我国相关法律指出,审计责任是由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承担,充分说明审计责任主体则是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会计与审计责任主体是不同的。

2、性质方面的不同。会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管理者呈现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整理并分析相关信息,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因此,会计是企业信息的提供者,主要负责将信息整理并提供给相关人员。审计一般是审核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查工作,负责信息的审核和检验,两者在工作本质上存在不同。

3、内容方面的不同。会计责任工作内容是真实、客观的反映财务报表,会计主体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且,为了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性,还需要加大会计报表设计、执行等内部控制力度。审计责任是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真实并报告,会计责任是财务报表提供者,而审计责任则是财务报表审核者,二者在责任内容方面表现迥异。

4、衡量标准不同。我国《会计法》、《会计准则》以及其他关于会计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是会计责任的衡量标准,而审计会计衡量标准则是《注册时会计法》等与审计相关的法律制度,由于二者在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致使二者的衡量标准截然不同[3]。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会计和审计责任作为会计的一部分,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二者之间不能够互相替代和转嫁。为了确保责任清晰化,维护主体利益,区分会计和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从而避免发生会计与审计责任混淆出现的可能性。(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省审计厅2014年重点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赵金凤,陈玉利.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界定的几点建议[J].会计文苑,2010,18(03):259-261.

[2]张久茹,王笑蕾.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比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05):12-14.

[3]曾永芳.浅析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1,10(8):158-159.

审计与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传统的审计服务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是由于上市公司丑闻不断发生,尤其安然事件的爆发,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对非审计服务是否影响审计独立性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对我国发展非审计服务进行了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讨论如何规范和发展我国非审计服务,如何保持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并着重论述了发展策略方面的问题。

审计独立性的涵义

有关审计独立性的内涵,目前普遍接受的看法是由曾任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委员会主席希金斯提出来的。他指出,“注册会计师必须拥有独立性,实际上有两种,即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毫无利害关系,本质上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一种公正无偏的态度,一种发表审计意见时不屈服于外界压力的精神状态。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简言之,就是注册会计师、委托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是各自独立的,三者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结合起来构成审计独立性的全部内涵,二者缺一不可。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分析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正面影响

广泛的服务范围和领域能使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更坚实和更广阔的财务基础。传统的审计业务发展至今,职业竞争导致事务所己经很难通过审计服务扩大收入,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服务的收入越来越少,审计服务收入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到审计质量。因为注册会计师要生存就会考虑到成本—效益的权衡,没有足够资金保障,注册会计师没有办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审计服务中,没有资金进行更好的深造,这势必会影响到审计服务的质量,而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的收入刚好能够弥补这些,可以为审计服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能加深会计师对客户的深入了解,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缩短收集审计证据的时间,节约审计费用。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虽然有本质的区别,但从技术的角度看,两者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就是都要求审计师对客户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多年前委员会的报告就指出,管理咨询能帮助会计师对客户经营运作和交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能够更有效地确认风险,选择更为有效的审计程序,也能更有效主动地抵制来自客户的压力和被动的审计合谋。

非审计服务为审计服务分散风险。审计服务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时,服务的对象广及社会公众,一旦审计服务出现什么问题,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指责注册会计师。也就是说提供审计服务承担的风险很大,尤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不断变化,无纸化办公,都给审计服务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与风险。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负面影响

审计服务双方利益的冲突。高额的非审计服务收入可能导致事务所对客户形成财务依赖,进而导致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发生意见分歧时放弃原则。有不少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较低的初始审计定价,甚至在审计收费低于其审计成本的情况下,吸引大型客户接受其为该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当与客户建立经常性业务关系后,通过收取较高的咨询服务费用来弥补其审计费用的不足。这时,由于高额咨询服务收入与低廉审计服务收费之间存在极大的关联性,此时的非审计服务往往会影响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业务时的独立性。当非审计服务收费超过审计服务收费时,便会在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之间形成市场竞争,造成审计服务竞争力趋弱,注册会计师会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服务的质量有一定影响。

注册会计师的角色冲突。现代控制论有一个著名的假设“人不能独立评价自己的工作。”评价自我的工作是不可能没有偏见的,当某一个注册会计师个人对一家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时,会出现自我评价的悖论。依据管理学原理,管理决策行为和管理决策评价应当做出必要的划分,因为管理者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自身决策行动的效果。类似的,管理咨询服务可能会将注册会计师置于企业的管理者位置,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可能难以客观地评价和判断企业的业务活动及交易性质。

注册会计师的形象冲突。非审计服务在形式上可能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评价主要是关注形式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性取决于外界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主观印象。当非审计服务所取得的收入超过一定限度以后,人们就会认为非审计服务比传统的审计服务更重要,注册会计师更重视非审计服务,甚至认为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得提供非审计服务而牺牲审计服务的质量,因此审计形式上的独立性受到了损害。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则审计结果即使再正确也是徒劳的。因为公众只能通过观察注册会计师形式上是否独立而决定是否信任其报告的信息。

通过分析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我们可以看出,鉴证类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较小部分管理咨询服务对独立性的影响较大,基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我们也应该重视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威胁,协调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防患于未然。

我国发展和规范非审计服务的建议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有序的审计市场

正如前文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对有碍审计独立性的非审计业务所做的规定大多流于表面,规定过于笼统,未明确规定不相容业务的具体范围,执行中存在很大的操作难度。此外,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事务所业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并不明确管理咨询服务的具体内容,甚至将某些审计业务和管理咨询服务混淆在一起,这不利于把握两种业务的本质。因此,我国应对各类非审计业务的不相容性进行详细规定,同时建立和完善管理咨询服务的概念框架。

对非审计服务的立法,应借鉴美国“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法无明文授权即禁止”的法治原则,对非审计服务予以禁止性和允许性的明确规定,尤其要加强对影响我国审计独立性的非审计服务种类及其比重的研究,并对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标准具体量化,以提高法律条文的清晰度和可理解性,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并能提高执法效率和效果。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操守

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注册会计师“抗威胁”能力的重中之重,注册会计师要获得社会的信赖,不能忽视全方位的诚信教育。只有加强诚信教育,才能夯实审计职业的精神基础,促进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会计师队伍日益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但仍有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意识比较淡薄,所以要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修养。同时,要提高大家对职业道德准则内涵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建设相应的社会机制来维护审计伦理道德。另外,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非审计业务过程中,避免与客户过于亲密,不要参与对方的管理职能,严格区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与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以做到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真正独立。

此外,应设立独立监督机构进行监管。加强外部监管的另一种途径是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它负责监督事务所的审计和非审计业务,监督审计的独立性,对违反独立性原则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有权进行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保持审计独立性。

总之,我们应重视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威胁,协调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防患于未然。接着通过构建独立性均衡分析框架,指出事务所在发展非审计服务时,要把握好非审计服务收费占向客户收取的全部费用的比重这个度,努力在维护审计独立性和寻求事务所长远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上一篇:审计学专业论文下一篇:审计学学年论文